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瑞生;黄文杰;许宜选;施付强;刘校生;蔡顺达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病毒性脑炎病情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29例.应用GE3,0T MRI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MRI常规序列(T1 WI,FSET2 WI,T2FLAIR)和SWI序列扫描.将病毒性脑炎严重程度分为三级,分析SWI在显示不同严重程度病毒性脑炎病变内出血方面的差异.结果:常规MRI序列(T1FLAIR,FST2 WI,T2FLAIR)显示病毒性脑炎病灶内出血平均体积分别为(0.07±0.17)cm3、(0.12±0.22)cm3、(0.14±0.24)cm3,SWI序列为(1.06±1.65)cm3,SWI在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内出血方面较常规序列具有明显优越性,且SWI显示不同严重程度病毒性脑炎病灶内出血存在显著差异.结论:SWI序列可以清楚的显示病毒性脑炎病变内的出血,有助于对病毒性脑炎的病情进行准确评估,进而为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郑冲霄;李传亭;吕玉波;李彦;惠毅毅;王庆征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腮腺腺淋巴瘤是较常见的腮腺良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居第二位.临床发病缓慢,具有多发倾向、术后易复发.本文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腮腺腺淋巴瘤CT资料,以提高对该瘤的诊断水平.
作者:刘建平;朱伟丹;周利民;程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老年女性,65岁.外伤后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额部头皮血肿.近自觉额部疼痛明显,且肿物进行性增大,热敷治疗后较前缩小,但变硬,遂来我院.查体:额部略凸出,余未见异常.影像学检查:MSCT表现:VR像额骨右侧内外板骨质破坏(图1),相应部位可见大小约3.4cm× 4.2cm肿物,内可见斑点状破坏的骨质(图2),肿物向颅内、外凸出,邻近脑组织明显受压,周围骨质未见硬化.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垂体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对鉴别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价值.方法:对45例垂体微腺瘤与16例垂体Rathke's囊肿患者的垂体MRI动态增强扫描并延迟扫描的影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垂体内病变的强化特点.结果:垂体微腺瘤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强度弱于正常垂体,延迟扫描信号强度高于正常垂体或与正常垂体相仿.垂体Rathke's囊肿的强化特点为动态增强扫描信号无明显强化,延迟扫描仍无对比剂进入.结论:延迟扫描对比剂是否进入是垂体微腺瘤与垂体Rathke's囊肿的主要鉴别点.
作者:朱明;姜庆军;李杰;郁冰冰;许鹏君;杨晓;孙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显微线圈(microscopy coil,MC)MR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在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MCL)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MCL损伤患者39例,分别使用膝关节线圈(knee-sense coil,KC)及47mm MC进行膝关节MRI检查,对两种线圈成像图像进行评分,比较其成像质量有无差异;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评价两种线圈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Ⅰ级MCL损伤18条;Ⅱ级MCL损伤12条;Ⅲ级MCL损伤9条.MC组各序列图像能分别显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及周围主要结构,39例MCL损伤中(Ⅰ级~Ⅲ级)主要结构均评为3或4分;KC组Ⅰ级MCL损伤评分为0或1分,Ⅱ级MCL损伤评分为1或2分,Ⅲ级MCL损伤评为3分.在诊断Ⅰ级MCL损伤中,MC组图像评分明显高于KC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Ⅱ级、Ⅲ级MCL损伤诊断MC组与KC组无显著统计学意义.M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90.5%,94.9%和97.7%,Ⅱ级MCL损伤为90.3%,93.9%和96.7%,Ⅲ级MCL损伤90.0%,92.9%和97.0%;KC组诊断M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Ⅰ级MCL损伤为87.5%,92.9%和91.7%,Ⅱ级MCL损伤为89.7%,92.5%和91.3%,Ⅲ级MCL损伤87.0%,92.5%和90.7%.结论:显微线圈可以清晰显示MCL,能准确诊断MCL损伤并进行分级,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晓夫;高颖;孙文静;张铁成;付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确诊为PRES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患者既往病史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高血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子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宫颈癌术后,1例患者无特殊病史.12例为急性起病,临床常见症状包括发作性癫痫、意识障碍、视觉障碍、头痛、恶心等,发作时均有血压升高;1例为亚急性起病.影像学表现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皮层下白质区,常可累及皮层,颞叶、额叶、小脑、脑干等部位也可同时受累.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呈等或稍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高信号,10例患者DWI呈高或略高信号,3例DWI未见异常,ADC图均为高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其中6例无强化,2例出现不同程度增强;4例行MRA检查未发现明显血管异常.经治疗后患者临床及影像学异常表现大多完全恢复.结论:MRI是PRES的佳检查及随访手段,Flair和DWI是PRES检查中两个重要序列;PRES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舒向芝;修建军;张金山;刘庆伟;侯中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47岁.农民.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腹股沟处肿块.间断疼痛半年.并逐渐加重.查体:体温37.3℃.耻骨联合区压痛,左腹股沟下方触及包块,并有波动感,骨盆挤压及分离试验耻骨联合及会阴部疼痛.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109/L,血沉76mm/h,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胸部X线片双肺未见异常.
作者:石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应用ROC曲线比较三维超声与二维超声对先天性双子宫畸形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2010年6月~2010年12月对45例可疑双子宫畸形的患者先后进行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检查,计算二维超声各项主要观察指标的诊断价值,与宫腔镜/腹腔镜或子宫输卵管造影的终结果对照,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别绘制二维超声与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对双子宫畸形检出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2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二维超声ROC曲线下面积0.712,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ROC曲线下面积0.928,2种方法经Z检验,Z值=2.051,P=0.04,提示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优于二维超声.结论:本组病例提示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均能对先天性双子宫畸形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在诊断效能上三维超声冠状面成像优于二维超声.
