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水平变化的研究

晏峰

关键词:脂蛋白(a),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妊娠并发症, 高血压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中脂蛋白(a)[Lp(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变化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妊高征患者(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18例)及28名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Lp(a)和Cys C水平.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Lp(a)及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高于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轻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Lp(a)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血管内皮损伤,观测Lp(a)、Cys C可以预测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致病菌的整合子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细菌标本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7株肝移植术后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整合酶及整合子基因盒,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27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对9种抗生素耐药率从14.8%到100%;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51.9%;有750 bp、1.0 kb、1.8 kb、2.0 kb 4种长度的基因盒片段.结论 Ⅰ型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标本,建议检测整合子,可用于防治院内感染、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伍勇;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 DNA

    目的 建立DNA原位杂交方法(ISH)检测移植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CMV),并与HCMV-pp65抗原血症(免疫组织化学法,IHC)结果比较.方法 选取本院肾移植患者标本60例,移植前后采集外周血标本250例,分离获得白细胞经涂片固定后分别采用ISH和IHC检测HCMV.结果 ISH检测阳性率高于IHC,ISH检测的HCMV DNA阳性细胞见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HC检测的HCMV抗原阳性细胞主要见于中性粒细胞,ISH检出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IHC,且显然早于IHC.结论 原位杂交检测HCMV DN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利于早期、快速监测HCMV的激活.

    作者:张玥;钱春艳;叶廷军;季育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产AmpC酶的不动杆菌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不动杆菌产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的可靠性.方法 FOX纸片抑菌圈卣径<18 mm为可疑产AmpC酶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基因阳性者为确证产AmpC酶.结果 130株不动杆菌中,7株菌FOX筛选阴性,经PCR扩增ampC基因为阴性,证实其不产AmpC酶.123株不动杆菌FOX筛选阳性,其中ampC基因阳性者38株.FOX纸片筛选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假阳性率为92.4%,不存在假阴性.结论 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产AmpC酶不动杆菌的特异性较差.

    作者:葛荣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苄索氯胺法——一种新的脑脊液蛋白质检测方法

    目的 对苄索氯胺脑脊液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罗氏公司的苄索氯胺试剂,以比浊法进行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并观察了本法的精密度、灵敏度、检测范围等.结果 苄索氯胺法的批内精密度为1.5%、2.3%,日间精密度为0.62%、0.72%;灵敏度为0.08 g/L;检测范围可达1.9 g/L.传统磺基水杨酸蛋白质测定法与之比较,回归方程为Y=0.854 X+0.097,r=0.98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样本用量少,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宋斌;白芳;张德泰;胡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比对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正常人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使血液分析仪各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方法 用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作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正常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分别对2台SysmexKX-21和1台KX-21N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 3台血液分析仪比对前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53.3%(8/15),比对后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13.3%(2/15).结论 比对后各参数之间可比性增加,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高原;郑岚;杨剑敏;倪桂英;张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转铁蛋白受体指数对儿童贮存铁减少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转铁蛋白受体指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Log血清铁蛋白(sF)]对儿童贫血早期贮存铁减少(IDS)诊断的有效性.方法 检测568例武汉地区来我院的就诊儿童和96名健康儿童的锌原卟啉(ZPP)、血红蛋白(Hb)、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IR)水平.依评价标准,分为铁正常、IDS、红细胞生成缺铁(IDE)与缺铁性贫血(IDA)4组.统计IDS儿童数量,并计算其sTfR/LogS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TIR、sTfR/LogSF诊断儿童IPS的效率.结果 筛查出的102例IDS儿童与健康儿童相比,血清sTIR和sTfR/LogSF均显著增加(P<0.05).但对贫血早期儿童IDS的诊断而言,sTIR/LogSF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sTIR.经ROC曲线分析,sTIR诊断IDS的效率为0.79,而sTfR/LogSF诊断IDS的效率达0.93.结论 sTfR/LogSF能有效反映儿童早期贮存铁的情况,可作为筛查儿童IDS的可靠指标.

    作者:张振;李长振;游上游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管活性肠肽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足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利用建立的胶原诱导的实验性RA大鼠模型(CIA),注射VIP,观测大鼠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并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抗胶原抗体水平.结果 VIP对CI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CIA的发病率和关节损伤程度,显著降低大鼠抗胶原抗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IA,VIP对CIA的抑制作用与抑制抗胶原抗体水平有关.

