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性表现与危险度相关性

潘霞;刘松;郑欢欢;陈玲;何健;管月;葛云;周正扬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危险度分级
摘要: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增强CT特征性表现及其与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本院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47例,将CT图像表现与病理危险度分级间进行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另外将三种不同方法测量的间质瘤大小—横断面长径、三维长径和三维体积与危险度分级间分别行差异性检验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用ROC曲线分别评价三个指标区分极低/低危险度间质瘤的佳阈值及诊断效能并进行对比.结果 肿瘤密度、轮廓及静脉期强化程度与肿瘤危险度间有统计学意义.横断面长径、三维长径和三维体积与危险度分级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r=0.504、0.516、0.522);均能够区分极低/低危险度组间质瘤,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0.797、0.806.结论 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特征性CT表现,其中肿瘤大小、密度、轮廓及静脉期强化程度可以判断间质瘤危险度,尤其是在大小方面,肿瘤体积值可以更好的区分间质瘤危险度.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支气管性体动脉在咯血患者中的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供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5例咯血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并诊断是否有NBSA参与病灶血供及胸膜增厚,按照有无NBSA、病灶侧是否有胸膜增厚,分别进行分组;询问病史及查阅病历资料,按照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种类及病程进行分组.对各影响NBSA的因素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咯血患者中NBSA参与供血26例;有胸膜增厚者42例;支气管扩张(包括肺部感染)38例,肺结核26例,肺部肿瘤4例;肺部血管畸形6例,其他1例;近期病程24例,中期病程19例,长期病程32例.其中胸膜增厚与否对有无NB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其他因素对有无NB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 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及其病程对有无NBSA并无明显的影响;而显著的胸膜增厚是产生NBSA供血的重要原因,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力永;杨俊;杜春玲;卢进昌;武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鼻腔鼻窦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

    患者 女,20岁. 因左眼突出流泪2周,左侧鼻塞1周就诊. 专科检查:右侧鼻腔狭窄,左侧总鼻道见粉红色肉芽样新事物,表面光滑,可见血性分泌物. CT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等低混杂密度影,相应区域窦壁、左侧眶内壁、前颅底及枕骨斜坡上方骨质破坏,左侧内直肌及视神经受压移位,左侧眼球突出(图1 ). MRI扫描:左侧筛窦、蝶窦、上颌窦及鼻腔内见不规则状稍长T1 等长T2 信号影,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左侧前颅窝脑膜局部增厚(图2,3).影像诊断:考虑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侵蚀前颅窝脑膜. 术后病理诊断:免疫组化示:CK+,VIM+,CD56+,CD99+,S-100灶+, Syn-, CgA-, EMA-, GFAP-, NSE-, HMB45-, KI67 阳性率约80%. 补充免疫组化示:Desmin(部分+)、Myogenin( +)、MyoD1( +),Melan-A(-)、CK5/6(-)、P63(-)、CK7(-),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图4),病变符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

    作者:王清霖;谢海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I及动态增强扫描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子宫息肉样病变中MRI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相应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52例,将病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囊变区、纤维核及完整结合带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出现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9例子宫内膜恶性息肉病变在MRI子宫结合带中断或模糊征象出现的概率均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肌瘤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块内囊变影及不定形纤维核影见于子宫内膜息肉,2种征象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出现概率均较子宫内膜恶性息肉样病变及子宫黏膜肌瘤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I对所有5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82.7%,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0.4%;对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度为95.0%.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的反映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病变特征,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佳敏;张步环;玛依拉·夏侃;王云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大脑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的MRI诊断

    目的 探讨MRI对大脑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32例大脑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结果 经临床随访及相关检查诊断32例病例中克雅氏病(CJD)10例,均没有脑皮层肿胀,9例DWI大脑皮层及基底节同时存在高信号,均未见苍白球受累.3例线粒体脑肌病(ME),主要累及脑后部皮层,DWI为稍高信号.4例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病变范围均符合血管分布区,2例大脑皮层肿胀,DWI为稍高信号.11例脑炎,4例大脑皮层肿胀,DWI高信号改变早于T2 WI.2例脑桥外髓鞘溶解症(EPM),病变位于灰白质交界处,DWI为稍高信号.1例低血糖脑病(HE),病变以顶、枕叶为主,DWI为高信号.1例可逆性后部脑病(RPES),灰白质均受累,DWI高信号.结论 结合患者发病部位及MRI表现有利于大脑皮层DWI高信号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伟;王娟;李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颈动脉斑块硬度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颈动脉斑块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颈动脉斑块患者85例斑块109个,行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按照超声造影等级分组,记录斑块杨氏模量.结果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越高,杨氏模量越低.不同增强强度间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等级与斑块杨氏模量呈负相关(rho<0,P<0.05),相关程度为中度(rho=-0.61).结论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越多,斑块硬度约小,质地越软.

