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霞;吕元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抗CCP和抗RA33,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共检测46例RA患者、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24例骨关节炎(OA)患者和30名正常对照.结果 46例RA患者中抗CCP、抗RA33、AKA和RF的阳性率分别为52.2%(24/46)、17.8%(8/46)、21.7%(10/46)和69.6%(32/46).而30例SLE患者其阳性率分别为3.3%(1/46)、6.7%(2/46)、0%(0/46)和26.7%(8/46),24例OA患者无一例阳性.30名正常对照者中仅1例抗CCP阳性,其余指标均为阴性.结论抗CCP、抗RA33和AKA均是RA特异性诊断指标,但三者与RF可相互补充,选择适当的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崔天盆;谢俊丽;余立凯;胡丽华;沈凌讯;吴健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游离前列腺抗原(F PSA)/前列腺抗原(PSA)比值和PSA动态变化(年变化率)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ELISA追踪检测PSA在4~10 μg/L范围患者在不同时段内PSA水平,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利用ROC曲线,评价了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2项指标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预示价值.结果前列腺癌患者的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与非前列腺癌组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当F PSA/PSA比值的临床判断限为0.21时,诊断灵敏度为93.5%,特异性为91.4%;当PSA年变化率的临床判断限为0.85 μg*L-1*年-1时,诊断灵敏度为82.6%,诊断特异性为97.9%.前列腺增生患者的F PSA/PSA比值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SA年变化率与正常人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F PSA/PSA比值和PSA年变化率有助于PSA在4~10 μg/L范围的患者前列腺癌的诊断.
作者:杨振华;李莹;史学娟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DH)在慢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法在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769例本院健康职工和176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GDH及常用肝功能指标.结果在慢性肝炎时,GDH升高(P<0.05);尤其在中、重度慢性肝炎升高更为显著(P<0.01).GDH在中、重度慢性肝炎的阳性率分别为77%、93%,高于其他常用指标.结论 GDH测定可作为常规肝功能检测项目,特别适用于慢性肝病患者肝脏损伤程度判断、疗效观察和病情监测.
作者:曹燕;王柏山;牛广华;赵高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骨髓坏死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对19例骨髓坏死的病例行骨髓涂片和病理切片检查,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均为恶性疾病,其中急性白血病9例;恶性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例;骨髓转移性肿瘤7例,预后差,16例在1年内死亡.结论骨髓坏死的发生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疗效差,预后凶险.
作者:王红戟;何琦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比较2种免疫层析法(ICA)试剂盒检测沙眼衣原体(CT)符合率.方法临床送检的228例标本分别用2种进口ICA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测试标本中,美国Quidel公司生产的Quick Vue(QV)试剂盒与英国Unipath公司生产的Clearviw Chlamydia(CC)试剂盒检测CT,总符合率为98.68%.其中男性尿道拭子标本的符合率为99.36%,女性宫颈标本的符合率为97.22%.结论 QV与CC对检测泌尿生殖道Ct感染有较高的符合率.
作者:汤全贵;章楚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斑点杂交(DH)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DH和FQ-PCR分别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39例和健康体检者血清41例的HBV DNA.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用ELISA测定.结果用DH和FQ-PCR检测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HBeAg(+)组78.07%和100%(P<0.01);抗HBe(+)组18.18%和77.27%(P<0.01);HBeAg(-)、抗HBe(-)组11.86%和44.07%(P<0.01).健康体检者两法均为阴性.结论 FQ-PCR对乙型肝炎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和抗病毒药物疗效评价方面比DH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培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结核病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每年因结核病支付的医疗费用高达数十亿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结核病发病率均在上升.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防治结核病的有力措施,诊断结核病的方法很多,但除了肺结核较易诊断以外,其他结核病的诊断并不容易.本研究旨在探讨3种结核抗体试剂盒对肺结核与非肺部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长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脐血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前白蛋白(PA)含量检测判断新生儿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在日本OLYMPUS 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母血及脐血中RBP、PA、Alb含量.55例新生儿(男26例、女29例)分为2组:低体重组15例,正常体重组40例.结果正常体重组脐血RBP、PA含量明显高于低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2组新生儿母血中RBP、PA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脐血中RBP、PA含量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的敏感指标,对营养不良新生儿早期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可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在提高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敏;梁海燕;徐建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测定方法.方法对Roche血清Ig测定试剂盒分析参数进行修改,主要是降低校准液浓度、减少加入的试剂抗体量、增加检测的标本量,改变测定波长.共检测脑脊液标本40例,并与散射比浊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透射比浊法测定校准品及脑脊液IgG、IgA、IgM低浓度标本其批内与日间CV均<14%,而在高浓度标本则<6%,与散射比浊法相比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93 3、0.998 2、0.996 0,回归方程分别为Y=1.01X-9、Y=1.13X-0.1、Y=0.96X+0.2.结论本研究为脑脊液Ig的测定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自动化分析方法.
