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昕;侯丽丽;贾斌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75岁以上老年人单节段腰椎退性行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2年6月,因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腰椎融合手术治疗的75岁以上患者41例,18例接受直视下MIS-TLIF,23例接受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Open-TILF),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S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例(5.6%),Open组7例(30.4%),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S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Open组(P<0.01),术后5 d MIS组腰痛VAS评分优于Open组(P<0.05),随访期间两组间ODI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2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5岁以上老年人MIS-TLIF手术临床效果肯定,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王博;毛克亚;王岩;肖嵩华;张永刚;张权;顾挺帅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JIA)是年龄不满16岁的青少年疾病中致畸率较高的疾病之一[1-2],约10%的患者会有髋关节功能受限以及严重疼痛[3],非手术治疗在疾病发展前期起到一定的作用,而在终末期,全髋关节置换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近期效果.目前,对于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国内给予关节置换治疗的病例相对较少.作者于2014年2月24日收治1例年仅16岁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予以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收到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薛阳;刘晓明;董航;纪庆明;陈昊;于庆巍 刊期: 2015年第15期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置入治疗肿瘤作为近距离照射疗法之一,近年来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脊柱是全身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目前125I放射性粒子置入在脊柱肿瘤治疗中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由于脊柱解剖复杂,125I放射性粒子对脊柱肿瘤的治疗有别于在其他器官组织肿瘤中的治疗,本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在脊椎肿瘤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伍星星;王文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成人髋关节重建中常见的手术.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痛苦,恢复关节运动功能,维持髋关节稳定.术后效果与外科手术技术、生物材料和假体设计等多方面因素有关[1].人工假体按材料分为金属对聚乙烯、陶瓷对聚乙烯、陶瓷对陶瓷和金属对金属几种[2].相比于其他材料,陶瓷对陶瓷假体在临床效果、使用寿命等方面上有着明显的优势[3],其硬度高、抗磨损力强、磨损产物少、润滑性好,有着更好的活动性能和生物惰性,但因陶瓷的脆性,存在碎裂、异响等问题,特别是在青年与运动较多的患者中多见[4-5].
作者:王智巍;李曾;付奇伟;钱齐荣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研究观察Sox9启动子在软骨肉瘤细胞中对软骨相关基因的调控与影响.[方法]将合成Sox9启动子表达质粒转染SW1535软骨肉瘤细胞,观察其在人体软骨肉瘤细胞中对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Sox9启动子后人体软骨肉瘤细胞中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的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较对照细胞强.[结论]外源性Sox9启动子可以稳定转染SW1535人体软骨肉瘤细胞,转染后可以增加Sox9基因和Ⅱ型胶原蛋白基因Col2a1蛋白及mRNA的表达.
作者:秦宏敏;殷光义;梁淑芳;周建平;邹拥军;周永文;刘典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对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谱分析及荧光定量PCR验证,探讨糖皮质激素对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发生的功能变化.[方法]采用本实验室建立的方法进行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证明细胞为骨微血管内皮细胞.用0.1 mg/ml的含氢化可的松的培养基培养细胞,建立糖皮质激素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设正常对照组,用晶芯(R) mRNA表达谱芯片对细胞损伤模型和对照组进行差异性转录本检测,对差异性表达基因行qPCR验证.[结果]mRNA芯片表达基因筛选结果发现ICAM-1、ET-l受体、PAI-1、血管紧张素Ⅱ受体较对照组明显上调,eNOS、ET-1、PGI2合成酶、VEGF、PGE合成酶及PGE受体表达明显下调.q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糖皮质激素促进了人股骨头骨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缩血管因子、促凝血的因子及相关受体的表达,降低了舒张血管因子及相应受体的表达.
