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厌食引起重症营养不良致骨髓造血衰竭三例报道

朱蕾;卢兴国

关键词:骨髓造血衰竭, 重症营养不良, 厌食
摘要:我们报道3例由于厌食引起重症营养不良所致的骨髓造血衰竭.
检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相关因子变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止凝血系统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52例脑梗死患者和55例正常人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Ⅷ活性(FⅧ∶C)、血栓调节蛋白(TM)、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1)、β-TG、PF4的含量和血小板粘附试验(PAdT)及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vWF、FⅧ:C、PC、PAI-1、β-TG、PF4、PAdT及PAgT较对照组增高,t-PA下降,患者组TM及FPS含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提示脑梗死患者凝血活性增强、纤溶活性减低,血小板功能亢进.

    作者:董幼镕;翟宇;陆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试带法尿蛋白阴性而镜下大量管型1例

    患者,女,51岁,卵巢癌3月末,腹水征(+),腹水蛋白定性强阳性.入院后例行尿试带法检查.

    作者:彭新国;张加林;纪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胰蛋白酶原-2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筛选试验中的应用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可高达40%,因此早期确诊显得尤为重要.血、尿淀粉酶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常用实验室方法,但结果不理想;CT是诊断和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程度的准确的方法,但由于实用性的限制往往无法检查.Esko等[1]报道在急性胰腺炎时,尿胰蛋白酶原-2的含量升高,检测尿中的胰蛋白酶原-2可用于急性胰腺炎的筛选诊断.

    作者:颜承靖;徐生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临床感染肠球菌耐药性等的变迁

    目的对临床分离的肠球菌流行、抗菌药物的耐药与感染性疾病的关系以及变化趋势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对多年来分离的607株肠球菌,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AMS)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实验,并进行综合分析.菌种用半固体营养琼脂4℃保存,复测结果和原测结果100%吻合.结果两个时期临床分离的肠球菌都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其次为鸟肠球菌和鸡肠球菌,但屎肠球菌所占比例有所增加.分离部位1995~1997年脓液标本占首位,1999~2001年痰标本占首位.两个时期药物敏感实验结果显示对所测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上升,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高浓度链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有统计学差异,两个时期都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两个时期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均高于粪肠球菌.结论由屎肠球菌引起的肠球菌感染在增加;由肠球菌引起的呼吸道系统感染在增加;肠球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上升;屎肠球菌的耐药严重;万古霉素是治疗肠球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作者:朱乃军;赵燕玲;徐海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B淋巴细胞的活化标志及其在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意义

    目的以CD23分子作为B淋巴细胞活化的标志,观察慢性肾衰(CRF)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B淋巴细胞激活状态.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I株菌体(SAC)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数50∶1的比例,以终浓度50 μg/L的佛波醇酯(PMA)分别培养PBMC 12 h、24 h和50 h;用生物素链霉亲和素免疫细胞化学法(BSA-ICC)检测CD23+细胞百分率;以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SAC或PMA刺激50 h的上清液中IgG水平;以双抗体夹心ELASA检测血清可溶性CD23(sCD23).结果未经刺激的健康人和CRF-HD患者PBMC中CD2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6±0.9)%和(17.9±3.7)%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人PBMC经SAC刺激12 h、24 h、50 h后CD2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8.8±1.7)%、(13.0±1.6)%和(16.2±1.9)%,与无药对照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PMA刺激12 h、24 h后CD23+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7.0±2.3)%、(31.5±2.9)%,与无药对照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经SAC或PMA刺激50 h培养上清液IgG含量分别为(9.1±4.6) g/L和(14.6±5.7) g/L,后者与无药对照管(7.3±3.7 g/L)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人和CRF-HD患者血清sCD23含量分别为(1.8±0.1) U/ml和(13.7±5.0) U/ml,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 PMA和SAC对B淋巴细胞有较强的活化作用,能促进PBMC上CD23抗原表达和IgG合成.CRF-HD患者B淋巴细胞存在预激活状态,是导致其免疫功能紊乱的原因之一.

