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治广
目的 探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276例乳腺癌患者术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记录乳腺肿块大小、形态、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微钙化、血流及腋窝淋巴结转移超声征象,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分析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关系.结果 肿块大小、边缘毛刺征、后方回声特点、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不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分级与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rs=0.470,P<0.05),组织学分级越高,相对肿块越大,边缘毛刺征检出率越低,后方回声增强、周边高回声晕征、腋窝淋巴结转移检出率越高,血流分级越高.肿块形态、微钙化在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病理组织学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征象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关系密切,对病理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作者:郭丹;兰梦;范凤景;封丽;刘德泉;丁红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西藏拉萨地区相同居住海拔的(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人群高原性心脏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 分析经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断为高原性心脏病的45例拉萨地区患者,将其分为世居藏族与移居汉族两组.45例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右室内径及肺动脉收缩压等指标.结果 两组对照,右室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民族背景为高原性心脏病右室大小(右心衰竭形态学指标)的影响因素,肺动脉收缩压与民族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史建玲;银武;张一休;尼玛玉珍;刘海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 男,50岁. 在家中做一般家务时,突然出现腹部疼痛,急救中心送至CT室,做CT平扫检查,临床初步分析泌尿系结石所致,平扫所见,双肾外形显示良好,内未见异常密度灶,左侧输尿管走行区域见少量水样密度灶,沿腰大肌前向下走行,位于输尿管膀胱入口处见点状高密度灶,边界清,直径约0. 3cm,输尿管轻度扩张. CT初步考虑左侧输尿管尿液外溢.
作者:孙连超;冯泽川;梁长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MRI强化模式并结合病理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方法 回顾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的MRI图像,分析其MRI信号特点及强化模式.结果 10例共12个病灶,其中上肢3个、下肢7个、脊柱旁2个.肿瘤的直径约1.5~36.7cm,平均9.6cm.病灶呈椭圆形3个、圆形3个、不规则形6个.10个病灶T2 WI呈等、高信号,T1 WI呈等、稍低信号;其中2个神经鞘瘤及1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现靶征,出现率为25.00%;1个上肢神经鞘瘤呈现反靶征,出现率8.33%;2个神经鞘瘤及4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海礁征,出现率为50.00%;2个神经鞘瘤及2个神经纤维瘤病灶呈现脂肪分离征,出现率33.33%.5个神经鞘瘤及4个神经纤维瘤病灶T1 WI增强扫描表现为渐进强化,出现率为75.00%;其余病灶呈轻度强化或中等度强化,未见明显渐进强化.结论 良性周围神经鞘肿瘤黏液基质为主区域呈渐进强化,其原因可能为黏液基质的主要成分黏蛋白形成筛网状结构,导致钆剂通过缓慢.
作者:杨敏;邹同恩;施崇敏;余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HBV-RC)背侧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 收集影像学诊断或肝脏穿刺病理诊断HBV-RC患者28例(男/女,24/4例),病史9个月~31年,年龄27~61岁.Child-Pugh A、B、C级11、11、6例;对照组为同期相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相匹配(相差≤3年)的健康体检者.所有被试者进行双侧背侧丘脑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使用SPSS13.0软件,HBV-RC组、对照组双侧代谢物比值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组和HBV-RC Child A、B、C四组间MRS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选取检验水准α=0.05.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HBV-RC组Glx/Cr升高,mI/Cr、Cho/Cr降低.对照组与Child-A级、B、C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RC组内Child-C级与A、B级间Glx/Cr、mI/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A、B、C级两两间Cho/Cr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HBV-RC患者背侧丘脑波谱改变随Child分级加重逐渐明显.
