学术投稿

滕州市城区幼儿园消毒状况调查

邓荣乐;张明宪;张娟

关键词:滕州市, 城区, 幼儿园消毒, 监督与管理, 状况调查, 消毒工作, 卫生状况, 身心健康, 儿童学习, 学龄前, 区域, 活动, 场所, 报告
摘要: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学习、活动的场所.其卫生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加强幼儿园消毒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我们于1999年对我市区域内12家幼儿园进行消毒状况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矽肺、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肺气肿和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而矽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职业病.它们的发病机理,症状和治疗各不相同,本文从血液流变学角度对三种疾病进行了比较.

    作者:彭涛;刘静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酶法测定总胆汁酸三种试剂盒的比较

    目的胆汁酸(TBA)是胆固醇在肝脏分解代谢的产物,它由肝脏分泌入胆汁并随胆汁排入肠腔,作用于脂肪的消化与吸收[1,2].临床上因血清胆汁酸可提供肝胆系统正常与否的重要信息而越来越受重视.本文对三种酶法试剂盒从标准液的差异、试剂的显色线性、不精密度、溶血和胆红素的干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虽不想对各厂家试剂盒质量妄加评论,但客观地反映了TBA试剂的质量现状,仅供用户与生产厂家参考.

    作者:郑治纲;白铁环;常艳敏;何其佳;徐金颖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类风湿因子与乙型肝炎相关性探讨

    类风湿因子(RF)初在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血清中发现.是一种以变性IgG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为一种RA患者的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近来发现肝病患者可出现RF[1].本文旨在探讨RF与乙型肝炎的相关性.

    作者:高颖;马金栋;王育慧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DVIA1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性能探讨

    ADⅥ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采用了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达到了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本文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作了系统探讨,结果显示:检测的重复性及相关性非常好;具有较宽的和很好的线性范围;携带污染仅为0.25%,是目前检测血小板为理想的仪器之一.近十年来,已用于临床实验室的血细胞分析仪种类繁多,但许多报道认为:由于常见标本的小红细胞、大血小板和细胞碎片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各种分析仪对血小板检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1-4].ADVLA120全自动六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由于采用了血细胞等渗球形化和两维激光扫描等检测原理,基本上排除了对血小板检测的各种影响因素,从而也达到了血小板检测快速准确的目的.近期,我们对该仪器检测血小板的性能特点进行了较系统探讨.

    作者:王德春;林宝顺;郑合勇;叶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Vitc致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测定LDHi异常区带的探讨

    Vitc为临床常用药物,具有还原性,可造成中部分生化检验结果异常.作者在工作中,发现一例严重肾功能衰竭并尿潴留同时大量静滴Vitc(5g/d)的患者做LDHi检测时,出现一条较LDHi泳动更快的异常区带,经证实为Vitc所致.为探讨Vitc浓度与异常区带的关系,测定了不同Vitc浓度的血清中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育慧;周立忠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影响分析

    我们在长期检验中发现,纤维蛋白原凝块对HBsAg的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很容易引起假阳性,尤其冬季温度较低,血液采离人体后,不易凝固.工作人员常急于检验,血液未完全凝固前加样.因而出现纤维蛋白引起的假阳性.为此我们采用血液凝固前后对比观察的方法,随机检测血标本189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英;方士红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液分析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的分析

    为了探讨MS9三分类血细胞计数仪对肿瘤患者白细胞分类结果的可信性,就我院已确诊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用MS9血液分析仪检测其白细胞分类,同时作推片、瑞氏染色、镜检分类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丽群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Fas基因与细胞凋亡

    Fas抗原和Fas配体是细胞表面的两种跨膜蛋白;Fas介导的细胞凋亡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和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慕进勇;王传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条件致病菌与婴幼儿腹泻