    作者:陆青;许友山;刘德琮;朱晴晖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拉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中重叠感染庚型肝炎病毒状况分析

    目的探讨拉萨地区急、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重叠感染庚型肝炎病毒的现状和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56例乙肝住院患者进行庚型肝炎IgM抗体检测,并以RT-PCR技术对庚型肝炎感染进行复检.结果拉萨地区急、慢性乙肝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率为6.3%,且藏族患者较汉族患者的感染率高.结论拉萨地区乙肝患者中重叠庚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

    作者:曹占良;朱守兰;殷素英;任用坤;阿西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CD62p及血小板参数的观察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活化(CD62p)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血球计数仪及血小板聚集仪分别对89例CHD和60名健康人的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血小板大聚集率(PAGM)进行测定.结果 CHD CD62p、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PA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血小板数(PL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而血小板压积(PC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HD患者CD62p与PAGM、MPV均有正相关关系,而与PLT、PDW及PCT无相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CD62p、MPV明显高于心绞痛(AP)组(P<0.001),而PLT明显降低(P<0.001)结论检测CD62p、血小板四项参数及PAGM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类型的CHD患者的血小板形态、功能和活化状态,对疾病的预防、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作者:金秀国;方国安;刘波;庄晓玲;方汉波;刘晓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两类梅毒试剂的检测结果比较

    目的探讨提高血清中梅毒抗体的检出率,阻断梅毒经血液传播的途径.方法用TRUST法和ELISA对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梅毒(TP)抗体.结果 ELISA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血清中梅毒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与确诊试剂TPHA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建议用ELISA双抗原夹心法对献血者作血液梅毒抗体筛选.

    作者:刘爱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中细菌L型感染情况的调查

    目的调查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中细菌L型感染情况,以引起临床医师的注意.方法分别取受检者的前列腺液和阴道分泌物标本按常规作需氧菌、厌氧菌及细菌L型培养.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菌株进行返祖和鉴定.并对其中50例细菌L型培养阳性患者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将复查培养所得的细菌L型除返祖鉴定外再通过涂片、细胞壁染色加以确诊.结果 631例患者标本中细菌L型培养阳性278例(44.0%),其中268例经返祖证实与变异前的原始菌混合感染;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10例(3.6%);278株细菌L型经返祖试验及鉴定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30例(82.7%)、粪链球菌26例(9.4%)、大肠埃希菌18例(6.5%)、铜绿假单胞菌4例(1.4%).经一年抗菌治疗后复查的50例原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有5例细菌培养阴性,45例单纯细菌L型培养阳性,占90%,经涂片、细胞壁染色证实大部分(约80%以上)菌体无细胞壁,呈多形态.结论提示对前列腺炎和阴道炎患者增加细菌L型常规检查,可与细菌培养的结果互补,提高检出率;细菌L型对常规抗菌药物敏感性低.

    作者:于寿昌;于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原因并寻找解决的方法.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223例临床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和鉴定.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80例(35.87%),其中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阳性75例(33.63%),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抗体阳性1例(0.45%),同时含有HLA和HPA抗体者4例(1.79%).结论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抗体以HLA抗体为主;针对不同抗体,可采取不同方法选择血小板供者.

    作者:虞容;单筠;何吉;金蕾;傅启华;严力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T细胞体外应答功能的检测和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对激活剂体外应答的功能.方法用三色荧光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期和经激活剂激活后CD11c+DC和CD3+/CD4+/CD69+T细胞的百分率.结果与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血中抗HBs阳性健康者相比,感染者组CD11c+型DC及其表达CD80和CD40共刺激分子的阳性细胞百分率,以及经CD2/CD2R强激活剂刺激后CD69+T细胞百分率等三项指标均呈明显低下的状态.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血中DC和T细胞对激活剂的体外刺激,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应答功能低下或缺陷,本研究涉及的三项细胞免疫检测方法有利于深入了解机体对病原体应答的能力,其结果有助于阐明发病机理,可为临床拟定慢性HBV感染者免疫辩证治疗措施提供科学的有针对性的依据.

