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清法诸方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张静;卫文婷;张纾难;韩桂玲

关键词:伤寒论, 清法, 呼吸系统
摘要:《伤寒论》的治法十分丰富,其中清法是《伤寒论》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归纳《伤寒论》清法条文,整理其运用规律,结合肺系病的特点及现代呼吸系统疾病的演变规律,分析清法中清宣、清散、清透、清利、清养的用药特点,进一步总结出《伤寒论》清法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特点,并提出临床需辨证,用药需谨慎,同时提出顾护阴液的重要性。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概述

    代谢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是一组多种代谢危险因素的综合体,目前中医认为,它可见于“痰饮”、“肥胖”、“消渴”、“眩晕”等病证中,现将近几年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辨证治疗作一综述。本文主要从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三焦辨证三种辨证方法总结各医家对代谢综合征的论治。综合各医家观点,作者认为每一种辨证方法并不是相对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三脏,病理基础是气滞、痰湿、瘀血、浊毒等,病性为虚实夹杂,主要以疏肝、健脾、益肾、理气、活血、祛湿、化痰、降浊、通利三焦等方法治疗。

    作者:李云楚;倪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的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肾虚肝郁型老年期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补肾调肝汤(自拟)加减干预方案及西药盐酸舍曲林口服干预方案,观察期为12周,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及中医证候疗效指数判断补肾调肝法对肾虚肝郁型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周前后补肾调肝汤和盐酸舍曲林组,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肾虚肝郁量表均有下降( P<0.01);其中对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减分率的改善补肾调肝组不如盐酸舍曲林组,但对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及肾虚肝郁量表的减分率优于盐酸舍曲林组( P<0.01)。结论补肾调肝法治疗老年期抑郁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改善睡眠及躯体症状的作用。

    作者:邢佳;王嘉麟;贺立娟;张志辰;孙玉爽;郭蓉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仝小林教授凉燥治验初探

    传统中医学认为,燥病是由外感燥邪或津伤化燥所引起的一类以干燥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仝小林教授通过对燥病病因的深刻剖析,认为内伤杂病中有一类津液充足的凉燥证,基本病机是阳气不足、不得宣达,根本治疗大法是通阳化气,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乌头桂枝汤为其基本方。在治疗过程中不可不问燥由何来,一概养阴。此为审因论治,结合辨证、辨病论治,可极大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于晓彤;郭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唐旭东教授香苏饮辅用 H2受体拮抗剂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

    唐旭东教授行医二十余载,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以“通降论”立论,认为本病的发病与胃通降功能异常密切相关。遣方用药紧扣病机,法证相依,必要时辅以H2受体拮抗剂酌情抑酸,同时将具有中医诊疗特色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评价量表用于临床疗效评价。笔者跟随唐旭东教授学习二载,现将唐旭东教授治疗经验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作者:陈婷;王凤云;卞立群;康楠;王晓鸽;朱恩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杨金斗松筋点动配穴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经验

    杨金斗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四十余年,在伤科、妇科、内科等常见病种的推拿治疗方面颇有造诣。本文是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对杨金斗主任医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特色手法———松筋点动配穴法(包括松解法、点动法和配穴法)的系统总结,并从传统医学角度分三个方面讨论了松筋点动配穴法的治疗思路,具体包括:“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松则通、顺则通、动则通”以及“循经配穴、急取郄络、缓取原络”。

    作者:郝焕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试析仲景《金匮要略》下法的应用特点

    下法作为中医八大治疗方法之一,具有应用广泛、见效相对迅速的特点及优势。在中医古籍中有丰富的记载与论述。《金匮要略》中涉及下法的条文约五十余条,相关方剂包括大小承气汤、大黄硝石汤、栀子大黄汤、茵陈蒿汤、泻心汤、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大黄甘草汤、麻子仁丸、猪膏发煎、走马汤、大黄附子汤、大黄圌虫丸、下瘀血汤、大黄牡丹汤、抵当汤、桔梗白散、十枣汤、己椒苈黄丸、大黄甘遂汤、甘遂半夏汤、厚朴三物汤、厚朴七物汤、厚朴大黄汤、大柴胡汤,共计25方,运用下法所治疗的疾病有:胸满、腹满、痰血、黄疸、肠痈、产妇腹痛、产妇少腹坚痛、妇人水与血俱结血室等十七个病证,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本文基于《金匮要略》,对涉及下法的条文、病证、治法、方药进行归纳总结,从下法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患病部位、阴阳表里、用药特点等6个方面,探讨仲景下法治疗的应用特点,以期对现代中医学临床疾病诊治有所参考。