    作者:蔡志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2004年至2007年上海市HIV抗体筛查试剂临床质量评估分析

    目的 对2004年至2007年上海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试剂临床质量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全市使用的筛查试剂质量情况.方法 用各参评试剂对已知样本与未知样本进行检测,统计各试剂敏感性、特异性和功效率,分析4年评估结果.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的敏感性除1家试剂在2006年的评估中为98.53%以外,其余酶标试剂均为100.00%;特异性为95.89%~100.00%;年平均特异性从2004年的98.14%提高到2007年99.06%.快速试剂的敏感性为96.23%~100.00%,2004年试剂平均敏感性为100.00%;2005年回落至97.86%,随后又逐年提高;特异性为97.86%~100.00%,各年波动不定.结论 国产HIV抗体筛查试剂质量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ELISA试剂敏感性和特异性已与国外同类产品一致.快速试剂的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试剂的质量评估,并合理选择筛查试剂.

    作者:郑晓虹;张玮;林庆能;薛以乐;陈安琪;潘启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质量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现状,以便对其检测技术进行规范.方法 分2次共发放8个调查样本,要求各临床实验室在规定的时间内检测抗核抗体(ANA)和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并按时回报结果.结果 开展ANA检测项目的 32家实验室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总符合率为98.1%,其中阳性结果符合率为96.9%,阴性结果符合率为100.0%.混合核型类样本的次要核型检出率偏低.阳性样本各实验室回报的滴度结果差异较大.开展抗ENA抗体检测项目的 38家实验室均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符合率为76.3%,抗核糖核蛋白(RNP)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SS-A)抗体、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SS-B)抗体检测结果总符合率低于其他抗体,试剂质量参差不齐.结论 自身抗体检测的质量有待提高,其检测技术有待规范.

    作者:肖艳群;陈慧英;叶萍;简敏华;蒋玲丽;陆银华;邵维杰;陈晓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细菌性阴道病四项检测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和线索细胞4项指标的变化与BV的相关性,以及湿片观察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BV的阴道分泌物样本192例,以BV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H2O2、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并分别用生理盐水的湿片、滴加10%氢氧化钾(KOH)的湿片和于片革兰染色3种方式观察线索细胞.结果 BV患者与对照者比较,阴道分泌物中H<2,O2、唾液酸苷酶、自细胞酯酶和线索细胞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0.63%、90.10%、99.48%、92.19%,特异性分别为92.80%、99.20%、66.00%、95.60%;BV组(192例)中线索细胞与H2O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一致率分别为43.75%、91.67%、92.19%,预测线索细胞阳性率为93.59%、96.53%、92.67%;线索细胞检出方法革兰染色与滴加KOH后湿片直接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湿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项实验指标中唾液酸苷酶与线索细胞检出符合性好,可作为BV诊断的客观指标;线索细胞检查能在滴加KOH湿片中直接观察,比革兰染色更便捷.

    作者:田根富;俞夏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DHA-1型质粒AmpC酶临床回顾研究

    目的 调查我院分离DHA群质粒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05年间34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HA结构基因,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同源性,测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高龄、使用免疫抑制剂、外伤手术史等均为风险因素;三代头孢治疗失败率为86.9%(头孢他啶88.9%,头孢噻肟60%和头孢哌酮100%);复方制剂(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71.4%;碳氧酶烯类为10%;喹诺酮类为70%.DHA群测序确定为DHA-1型;RAPD显示科室内及科室间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我院DHA-1型质粒AmpC酶菌株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失败率较高;不同科室分离的菌株存在一定的同源性.

    作者:李卿;蒋燕群;李轶;汤瑾;王坚镪;庄亦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败血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了解败血症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败血症患者的4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将败血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发病期组和恢复期组、革兰阴性杆菌组和革兰阳性球菌组并分别比较这4项参数.结果 败血症患者血小板及相关参数发生明显变化,PLT、PCT显著降低而MPV、PDW明显增高,这一变化在重症患者中尤为显著并且与病情的转归密切相关.另外,不同病原菌所致的败血症,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无显著差异.结论 血小板及相关参数既可作为辅助诊断败血症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反映败血症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有用指标.

    作者:徐瑞龙;朱以军;马拥军;郑昭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的表达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及其受体CD28与其病情状态、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4名健康体检者和9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80、CD86、CD28的表达和CD8+CD28+、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并与病毒载量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CD80和CD86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1);肝炎后肝硬化组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3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慢性乙型肝炎组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组(P<0.05).病毒载量高低和HBeAg是否阳性与外周血CD80、CD86、CD28及CD8+CD28+和CD8+CD28-亚群淋巴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D80、CD86及受体CD28可能在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与血清中病毒载量的变化和HBeAg阳性与否无关.

