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设计及应用

张润顺;谢琪;李鲲;樊士震;姜秀新;荆志伟;王映辉

关键词:中国中医科学院, 名医名家传承, 项目管理平台, 设计, 应用
摘要:为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实施目标,设计开发了“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融项目管理与数据管理于一体,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数据采集包括从师医案、经验方、中药炮制、中药资源、策论、文献信息、学术思想、成才之路、研究成果等信息的采集及管理.采集的数据可与中医分析挖掘平台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通过近4年应用,该平台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及分析挖掘的任务目标,并对后期建立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决策支持服务平台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新液与顺铂、伊立替康联用对大肠癌HCT11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和造血系统的影响

    目的:考察康复新液与顺铂、伊立替康等用人结肠癌细胞HCT116荷瘤小鼠的联合用药效果.方法:SPF级C57BL/6小鼠110只,分别腹水接种HCT116制备种鼠模型,6-7天后,分离肿瘤组织制备HCT116荷瘤小鼠模型9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康复新液组、顺铂组、康复新液联合顺铂组、伊立替康组、康复新液联合伊立替康组共6组,按实验方案给药16天,期间每3天测定一次动物体质量,16天后荷瘤小鼠摘眼球取血,测定血常规,处死后剥离肿瘤组织,测定肿瘤体积,计算小鼠FBW/IBW比值,分取骨髓,测定骨髓DNA含量,观察造血祖细胞集落,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细胞CD34+抗原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瘤重均显著减轻(P<0.05),康复新液及联合用药组动物PLT、RBC、HG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1),顺铂组、伊立替康组小鼠血常规各项水平和骨髓DNA含量、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量以及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率均显著下降(P<0.05,P<0.01);与顺铂组、伊立替康组相比,与康复新液联合使用可明显抑制化疗药物导致的体质量下降(P<0.05),升高实验动物血常规水平(P<0.05,P<0.01),提升小鼠骨髓DNA含量、造血祖细胞集落数量以及骨髓细胞CD34+抗原表达率(P<0.05,P<0.01).结论:康复新液具有明显抑制HCT116荷瘤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且与顺铂、伊立替康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后二者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康复新液联合一线抗肿瘤药物的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邹俊波;熊永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学术思想概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喜军教授团队介绍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隶属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依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心整合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血清药物化学重点研究室、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三级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中药材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中药材GAP研究中心、黑龙江省高校中药材标准化工程技术中心等实验技术平台,并依托于国家中药学和药学一级学科、国家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黑龙江省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科技创新团队等人力资源进行建设,中心与美国Waters公司合作建立了“中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技术合作中心”,研究中心主任为王喜军教授.

    作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中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阿尔茨海默病后期患者照料及伦理学问题探讨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多伴随进展性认知功能下降,为此对诊疗自主决策能力不乏影响,在研究层面陆续引发不少伦理学问题.当前此类伦理研究主要侧重在参与临床前期预防性试验、及以缓解症状为主的临床治疗研究过程所涉及的问题.然而,绝大多数AD患者的大部分时间却用在后期照料等医疗语境之外的活动,故有必要对AD后期患者生活相处期相关伦理问题进行探讨.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AD后期医疗照料伦理风险(如抗精神病药物使用、喂养方式选择等)、非医疗背景照料伦理风险、及公民其他基本权利保障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就决策科学性与伦理合理性等层面进行分析,以期为AD后期个体照料及伦理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李晓彦;曹烨;王璐;曾星;曹倩;张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建议

    目前,中国医药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期,国家在此时推行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对提升中国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等具有重大意义.本建议针对当前中国制药行业在药品质量一致性评价中面临的困惑,结合国外药品评价相关制度和经验,从药品分类及其申报原则、药品终点评价指标及其科学内涵、仿制药生物等效性评价相关原则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剖析,并归纳总结了药品质量一致性和优劣性的评价原则及注意事项.此外,作者还针对中国制药行业的现状和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了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一些具体工作建议.

