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经方合方的应用

田甜;马淑然;徐雅;高思华

关键词:经方, 合方, 小柴胡汤
摘要:医圣张仲景之方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主治明确,以其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广泛。然而临床上病症纷繁,病情复杂多变,用单一经方已经不能切中复合的病机时,则要使用经方合方,以使方证相符而获佳效。经方合方即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方证相合、病机相合、病证相合、体质相合是经方合方的使用原则。经方合方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列举经方合方验案说明经方合方的确切疗效及必要性。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概述

    代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的综合体,目前中医认为,它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中,现将近几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综述。本文主要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三种辨证方法总结各医家对代谢综合征的论治。综合各医家观点,作者认为每一种辨证方法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基础是气滞、痰湿、瘀血、浊毒等,病性为虚实夹杂,主要以疏肝、健脾、益肾、理气、活血、祛湿、化痰、降浊、通利三焦等方法治疗。

    作者:李云楚;倪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志在学术,服务现代临床;重视质控,加强科研设计

    加强科研是振兴中医事业的重要内容与基础,意义重大。但科研应该立足中医学术创新与服务临床,以正确的科研动机为导向,以提高临床疗效作为目的,以坚持中医特色为根基,以完善的顶层设计与严格的质控为保证,如此开展中医科研工作才有实际意义,有利于提高中医临床整体疗效,推动学术发展。

    作者:朱立;赵进喜;肖永华;贾海忠;樊永平;田元祥;马同长;王艺霖;贾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心解毒方对气虚血瘀证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

    目的:从血管新生的角度,探讨益心解毒方对气虚血瘀证心衰大鼠心肌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制备大鼠心梗后心衰动物模型,通过宏观表征判定该疾病模型的证候属性,将成模后存活大鼠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益心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中西结合组,福辛普利组和芪苈强心组。治疗4周后取梗死边缘区组织进行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又称CD3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D31蛋白表达量较假手术组显著下降( P=0.004),而高剂量组(P=0.042)、低剂量组(P=0.027)和芪苈强心组(P=0.015)与模型组相比均可提高心肌组织中CD31的表达。 PCR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大鼠心肌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在模型组(P=0.047),高剂量(P=0.023),中西结合组(P=0.008)均显著升高;而低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显著低于模型组(P=0.004)和其它治疗组(P<0.05)。结论益心解毒方对心梗所致气虚血瘀证心衰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血管新生实现的,其机制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有关,且具有剂量相关性。

    作者:冯玄超;郭淑贞;武志黔;廉洪建;王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众生丸对 H1N1流感小鼠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众生丸对H1 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奥司他韦为阳性药,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复制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比较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死亡保护率、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的数量变化。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众生丸可显著降低H1N1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提高存活率,调节T细胞亚群含量,促进血清中IFN-γ和IL-10产生。结论众生丸可通过减轻炎症,调节免疫而减轻H1 N1亚型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提高染毒小鼠存活率。

    作者:戴卫平;李耿;申小花;吴依娜;张奉学;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仝小林教授凉燥治验初探

    传统中医学认为,燥病是由外感燥邪或津伤化燥所引起的一类以干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仝小林教授通过对燥病病因的深刻剖析,认为内伤杂病中有一类津液充足的凉燥证,基本病机是阳气不足、不得宣达,根本治疗大法是通阳化气,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乌头桂枝汤为其基本方。在治疗过程中不可不问燥由何来,一概养阴。此为审因论治,结合辨证、辨病论治,可极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晓彤;郭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心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肌 toll样受体4、肿瘤坏死因子-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心颗粒对慢性心衰大鼠心室肌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TLR)4、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5周龄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培哚普利组、健心颗粒低剂量组、健心颗粒中剂量组、健心颗粒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每组24只。前四组分别予培哚普利0.36 mg/( kg·d),健心颗粒1.6 g/( kg·d)、3.2 g/( kg·d)、6.1 g/( kg·d),以2 mL生理盐水溶解,阴性对照组予生理盐水2 mL,灌胃给药,每天2次。实验后每7天各组分别随机处死6只大鼠,采用免疫印迹检测上述各点心室肌组织TLR4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上述各点心室肌组织TNF-а蛋白表达。结果第7天,对照组、健心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间比较,大鼠心室肌 TLR4、TNF-α蛋白表达无显著差异( P>0.05 ),但培哚普利组明显下降(P<0.05);第14天、21天,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心室肌TLR4、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但培哚普利组较其他组下降更明显(P<0.05);第28天,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大鼠心室肌TLR4、TNF-α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5),但培哚普利组、健心颗粒中、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健心颗粒具有显著抗炎作用。

