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噬菌体法与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的比较研究

戴俊华;吴蓉;康向东;胡忠义;王洁

关键词:分枝杆菌, 结核, 噬菌体检测技术, 比例法, 药物敏感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同时快速检测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aB同时测定53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并与比例法的药敏结果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Bactec-960药敏测定.结果 PhaB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3%、90.6%、96.2%和88.7%.共有7株菌株16个药敏结果PhaB与比例法检测结果不符.Bactec-960检测结果有5株12个药敏结果支持PhaB结果,2株4个药敏结果支持比例法结果.结论 PhaB同时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利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沙门菌

    沙门菌病是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人畜共患病之一,其病原沙门菌属肠杆菌科,包括那些可引起食物中毒、胃肠炎、伤寒和副伤寒的细菌.人畜感染后可呈无症状带菌状态,也可表现为有临床症状的致死疾病.

    作者:傅松维;董明国;沈小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的定量及其功能分析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外周血CD4+CD25+免疫调节性T细胞(Tregs)数量及其对T效应细胞(Treps)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PBC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中Tregs细胞百分比.统计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3组患者Tregs细胞百分比.免疫磁珠分离Tregs,检测CD62L、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的表达.体外细胞培养,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定Tregs对Treps的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PBC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Tregs[3.63 s0.92)%]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7.42±1.09)%,P<0.01)].无症状期、症状期、肝硬化期各组Tregs细胞分别为(3.93±0.71)%、(3.64±0.83)%、(3.52±0.95)%,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regs细胞高表达CD62L、CTLA-4、GITR分子.PBC患者Treps的体外增殖可以被自身Tregs所抑制,1:1、1:2、1:4、0:1的比例平均抑制率分别为(78.2±4.9)%、(51.6±7.1)%、(21.7±5.6)%、0,健康对照分别为(75.1±5.3)%、(54.5±6.4)%、(27.6±6.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BC患者Tregs数量的降低可能是PBC的致病机制之一.

    作者:张健;刘海英;张玲珍;周琳;耿红莲;仲人前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DHA-1型质粒AmpC酶临床回顾研究

    目的 调查我院分离DHA群质粒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菌株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耐药性和分子流行病学.方法 收集2003年至2005年间34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HA结构基因,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分析同源性,测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高龄、使用免疫抑制剂、外伤手术史等均为风险因素;三代头孢治疗失败率为86.9%(头孢他啶88.9%,头孢噻肟60%和头孢哌酮100%);复方制剂(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71.4%;碳氧酶烯类为10%;喹诺酮类为70%.DHA群测序确定为DHA-1型;RAPD显示科室内及科室间存在克隆传播.结论 我院DHA-1型质粒AmpC酶菌株感染患者抗生素治疗失败率较高;不同科室分离的菌株存在一定的同源性.

    作者:李卿;蒋燕群;李轶;汤瑾;王坚镪;庄亦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胃癌患者血清胸苷激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TK1)检测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ECLA)检测102例胃癌患者血清TK1的含量,同时检测35例胃良性疾病和38名健康人血清中的TK1含量.结果 胃癌患者TKI水平[2.35(1.28~3.75)pm/L]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1.21(0.75~1.43)pm/L]和正常对照组[1.14(0.72~1.39)pm/L](P<0.01);而胃良性疾病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8例胃癌患者手术后血清TK1水平明显下降.胃癌患者血清TK1阳性率(57.8%)远远高于其他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14.7%)、糖抗原(CA)199(13.7%)、CA50(17.7%)].结论 血清TK1检测在胃癌诊断、判断预后、监测疗效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郭林;卢仁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细菌性阴道病四项检测指标观察

    目的 探讨细菌性阴道病(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过氧化氢(H2O2)、白细胞酯酶、唾液酸苷酶和线索细胞4项指标的变化与BV的相关性,以及湿片观察线索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为BV的阴道分泌物样本192例,以BV联合测定试剂盒检测H2O2、白细胞酯酶和唾液酸苷酶,并分别用生理盐水的湿片、滴加10%氢氧化钾(KOH)的湿片和于片革兰染色3种方式观察线索细胞.结果 BV患者与对照者比较,阴道分泌物中H<2,O2、唾液酸苷酶、自细胞酯酶和线索细胞检测敏感性分别为40.63%、90.10%、99.48%、92.19%,特异性分别为92.80%、99.20%、66.00%、95.60%;BV组(192例)中线索细胞与H2O2、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一致率分别为43.75%、91.67%、92.19%,预测线索细胞阳性率为93.59%、96.53%、92.67%;线索细胞检出方法革兰染色与滴加KOH后湿片直接镜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生理盐水湿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4项实验指标中唾液酸苷酶与线索细胞检出符合性好,可作为BV诊断的客观指标;线索细胞检查能在滴加KOH湿片中直接观察,比革兰染色更便捷.

