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秋霞;孙桂荣;綦玉琴
目的 对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 收集40例高、中、低浓度的血清样本进行钒酸氧化法与重氮法的比对,分析钒酸氧化法的精密度、灵敏度、稳定性并做干扰实验.结果 钒酸氧化法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批内变异系数(CV)为1.58%,批间CV为2.94%;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批内CV为1.23%,批间CV为2.7%;平均回收率TBil为101.1%,DBil为100.1%.维生素C(Vit C)≤0.5 g/L时对钒酸氧化法和重氮法均无干扰,三酰甘油≤6 mmol/L时对钒酸氧化法无干扰,对重氮法有明显干扰.血红蛋白浓度≤8 g/L时对钒酸氧化法无干扰,对重氮法有较大干扰.结论 钒酸氧化法测定TBil和DBil是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柏晓松;金立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估自行研制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的精密度、稳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相关性;检测455例老年人的抗CCP抗体,以探讨抗CCP抗体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7%~9.1%、6.5%~9.4%;在4℃可贮存半年以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98.7%;与国外同类试剂的一致性达90.0%.成年组与老年组抗CCP抗体的标本吸光度(A)值/弱阳性对照A值(S/CO值)分别是0.51±0.10、0.64±0.32(P<0.05).结论 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满足临床诊断和研究的要求.
作者:刘华;王蕾;高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及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糖筛查异常组及糖耐量异常组进行空腹葡萄糖、口服葡萄糖50g筛选、GSP、1,5-AG测定.结果 糖筛查异常组GSP水平为(154±18)μmol/L、糖耐量异常组GSP水平为(157±26)μmol/L,与正常妊娠组[(136±3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筛查异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1,5-AG水平分别为(57.3±30.2)μmol/L、(45.2±25.7)μmol/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水平[(84.5±35.6)μmol/L,P<0.01].结论 GSP、1,5-AG可作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筛查及诊断指标.
作者:陈益川;张德亭;朱勇;张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去游离甘油法与不去游离甘油法[甘油磷酸氧化酶(GPO)-过氧化物酶(POD)]测定部分脂蛋白代谢可能紊乱的患者血清与生化质控血清中三酰甘油(TG)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计算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直接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去游离甘油法与GPO-POD法测定单纯高TG血症、糖尿病、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妊娠患者(各30例)的TG,并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将其与直接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测定卫生部2006年和2007年第1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样本中的TG,比较两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2种方法测定6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O-POD法测定结果计算出的LDL-C与直接法结果相比,单纯高TG患者显著偏低,而肝胆疾病患者明显偏高;其余4组患者无差异.而去游离甘油法计算出的LDL-C与直接法结果相比,单纯高TG患者显著偏低,而糖尿病、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显著偏高,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妊娠组无差异.两法测定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卫生部室间质评样本TG结果可相差数倍.结论 2种方法测定血清TG可能对TG的水平划分发生误判;若采用汁算法由此确定单纯高TG、肝胆疾病等部分患者的LDL-C水平很不可靠.部分品牌的生化质控血清含大量的游离甘油,两法的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作者:袁耀钦;潘小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社区获得性和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分析和研究其耐药基因和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从临床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95株,经ESBLs确证试验将其中38株阳性菌株分为医院与社区获得性感染2组,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CTX-M-1以及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结果 社区获得性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30%,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为55%.17株社区获得性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为71%,CTX-M-1的检出率为35%,SHV的检出率为6%,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检出率为53%.21株医院内感染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TEM的检出率为71%,CTX-M-1的检出率为43%,SHV的检出率为14%,耐消毒剂基因qacE△1-sull的检出率为62%.结论 本地区医院内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社区获得性感染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社区获得性和医院内感染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基因均以TEM型为主,耐消毒剂基因的携带率2组没有组间差异.
作者:乔昀;张珏;迟令侃;范瑾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足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利用建立的胶原诱导的实验性RA大鼠模型(CIA),注射VIP,观测大鼠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并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抗胶原抗体水平.结果 VIP对CI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CIA的发病率和关节损伤程度,显著降低大鼠抗胶原抗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IA,VIP对CIA的抑制作用与抑制抗胶原抗体水平有关.
作者:蔡志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和线索细胞4项指标的变化与BV的相关性,以及湿片观察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BV的阴道分泌物样本192例,以BV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H2O2、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并分别用生理盐水的湿片、滴加10%氢氧化钾(KOH)的湿片和于片革兰染色3种方式观察线索细胞.结果 BV患者与对照者比较,阴道分泌物中H<2,O2、唾液酸苷酶、自细胞酯酶和线索细胞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0.63%、90.10%、99.48%、92.19%,特异性分别为92.80%、99.20%、66.00%、95.60%;BV组(192例)中线索细胞与H2O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一致率分别为43.75%、91.67%、92.19%,预测线索细胞阳性率为93.59%、96.53%、92.67%;线索细胞检出方法革兰染色与滴加KOH后湿片直接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湿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项实验指标中唾液酸苷酶与线索细胞检出符合性好,可作为BV诊断的客观指标;线索细胞检查能在滴加KOH湿片中直接观察,比革兰染色更便捷.