作者:彭俊萍;江桂华;吕晓飞;田军章;苏欢欢;林楚岚;张雪林;娄明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18 F-FDG PET/CT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月间经病理活检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PET-CT检查资料,统计分析骨病变及髓外浸润性病变在18F-FDG PET/CT显像中的形态、分布特点,通过半定量法(SUVmax)描述病变的代谢特点.结果 1)骨病变累及部位的分布:常累及部位依次为脊柱29例(87.9%),骨盆27例(81.8%),肋骨26例(78.8%);2)骨病变PET-CT的表现:常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30例(90.9%),SUVmax 2.3~12.7,均值为6.75±4.21;骨髓腔内或骨旁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者17例(51.5%),SUVmax 3.2~11.6,均值为7.12±4.84;3)髓外浸润病变的表现:5例患者伴有骨髓外浸润病变,其中3例表现为腹膜后或小网膜囊淋巴结肿大,SUVmax 4.6~9.7,均值7.1±3.14.结论 18 F-FDG PET/CT对MM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不仅能一次性明确全身骨髓病变的分布及代谢状态,同时也能显示髓外浸润性病变的情况,为临床后续治疗提供了依据.
作者:李国雄;刘志军;杨秀蓉;谢丽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糖尿病是一种波及全身器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眼部血管损害及后视路损害已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路病变及眼部血管病变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和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探讨和研究,早期发现有助于减缓或逆转病程的发展,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可利用多种影像成像技术早期发现糖尿病对视网膜、视路、眼部血管的影响,对此进行相关性文献查阅,分别从糖尿病视网膜、视路病变及眼部血管病变的影像学成像的病理基础、CT、MRI、超声、眼底彩色照相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五个方面进行综述,以了解影像技术对该病变的诊断和研究近况.
作者:李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在头颈部CTA中降低对比剂使用量的可行性方案.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对比剂对应的CT值,估算目标血管内所需对比剂浓度.根据既往学者研究结果,确定佳头颈部CTA血管显示相对应的对比剂浓度.依据心输出量、CT机扫描时间、至目标血管循环的血容量计算对比剂使用总量.将本院68例头颈部CTA患者按随机量表分为两组,低对比剂组给予低对比剂量,对照组按常规剂量行CTA扫描.测量颈动脉分叉处CT值达到360HU为合格,达到460HU为佳,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头颈部CTA中,低剂量组对比剂剂量减少约50%.目标血管CT值合格率和良好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头颈部CTA检查中根据个体目标血管对比剂峰值浓度和持续时间计算的低对比剂使用量,可以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个体化的提供扫描方案,使对比剂的使用适量.
作者:赖宇林;郭建雄;温晓琴;李松辅;袁祖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年龄、性别因素对3D-ASL测量各脑区血流量有无影响.方法 抽取在本院常规体检项目、神经系统检查及MRI检查均正常,MRA无颅内动脉异常的健康体检者共64例(男性34例,女性30例)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青年(≤44岁)19例、中年(45~59岁)19例及老年组(≥60岁)26例三组,行3D-ASL检查(GE Discovery MR750w 3.0T).采用Functool-ASL后处理软件(Adw 4.6版本)进行图像后处理,ROI选取双侧对称区域的小脑皮层、丘脑核团、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皮层,测量并记录各脑区的CBF(Cerebral Blood Flow)值.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双侧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各年龄及性别分组间差异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分别控制变量(年龄、性别)的偏相关分析各组、各脑区CBF值有无相关性.结果 64例研究对象中,除青年组1例、老年组2例运动伪影不能明确测量CBF外,其余61例(男性32例,女性29例)均获得了各脑区的CBF值.双侧各脑区对称区域CBF值差异的配对t检验P值均大于0.05.