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7例年轻人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仪忠直

关键词:
摘要:1980年至今,我院共收治37例年轻人心肌梗塞,现结合文献,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

    原发性低颅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hypotension,PIH)是一种与腰穿后头痛相似的综合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及眩晕,直立时症状加重,平卧后缓解,脑脊液压力在70mmH2O以上,不伴外伤、腰穿或其他导致脑脊液生成减少、吸收增加或脑脊液漏等情况.由于比较少见,一般书籍中不提及本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作简要介绍.

    作者:石义亭;郝清华;石义英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地戈辛加硫氮唑酮治疗HF伴快速房颤患者疗效观察

    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快速房颤患者采用佳剂量的洋地黄是目前治疗的合理用药,但单用洋地黄治疗部分患者心率不能满意控制[1].本文以地戈辛加用硫氮唑酮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季明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误诊7例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系指瘤细胞浸润及其产生的大量异常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而引起的肾脏病变.症状以蛋白尿为主,易误诊.将我院1985年~1992年收治的7例病人报导如下:

    作者:王华明;付丽琳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特殊临床表现的AMI(附4例报告)

    AMI是常见心血管疾病的急症,严重威胁着人民的健康.急性期病死率极高,约40%的病人在住院前死亡.发病一周内死亡者占总数的90%,尤其在发病后24小时易出现心律失常而猝死,约占死亡人数的1/3,所以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是减少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孙九玲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纳洛酮在抢救急重症病人中的应用

    我们应用纳洛酮治疗急重症病人83例,获得满意疗效,证明纳洛酮是抢救重危病人新的有效药物,为纳洛酮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邓先容;马福林;李正双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并多脏器衰竭 (附11例临床分析)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DC),是内科急危重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国外早期报告死亡率达40~70%.近年来虽提高了对本病的认识,死亡率仍为15~20%.北京、上海等几组报告死亡率高达50~70%[1].当NHDC并发多脏器衰竭(MOF)时,病死率可高达30~100%[2].现将我院自1991年1月至1994年5月收治的NHDC11例总结如下.

    作者:崔风勤;武富忠;马晓云;檀增桓;赵贵爱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胸部CT对肺炎诊断价值的评价

    肺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如果患者临床有明显的急性感染症状,加上典型的X线表现,诊断往往是容易成立的.然而,近年来由于抗菌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分布的肺泡性肺炎已不多见[1].

    作者:胡家英;黄绍光;刘惠珍;万欢英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重度有机磷中毒与阿托品化时限的再认识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对阿托品的反应迟缓,极易发生阿托品化时限延长或无时限表现.本文从我院近三年收治的85例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资料,对阿托品化时限做回顾性总结并加以再认识.

    作者:俞鸿轼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席汉氏综合征23例误诊分析

    1987~1993年期间,我院共收治席汉氏综合征患者30例,其中23例患者被院内外误诊,现回顾并分析如下.

    作者:闫培泉;于风泉;林立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口服有机磷农药重度中毒者的洗胃

    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势凶险,死亡率高,是急诊科常见抢救的重症之一.在急诊科的处理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病人的生命.而急诊处理首先就是洗胃问题,现就我院近几年来抢救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经验作一小结,仅就洗胃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覃军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60例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临床分析

    作者自1990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确诊为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60例.本文对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诊断,侵犯部位等分析如下.

    作者:沈维宾;姜晓英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15例误诊讨论

    甲状腺机能减退性心脏病(以下简称甲减心)常因甲状腺机能减退的临床表现不明显或不典型,或心血管系统的表现酷似其它心脏病而造成误诊.本文分析我院自1969年以来曾被误诊的甲减心15例,探究该病误诊的原因,以期取得经验教训.

    作者:叶欣;姜群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诊治肠易激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 Syndrom,IBS)是一种以平滑肌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发病年龄一般在20~50岁之间,女较男多见(约2:1).临床上以腹痛(或腹胀)、便秘、腹泻、粘液便、便后腹痛减轻或消失为特征,而系统检查不能发现有器质性病变.作者自1991年4月~1993年12月用中西结合方法诊治肠易激综合征20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胡复兴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结核性风湿病32例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结核性风湿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表现与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有类似之处,极易误诊.我院近4年来收治结核性风湿病32例,入院前均曾误诊误治,现对其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王超;孙德谦;吴效平;许方玲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巯甲丙脯酸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

    巯甲丙脯酸(卡托普利,Captopril,CPT)是一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自1977年问世以来,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在HF和高血压的治疗上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随着其临床应用的日益广泛,其不良反应报告也日渐增多,有些甚至可致严重不良后果.本文拟就CPT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作者:徐新献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100例内囊后肢梗塞的CT与临床

    脑梗塞是中老年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自头颅CT应用以来,脑梗塞可准确而迅速地作出诊断.本文结合100例头颅CT资料对内囊后肢梗塞的临床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俊凤;吴祖舜;袁佩芳;胡宗文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肺心病合并AMI9例误诊漏诊分析

    肺心病伴发AMI临床上较少见,症状不典型,常易误诊漏诊.我院1989年1月~1994年10月收治肺心病合并AMI 11例,误诊漏诊9例、误诊漏诊率高达81.8%,现对误诊漏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刘建中;刘艳芳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ptf-V1值在常见心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由于Ptf-V1值测算方法简便,具有实用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国内外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旨在探讨其在常见心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1989年3月至1992年11月收治确诊的高心病50例,冠心病72例,肺心病79例,扩张型心肌病50例,风心病55例及正常人50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作者:顾慕仁;范可好;李同玉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妊高征的中西医结合防治

    妊高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妊娠疾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有很大的影响.并严重地威胁着母儿的生命安全.本病病因至今不太清楚.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认为是一种综合性因素所致,故给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我国很多学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预防和治疗本病,对降低其发病率,减少对母儿的危害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桂英;许翔 刊期: 1995年第07期

  • 125例复发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分析

    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我科自1989年1月~1993年12月,共收治脑梗塞患者278例,其中复发125例占44.97%,男性86例,女性39例,发病年龄45~90岁,45~59岁26例占20.8%,60~90岁99例占79.2%.

    作者:张建英 刊期: 1995年第07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