    目的为了解婴幼儿腹泻与条件致病的关系.方法对196株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进行分析.结果自628份婴幼儿粪便标本中,共检出196株条件致病菌,分为10个菌属16个菌种.196株菌中肠杆菌科细胞170株(86.7%);金黄色葡萄球菌10株(5.1%);铜绿假单胞菌9株(4.6%);念珠菌6株(3.1%);粪肠球菌1株(0.5%).所有检出菌对大部分常用抗生素耐药,且呈多重耐药.结论婴幼儿消化道防御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特别是患有原发病的患儿,进一步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是条件致病菌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因素.婴幼儿条件致病菌性肠炎也与抗生素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李希涛;冯衍红;刘万顺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被誉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革命,它是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到固相支持物上,借助核酸分子杂交配对的特性对DNA样品的序列进行分析,它可用于基因表达谱的分析,突变检测,多态性分析,基因测序和基因组文库等研究工作,对多种疾病的检测、预防等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在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中将会发生重大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一下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马万山;刘小信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过敏性紫癜患儿治疗前后血浆TNF-a变化及意义

    近年来对细胞因子的研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也是重要的炎症因子,可参与许多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我们检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治疗前后血浆TNF-a水平变化.旨在探讨其在HSP的毛细血管炎和过敏性紫癜性肾炎(HSPN)形成中的作用.

    作者:杨文东;王光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椭园形红细胞增多症无阳性家族史一例

    椭园形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疾病,但无阳性家族史者病例罕见.我院收治一例,报道如下:

    作者:张德胜;沈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血液在离体和病理条件下,血中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纤维蛋白由单体变成网状的多聚体,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而使血液在体外凝固或在体内形成血栓,同时体内自发纤溶使交联纤维蛋白被降解,产生特异性降解产物-D-二聚体.所以血浆中检测D-二聚体有利于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对溶栓药物疗效的监测.

    作者:张淑丽;崔凤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AG值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1 AG值的计算与含义阴离子隙(anion,AG)是临床上用来评价体液酸碱紊乱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不仅能鉴别不同类型的代谢性酸中毒,而且对混合性酸碱平衡失调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在临床上为许多潜在的致命性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作者:宋长广;赵秀英;范连芹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血脂变化的观察

    两年来对本院50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随着肝脏损害程度的加重而降低,且总胆固酵水平在肝脏功能损伤时降低更明显.同时,提示血清总胆固醇与血清谷丙转氨酶一样能较准确地提示肝细胞的损害程度,判断肝硬化病情以及估计预后.

    作者:边静;闫文静;刘玲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汁淤积(阻塞性黄疸)的实验室诊断

    胆汁淤积是指胆汁流的障碍,使正常数量的胆汁不能抵达十二指肠,以致胆汁内成分如结合胆红素、胆汁酸、胆固醇和某些酶等返流入血.由于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出现黄疸,其时总胆红素量增加,可达很高数值.胆汁淤积时,1分钟胆红素(反映结合胆红素的量)增加的程度超过肝细胞性黄疸.

    作者:潘玉花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血尿β2微球蛋白测定对诊断高血压病肾损害的意义

    高血压病肾损害是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同时肾脏在高血压病的发病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肾损害反之可加重高血压,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应对高血压肾损害尽早诊断及治疗.本文观察了42例高血压病病人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以探讨其与高血压病肾损害诊治的关系,报告如下.

    作者:章小萍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纽波特沙门氏菌致化脓性脑膜炎一例

    1病例摘要患儿,女,3个月,因发热3天,昨日出现非喷射性呕吐3次,突然出现抽搐收入院,住院号110248.查体:T38.5℃,P120次/分,R30次/分,体重6kg,神志不清,前囱饱满,张力高,双眼凝视,对光反射迟钝,颈强直,咽充血,心律齐,无杂音.

    作者:卢德国;朱德全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20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

    总结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病内科研究室自1998年1月~1999年1月间,经细胞形态学结合组织化学染色确诊的20例急性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急粒单)的临床、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于卫东;于英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肿瘤坏死因子与感染和败血症

    目的近来的研究证明,肿瘤坏死因子(TNF)在机体的炎症反应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综述了近两年来人们在感染性疾病中发现的TNF的异常产生,检测TNF在疾病预后上的价值和利用抗-TNF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医学检验与临床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省千佛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