作者:韩东刚;余珊珊;郑转梅;王华;周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男性,27岁.以右侧睾丸内包块2年来院就诊.2年来包块无增大,否认有结核等传染病病史.查体:右侧睾丸上极可触及一直径约2cm包块,与睾丸粘连,质地较硬,轻徽触痛;右侧附睾及左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
作者:熊丽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提高CT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7例患者均为女性.CT表现为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5例位于胰头部,1例位于胰体,1例位于胰腺尾部;其中2例肿块内可见钙化;所有病例胰管、胆管均未见扩张.增强后肿块囊壁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无局部浸润或淋巴结转移.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年轻女性,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作者:徐小雄;涂建飞;周利民;徐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定量测量卵巢体积及血流灌注参数评估卵巢功能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34例临床拟诊卵巢早衰的患者,应用虚拟器官计算机辅助分析(VOCAL)和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3D-CPA)对全部患者卵巢进行定量测量,获得卵巢体积及卵巢基质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彩色强度总和(VFI)等指标.所有患者以实验室检测指标为金标准分为三组,FSH>40U/L,E2<73.2pmol为卵巢衰竭组;FSH介于10~40U/L之间,FSH/LH>3.6,E2<43.9pmol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FSH<1OU/L为正常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的体积、VI、FI、VFI与FSH存在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521、-0.511、-0.817、-0.436,P<0.05).三组间的卵巢体积、VI、FI和VFI等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下降组>衰竭组(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对卵巢进行定量测量可以间接评估卵巢功能,为卵巢早衰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作者:水旭娟;焦岩;沈晓露;陈育梅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肺结核病灶的好发部位及病灶的多形性改变容易诊断,而非好发部位及孤立不典型表现的肺结核给诊断带来一定难度,容易误诊为肺炎、良性肿瘤及肺癌等.通过本组资料分析,旨在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更好地与其他良性及恶性病变鉴别,力求使诊断更加准确.
作者:冉崇建;周子和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髋关节滑膜肉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髋关节周围软组织滑膜肉瘤患者6例,其中4例行DR(digital radiography)拍片,1例行CT检查,6例患者均行MRI(underw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回顾分析相关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DR表现为髋关节不规则骨质破坏.CT表现为髋关节周围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中可见斑点状钙化影,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MRI表现为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序列T2WI星混杂高信号.结论:发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块并邻近骨质不规则破坏,要考虑滑膜肉瘤的可能性.DR、CT、MRI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髋关节滑膜肉瘤的诊断.
作者:朱峰;刘敏;毕文杰;李慎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患者女,52岁.返酸并消瘦1年,上腹胀痛1月,加重1周.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无糖尿病、结核病史.血常规:白细胞9.28×109/L,中性粒细胞为80.2%;结核抗体阴性,血胰淀粉酶正常,血沉41mm/h;血清学检查AFP1.75ng/ml,CEA 2.09ng/ml,CA12-5 22.80U/ml,CA19-940.23U/ml.
作者:于龙;王涛;巩若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是急性CO中毒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MRI能较好的显示DEACMP的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功能MR成像技术为该疾病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对MRI及功能MR技术在DECAMP中的研究近况予以综述.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临床查体、病理类型对照,探讨其相关性.方法:对29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X线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采用统计学软件计算相似系数,分析双侧乳腺癌X线表现及病理类型是否具有相似性.结果:同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似X线表现的共有7例(7/19),不同的有12例(12/19);异时性双原发乳腺癌有相同病理类型的有8例(8/10),无1例有完全相似的影像表现.在病理类型上,双侧乳腺癌以浸润性导管癌居多,有相同病理类型的7例(7/19),不同病理类型的12例(12/19).双侧具有相同X线表现的7例中,病理类型相同的仅3例;双侧病理类X型相同的15例中,仅有3例X线表现相同.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在X线表现上没有必然相似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X线表现相同与其病理类型相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作者:薛梅;李静;李二妮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阔韧带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阔韧带肌瘤的临床与MR资料.结果:15例阔韧带肌瘤患者中单发11例,合并子宫其他部位肌瘤4例,阔韧带肌瘤一般较大,常合并变性,将子宫推向肌瘤对侧.结论:低场磁共振对阔韧带肌瘤的定性和定位很有价值,能明确诊断阔韧带肌瘤,也可作为临床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随访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王清涛;韩慧敏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例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进行选择性动脉造影,均发现髂内动脉或其分支出血,并对出血动脉进行栓塞.结果:13例失血性休克患者栓塞成功,手术均在1~2h完成,复查DSA,动脉出血停止,血压稳步上升并保持稳定.结论:急诊经导管选择性栓塞髂内动脉是治疗骨盆骨折所致大出血的首选方法,具有安全、迅速、准确、疗效高的优点.
作者:凌冰;陈东民;乔风雷;王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的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所有患者于受伤后1h~6天内行MRI检查.结果:32例膝关节积脂血症患者关节囊(髌上囊)出现脂肪-血液界面征,均为单侧,左侧14例,右侧18例.单液-液平面的23例,双液-液平面9例,液-液平面上层均为脂肪信号.结论: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在MRI上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作为诊断关节囊内骨折的间接征象,MRI是诊断膝关节创伤性积脂血症佳影像学方法.
作者:陆锦贵;陈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哺乳期乳腺炎症性病变声像图特点,评价其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超声特征,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价其诊断准确率.结果:46例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像图表现复杂多样;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CDFI)征象综合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有区别于乳腺其他疾病的超声特点,超声对非哺乳期乳腺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位红芹;文戈;李颖嘉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