    作者:李海欣;何文;张晓蓉;宁彬;阚艳敏;余海歌;魏世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MRI诊断

    目的 分析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3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20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 在有局限性脑功能异常的艾滋病患者中,病变多位于顶叶、枕叶、额叶白质区,以灰白质交界区多见,病变常为多灶性,有融合增大趋势,呈不对称分布,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水肿征象,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强化不明显,仅少数灰白质交界区病灶轻度强化.结论 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病史、神经症状及体征、部位、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作者:思治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波及全身器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部血管损害及后视路损害已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路病变及眼部血管病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探讨和研究,早期发现有助于减缓或逆转病程的发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可利用多种影像成像技术早期发现糖尿病对视网膜、视路、眼部血管的影响,对此进行相关性文献查阅,分别从糖尿病视网膜、视路病变及眼部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成像的病理基础、CT、MRI、超声、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了解影像技术对该病变的诊断和研究近况.

    作者:李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的CT影像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分析3例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和副鼻窦、上腹部、胸部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CT影像上均有两肺、心脏大血管、肝脾等腹腔脏器的内脏全反位,两肺见不同程度的支气管圈环状、条柱状扩张,部分见肺气肿、肺部感染,副鼻窦见窦腔粘膜明显增厚.结论 完全型Kartagener综合征在CT影像表现上具有鲜明特点,表现为内脏反位、副鼻窦炎和支气管扩张,胸部及副鼻窦CT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Kartagener综合征.

    作者:周卫军;计明珍;黎良山;徐中华;周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MRI诊断腕关节舟状骨可疑性骨折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腕关节舟状骨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怀疑舟状骨骨折的腕关节外伤54例患者行X线检查,筛选出未观察到骨折线的患者进一步行腕关节MRI检查.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X线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可疑性舟状骨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3岁.受伤机制为高处坠落、跌倒、运动损伤和交通意外等.腕关节MRI显示正常者15例,骨折患者16例和其他损伤患者23例.其中舟状骨骨折11例,其他单发骨折5例.结论 腕关节MRI在可疑性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福庆;郭福倩;兰国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拉萨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高原性心脏病的对照研究

    目的 研究西藏拉萨地区相同居住海拔的(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人群高原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45例拉萨地区患者,将其分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两组.45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室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对照,右室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民族背景为高原性心脏病右室大小(右心衰竭形态学指标)的影响因素,肺动脉收缩压与民族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史建玲;银武;张一休;尼玛玉珍;刘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MRI渐进强化及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MRI强化模式并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MRI图像,分析其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模式.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其中上肢3个、下肢7个、脊柱旁2个.肿瘤的直径约1.5~36.7cm,平均9.6cm.病灶呈椭圆形3个、圆形3个、不规则形6个.10个病灶T2 WI呈等、高信号,T1 WI呈等、稍低信号;其中2个神经鞘瘤及1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现靶征,出现率为25.00%;1个上肢神经鞘瘤呈现反靶征,出现率8.33%;2个神经鞘瘤及4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海礁征,出现率为50.00%;2个神经鞘瘤及2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现脂肪分离征,出现率33.33%.5个神经鞘瘤及4个神经纤维瘤病灶T1 WI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强化,出现率为75.00%;其余病灶呈轻度强化或中等度强化,未见明显渐进强化.结论 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黏液基质为主区域呈渐进强化,其原因可能为黏液基质的主要成分黏蛋白形成筛网状结构,导致钆剂通过缓慢.

    作者:杨敏;邹同恩;施崇敏;余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DWI在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8例椎体良性骨折及ModicⅠ终板炎患者的常规MRI图像及DWI图像.其中良性骨折组20例,ModicⅠ型终板炎组18例,并设置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测量b值分别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各组的ADC值,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b值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良性骨折组的ADC值分别为(2.02±0.455)×10-3mm2/s、(1.78±0.400)×10-3mm2/s、(1.62±0.418)×10-3mm2/s,ModicⅠ型终板炎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121)×10-3 mm2/s、(1.37±0.162)×10-3 mm2/s、(1.23±0.232)×10-3 mm2/s;相同b值时,二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值对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杨飞;俞咏梅;钱彬;刘啸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18 F-FDG PET/CT在发热待查的应用价值

    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因其病因庞杂且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成为临床中难诊断的病症之一.近年来发射型正电子断层-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技术发展迅速,其在发热待查病因学诊断、疾病分期、评估预后治疗效果等方面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18 F-FDG PET/CT(18 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在发热待查病因诊断上的价值以及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借此使临床医生了解并恰当使用这一分子成像技术提高发热待查的诊疗水平.