    作者:田丽楠;王新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经方合方的应用

    医圣张仲景之方称为经方。经方组方严谨,药少力专,主治明确,以其确切的疗效在临床上得以应用广泛。然而临床上病症纷繁,病情复杂多变,用单一经方已经不能切中复合的病机时,则要使用经方合方,以使方证相符而获佳效。经方合方即将两首或者两首以上的经方相合为用。方证相合、病机相合、病证相合、体质相合是经方合方的使用原则。经方合方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可以增加临床疗效、扩大治疗范围、减少不良反应。通过列举经方合方验案说明经方合方的确切疗效及必要性。

    作者:田甜;马淑然;徐雅;高思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从后天脾胃论治更年期血崩

    本文从后天脾胃角度讨论了更年期血崩的病因病机、转归与治疗,强调脾胃与更年期血崩发生发展、转归预后及治疗的密切关系。更年期血崩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与脾主统血、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及气血生化之源等功能相关,更年期的情志波动是影响脾胃功能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治疗上,宜多用调补脾胃之中药扶固气血,但忌盲目纯补,血崩久者须补中有行、理气散瘀,方以固本止崩汤、举元煎、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为常用,根据辨证灵活加减,并可适当辅以针灸三阴交、血海、隐白等穴位内外合治,以期达到更好的疗效。

    作者:黄思远;郭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HIF-1α和VEGF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海马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阻断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造模后7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聪圣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尼麦角林片组,给药治疗60天后,采用Western-blot及Real Time-PCR方法检测大鼠海马HIF-1α、VEGF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HIF-1α和VEGF的蛋白表达量和mRNA的表达量均升高( P<0.05);与模型组比较,聪圣颗粒中、高剂量组可升高模型组HIF-1α及VEGF的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P<0.01)。结论益肾化浊法对慢性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大鼠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区HIF-1α和VEGF的表达有关。

    作者:王建伟;金香兰;刘雪梅;梁晓;闫妍;郑宏;张允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张广德教授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

    张广德教授认为肝气郁滞是引起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发生的重要内在原因,并根据亚甲炎的临床表现的阶段性特征,采取分期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治疗模式,对该病的早、中、晚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早期急则治其标,以祛邪为主,重在和解少阳,清热解毒;中期标本兼治,重在清热疏肝而兼用益气养阴之品;晚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期)以治本为主,治以温补脾肾,且各期均兼用疏肝解郁之品。此外张广德教授还十分重视“治未病”思想,重视对急性咽部炎症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亚甲炎先兆的处理,力求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作者:余欢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众生丸对 H1N1流感小鼠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众生丸对H1 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以奥司他韦为阳性药,H1N1流感病毒滴鼻感染小鼠复制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比较小鼠病毒性肺炎模型的肺指数、肺组织形态学、死亡保护率、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nterferon-γ, IFN-γ)、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的数量变化。结果与病毒对照组比较,众生丸可显著降低H1N1感染小鼠的肺指数,提高存活率,调节T细胞亚群含量,促进血清中IFN-γ和IL-10产生。结论众生丸可通过减轻炎症,调节免疫而减轻H1 N1亚型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部病变,提高染毒小鼠存活率。

    作者:戴卫平;李耿;申小花;吴依娜;张奉学;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内经》《难经》命门概念源流之文献考辨

    “命门”始见于《黄帝内经》,其后又见于《难经》,但出现在二书中同一“命门”概念,其意义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内经》、《难经》中“命门”概念的探讨,从“命”、“门”之意义;《内经》中“命门”之根据;及《难经》之“命门”突出肾为先天之本三个方面,探讨《难经》是如何将《内经》“命门”概念从“目”这一特定部位转化到“左肾、右命门”的特定功能的概念演化过程。

    作者:姜元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仲景方桂枝功效与配伍关系初探

    桂枝的记载首见于《神农本草经》,言其“味辛,温。主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本文对《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应用桂枝的83首方剂进行整理,分析认为其功效的发挥因其所配伍的药物不同而改变:和营多与等量芍药配伍;补中多伍甘温益气类药物;温通心阳多配伍炙甘草、通阳利水之方多与茯苓相配伍、通阳散结可配以桃仁、川芎等活血祛瘀药物、温通经脉常需与附子、细辛等辛散药物同用;下气多配以茯苓或取用大剂量桂枝。文章旨在分析枝功效与配伍关系,以期在开阔临床思路、扩大经方应用范围等方面贡献绵薄之力。