    作者:宁静;葛广波;吴敬敬;杨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适用于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鉴别的DNA条形码技术研究

    目的:应用DNA条形码技术对青海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进行鉴别,考查ITS序列和18S序列作为DNA条形码的可行性.方法:利用ITS序列和18S序列对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的DNA提取物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库中下载的共23条近缘虫草的ITS序列和18S序列进行比对;利用MEGA 6.0分析软件计算的K-2-P距离,构建虫草样品和参比序列的18S、ITS序列的NJ树.结果:通过遗传距离和NJ树分析可知,本研究所用20份青海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样本确定为虫草类,与其近缘虫草各自聚为一支;ITS序列构建的NJ树能够从种属水平上将青海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成功鉴别开来.结论:ITS序列较18S序列更适合作为冬虫夏草和新疆虫草的条形码进行鉴定研究.

    作者:马红梅;于静;戴明;张帆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中医证分类及其关联理化指标的研究

    从病证结合模式进行冠心痛的现代研究是主要模式之一.冠心病中医证的特点多认为包括虚、实两类,虚多责之气、阴、阳,实多有血瘀、痰浊、寒凝、气滞等,且分布随时代与地域不同发生变化.大量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痛中医证与冠脉造影、心电图、心功能、脂代谢、凝血功能、血流变、内皮功能等理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虽具参考价值,但结论不尽一致,提示单一指标与证的相关性可能不强,还需考虑群组指标与证之间的联系.

    作者:吴朦;胡镜清;江丽杰;唐有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医药科研机构科技创新评价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目的:本研究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为例,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评价的方法.方法:检索2005-201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在CHKD、维普和万方数据库发表的论文,以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为研究对象,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筛选出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重要科技创新内容.结果:中国中医科学院发表的文章中,年被引频次占前1%的文献共278篇.通过作者团队和关键词互相关分析,得到重要科技创新内容及其研究团队为:血瘀症(陈可冀等)、一测多评(王智民等)、糖尿病(仝小林等)等多项;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修正Topsis法量化排序等方法,对核心作者和核心创新内容的进一步筛选做了示例.结论:本研究的方法整体适用于机构内部创新成果的筛选和评价,可为建立中医药行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王俊文;李宗友;李海燕;童元元;何巍;李彦文;刘扬;陈旖旎;赵英凯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葛根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目的:优选葛根总黄酮磷脂复合物佳成型工艺.方法:以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正交试验优化葛根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处方.结果:优选出制备工艺的佳条件:葛根总黄酮和大豆卵磷脂质量比为1:4,反应溶剂为甲醇,葛根总黄酮的浓度为4 mg·mL-1,反应温度为55℃,反应时间为2h.按得到的优化条件制备的磷脂复合物的复合率为102.98%;pH=3时,Papp=0.392;pH=6.8时,Papp=0.323;综合得分为95.11分.结论:优化所得葛根总黄酮磷脂复合物处方合理,复合率高,油水分配系数增高,脂溶性得到改善.

    作者:黎迎;宋轶群;张运;朱春燕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研究

    目的: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方法:邀请全国各地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医心脑血管病专家,现场填写课题组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是判定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的临床表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在临床诊断中的重要程度,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冠心痛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的权重.结果: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权重(wi值)为:舌象0.529>临床症状0.295>脉象0.176.②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舌象权重顺序为:苔腻0.497>苔白滑0.269>舌胖边有齿痕0.233;③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症状权重顺序为:胸闷胸痛0.222>肢体困重0.120>口粘0.112>体胖0.108>脘腹痞满0.091>面色晦浊0.082>大便粘滞0.076>嗜睡0.075>纳呆0.072>呕恶0.055);④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脉象权重顺序为:脉滑0.517>脉濡0.303>脉缓0.179.结论: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所有要素排序权重的结果中,苔腻、苔白滑、舌胖边有齿痕、脉滑、胸闷胸痛、脉濡、肢体困重、口粘占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临床表征总权重的80%,在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段飞;王传池;胡镜清;江丽杰;许伟明;刘刃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当代病证结合研究思路和方法进展评析

