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43例临床分析

代汝芬;陆重庆;尹光芝

关键词:肺结核, 肺癌, 临床分析, 诊治
摘要:现将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并肺癌43例临床分析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肺心病并肝功能受损43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7~1998年,共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106例.并发肝功能受损者43例(40.6%),现将其发病因素及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作者:刘学军;唐冬梅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斑疹伤寒107例临床分析

    斑疹伤寒是引起急性发热的常见病之一,但近年来有误诊增多的趋势.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82年9月至1997年9月在我院内科、传染科住院的10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探讨漏、误诊原因及治疗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作者:张占修;麻滨瑞;于红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哈伯因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疗效观察

    痴呆是一种智能障碍性疾病,表现为记忆及思维功能明显降低,多由脑血管病反复发作引起,称为血管性痴呆,多呈进行性发展且逆转困难.我们应用国产哈伯因(石杉碱甲)治疗血管性痴呆42例,与应用脑复康治疗的40例进行比较,疗效满意.

    作者:史兰康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老年人小脑出血35例临床分析

    小脑出血是老年人好发的脑血管病,约占脑出血的10%[1].我院从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小脑出血54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5例(64.9%),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陈东;蔡良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肺结核与肺癌并存43例临床分析

    现将我院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诊治的肺结核并肺癌43例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代汝芬;陆重庆;尹光芝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99例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的多发病,是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了比较中西医结合不同方法对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索基层医院效佳可行的治疗方法,现将我科1996年2月至1998年10月收治的99例脑梗死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闫子臣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骨碎补防治链霉素毒副作用的临床应用

    链霉素是抗结核主药之一,但有时对部分结核患者产生的毒副作用难以坚持疗程,被迫停用更换化疗方案,甚至造成严重的不可逆性损害,我们以中药骨碎补防止这种毒副作用取得了理想临床疗效.

    作者:王玉亮;胡增茹;李风婷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葛根素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60例

    自1997年9月至1999年10月,我们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ertebrobasilar transient ischemia vertigo,VBTIV),并与传统中成药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培乾;张迎利;张志标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复方丹参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复方丹参注射液系中药制剂,作为祖国的传统医药,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对丹参基础及临床药理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其临床应用范围日趋广泛,现仅就其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蒋天如;曹琅琳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在自发性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自发性脑出血15例,并与手术组30例和保守组29例作对照.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93%,与手术组51%和保守组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三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微创组于第1天、手术组和保守组于第14天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于治疗后不同时期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病死率30%,保守组为10.33%,而微创组无1例死亡.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简便易施、可迅速清除血肿,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玉颖;赵俊丽;石俊华;刘萍;张淼;邢永红;李娜;姬玉章;马温良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治疗预后因素的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微创法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因素.方法:对32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患者术后存活26例,占81.2%,死亡6例,占18.8%.在单因素分析中,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中线移位与预后有关,但只有4项(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被引入回归方程.结论:出血至手术时间、意识与脑疝征、瞳孔改变、中线移位4项因素,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具有显著的预后价值,超早期手术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宋涛;胡小平;张建良;邓菁;杨剑文;王桂良;董洪佑;朱芳;刘京梅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席汉综合征危象7例诱发因素的报道

    席汉综合征危象是指在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下,病情急剧恶化,以致发生休克、昏迷的危重征.席汉综合征危象的发生往往伴随着诱因,现将我们收集的7例危象发生的诱因分析如下.

    作者:党政华;李少挺;白云霞;严欣;刘婕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第47讲肾综合征出血热所致急性肾衰竭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于1982年WHO会议将具有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性出血热的统称,它包括我国和日本的流行性出血热(EHF)、朝鲜出血热(KHF)、独联体的出血性肾病肾炎(HNN)和北欧的流行性肾病(NE),以上出血热均为同一病原-汉坦病毒(Hantaviurs,HV)所致,且其临床表现相同,均有肾损害,故统一命名为HFRS.它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广泛流行于亚、欧、非、美4大洲32个国家,但以中国发病人数多,据统计1931~1995年全世界已报道1 289 746例,其中我国占90.94%,除青海、新疆外,各省均有发生,迄今HFRS已是除病毒性肝炎以外危害大的病毒性传染病.

    作者:王麟士;裴琇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探讨Graves病与肝功能受损关系

    Graves病(Gravesdisease,GD)是一种较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常累及多脏器,临床上以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损伤多见,亦可伴发肝功能受损.肝功能受损主要原因有合并病毒性肝炎,并发抗甲亢药物性肝炎和GD肝病.现总结65例肝功能受损临床分析.

    作者:王会奇;邹家庆;向勇;何勇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肾移植患者血清sIL-2R测定的意义

    白细胞介素2(IL-2)是体内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其在免疫应答反应中的重要作用,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的结合来实现的.T细胞受有丝分裂原或抗原激活后会在细胞膜上表达IL-2R,并释放可溶性IL-2R(sIL-2R)到细胞外液中.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测定sIL-2R在肾移植免疫监测中有一定价值[1,2].我们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对肾移植患者血清sIL-2R进行了检测,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作者:刘龙;张敏;赵黎明;向军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球周麻醉用于白内障手术的疗效观察

    良好的镇痛效果和有效地降低眼内压,对白内障手术是至关重要的,它对预防术中玻璃体脱出等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成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球后麻醉,虽然并发症不常发生,但也有严重并发症的报道[1].我院于1990年5月至1993年5月对白内障摘除术采用球周麻醉,并以眼球压迫器压迫眼球,降低眼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国兰;高文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p21、Bcl-2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p21、Bcl-2蛋白在大肠癌及息肉中的表达,了解其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肠癌及息肉中的p21、Bcl-2.结果:p21、Bcl-2在大肠癌及腺瘤性息肉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大肠炎性息肉(P<0.01),腺癌与腺瘤性息肉之间二者阳性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21、Bcl-2二者阳性表达可作为大肠粘膜癌变的高危诊断指标和(或)腺癌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易平;孙奇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抗凝剂的合理应用

    随着脑血栓形成发病率的增加,溶栓后抗凝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脑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比较普遍.通过对21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浅的反映抗凝剂使用不合理的某些方面,现简介如下.

    作者:施亚斌;葛云鞍;周其华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4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晚期严重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造成误诊失治.本院自1992~1998年共收治SBP64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白贤女;吕建南;宋光平 刊期: 2000年第15期

  • 红花注射液降血脂的临床观察

    红花注射液是从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红花的筒状花冠中提取出来的,主要成分是红花黄色素,中药制剂.具有活血通经,祛淤止痛等功用.通常用于高粘滞血症和多种缺血性疾病.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发现该药有明显降血脂作用,临床效果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裴广忠;李承宽;王全让 刊期: 2000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