作者:田根富;俞夏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降钙素原(PC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获取高产量、低成本、高纯度的PCT蛋白.方法 按人的全长PCT cDNA序列,设计引物用标准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全基因合成步骤合成扣除信号肽外PCT的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到质粒pET21a(+)中,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 coli(DH5αt),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氮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取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结果 扩增出的人PCT片段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克隆,经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得到正确的重组质粒pET-PCT,并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经考马氏亮蓝染色呈单一条带;用抗PCT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目的 蛋白有反应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基因重组人PCT的原核表达载体,基因重组人PC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获取高纯度、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和开展临床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者:陈洁;张志萍;谢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中脂蛋白(a)[Lp(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变化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妊高征患者(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18例)及28名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Lp(a)和Cys C水平.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Lp(a)及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高于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轻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Lp(a)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血管内皮损伤,观测Lp(a)、Cys C可以预测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晏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按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列为危害程度第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作者:金子辰;王奕峰;吴立梦;薛以乐;康来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细菌标本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7株肝移植术后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整合酶及整合子基因盒,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27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对9种抗生素耐药率从14.8%到100%;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51.9%;有750 bp、1.0 kb、1.8 kb、2.0 kb 4种长度的基因盒片段.结论 Ⅰ型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标本,建议检测整合子,可用于防治院内感染、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伍勇;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败血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败血症患者的4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败血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发病期组和恢复期组、革兰阴性杆菌组和革兰阳性球菌组并分别比较这4项参数.结果 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发生明显变化,PLT、PCT显著降低而MPV、PDW明显增高,这一变化在重症患者中尤为显著并且与病情的转归密切相关.另外,不同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既可作为辅助诊断败血症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反映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瑞龙;朱以军;马拥军;郑昭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4种抗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其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血清和30名正常人血清中4种抗TAA(P53、P62、C-myc和Koc)抗体进行联合检测,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每种抗TAA抗体检测结果单独判断时,敏感性都偏低,但进行不同组合后,随着种类的增多,诊断的敏感性随之增加,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82.1%,明显高于AFP的敏感性(68.7%),特异性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68.4%.结论 利用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CC的诊断质量,降低漏诊率,为HC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AFP阴性的HCC患者补充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志;刘卫红;徐维家;张建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受体指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Log血清铁蛋白(sF)]对儿童贫血早期贮存铁减少(IDS)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检测568例武汉地区来我院的就诊儿童和96名健康儿童的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水平.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4组.统计IDS儿童数量,并计算其sTfR/LogS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IR、sTfR/LogSF诊断儿童IPS的效率.结果 筛查出的102例IDS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血清sTIR和sTfR/LogSF均显著增加(P<0.05).但对贫血早期儿童IDS的诊断而言,sTIR/LogSF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TIR.经ROC曲线分析,sTIR诊断IDS的效率为0.79,而sTfR/LogSF诊断IDS的效率达0.93.结论 sTfR/LogSF能有效反映儿童早期贮存铁的情况,可作为筛查儿童IDS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振;李长振;游上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偏倚.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批准的EP9-A文件,3种实验方法分别与比较方法组成3个比对组,对每组比对数据作散点图、偏倚图,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各比对组中,每2种方法均相关良好(r2=0.991 8、0.986 8、0.996 7);在Hs-CRP为3 mg/L时,预期相对偏倚分别为6.4%、32.3%、24.4%.结论 检测Hs-CRP时,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不同试剂结果基本相符;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与免疫增强散射比浊法结果偏倚较大;独立检测Hs-CRP浓度的方法与同时检测Hs-CRP及CRP浓度的方法相比,前者可减少Hs-CRP检测结果的偏差.
作者:沈巍;张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不动杆菌产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的可靠性.方法 FOX纸片抑菌圈卣径<18 mm为可疑产AmpC酶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基因阳性者为确证产AmpC酶.结果 130株不动杆菌中,7株菌FOX筛选阴性,经PCR扩增ampC基因为阴性,证实其不产AmpC酶.123株不动杆菌FOX筛选阳性,其中ampC基因阳性者38株.FOX纸片筛选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假阳性率为92.4%,不存在假阴性.结论 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产AmpC酶不动杆菌的特异性较差.
作者:葛荣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正常人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使血液分析仪各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方法 用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作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正常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分别对2台SysmexKX-21和1台KX-21N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 3台血液分析仪比对前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53.3%(8/15),比对后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13.3%(2/15).结论 比对后各参数之间可比性增加,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高原;郑岚;杨剑敏;倪桂英;张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 按标准要求留取清洁中段尿,每份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感染比例较高,占19.8%;构成比中前3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栖稻黄色单胞菌;非发酵菌对不同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监测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有益.
作者:孙阳;张友玲;丁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确保鉴定输血安全,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403例血型鉴定标本同时进行了Rh血型的鉴定.结果 Rh血型阴性者有9例,检出率为0.37%.结论 将Rh血型鉴定作为血型筛查的常规检验,对有效预防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雯颖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沙门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菌属肠杆菌科,包括那些可引起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
作者:傅松维;董明国;沈小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