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丽娟
超声造影是当前超声医学的热门研究课题[1],它对肝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已比较成熟[2,3],本研究借鉴超声造影对肝肿瘤良恶性鉴别的成功经验,对本院37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进行超声造影及其时间强度曲线分析,以探讨该技术对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芦金飞;顾秀芬;陈建国;郑笑娟;周国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引导下经皮颈椎钩突前缘穿刺椎间盘靶点臭氧注射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112例证实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颈椎间盘突出患者,在螺旋CT引导下行穿刺臭氧消融治疗.治疗方式为经皮从颈椎钩突前侧进针,穿刺深度达到椎间盘中心部位注入3~7ml臭氧,浓度为60%~70%ug/ml;然后退针至钩突前侧椎间盘边缘注入8~10ml臭氧,浓度为30%~40%ug/ml.结果:对112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并按照疗效评价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效果优48例(48/112,占42.9%),效果良57例(57/112,占50.9%),效果差7例(7/112,占6.2%),优良率93.8%.结论:螺旋CT引导下经皮颈椎钩突穿刺椎间盘注射臭氧消融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作者:朱亮旭;黄河;邓治强;李洵;余文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男,53岁.头痛2年余,近期加重.颈椎X线片示退行性变,心、脑电图正常.查体余无异常.MRI检查;双侧大脑半球对称,灰白质对比可,松果体区见蚕豆性长T1、长T2 FLAIR等信号影,约1.6cm×2.9cm,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表现,上髓帆受压下移,中脑导水管闭塞,幕上脑室扩大.MRI诊断;松果体囊性病变,幕上脑积水.
作者:刘海滨;彭红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31P-MRS技术在兔VX2肝移植瘤模型经AdCMVIL12-IRES-CKb腺病毒基因转导后通过标记基因间接表达的可行性.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0只,采用开腹包埋法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将种植成功的18只实验兔随机分成两组,于3周左右行31P-MRS扫描后采用开腹法分别将等量AdCMVIL12-IRES-CKb腺病毒和生理盐水注射到两组瘤兔肿瘤及周围组织中,肌酸水溶液饲养5天后再次行31P-MRS扫描.同时通过免疫组化、琼脂糖凝胶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对IL-12和CK进行检测.结果:经AdCMVIL12-IRES-CKb腺病毒治疗后的兔肝VX2肿瘤组织PCr峰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分别为(0.84±0.41)、(0.23±0.29)mmol/L,两组治疗前后PCr比较,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在治疗组肝脏局部组织中检测到IL-12的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到治疗组CKB的表达,但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通过31P-MRS成像检测病毒直接基因转导后体内肝脏的基因表达是可行的.
作者:马艳红;刘强;王韶卿;杨金永;李子俊;亓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旋转DSA技术早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第一次被应用在神经放射学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相继被应用,使得图像三维重建技术与旋转DSA有机地结合(3D-DSA),可以通过一次旋转投照获得满意的三维血管影像,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3D-DSA技术及其在颅内动脉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前,甲状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核素显像(FNI)及超声等.通过查阅近几年大量文献,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后认为:超声检查是甲状腺癌的首选检查手段,CT检查可作为补充,还可以选择MRI、放射性核素扫描及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甲状腺癌的终确诊只能依靠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
作者:张志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的X线及CT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6例经病理证实的骨内脂肪瘤的X线及CT影像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1个病灶位于肩胛冈、1个病灶位于第四腰椎下关节突、3个病灶位于股骨头、1个病灶位于跟骨.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透亮区,可伴硬化缘.CT图像上病灶表现为圆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脂性密度区,CT值为-35~-110HU,其中1例病灶中央见结节状钙化,病灶大径为1.8~2.6cm.边缘不规整,伴有厚薄不等的硬化边.结论:X线平片有助于显示骨内脂肪瘤的发生部位,而CT检查能够在术前对其做出定性诊断,从而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作者:谈瑞生;黄文杰;许宜选;施付强;刘校生;蔡顺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研究鼻咽癌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分布规律.方法:根据鼻咽癌患者的磁共振影像资料,分析咽后淋巴结转移位置,以及与肿瘤侵犯部位、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62例患者中,47例(75.8%)有IIb区淋巴结转移,39例(62.9%)有咽后淋巴结转移.总共检测到60个转移性咽后淋巴结,其中心、上界和下界的位置分别如下:枕骨水平4个(6.7%),17个(28.3%),3个(5.0%);第一颈椎水平:45个(75.0%),40个(66.7%),33个(55.0%);第二颈椎水平:11个(16.7%),3个(5.0%),21个(35.0%);第三颈椎水平:0个(0%),0个(0%),3个(5.0%).咽后淋巴结的转移与咽旁间隙、椎前肌肉、口咽、鼻腔、颅底骨质、副鼻窦、海绵窦等部位的侵犯无关.结论:鼻咽癌患者IIb区淋巴结转移率高,其次是咽后淋巴结.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从第一到第三颈椎水平逐渐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无关,与侵犯部位无关.