    该文回顾、分析了当代西医病与中医证结合研究的主要进展及其相应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当代病证结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辨证标准的研究,特定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和证本质研究.其中,辨证标准的研究和疾病的分型、分期、核心病机研究多采用“以病统证”的研究思路,证本质的研究主要采用“以证统病”的研究思路.后提出未来病证结合的研究:应始终坚持面向临床,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服务;亟需进一步挖掘中医原创思维;更应注重充分吸纳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

    作者:许伟明;胡镜清;江丽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宁肾颗粒对LPS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宁肾颗粒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系膜细胞(M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细胞流式技术、Western bolt法检测不同剂量宁肾颗粒中药血清对LPS诱导大鼠系膜细胞增殖、凋亡及血小板源生长因子-BB(PDGF-BB)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含药血清能抑制LPS诱导大鼠MCs增殖、促进MCs凋亡,下调PDGF-BB蛋白的过度表达.结论:宁肾颗粒可抑制LPS诱导的MCs异常增殖、促进MCs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DGF-BB蛋白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赵林;李安源;齐芳华;王志学;牟林茂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Box-Behnken设计优化美洲大蠊中游离氨基酸提取工艺

    目的: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美洲大蠊中氨基酸的提取工艺参数.方法: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氨基酸含量、干膏率为评价指标,对提取时间、料液比、醇提浓度、提取次数等4个主要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并进行工艺优化.结果:通过Box-Behnken效应面法及总评归一值(Optical Density,OD)系统评价,确定优提取工艺如下:取饮片适量,加入12倍量70%乙醇溶液,提取2次,每次120 min.利用该工艺条件得到的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与理论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实验确立的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的预测美洲大蠊中氨基酸含量及干膏率等指标,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邹俊波;熊永爱;桑文涛;杨胜群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肿节风对小型猪放射性肺损伤后上皮间质转化的抑制作用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肿节风对小型猪经右胸单次照射后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雄性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照组和药照组,单照组和药照组行右胸单次15 Gy照射,对照组不予照射.药照组于照射前一周予肿节风配方颗粒溶液,对照组和单照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分别从三组随机取5头小型猪采集右肺组织,行免疫印迹检测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染观察α-SMA和SP-A的共表达.结果:在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单照组中α-SMA和vimentin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P-A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却呈下降趋势,药照组中,上述4个观察指标的蛋白表达则介于二者之间,且4个不同时间点,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单照组和药照组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均观察到了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出现α-SMA和SP-A共染,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结论:肿节风可能通过抑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发生EMT来减少胶原纤维的产生,进而减慢放射性肺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岳海英;胡凯;蒋健;陈玉华;刘文其;王仁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喜树碱是从中药喜树中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作为世界上第三大植物抗癌药,喜树碱及其多种衍生物是临床常用的广谱抗癌药物.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喜树碱后,科学家们对喜树碱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结构修饰、药效药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开发出拓扑替康、依立替康、贝洛替康等喜树碱类抗癌药.直到40多年后的今天,科学家们对于喜树碱类药物的研究依然活跃,对其生物合成、新剂型开发等方面的关注也成为研究的新方向.作为源于中药单体成分而开发成药的成功典范,喜树碱类化合物的研发历程对我们当前开发中药单体活性成分新药无疑是有益的借鉴.本文对喜树碱类药物的研发及其新进展进行综述,与同行一起回顾喜树碱的开发历程和相关研究,以期对源于中药的新药开发带来一些思考.

    作者:陈梦涵;杨鸣华;孔令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

    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口腔黏膜炎是化疗的常见并发症,病人通常表现为:口腔疼痛,红斑,开口困难,进食、饮水和说话困难.因此,化疗相关性口腔黏膜炎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细胞因子及生长因子、抗生素、其他常用含漱液、中医药治疗以及其他类型这5个方面对口腔黏膜炎的治疗现状进行系统性综述.