    作者:王永;曾凯;赵红佳;陈璐;邓志兵;陈美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夏泻心汤对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20只、模型组100只、模型中药组20只,采用MNNG联合多因素造模。每4周抽检模型组大鼠4只,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确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抽检各组大鼠,并将剩余模型组3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9只,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2.29、1.375、0.6875 g/mL的半夏泻心汤灌胃,10 mL/kg,1次/天,连续12周。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28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空白组为5%、5%、0,模型组为100%、83.3%、50%,模型中药组为0、0、0。40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模型对照组为100%、100%、77.8%,高剂量组为100%、85.7%、57.1%,中剂量组为100%、44.5%、22.3%,低剂量组为100%、77.8%、66.7%。结论半夏泻心汤对MNNG多因素造模法诱发大鼠前胃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孔祥茹;李棣华;杜潇;高望;宋清武;李慧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余江毅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经验

    糖尿病肾病属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其发病隐匿,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余江毅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在认识上认为宜病证同辨、分期辨证。在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方面认为应该在西医基础治疗上联合中医分期论治,中西融汇贯通,治疗有较好疗效。

    作者:熊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对缺血性中风诊断和辨证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检测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辨证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比较合并和未合并缺血性中风两个亚组的IL-6浓度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IL-6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IL-6浓度下的中医证候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来探讨IL-6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缺血性中风组的血清IL-6浓度[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显著高于未合并中风组[21.47(5.52,45.44) vs 2.92(1.68,4.67)pg/mL,P<0.01]。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IL-6诊断缺血性中风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1),佳临界值为10.10 pg/mL,对应的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88.4%。与IL-6低浓度组比较,IL-6高浓度组的痰证出现率高,虚证出现率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与痰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4,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浓度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痰证辨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吴爱明;赵明镜;张冬梅;高永红;孙逸坤;聂波;娄利霞;王硕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目的:研究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参麦组,模型组及参麦组均经右侧颈动脉线栓大脑中动脉Willis环,阻断血流30分钟后再灌注30分钟,并反复3次的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采用尾静脉给药,每天1次,连续6天,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观测缺血再灌注0、30、60分钟及1天、3天、6天共计6个时间点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及脑电图( electroen-cephalogram,EEG)棘波振幅。并计算脑缺血再灌注前及6天后脑梗死范围。结果参麦注射液组在第3天、6天2个时点测得值显示RCBF显著升高、EEG棘波波幅明显降低,显著降低再灌注6天后脑梗死范围,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具有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异常放电,降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松弛脑血管平滑肌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有关。

    作者:左霞;陈红英;陈德森;李英;王文杰;李贤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肾虚肝郁型老年期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补肾调肝汤(自拟)加减干预方案及西药盐酸舍曲林口服干预方案,观察期为12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判断补肾调肝法对肾虚肝郁型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前后补肾调肝汤和盐酸舍曲林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肾虚肝郁量表均有下降( P<0.01);其中对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的改善补肾调肝组不如盐酸舍曲林组,但对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肾虚肝郁量表的减分率优于盐酸舍曲林组( P<0.01)。结论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改善睡眠及躯体症状的作用。

    作者:邢佳;王嘉麟;贺立娟;张志辰;孙玉爽;郭蓉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张广德教授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

