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挺;党政华;密红翠
心率变异(HRV)分析是反映心血管自主神经活性的一项无创性指标,在心血管病尤其是冠心病(CHD)具有预后及猝死预报因子等的应用前景.90年代以来开始对HRV异常进行以药物为主的干预.加服卡托普利治疗冠心病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CHD患者HRV的干预作用.
作者:冯振力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脑血管病是我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约有1/3以上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我院自1993年9月至1999年2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1 568例,其中引起丘脑性失语69例,现将资料完整的69例丘脑性失语的临床及CT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李玉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我们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45例脑卒中患者血清T3、T4的含量,发现测定血清中T3、T 4对诊断脑卒中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其预后观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景玉;刘瑞兰;薛景勇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奥美拉唑是H +-K+-ATP酶抑制剂.我院于1996年7月至1999年12月期间对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进行临床对比.现总结如下.
作者:孙九玲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糖尿病可并发多种感染,而呼吸道感染更易发生,现将我院1995~1998年收治的312例糖尿病患者的感染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李少挺;党政华;密红翠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指腹水患者无明显腹腔内外感染灶而发生的细菌性腹膜炎症,多发生在肝硬化腹水患者,由于其症状变化多样,诊断易疏漏,且预后差. 现就这一并发症临床诊治中的一些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薛扬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血小板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体积较大的血小板含有更多的α颗粒,更易于聚集和粘附,因此在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中具有一定作用[1].我们对5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 e,MPV)、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等资料与临床关系进行了研究,报道如下.
作者:邢孔鸯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肝硬化患者,体内常存在多种代谢异常,并对机体其他器官产生病理生理影响.就中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I、B水平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作者:陈渝萍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肾衰竭(ARF)是临床各科常见的急重病症之一.近年来,应用血液净化疗法能有效的防治ARF的各种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我院自1990~1999年间收治了42例ARF患者,行血液净化 (HD)治疗,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黄世阳 刊期: 2000年第09期
1745年Daviel[1]经角巩膜切口施行了白内障摘除术.1864年Donders[2] 首次报道了手术切口可引起角膜形状的改变.随后,人们对此思想的认识不断加深.
作者:沈勤;周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iffuse Panbronchiolitis,DPB)近年来逐渐被我国临床工作者认识 ,它作为一种独立性疾病,首先由日本学者发现,在日本、韩国、朝鲜多发,以两肺弥漫性存在的呼吸性细支气管领域慢性炎症为特征,引起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与遗传及体质特异性因素有关[1],目前误诊率仍很高.
作者:吴爱芳;李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肺结核在合理治疗下可完全治愈.近年来,结核病疫情回升,耐药结核增多,少数肺结核患者因病情重或未及时治疗,并发呼吸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现就我科1987~1998 年住院肺结核701例中并发呼吸衰竭的12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志毅;杨晓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现对35例不能进行常规血透的伴有急性肾衰竭(ARF)的危重多器官衰竭(MOF)进行133例次血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彭小梅 刊期: 2000年第09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中自发性SAH是内科出血性脑血管意外中的常见病.我院内科1992~1998年共收治自发性SAH共60例,占同期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9.76 %(60/615),与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相同[1].现对这60例自发性SAH作如下分析.
作者:陈德林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主要措施是早期再灌注,溶栓治疗的目的是使梗死相关冠脉血管再通.目前对高龄AMI患者的溶栓治疗多被视为禁忌,认为这类患者溶栓治疗病死率高 ,严重并发症多,利少弊多,为验证这一方法对高龄AMI的治疗是否安全、有效,我科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
作者:凌惠珠;安巨会;李海波 刊期: 2000年第09期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能真实地反映细胞增殖活动 [1].近年来,PCNA作为原位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状态的一种新技术开始应用于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并实验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研究PCNA在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作者:廖小明;王昌明;曾锦荣;陈梅唏 刊期: 2000年第09期
IgA肾病是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常见类型之一,临床表现多样化,组织形态学轻重不一 ,近期不少研究指出,小球病变与小管间质病变存在一定关系,且小管间质损害对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我们1987~1998年遇到的8例IgA肾病并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 s,RTA)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王丽霞;范慧云 刊期: 2000年第09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状态 ,选择适当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我们对经常规治疗症状缓解不理想的38例 UAP患者加用小剂量国产尿激酶(UK)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国华 刊期: 2000年第09期
急性心肌梗死(下称心梗)溶栓治疗,经5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能使致心肌梗死的相应闭塞冠脉血管再通,恢复血流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梗死范围、降低病死率.目前公认溶栓疗法能发挥大作用的时间是发病后6小时以内,此期只要方案正确可达满意的治疗效果,这是抢救濒死心肌的黄金时间.
作者:杨光武;王琪丽;王朝富;刘颖;黎发茂;许均智 刊期: 2000年第09期
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称蛛网膜下腔出血(SAH).SAH可分为损伤性和非损伤性两类,前者是指颅脑外伤引起,后者又称自发性SAH,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由各种原因引起脑底面或脑表面的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为原发性SAH;因脑实质内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称继发性SAH.
作者:周敬初 刊期: 200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