    作者:杨霖;王笑民;念家云;杨国旺;赵文硕;雷勇;史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通塞脉片4种入血成分的含量测定

    目的: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通塞脉片中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哈巴俄苷4种入血成分的HPLC分析方法,为进一步控制通塞脉片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Q-TOF分析大鼠口服通塞脉片后的血中移行成分;结合HPLC测定通塞脉片中主要入血成分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含药血浆中,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甘草苷均以原型入血,哈巴俄苷脱去葡萄糖以苷元入血,以绿原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甘草苷和哈巴俄4种成分为指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线性范围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9%、98.68%、98.88%、99.25%.结论: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可行,回收率和重复性良好,可为进一步控制通塞脉片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胡玉梅;杨彪;房卉;毕森;孟兆青;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通脉丸有效组分配伍浓缩液在大鼠体内的毒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通脉丸方中各味中药有效组分提取液的不同配伍,研究其内部的减毒机制,为其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灌胃给予大鼠8组通脉丸有效组分不同配伍浓缩液,采用UPLC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体内士的宁的血药浓度,应用SPSS软件拟合毒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士的宁在大鼠体内符合非房室模型,第1-8组毒代动力学参数AUC (0-t)分别为10.271 9±3.224 7、8.806 1±1.2458、13.496 6±4.582 5、11.031 5±2.873 2、9.929 1±1.499 7、5.042 0±2.171 2、15.136 2±6.353 3、5.7515±1.492 8μg·h·mL-1.通脉丸原方与其余配伍方在大鼠体内产生的毒性不同,AUC减少率大小顺序为第6组>第8组>第2组>第5组>第1组>第4组>第3组>第7组,“丹参、赤芍、琥珀、蜂蜜”减毒作用强.结论:UPLC分析方法适用于大鼠血浆士的宁的测定.

    作者:陈天朝;刘瑞霞;于兰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法测定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6种水溶性红色素通用方法的研究

    目的:建立快速筛查及确证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6种水溶性红色素(日落黄、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新品红、酸性红73)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的通用方法.方法:中药材(饮片)经溶剂提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以乙腈和5 mmol· 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筛查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的6种水溶性红色素,并进行确证.结果: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可在4 min内快速筛选并确证是否合有非法添加的6种水溶性红色素.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的特点,适用于中药材(饮片)中非法添加6种水溶性红色素的筛查和确证工作.

    作者:徐昱婷;张学博;苏静;龚瑞;徐刚;沙禕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补肾方对卵巢摘除术后骨质疏松大鼠Wnt信号表达的影响

    目的:比较3种补肾方对卵巢摘除骨质疏松大鼠Wnt通路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龟鹿二仙胶组、二仙汤组、补肾活血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术后30天进行相应的给药实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rosslaps)、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含量;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用RT-PCR检测右侧股骨髓LRP5、Wnt2、β-Catenin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RP5、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β-Catenin mRNA、LRP5 mRNA、Wnt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β-Crosslaps浓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组中药组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LRP5 mRNA、β-Catenin mRNA、Wnt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血液β-Crosslaps浓度显著降低(P<0.01),补肾活血组骨密度及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两补肾方剂组.结论:补肾方通过Wnt信号通路促进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而改善骨质疏松症,补肾活血组方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陶智;郑小利;薛莎;杨文强;马威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中药有效性评价与药效物质基础发现

    中药有效性是中医药治疗优势的根本体现,而有效性的科学阐释是沟通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科学的渠道,中药有效性评价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因此急需建立一种生物学语言,把中药的有效性科学地表达出来,让现代生命科学领域认识和接受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科学价值.证候和方剂是中医学的两个关键科学问题,直接关系到疾病的诊断和临床疗效的有效性.由此,本课题组以证候生物标记物发现为切入点,以方剂为研究对象,建立阐释中药有效性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为中药有效性评价提供了有效途径.利用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研究方法,揭示临床常见中医证候的生物标记物及其相关方剂的有效性,推动了证候的精准诊断及临床治疗经验的挖掘,为提升中医理论及临床实践的科学价值的认识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张爱华;孙晖;闫广利;王喜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