    作者:王憬;于珊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的图像质量评估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A在患者检查中的图像质量分析及护理要点.方法 分析冠状动脉CTA扫描563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方法进行介绍,同时分析优质护理下的冠状动脉CTA图像质量情况.结果 563例疑诊CAD患者中,图像质量1级、2级、3级分别为549例、10例、4例.10例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除短暂发热感外的其他轻中度不良反应,患者均未出现休克、喉头水肿等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结论 优质护理是保证冠状动脉CTA扫描成功进行及获取高质量图像质量的关键,同时进一步提高患者满意度及诊断准确性.

    作者:赵月玲;王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联合DWI和DCE-MRI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 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III型曲线,治疗后III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晶;王习;娄昕;张爱莲;吴南洲;马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MR误诊分析及鉴别诊断

    目的 分析骨嗜酸性肉芽肿平片与MRI表现,探讨误诊原因,提高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经穿刺/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X线、MRI及临床表现,术前术后诊断.结果 平片误诊为急性骨髓炎6例,尤因肉瘤3例,慢性骨髓炎、骨肉瘤、骨结核、淋巴瘤各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动脉瘤样骨囊肿、内生软骨瘤各1例,误诊率51.6%(16/31);MRI误诊为骨髓炎3例、Ewing肉瘤、淋巴瘤1例,误诊率为22.7%(5/22).结论 认识到本病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病变的多变性,而病变本质为肉芽肿,合理选择影像学技术,仔细分析病变的影像学征象,紧密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本病正确诊断率.

    作者:莫卓均;张延伟;李忠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恶性病患者心包积液置管引流穿刺点的选择

    目的 探讨经心尖部对恶性病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并放置引流管的优势.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探测90例中等量、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平卧位及半卧位时心尖部、剑突下及胸骨左缘3、4肋间部位的舒张期时心包大积液厚度;患者半卧位时,在超声引导下以心尖部为穿刺点,放置引流导管.结果 30例中等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半卧位时心尖部和剑突下心包积液的厚度分别大于平卧位时的厚度,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大量心包积液的患者半卧位心尖部心包积液的厚度大于平卧位时的厚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卧位时心尖部的心包积液量厚度大.90例患者均1次性穿刺成功并置管.从心尖部穿刺更容易使穿刺路径平行心肌.结论 对于恶性病并心包积液的患者,经心尖穿刺并放置引流导管更安全有效,有利于年轻医生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

    作者:毕名森;曹军英;张筠;里子彧;高越;王雪;鲁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的超声征象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7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微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析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70,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相对肿块越大,边缘毛刺征检出率越低,后方回声增强、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越高,血流分级越高.肿块形态、微钙化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郭丹;兰梦;范凤景;封丽;刘德泉;丁红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IOTA简易标准联合RI及CA125对卵巢肿瘤定性诊断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国际卵巢肿瘤分析组织(IOTA)简易标准及其联合血流阻力指数RI及CA125对卵巢肿瘤的病理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138例卵巢肿瘤患者(共计152个卵巢肿瘤病例)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进行超声检查并应用IOTA简易标准进行评定,不确定类型联合RI及CA125辅助诊断,终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IOTA简易标准可用于定性诊断的有123例,不确定类型29例(19.1%).123例可适用IOTA简易标准的病例中,诊断的灵敏度为95.7%,特异性为94.7%,准确度为95.1%,,阳性预测值为91.8%,阴性预测值为97.3%.由于不确定类型占19.1%,IOTA简易标准在本组病例中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73.7%、79.1%,而联合RI及CA125诊断的灵敏度为88.5%,特异性为92.3%,准确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88.5%,阴性预测值为92.3%.结论 IOTA简易标准可用于卵巢肿瘤定性诊断,并且简便高效,特别适用于缺乏经验的超声医生对其作出诊断,但不适用于所有卵巢肿瘤,无法适用此标准的患者可联合RI及CA125辅助诊断,以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陈念;周凯;胡义刚;马玲;钱晴;张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目的 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113例患者行头部320排CTA检查,以3D-DSA及手术确诊动脉瘤为标准,评估320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结113例患者经3D-DSA或手术确诊有86例共110个动脉瘤.320排CTA检出84例共105个动脉瘤,假阴性5例,假阳性5例,320排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5.45%、特异性为84.38%、准确性为92.96%,对(瘤体直径≤3mm)微小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为85.3%.结论 320排CTA对颅内各种大小、各种部位的动脉瘤的诊断效能高,特别是能够准确的检出既往诊断困难的颅内微小动脉瘤,可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筛查.

    作者:杨威威;郑传胜;梁奕;范文辉;杜柏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