    作者:周永列;邱莲女;陈永健;李洪波;林惠君;刘建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CLSI评价方案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偏倚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偏倚.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批准的EP9-A文件,3种实验方法分别与比较方法组成3个比对组,对每组比对数据作散点图、偏倚图,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各比对组中,每2种方法均相关良好(r2=0.991 8、0.986 8、0.996 7);在Hs-CRP为3 mg/L时,预期相对偏倚分别为6.4%、32.3%、24.4%.结论 检测Hs-CRP时,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不同试剂结果基本相符;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与免疫增强散射比浊法结果偏倚较大;独立检测Hs-CRP浓度的方法与同时检测Hs-CRP及CRP浓度的方法相比,前者可减少Hs-CRP检测结果的偏差.

    作者:沈巍;张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探讨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和糖化血清蛋白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蛋白(GSP)及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正常妊娠组、糖筛查异常组及糖耐量异常组进行空腹葡萄糖、口服葡萄糖50g筛选、GSP、1,5-AG测定.结果 糖筛查异常组GSP水平为(154±18)μmol/L、糖耐量异常组GSP水平为(157±26)μmol/L,与正常妊娠组[(136±3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筛查异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1,5-AG水平分别为(57.3±30.2)μmol/L、(45.2±25.7)μmol/L,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水平[(84.5±35.6)μmol/L,P<0.01].结论 GSP、1,5-AG可作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筛查及诊断指标.

    作者:陈益川;张德亭;朱勇;张红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国产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试剂盒的应用评估

    目的 评估自行研制的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试剂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评估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的精密度、稳定性、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与国外同类试剂盒的相关性;检测455例老年人的抗CCP抗体,以探讨抗CCP抗体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6.7%~9.1%、6.5%~9.4%;在4℃可贮存半年以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0%和98.7%;与国外同类试剂的一致性达90.0%.成年组与老年组抗CCP抗体的标本吸光度(A)值/弱阳性对照A值(S/CO值)分别是0.51±0.10、0.64±0.32(P<0.05).结论 自行研制的抗CCP抗体试剂盒重复性好,稳定性高,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能满足临床诊断和研究的要求.

    作者:刘华;王蕾;高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基因重组降钙素原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及纯化

    目的 构建降钙素原(PCT)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以获取高产量、低成本、高纯度的PCT蛋白.方法 按人的全长PCT cDNA序列,设计引物用标准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全基因合成步骤合成扣除信号肽外PCT的片段,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该片段克隆到质粒pET21a(+)中,进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和DNA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 coli(DH5αt),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用镍.氮三乙酸(Ni-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取蛋白,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方法鉴定.结果 扩增出的人PCT片段于原核表达载体中克隆,经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得到正确的重组质粒pET-PCT,并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纯化后的蛋白经考马氏亮蓝染色呈单一条带;用抗PCT的抗体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证明目的 蛋白有反应性.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表达基因重组人PCT的原核表达载体,基因重组人PCT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获得了表达和纯化,为进一步获取高纯度、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和开展临床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作者:陈洁;张志萍;谢惠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蛋白质组技术研究人血清功能蛋白质的新进展

    在人血清蛋白质组的组成、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中,目前已拓展一种较为完善的非在线双向凝胶电泳分离与质谱鉴定联用分析技术,可同时鉴定人血清中490种蛋白质[1],使医学科学家从当初对人血清单个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模式跨入对人血清蛋白质组研究的新阶段.

    作者:金宏伟;曾新华;黄河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噬菌体法与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同时快速检测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aB同时测定53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并与比例法的药敏结果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Bactec-960药敏测定.结果 PhaB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3%、90.6%、96.2%和88.7%.共有7株菌株16个药敏结果PhaB与比例法检测结果不符.Bactec-960检测结果有5株12个药敏结果支持PhaB结果,2株4个药敏结果支持比例法结果.结论 PhaB同时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戴俊华;吴蓉;康向东;胡忠义;王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定量及其功能分析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及其对T效应细胞(Trep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BC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s细胞百分比.统计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3组患者Tregs细胞百分比.免疫磁珠分离Tregs,检测CD62L、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的表达.体外细胞培养,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Tregs对Treps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regs[3.63 s0.9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42±1.09)%,P<0.01)].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各组Tregs细胞分别为(3.93±0.71)%、(3.64±0.83)%、(3.52±0.9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egs细胞高表达CD62L、CTLA-4、GITR分子.PBC患者Treps的体外增殖可以被自身Tregs所抑制,1:1、1:2、1:4、0:1的比例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8.2±4.9)%、(51.6±7.1)%、(21.7±5.6)%、0,健康对照分别为(75.1±5.3)%、(54.5±6.4)%、(27.6±6.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BC患者Tregs数量的降低可能是PBC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健;刘海英;张玲珍;周琳;耿红莲;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