    张广德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发生的重要内在原因,并根据亚甲炎的临床表现的阶段性特征,采取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对该病的早、中、晚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重在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中期标本兼治,重在清热疏肝而兼用益气养阴之品;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以治本为主,治以温补脾肾,且各期均兼用疏肝解郁之品。此外张广德教授还十分重视“治未病”思想,重视对急性咽部炎症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亚甲炎先兆的处理,力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余欢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7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聪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片组,给药治疗60天后,采用Western-blot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HIF-1α、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聪圣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模型组HIF-1α及VEGF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区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建伟;金香兰;刘雪梅;梁晓;闫妍;郑宏;张允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作者:姜元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经方合方的应用

    医圣张仲景之方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主治明确,以其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广泛。然而临床上病症纷繁,病情复杂多变,用单一经方已经不能切中复合的病机时,则要使用经方合方,以使方证相符而获佳效。经方合方即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方证相合、病机相合、病证相合、体质相合是经方合方的使用原则。经方合方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列举经方合方验案说明经方合方的确切疗效及必要性。

    作者:田甜;马淑然;徐雅;高思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仲景方桂枝功效与配伍关系初探

    桂枝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桂枝的83首方剂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其功效的发挥因其所配伍的药物不同而改变:和营多与等量芍药配伍;补中多伍甘温益气类药物;温通心阳多配伍炙甘草、通阳利水之方多与茯苓相配伍、通阳散结可配以桃仁、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温通经脉常需与附子、细辛等辛散药物同用;下气多配以茯苓或取用大剂量桂枝。文章旨在分析枝功效与配伍关系,以期在开阔临床思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等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赵朋娜;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杨金斗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在伤科、妇科、内科等常见病种的推拿治疗方面颇有造诣。本文是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杨金斗主任医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特色手法———松筋点动配穴法(包括松解法、点动法和配穴法)的系统总结,并从传统医学角度分三个方面讨论了松筋点动配穴法的治疗思路,具体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以及“循经配穴、急取郄络、缓取原络”。

    作者:郝焕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病机与治法探讨

    本文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为例,提出以《伤寒杂病论》中所涉及疾病的病机与治法要素为核心线索的研究思路。从本质上讲,痰饮病的形成主要归咎于体液代谢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异常及三焦水道不利两方面。对于痰饮病证的治疗,仲景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论治原则。其中“温药”的含义为以温药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而增加或减少适当、适量的药物;“和之”则有“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

    作者:蒋锋利;肖荃月;陈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搜索2002年~2012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Medline等医学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搜索相关杂志。按系统评价方法筛选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一年生存率、瘤体变化、生存质量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组相对化疗组,1年生存率情况:RR=1.44,95%CI(1.15,1.80);瘤体有效率:RR=0.56,95%CI(0.44,0.71);瘤体稳定率:RR=1.00,95%CI(0.93,1.07);卡氏评分情况:RR=2.52,95%CI(2.05,3.08)。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卡氏评分方面较一线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瘤体有效率方面存在劣势,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其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在瘤体稳定率方面与一线化疗方案相当,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

    作者:于宏杰;朱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bcl-2、bax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颗粒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纹状体中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ell lymphoma-2, bcl-2)、bax表达的影响。方法3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正常组、6-羟基多巴胺模型组和补肾活血颗粒治疗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大鼠黑质纹状体中bcl-2、bax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bcl-2在黑质和纹状体的细胞阳性表达率增殖指数( pro-liferation index,PI)分别为0.43±0.022、1.14±0.057,均低于正常组(均P<0.01)和治疗组(均P<0.01)。模型组bax在黑质和纹状体的PI值分别为2.07±0.104、2.86±0.143,均高于正常组(均P<0.01)和治疗组(均P<0.01)。结论补肾活血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机制可能与上调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纹状体系统bcl-2蛋白表达及下调ba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徐睿鑫;李绍旦;刘毅;于磊;杨明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