作者:吕礼应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对发色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活性(AT:A)的影响.方法留取31例体检正常标本和85例FDP、DD可能增高的患者标本,分别用发色底物法测定AT:A,免疫比浊法测定抗凝血酶抗原(AT:Ag),ELISA法测定其FDP、DD含量.再将正常混合血浆与高FDP、DD浓度的异常混合血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后同上法分别测定其AT:A、AT:Ag、FDP及DD的含量.结果 AT:A除肝硬化组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而AT:Ag含量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AT:A与AT:Ag含量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比值增高的幅度与FDP、DD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FDP、DD对发色底物法测定AT:A结果有影响.临床应用中,若同时测定AT:A和AT:Ag含量,更能明确反映该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明山;黄珺;袁谦;陈晓东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肥胖健康人血清瘦素(Leptin, Lep)水平的比较,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Lep与血胰岛素(INS)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202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清Lep和INS水平及100例非肥胖健康患者空腹血清Lep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Lep水平无论男女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清Lep水平明显增高(P<0.01),且性别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糖尿病患者血清INS≥9.8 mIU/L组与INS<9.8 mIU/L组相比,Lep水平前一组明显高于后一组(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由于糖代谢紊乱存在不同程度的脂质代谢紊乱及部分糖尿病是由于肥胖引起的,以上这两个因素是导致血清Lep水平升高的原因;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这种差异系睾酮水平的生理性差异所引起;糖尿病患者血清INS水平升高刺激Lep分泌增加,Lep亦能抑制或促进INS分泌.
作者:翁秀妹;于澎;何世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DNA甲基化不仅是常见的真核DNA的修饰方式,而且正常的甲基化还维持着细胞和器官的正常功能.如果正常的甲基化模式遭到破坏,就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如智力发育迟缓、免疫缺陷、散发性或遗传性肿瘤等.无论是生长调节基因的异常失活,还是整个染色体的去稳定,这些异常甲基化的无序状态都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形成.一些基因的异常甲基化还与肿瘤化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期直接相关,因此甲基化与人类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作者:高云霞;吕元 刊期: 2003年第04期
迄今血液形态学检查仍是造血系统疾病基本的诊断方法,我们就形态学的一些新认识作一探讨.一、细胞形态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范畴包括早已纳入的细胞化学及细胞免疫化学等染色.细胞形态学检验及其诊断不但需有熟练和多专业的实验医学技术,而且要有较为扎实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多学科知识的相互交叉渗透可使形态学检验的经验得到累积和升华.形态学诊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反映出两者的独立性和密切相关性,相互贯穿,相得益彰,非常有益于形态学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卢兴国;徐根波;李早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来监控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反应和乙肝患者病情的发展.方法 45例HBV DNA阳性、HBeAg阳性的患者分成2组,一组用拉米呋啶治疗,另一组用苦参素治疗.用微粒酶免疫荧光分析测定其HBeAg浓度,用PCR-酶联法定量测定其HBV DNA拷贝数.结果服用拉米呋啶12周的患者血清HBV DNA拷贝数和HBeAg浓度均显著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服用苦参素治疗的患者,其血清HBeAg浓度在治疗4周后也有一定下降,与服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HBV DNA拷贝数却无明显变化(P>0.05).拉米呋啶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83.3%和60%,HBV DNA<4×103的占50%,而HBeAg转阴的占13.3%.苦参素对HBV DNA和HBeAg抑制率分别为6.7%和53.3%,HBV DNA<4×103的占6.7%,而HBeAg转阴的占6.7%.在拉米呋啶治疗不同疗效的各组中,服药前的HBeAg水平和HBV DNA拷贝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HBeAg的增加或减少基本与HBV DNA平行,但是有7例HBV DNA量有变化者,而HBeAg量却无变化.