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钰文;李仁嘉
患者女性,25岁.因发热、腹痛、腹泻12天,排暗红色血便6小时,于1996年9月20日入院.于入院前12天开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8~39.5℃,乏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日排稀水样便3~5次,无呕吐,无里急后重,伴牙龈出血,尿色呈桔红色,日尿量不足1 000ml,入院前6小时排暗红色血便3次,总量约500ml.
作者:马凤兰;曹丽华;孙宝佳;马万林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脑室出血是神经科较凶险的急症之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既往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手术对脑组织破坏又较大.我院从1995~1998年对24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并与26例脑室出血未行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山;沈晓明;赵谦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期间收治腔隙性脑梗塞(下称腔梗)46例,现结合文献分析病因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男32例,女14例,年龄50~72岁,平均61岁,其中55岁以上者38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全部经CT证实.无症状者体检颅脑CT发现10例,在睡眠或安静休息时发病28例,活动时发病8例.发病因素:高血压病39例(85%),糖尿病15例(32.6%),高脂血症22例(47.8%),冠心病9例(19.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4例(30.4%),烟酒嗜好27例(58.7%).
作者:范瑞兰;王兰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下简称MOF)是指机体在应激状态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脏器的功能同时或先后发生衰竭的临床综合征[1].现收集我科自1990年1月至1997年7月住院的脑出血305例,选择其CT检查明确,并有多个脏器衰竭的40例分析如下.
作者:刘爱武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光量子应用于临床治疗已有近20年历史,但在我国只是近10年来才逐渐开展,方兴未艾.治疗领域涉及多科多系统之多种疾病,多取得了较好疗效.本组病例采用河南医科大学、河南光电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研究生产的ZWG-B2型光量子氧透射血液治疗仪,以紫外线照射10%葡萄糖输入患者静脉,对贫血疾病检测RBC等6项检验值作对比分析,亦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阳振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例1女,4岁.因误服丘氏杀鼠药4小时后出现阵发性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旧肢抽搐,频繁呕吐,意识不清而入院.查体:浅昏迷状态,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心肺、腹部无异常,双侧巴氏征(十).
作者:戴亚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脑梗塞时血小板的功能.方法:采用CD-1 7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6例高血压脑梗塞、2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压积(Platecrit,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latelet Volune Disttribution Width,PDW),与60例健康老年人比较.结果:脑出血时血小板四项参数均有显著性改变(P<0.05);脑梗塞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间比较,PLT和MPV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
作者:杨少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蛋白校正果糖胺在糖尿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40)果糖胺、空腹血糖、HbA1C、蛋白校正果糖胺,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果糖胺与总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705,P<0.01),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813,P<0.01),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6);空腹血糖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731);Hb~c与果糖胺相关(r=0.523),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68).结论:血浆果糖胺测定能较好地反映近期血糖变化,当进行白蛋白浓度校正时更能反映近期实际血糖变化.
作者:蒋晓峰;孙永顺;贺铭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8例震颤麻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以自拟益肾消颤汤合西药治疗,对照组32例用单纯西药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10项症状进行评分比较,对照组时手部动作迟缓、姿势、颤振3项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别(P均<0.05),而治疗组对手部动作迟缓、颈肩僵直、肢体拘痉、姿势、上肢协调不能、步态、颤振、面容、生活自理力9项症状,在治疗前后有极显著差别(P均<0 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
作者:李双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简称肾活检)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已被肯定.但操作复杂,对技术要求较高,为了提高取材成功率及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性.我们采用自动活检装置(Automatic Biopsy Device,ABD)进行取材,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肖桦;白云凯;陈华蓉;翁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CRF)患者血浆组胺和血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方法:采用荧光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了27倒CRF患者血浆组胺及血PTH含量.结果:CRF患者血浆组胺和血PTH明显增高,并与皮肤瘙痒有关,且两者呈直线正相关.结论:血中PTH升高是引起血浆组胺升高的原因之一,为临床应用组胺H2受体阻断剂及补钙治疗尿毒症皮肤瘙痒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志蕃;刘永海;王丽琴;左巍;关欣 刊期: 1999年第06期
免疫性损伤引起肾小球肾炎为肾炎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由于免疫性复合物在肾小球中沉积,引起组织受损,其中补体作用不可忽视,补体损害机制也较复杂,本文就补体的激活途径,参与免疫损伤机制及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作者:顾连方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恙虫病是东方立克次体通过恙螨幼虫为媒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有关恙虫病引起多脏器损害已见较多报道,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部分恙虫病患者血清铁蛋白(SFe)有所升高,今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同道共同探讨其在恙虫病疾病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王建华;熊开钧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本文选自我院199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及同期正常健康者64例,对其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志英;朱登玲;徐凤琴;张国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Ⅰ型糖尿病(IDDM)的发病机制至今未明,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因素及病毒感染等有关.近期许多研究表明,Ⅰ型糖尿病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的初阶段,病毒感染是重要原因之一[1].
作者:许顺江;史文海;王建军;赵立峰;于利伟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脐血移植在当今已渐成为医学界中一个新课题,许多学者研究提示,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造血干细胞,脐血移植明显优于骨髓和外周血,它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月梅;张茂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我院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CHD)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23例,共1811人次.现将CHD治疗CRF的体会简述如下.
作者:茅钰文;李仁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其临床特征为广泛的微循环血栓形成、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及肾功能异常.
作者:林夏鸿;林玲;潘敬新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近年来,高压氧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且疗效确切.我们自1994年用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昏迷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陈建新;迟春梅;焦满福 刊期: 1999年第06期
患者女性,55岁.因反复腹痛2个月,皮肤黄染20天入院.入院前2个月因脂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数小时后自行缓解,症状曾多次出现,入院前20天皮肤出现黄染,乏力,纳差.
作者:肖德蓉;张明全 刊期: 199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