年龄分组时中年组除双侧小脑、右丘脑外,各脑区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老年组各脑区,老年组的双侧小脑、右丘脑的CBF均值略高于青年和中年组,方差分析P值均大于0.05,CBF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性别分组时除左丘脑外,女性各脑区CBF均值高于男性,其中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0及0.032).控制变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双侧各脑区CBF值与年龄无相关性,左、右小脑及右额叶的CBF值与性别相关(分别为r=0.627,P=0.009,r=0.812,P=0.000,r=0.511,P=0.043),其余脑区与性别无相关性.结论 3D-ASL测量各脑区CBF时,年龄因素无显著影响;女性除左侧丘脑外,各脑区的CBF值均高于男性,其中双侧小脑及右额叶的性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唐纳;赵光明;张洁;何之彦;孟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的MRI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经临床证实的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患者37例,均行MRI检查,其中20例患者行增强扫描.结果 在有局限性脑功能异常的艾滋病患者中,病变多位于顶叶、枕叶、额叶白质区,以灰白质交界区多见,病变常为多灶性,有融合增大趋势,呈不对称分布,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水肿征象,增强扫描大部分病灶强化不明显,仅少数灰白质交界区病灶轻度强化.结论 AIDS合并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具有一定特征性的MRI表现,结合患者临床病史、神经症状及体征、部位、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作者:思治广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23例脊柱EG患者的影像资料,包括23例X线摄片,12例CT和5例MRI扫描检查.结果 23例中累及单个椎体19例,多个椎体4例,共28个椎体,包括颈椎6个,胸椎13个,腰椎9个.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发现23个病变椎体,漏诊5个,准确诊断19个,3个误诊为结核,1个误诊为缺血性坏死.主要表现为椎体变扁,前后径增大,椎间隙正常或稍增宽,其中5例椎旁有软组织肿块,3例脊柱局部后突畸形.CT扫描示椎体不同程度骨质破坏,6例出现软组织肿块,2例椎弓破坏.MRI示破坏椎体在T1 WI呈低或等低信号,T2 WI呈高或等高混杂信号,2例出现软组织肿块及椎间隙稍增宽.结论 X线平片是EG的首选检查方式且能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CT和MRI对于观察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附件受累情况更具优势.
作者:段伟民;吴爱琴;付垚;杨于兵;杨忠福;郑文龙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非支气管性体动脉(NBSA)参与咯血供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75例咯血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并诊断是否有NBSA参与病灶血供及胸膜增厚,按照有无NBSA、病灶侧是否有胸膜增厚,分别进行分组;询问病史及查阅病历资料,按照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种类及病程进行分组.对各影响NBSA的因素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5例咯血患者中NBSA参与供血26例;有胸膜增厚者42例;支气管扩张(包括肺部感染)38例,肺结核26例,肺部肿瘤4例;肺部血管畸形6例,其他1例;近期病程24例,中期病程19例,长期病程32例.其中胸膜增厚与否对有无NBS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而其他因素对有无NBS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 与咯血相关的基础病及其病程对有无NBSA并无明显的影响;而显著的胸膜增厚是产生NBSA供血的重要原因,对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力永;杨俊;杜春玲;卢进昌;武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行甲状腺组织CT灌注扫描者共110例,并分为三组,即正常组、良性组和恶性组.采用16层螺旋CT,先行常规平扫,后行灌注成像.分别测量并记录不同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三组患者比较BF值和PS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三组间BV值和MTT值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技术可行方便、无创,有重要的的诊断价值.