结论拉米呋啶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苦参素,用HBV DNA和HBeAg定量联合检测可更全面有效地评估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张华;李永兴;许叔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各年龄组血清骨钙素N端中分子(N-MID)片段的含量,了解其稳定性,并探讨与各种骨代谢疾病的关系.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ECLIA)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其中对照组183例,各种骨代谢疾病患者99例.将样品放置于室温和4 ℃中,于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和全段骨钙素.结果女性绝经后含量显著升高,男性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高于男性,各类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样品在室温和4 ℃冷藏,骨钙素N-MID片段很稳定,而全段骨钙素逐渐下降.结论用ECLIA法测定血清骨钙素N-MID片段,灵敏度高,稳定性,能很好地反映骨转换的变化,是骨代谢疾病研究非常有价值的敏感指标.
作者:甘洁民;张月丽;施泓;汪家愉;缪应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不同血清酶类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与血液安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放免法、酶免法及荧光定量PCR等方法,检测了240份临床合格的血液标本中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酰氨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及肝炎血清标志物.结果共检出ALT增高血样4份,但均<50 μ/L, AST增高10份,GGT增高11份.酶免法HBsAg和抗-HCV均阴性.放免法检出低滴度HBsAg 1份,酶免法检出抗-HEV阳性8份、抗-HGV阳性12份.结论血站应保证供血检测的质量,检测项目有条件时可适当补充,以大限度地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和供血者健康.
作者:王国礼;李秀云;孙荣同;田海晔;田明丽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不孕的关系.方法 CT、Uu、NG用PCR荧光定量检测法,抗精子抗体(ASAb)用ELISA法.对98例可疑性病患者,76例不孕者和88名健康体检者分别进行CT、Uu、NG、ASAb测定比较.结果不孕组CT、Uu、NG检出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血清中ASAb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孕组CT、Uu、NG检出率和血清中ASAb的浓度与可疑性病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Uu、NG、ASAb的检测对探讨性病与不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价值,有必要开展对不孕患者CT、Uu、NG、ASAb的检测.
作者:高宗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D-二聚体(D-dimer, DD)是纤溶酶水解交联纤维蛋白后形成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体内高凝状态和继发性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检测血浆DD含量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和溶栓治疗监测有重要意义[1~5].
作者:张连祥;侯敏;蔡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头发、口腔腭粘膜等组织标本进行ABO基因分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多重PCR-RFLP)技术,检测8例头发和6例口腔腭粘膜标本的ABO基因型,标本的基因组DNA经2对引物同时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同时用Msp Ⅰ和Kpn Ⅰ 2种限制酶进行消化,通过消化后产生的片段即可判断结果.然后将分析结果与血清学技术检测的ABO表现型和受检者血液标本的基因型进行比较.结果 14例标本共检出6种ABO基因型,与表现型和血液标本的基因型结果完全一致.结论该方法操作方便,重复性、稳定性好,可鉴定15种基因型,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具有可行性.
作者:陈卫宾;郭忠慧;朱自严;刘达庄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C-反应蛋白(CRP)在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检测146例病毒感染患儿和61例细菌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SAA和CRP水平,并与30名健康儿童比较.结果细菌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P<0.01),病毒感染组急性期血清SAA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但血清SAA/CRP比值却明显高于细菌感染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SAA和CRP有利于小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尤以血清SAA/CRP比值的检测更有意义.
作者:戴利成;沈水荣;吴阶明;刘克红;何建方;吴冬芳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