    作者:田根富;俞夏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比对的临床应用

    目的 应用正常人新鲜全血对多台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使血液分析仪各参数之间具有可比性.方法 用Sysmex XT-1800i血液分析仪作为规范操作检测系统,对正常人新鲜全血进行定值,分别对2台SysmexKX-21和1台KX-21N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结果 3台血液分析仪比对前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53.3%(8/15),比对后偏倚超过允许范围的参数占13.3%(2/15).结论 比对后各参数之间可比性增加,同时提高了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作者:高原;郑岚;杨剑敏;倪桂英;张泓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致病菌的整合子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检测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的细菌标本中整合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7株肝移植术后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整合酶及整合子基因盒,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I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27株细菌均为多重耐药,对9种抗生素耐药率从14.8%到100%;Ⅰ型整合子阳性率为51.9%;有750 bp、1.0 kb、1.8 kb、2.0 kb 4种长度的基因盒片段.结论 Ⅰ型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多重耐药的肝移植术后患者感染标本,建议检测整合子,可用于防治院内感染、指导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作者:伍勇;李翔;陈辉;漆涌;徐令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浆B型钠尿肽和心钠素在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血浆B型钠尿肽(BNP)、心钠素(ANP)在小儿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检测41例CHF患儿及35名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浆BNP和ANP浓度.结果 CHF组的血浆BNP、ANP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纽约心脏学会(NY-HA)Ⅲ、Ⅳ级的cHF患儿血浆BNP、ANP水平显著高于NYHAⅡ级患儿(P<0.05),NYHAⅣ级患儿的BNP也显著高于Ⅲ级患儿(P<0.05).CHF组血浆BNP、ANP均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且血浆BNP与LVEDD、LVEF的相关性显著优于ANP(P<0.01).结论 CHF患儿的血浆BNP及ANP水平升高显著,且与心力衰竭程度关系密切,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和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章英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抗肿瘤相关抗原P53、P62、C-myc和Koc抗体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4种抗肿瘤相关抗原(TAA)抗体进行检测,探讨其对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7例HCC患者血清和30名正常人血清中4种抗TAA(P53、P62、C-myc和Koc)抗体进行联合检测,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ECLIA)对血清中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每种抗TAA抗体检测结果单独判断时,敏感性都偏低,但进行不同组合后,随着种类的增多,诊断的敏感性随之增加,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的敏感性达到了82.1%,明显高于AFP的敏感性(68.7%),特异性达到了86.7%,阳性预测值93.2%,阴性预测值68.4%.结论 利用4种抗TAA抗体联合检测能够提高HCC的诊断质量,降低漏诊率,为HCC患者临床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查,以及AFP阴性的HCC患者补充测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作者:李志;刘卫红;徐维家;张建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脂蛋白(a)及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C 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血中脂蛋白(a)[Lp(a)]、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变化在妊高征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检测52例妊高征患者(轻度12例,中度22例,重度18例)及28名正常足月妊娠妇女(对照组)血清Lp(a)和Cys C水平.结果 中、重度妊高征患者血中Lp(a)及Cys 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高于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轻度妊高征患者Lp(a)及Cys 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Lp(a)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妊高征的血管内皮损伤,观测Lp(a)、Cys C可以预测妊高征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作者:晏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

    按卫生部<可感染人间的病原微生物名录>(2006年)(简称<名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列为危害程度第2类病原微生物,根据国务院2004年颁布的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HIV属于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

    作者:金子辰;王奕峰;吴立梦;薛以乐;康来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噬菌体法与比例法在结核分枝杆菌药敏检测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噬菌体检测技术(PhaB)同时快速检测4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可能性,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haB同时测定53株结核分枝杆菌(MTB)临床分离株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和乙胺丁醇的耐药性,并与比例法的药敏结果比较,对2种方法检测结果不符的菌株进行Bactec-960药敏测定.结果 PhaB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药敏结果符合率分别为94.3%、90.6%、96.2%和88.7%.共有7株菌株16个药敏结果PhaB与比例法检测结果不符.Bactec-960检测结果有5株12个药敏结果支持PhaB结果,2株4个药敏结果支持比例法结果.结论 PhaB同时检测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药敏结果与比例法检测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MTB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作者:戴俊华;吴蓉;康向东;胡忠义;王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CLSI评价方案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偏倚

    目的 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不同测定方法的结果偏倚.方法 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批准的EP9-A文件,3种实验方法分别与比较方法组成3个比对组,对每组比对数据作散点图、偏倚图,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偏倚评估.结果 各比对组中,每2种方法均相关良好(r2=0.991 8、0.986 8、0.996 7);在Hs-CRP为3 mg/L时,预期相对偏倚分别为6.4%、32.3%、24.4%.结论 检测Hs-CRP时,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不同试剂结果基本相符;免疫增强透射比浊法与免疫增强散射比浊法结果偏倚较大;独立检测Hs-CRP浓度的方法与同时检测Hs-CRP及CRP浓度的方法相比,前者可减少Hs-CRP检测结果的偏差.