    作者:赵朋娜;孙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半夏泻心汤对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 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诱导大鼠前胃鳞癌的防治作用。方法将1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20只、模型组100只、模型中药组20只,采用MNNG联合多因素造模。每4周抽检模型组大鼠4只,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确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功后抽检各组大鼠,并将剩余模型组39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9只,半夏泻心汤高、中、低剂量组各10只,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2.29、1.375、0.6875 g/mL的半夏泻心汤灌胃,10 mL/kg,1次/天,连续12周。40周末,处死全部大鼠,观察前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结果28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空白组为5%、5%、0,模型组为100%、83.3%、50%,模型中药组为0、0、0。40周末前胃鳞状上皮增生、异型增生、鳞癌发生率,模型对照组为100%、100%、77.8%,高剂量组为100%、85.7%、57.1%,中剂量组为100%、44.5%、22.3%,低剂量组为100%、77.8%、66.7%。结论半夏泻心汤对MNNG多因素造模法诱发大鼠前胃鳞癌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孔祥茹;李棣华;杜潇;高望;宋清武;李慧臻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电针“百会”、“涌泉”两穴对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行为与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对淀粉样前蛋白/早老蛋白1(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presenilin-1, APP/PS1)双转基因鼠空间学习记忆行为及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4月龄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按随机分配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以相同月龄同窝阴性小鼠作为对照组,每组12只。电针组取“百会”、“涌泉”两穴,每次留针时间为15分钟,隔日1次,针刺5周;药物组予乙酰胆碱酶抑制剂0.92 mL/g灌胃。 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空间探索能力,取脑做海马CA1区透射电镜片并观察。结果 Morris水迷宫检测四天小鼠上台潜伏期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空间探索实验:模型组在原有平台象限(第三象限)区域活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在微血管、神经元突触及神经元超微结构上对照组优于模型组。结论电针治疗可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对海马超微结构有良性调节作用,这些表现可能是电针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行为学的机制之一。

    作者:加吾拉·阿不力孜;王鑫;李芙;白杨;姚海江;莫雨平;周源;许红;毛颖秋;高誉珊;张伟;张忠;李志刚;薛卫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对缺血性中风诊断和辨证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检测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辨证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清IL-6浓度。比较合并和未合并缺血性中风两个亚组的IL-6浓度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价IL-6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的临床意义。分析不同IL-6浓度下的中医证候差异,并通过相关分析来探讨IL-6与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结果高血压合并缺血性中风组的血清IL-6浓度[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显著高于未合并中风组[21.47(5.52,45.44) vs 2.92(1.68,4.67)pg/mL,P<0.01]。高血压病患者血清 IL-6诊断缺血性中风的 ROC 曲线下面积为0.784(P<0.01),佳临界值为10.10 pg/mL,对应的敏感度为72.1%,特异度为88.4%。与IL-6低浓度组比较,IL-6高浓度组的痰证出现率高,虚证出现率低(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6与痰证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04,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IL-6浓度对辅助缺血性中风诊断和痰证辨证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吴爱明;赵明镜;张冬梅;高永红;孙逸坤;聂波;娄利霞;王硕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风药之功用辨析

    风药是具有辛散升浮之性的药物,其辛散透达之性,不仅驱散外在风邪,又可透散内邪,配伍用于虚实诸证,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涉及内外各科。文章主要对疏散外风之风药的作用机理从升发清阳、风能胜湿、调节肝气、活血止血、透达玄府、祛风散邪、引经报使、辛以润燥及现代药理研究九个方面加以论述。

    作者:耿洪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搜索2002年~2012年国内外各种医学期刊、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以及万方、维普、中国知网、Medline等医学数据库,并结合手工搜索相关杂志。按系统评价方法筛选RCT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一年生存率、瘤体变化、生存质量评分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中药组相对化疗组,1年生存率情况:RR=1.44,95%CI(1.15,1.80);瘤体有效率:RR=0.56,95%CI(0.44,0.71);瘤体稳定率:RR=1.00,95%CI(0.93,1.07);卡氏评分情况:RR=2.52,95%CI(2.05,3.08)。结论中医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在提高患者的一年生存率、卡氏评分方面较一线化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优势。瘤体有效率方面存在劣势,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存在发表性偏倚,其可靠性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中医药治疗在瘤体稳定率方面与一线化疗方案相当,结果具有客观真实性。

    作者:于宏杰;朱晏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峻补元阳治疗哮病验案1则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特点,属于临床疑难病。前人多认为哮病专主于痰,痰为发病夙根,多以发作期祛痰平喘治疗为重,笔者则认为哮病发作与迁延之根本实为“肾脾阳虚”,治疗重在峻补元阳,温阳益气。本文以1则哮病治疗验案为载体,探讨在温阳益气法基础上使用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峻补元阳”治疗哮病的机理。本验案根据患者病证的不同阶段,治疗侧重不同,以清热化痰入手,以峻补元阳,健脾益气收尾,陈年久病,豁然而愈。

    作者:孔令怡;张永生;王琦;康新月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因制宜”论治男科病理论探讨

    “三因制宜”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原则,其通过时间、人物、地域的不同,来指导临床用药。男科疾病在病因病机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治疗男科疾病时要因不同男科病种、体质、地域的特点进行辨证论治,可以更好的提高男科疾病的效果。课题组在临床中对男科疾病运用“三因制宜”辨证方法论治,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提高男科疾病疗效的关键,同时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也是男科疾病治疗的一大方向。而将“三因制宜”的辨治理论机制进行探讨,以期为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赵冰;莫旭威;王彬;王骥生;李海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