作者:慕明堂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息肉样病变中MRI及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及相应的病理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52例,将病灶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对囊变区、纤维核及完整结合带在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中的出现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9例子宫内膜恶性息肉病变在MRI子宫结合带中断或模糊征象出现的概率均较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黏膜肌瘤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块内囊变影及不定形纤维核影见于子宫内膜息肉,2种征象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出现概率均较子宫内膜恶性息肉样病变及子宫黏膜肌瘤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RI对所有52例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为82.7%,特异度为100%,准确度90.4%;对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分期诊断的准确度为95.0%.结论 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的反映子宫内膜息肉样病变的良恶性病变特征,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佳敏;张步环;玛依拉·夏侃;王云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DCE-MRI和DWI影像特征改变,评估二者联合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经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70例中筛选需要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29例,在治疗前后行乳腺MRI检查,包括DCE-MRI和DWI检查,分析肿瘤ADC值、动态增强曲线和肿瘤径线治疗前后变化特点.新辅助化疗后对切除病理标本进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肿瘤组织变化特征.结果 化疗前ADC值平均值从(0.96±0.17)mm2/s治疗后升高至(1.00±0.17)mm2/s(P=0.408).治疗前乳腺癌体积为(32.79±59.45)mm3、治疗后体积(18.14±37.67)mm3(P=0.004).治疗前动态增强曲线28例为III型曲线,治疗后III型曲线22例.术后病理显示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细胞残留降低至32.69%.结论 新辅助化疗能够有效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联合DWI和DCE-MRI可精准评估治疗后肿瘤组织变化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晓晶;王习;娄昕;张爱莲;吴南洲;马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MRI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临床资料完整的38例椎体良性骨折及ModicⅠ终板炎患者的常规MRI图像及DWI图像.其中良性骨折组20例,ModicⅠ型终板炎组18例,并设置正常对照组20例.通过测量b值分别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各组的ADC值,并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b值为300s/mm2、500s/mm2、600s/mm2时,良性骨折组的ADC值分别为(2.02±0.455)×10-3mm2/s、(1.78±0.400)×10-3mm2/s、(1.62±0.418)×10-3mm2/s,ModicⅠ型终板炎组的ADC值分别为(1.52±0.121)×10-3 mm2/s、(1.37±0.162)×10-3 mm2/s、(1.23±0.232)×10-3 mm2/s;相同b值时,二者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DC值对椎体良性骨折与ModicⅠ型终板炎的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
作者:徐杨飞;俞咏梅;钱彬;刘啸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腕关节舟状骨骨折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怀疑舟状骨骨折的腕关节外伤54例患者行X线检查,筛选出未观察到骨折线的患者进一步行腕关节MRI检查.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致伤原因、X线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可疑性舟状骨骨折患者54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36.3岁.受伤机制为高处坠落、跌倒、运动损伤和交通意外等.腕关节MRI显示正常者15例,骨折患者16例和其他损伤患者23例.其中舟状骨骨折11例,其他单发骨折5例.结论 腕关节MRI在可疑性舟状骨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福庆;郭福倩;兰国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与颈动脉斑块硬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颈动脉斑块患者85例斑块109个,行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按照超声造影等级分组,记录斑块杨氏模量.结果 超声造影增强强度越高,杨氏模量越低.不同增强强度间杨氏模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增强等级与斑块杨氏模量呈负相关(rho<0,P<0.05),相关程度为中度(rho=-0.61).结论 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越多,斑块硬度约小,质地越软.
作者:李海欣;何文;张晓蓉;宁彬;阚艳敏;余海歌;魏世纪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的术前X线、CT表现,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有4例表现为双肺多发大小不等类圆形实性结节,边界清晰光整,与其他恶性肿瘤肺转移的影像表现相似,术后病理回报为良性平滑肌来源肿瘤,无恶性及增生活跃证据;有2例影像学表现较为特殊,为肺内较大的分叶状、椭圆形肿物伴双肺多发实性结节,伴有钙化及不均匀强化,病理学回报细胞生长较活跃,伴有细胞异型性和核分裂相.结论 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大部分影像学表现为肺内多发边界清晰的实性结节,诊断需结合子宫肌瘤病史及手术史;病史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者,需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
作者:徐晓娟;陈雁;张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评价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诊治的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将冠状动脉三支主干至少有一支狭窄≥50%者设为观察组,共73例,冠状动脉三支主干狭窄均<50%者设为对照组,共47例.利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2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整体圆周应变值(GCS)、整体径向应变值(GRS)及整体面积应变值(GAS).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绘制ROC曲线,计算各整体应变值的佳截断值、敏感性、特异性;研究各参数与LVEF之间的相关性;对不同参数做一致性检验,比较观察者间与观察者内测值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采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定左室GLS、GCS、GRS、G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示GAS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当GAS在-28.3%为截断点时,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67.5%.LVEF与GLS、GCS及GAS呈负相关(P<0.05);LVEF与GRS呈正相关(P<0.05).结论 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能全面、准确检测无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早期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黄卫飞;林仙方;杨林仙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