    作者:郑曲波;张宜俊;刘惠萍;易学瑞;祖萍;章谷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45例COPD急性期和缓解期血清IL-8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0份正常人血清IL-8的含量为(95.5±74.7) ng/L.45例患者急性加重期的含量为(1104.5±716.3) ng/L.经治疗进入缓解期的含量为(494.6±680.3) ng/L.结论 COPD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IL-8浓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提示血清IL-8检测是COPD病情监测和疗效判断的较好指标.

    作者:张明;金小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尿毒症患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观察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透析前与透析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水平与病情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60例尿毒症患者血浆可溶性坏死因子受体(sTNFR).结果尿毒症长期血透患者sTNFR与健康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尿毒症患者透析后sTNFR水平下降,与透析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血浆sTNFR在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作用,高水平的sTNFR是导致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的原因之一;观察透析前后sTNFR-Ⅰ、sTNFR-Ⅱ的变化可作为尿毒症患者疾病发展的重要诊断指标.

    作者:丁莉莉;谢松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伴因子Ⅷ抑制物和狼疮抗凝物一例报道

    我们报道一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同时伴有因子Ⅷ抗体和狼疮抗凝物质(LA).

    作者:曾淑燕;张端伟;余展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中对照血浆的选择及应用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的实验指标,也是检查外源性凝血途径的重要过筛实验,其检查结果受到试剂、抗凝剂、测定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正常对照血浆的不同结果也会影响其结果[1],我们选择不同的血浆作为正常对照,对各种临床标本的PT进行了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祥康;潘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MicroScan AS-4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139株常见病原菌结果分析

    为探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常见病原菌鉴定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用MicroScan AS-4微生物分析仪对临床分离的13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并与API鉴定系统的结果进行比较,以传统手工法作参考标准.

    作者:李忠新;周小梅;李伟雄;陈萍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一种新型半流体培养基用于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的研究

    目的研制以平菇浸出液为基础成分的半流体培养基.方法对临床分离的75份结核分枝杆菌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同时用含药半流体培养基与改良罗氏药敏培养基对照.结果两种培养基总符合率为86.57%,两法各管符合率分别是86.7%、90.6%、90.6%、85.3%、82.6%、93.3%、92.0%、94.7%、84.0%、85.3%. 结论半流体培养基药敏试验报告时间是9 d,比改良罗氏培养基法提前10~15 d,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申建维;袁玮;梅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原子力显微镜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

    显微镜是细胞形态学检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常规光学显微镜由于受物理学光的衍射效应制约,不能分辨300 nm以下的物体.电子显微镜有较高分辨率,能用于检验头发,以诊断人体内微量元素情况等,但由于样品制备复杂且需要真空条件,所以至今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常规检验.

    作者:李石玉;侯淑莲;马建东;张岸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仪器法和手工法对副流感嗜血杆菌鉴定和分型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与传统手工方法对嗜血杆菌鉴定与生物分型的结果,了解Vitek-60微生物自动鉴定仪对嗜血杆菌鉴定与生物分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用嗜血杆菌专用平板(HAE)进行分离培养,同时用推荐的手工方法和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114株嗜血杆菌进行鉴定和生物分型.结果手工法与仪器法对嗜血杆菌鉴定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而生物分型的符合率仅为66.4%.我院分离的嗜血杆菌以副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其生物分型主要为Ⅰ型.结论 Vitek-60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能正确鉴定嗜血杆菌,但对其生物分型结果与手工方法存在着一定差异.

    作者:林晓梅;周铁丽;李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 金标法全定量检测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能准确反映过去4~8周血糖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临床上,HbAlc的含量已作为反映糖尿病病情控制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采用金标法与免疫比浊法检测临床血标本HbAlc的含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两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邱方;张德忠;王荣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检验医学杂志

检验医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卫生局

主办: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