    作者:沈巍;张曼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胃癌let-7 MicroRNA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量检测let-7 miRNA的方法并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提取20例胃癌及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总RNA,采用颈环逆转录引物进行逆转录;以let-7a micro RNA为靶基因,设计合成引物和荧光(MGB)探针;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let-7 miRNA,并检测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该方法检测let-7a miRNA的灵敏度为1.0×101拷贝;检测总RNA的下限为0.05ng.20例临床标本中,7例(35%,7/20)胃癌组织中let-7a miRNA表达明显低于其远癌端正常胃黏膜对照组织.结论 应用颈环逆转录引物及MGB探针技术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准确、快速、特异、敏感地检测胃癌let-7miRNA,且其表达下调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吴炳坤;唐永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非发酵菌致泌尿系统感染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的种类及耐药性.方法 按标准要求留取清洁中段尿,每份标本做定量细菌培养和菌落计数;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在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感染比例较高,占19.8%;构成比中前3位非发酵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栖稻黄色单胞菌;非发酵菌对不同抗生素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 监测泌尿系统感染中非发酵菌种类及耐药性变化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十分有益.

    作者:孙阳;张友玲;丁莉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头孢西丁纸片法筛选产AmpC酶的不动杆菌

    目的 评价头孢西丁(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不动杆菌产头孢菌素β-内酰胺酶(AmpC酶)的可靠性.方法 FOX纸片抑菌圈卣径<18 mm为可疑产AmpC酶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基因阳性者为确证产AmpC酶.结果 130株不动杆菌中,7株菌FOX筛选阴性,经PCR扩增ampC基因为阴性,证实其不产AmpC酶.123株不动杆菌FOX筛选阳性,其中ampC基因阳性者38株.FOX纸片筛选不动杆菌产AmpC酶的假阳性率为92.4%,不存在假阴性.结论 FOX纸片筛选法检测产AmpC酶不动杆菌的特异性较差.

    作者:葛荣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两种试剂盒测定三酰甘油的差异及其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计算结果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去游离甘油法与不去游离甘油法[甘油磷酸氧化酶(GPO)-过氧化物酶(POD)]测定部分脂蛋白代谢可能紊乱的患者血清与生化质控血清中三酰甘油(TG)的差异及由此带来的计算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直接法测定结果的差异.方法 分别采用去游离甘油法与GPO-POD法测定单纯高TG血症、糖尿病、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及妊娠患者(各30例)的TG,并测定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按Friedwald公式计算LDL-C,将其与直接法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同时,测定卫生部2006年和2007年第1次常规化学室间质评样本中的TG,比较两法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2种方法测定6组患者的TG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PO-POD法测定结果计算出的LDL-C与直接法结果相比,单纯高TG患者显著偏低,而肝胆疾病患者明显偏高;其余4组患者无差异.而去游离甘油法计算出的LDL-C与直接法结果相比,单纯高TG患者显著偏低,而糖尿病、肝胆疾病、肾病综合征患者显著偏高,冠状动脉综合征与妊娠组无差异.两法测定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卫生部室间质评样本TG结果可相差数倍.结论 2种方法测定血清TG可能对TG的水平划分发生误判;若采用汁算法由此确定单纯高TG、肝胆疾病等部分患者的LDL-C水平很不可靠.部分品牌的生化质控血清含大量的游离甘油,两法的结果可出现明显差异.

    作者:袁耀钦;潘小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苄索氯胺法——一种新的脑脊液蛋白质检测方法

    目的 对苄索氯胺脑脊液蛋白质检测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用罗氏公司的苄索氯胺试剂,以比浊法进行脑脊液蛋白质测定,并观察了本法的精密度、灵敏度、检测范围等.结果 苄索氯胺法的批内精密度为1.5%、2.3%,日间精密度为0.62%、0.72%;灵敏度为0.08 g/L;检测范围可达1.9 g/L.传统磺基水杨酸蛋白质测定法与之比较,回归方程为Y=0.854 X+0.097,r=0.98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且样本用量少,适合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作者:宋斌;白芳;张德泰;胡丽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与第二代杂交捕获法检测高危亚型人乳头瘤病毒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2种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实时PCR与HC-Ⅱ分别检测223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中的高危亚型HPV,对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实时PCR和HC-Ⅱ2种方法检测高危亚型HPV的一致性较好,总符合率为77%,总一致性指数(Kappa指数)为0.538.其中,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病变(HSIL)组二者的符合率为82%,Kappa指数为0.410,一致性比其他组好.结论 实时PCR与HC-Ⅱ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尤其对于HSIL患者,可作为临床上HPV高危亚型检测的有效手段.

    作者:唐振华;李柱南;胡伟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血管活性肠肽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表达的研究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足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抑制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利用建立的胶原诱导的实验性RA大鼠模型(CIA),注射VIP,观测大鼠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并检测大鼠血清中的抗胶原抗体水平.结果 VIP对CIA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明显降低了CIA的发病率和关节损伤程度,显著降低大鼠抗胶原抗体水平.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CIA,VIP对CIA的抑制作用与抑制抗胶原抗体水平有关.

    作者:蔡志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