作者:华奇峰;沈立;胡碧波;陈杰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与常规DSA比较,评价3D DSA在颅内动脉瘤血管造影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人院3天内均行常规DSA.3D DSA进行检查,分析不同方法对动脉瘤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发现1例烟雾病,动脉瘤患者共10例.常规DSA检出8例,仅极少数病例能明确显示瘤颈形态(2.8)和载瘤动脉与瘤体的关系(1.8).3D DSA显示病变复杂结构的能力较常规DSA明显提高.10例3D DSA图像都清晰显示了脑动脉瘤瘤体、瘤颈形态及载瘤动脉关系.常规DSA假阳性患者经3D DSA证实为血管扭曲造成.结论:3D DSA可立体、直观地显示颅内动脉瘤及其与空间解剖关系,为手术夹闭和介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了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作者:曹玉林;王莹;侯洪涛;陆海华;王刚;周煜奇;张玲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金标准,随着64层容积CT扫描时间的缩短,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A)的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扫描技术也日趋成熟,但在扫描时对比剂的剂量、注射流率与循环时间各家报道并不一致,实际工作中成像技术的应用也不统一.
作者:盖青竹;刘旭林;张光辉;张国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层CT在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临床怀疑气管、支气管异物135例.所有病例行多层CT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小密度投影(MinIP),135患者均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135例患者,129例检查结果为阳性,阳性率(129/135)95.6%,CT直接发现异物120例,占(120/135)88.9%,9例患者通过间接征象判断异物存在,6例患者假阴性.135例患者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发现误吸异物131例,4例为支气管内浓痰;另外CT辐射量远大于胸片.结论:多层CT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诊断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检查方法,但亦有其限度,我们应该积极审慎应用多层CT.
作者:胡晓峰;吕维富;邓克学;孙一兵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47岁.农民.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处肿块.间断疼痛半年.并逐渐加重.查体:体温37.3℃.耻骨联合区压痛,左腹股沟下方触及包块,并有波动感,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耻骨联合及会阴部疼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109/L,血沉76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部X线片双肺未见异常.
作者:石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256层螺旋CT探讨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与脑灌注降低的相关性.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CTA和CTP联合检查,根据CTA图像选出颈内动脉无狭窄者为对照组,其余患者进行颈内动脉狭窄分级,分轻、中、重三级,每级独立分析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感兴趣区进行脑灌注成像CBV、CBF、MTT、TTP测量,单侧颈内动脉狭窄者病变侧与健侧对比,进行配对t检验.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者与对照组对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颈内动脉无狭窄者共15例,CBV CBF MTT TTP值分别为(分水岭区2.5±0.6;38±12;5.4±0.6;21±6.基底节区5.5±0.4;95±15;3.2±1.1;20±5).单侧颈内动脉狭窄者共33例,其中轻中度狭窄者各为12例,且CBV、CBF、MTT、TTP四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者9例,分水岭区CBF、MTT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节区MTT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CB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V、TTP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双侧颈内动脉狭窄者共28例,重度狭窄者11例,CBF、M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受侧枝循环等多种因素影响,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与脑内血流灌注降低有相关性,轻中度狭窄与脑灌注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贾慧娟;隋庆兰;付玉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急性CO中毒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MRI能较好的显示DEACMP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功能MR成像技术为该疾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MRI及功能MR技术在DECAMP中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声像图特点,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征象综合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区别于乳腺其他疾病的超声特点,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位红芹;文戈;李颖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宫颈癌术后,1例患者无特殊病史.12例为急性起病,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痛、恶心等,发作时均有血压升高;1例为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下白质区,常可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脑干等部位也可同时受累.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0例患者DWI呈高或略高信号,3例DWI未见异常,ADC图均为高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6例无强化,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强;4例行MR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异常.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大多完全恢复.结论:MRI是PRES的佳检查及随访手段,Flair和DWI是PRES检查中两个重要序列;PRE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舒向芝;修建军;张金山;刘庆伟;侯中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und elastosonography UE)及灰阶超声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在进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前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灰阶超声检查,以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和灰阶超声评价肝纤维化的准确度.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2.5%、85.0%、90.0%.灰阶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42.5%,97.5%、60.8%.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灰阶超声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95.0%、94.2%.UE诊断准确度高于灰阶超声x2=32.59(P<0.05).UE诊断肝纤维化的受试者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95% CI,0.798~0.950).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在评价肝纤维化较灰阶超声更有价值.
作者:甘科红;裴书芳;丛淑珍;周立峰;冯占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腺尾部;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所有病例胰管、胆管均未见扩张.增强后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无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作者:徐小雄;涂建飞;周利民;徐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68例脑梗塞患者做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ET技术对脑梗塞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探讨颈动脉弹性功能改变与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68例脑梗塞患者及87例正常人颈动脉僵硬度参数、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动脉顺应性,其中颈动脉斑块形成57例.分析这些指标在脑梗塞组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性.结果:脑梗塞组弹性系数、僵硬度均较正常组增高,顺应性减低(P<0.05).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能监测脑梗塞患者动脉硬化的发展进程,对于治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何东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儿男,3岁.因发热、咳嗽2周入院.查体:T36.7℃,心率169次/min,呼吸54次/min.精神差,呼吸促,口周发绀,双肺呼吸音清,心音低,心尖部及胸骨左缘第三肋间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无浮肿.
作者:叶家华;何金水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