作者:路玉峰;俞庆声;郭万首;程立明;李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包括冠状面上的侧弯、矢状面上的失平衡和椎体在横轴位上旋转在内的三维畸形.近年来,关于AIS的病因,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可能的发病机制,包括基因与遗传理论、骨骼发育异常理论、内分泌与生长发育理论、神经肌肉理论等,但是还没有哪个假说能确切的解释AIS的自然史和发病过程.本文主要介绍AIS发病机制中的新进展,使临床医生对AIS的发病机制有更好的了解,为AIS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赵检;杨明园;李超;赵颖川;倪海建;陈自强;李明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带血供游离腓骨移植重建股骨近端侵袭性良性溶骨性病变所致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自2008年4月~2013年3月收治股骨近端良性侵袭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共14例,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氯化锌烧灼瘤壁,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支持钢板内固定等方法手术治疗,影像学随访评价病变转归、植骨愈合;采用改良肌肉骨髂系统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肢体功能评价表随访肿瘤切除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结果]随访18~67个月,平均(35.71±15.80)个月.其中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于术后12个月复发.其余13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病变复发表现,钢板固定无松动、断裂,无术后病理性骨折,未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其他并发症.移植腓骨无缺血坏死表现、与受区2~7个月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54±1.27)个月.术后3、6个月MSTS功能评分依次为(25.57±4.27),(27.07±6.53)分.[结论]病灶刮除,氯化锌烧灼瘤壁,吻合血管腓骨移植填充重建,结合支持钢板内固定是股骨近端侵袭性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有效外科治疗方法.中期随访表现为病变复发率低,破坏骨结构得以重建,髋关节功能良好.
作者:高明暄;李旭升;付晓燕;陈彦飞;赵锟;常彦峰;李生贵;邵宏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采用本手术方式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椎旁小切口Quadrant辅助下肌间隙入路,行患侧关节突切除,减压后椎体间融合,常规固定系统固定.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神经功能情况,影像学检查评估椎体间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1年以上随访时间,患者VAS、ODI和术前相比获得较好的改善(P<0.05),影像学数据显示骨性融合率为84.4%.[结论]采用常规腰椎固定系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Quadrant辅助下T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损伤小、手术费用低,并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刚;樊根涛;许斌;徐海栋;刘晓伟;赵建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屈曲畸形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情况,并与非屈曲畸形患者进行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关节外科以膝骨性关节炎为诊断入院患者.共纳入分析患者1 14例,其中非屈曲组61例,屈曲组53例.分别测量术前术后股骨内上髁至关节线距离及腓骨头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屈曲组股骨内上髁至关节线距离的术前、术后及差值分别为(29.65±3.68) mm、(30.01±3.25) mm和(-0.36±1.76)mm,非屈曲组分别为(29.48±4.01)mm、(30.26 ±4.17) mm和(-0.78±1.31) mm.屈曲组腓骨头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的术前、术后及差值分别为(30.77±3.37) mm、(32.97±3.04)mm和(-2.25±2.11)mm,非屈曲组分别为(32.41±2.53) mm、(33.03±2.47) mm和(-0.62±1.34)mm.屈曲组与非屈曲组腓骨头外侧点至关节线距离术前及手术前后差值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屈曲组13例(24.5%)关节线改变超过4 mm,非屈曲组关节线改变均未超过4 mm.[结论]屈曲畸形患者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线改变较无屈曲畸形患者明显,且术后关节线具升高趋势.对于屈曲畸形患者术中应同时考虑纠正屈曲畸形与重建关节线问题,避免过度软组织松解及截骨.
作者:陈骁;金毅;马卓娅;郑稼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建立膝关节胫骨基座力学测试的有限元模型,并预测平台假体胫骨基座的疲劳特性和不同屈曲角度下聚乙烯衬垫的磨损.[方法]选用一款后稳定型(posterior stabilized,PS)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将模型设为连续、均匀和各项同性的材料,根据IS0 14879-1的要求,建立胫骨基座力学测试的有限元模型,试验测试基座在500万次载荷循环下的存活率.建立股骨假体和聚乙烯衬垫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测试不同屈曲角度下聚乙烯衬垫的磨损.[结果]胫骨基座的Von Mises应力峰值出现在基座固定柱和防旋翼的相接处,约为254.6 MPa.聚乙烯衬垫的接触面积在屈曲0°~60°时逐渐增加,屈曲60°~135°的过程中接触面积则开始迅速减少;而聚乙烯衬垫的平均接触应力则随着屈曲角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有限元方法提供了一个可用于评估膝关节假体力学性能的虚拟平台,具有经济、可信度高的特点.本文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能够快速、有效的预测膝关节假体的力学性能,为膝关节假体的设计改进奠定了基础.
作者:赵志昕;侯丽丽;贾斌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通过电镜观察研究弹性内固定重建椎间稳定的方法对软骨终板变化的作用机制,为椎间盘退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48只6个月龄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分为实验失稳对照组和实验弹性内固定组,两组均为24只兔,将所有实验用兔进行手术椎间失稳;仅实验弹性内固定组在手术失稳2个月后用椎弓根螺钉和张力钢丝弹性内固定的方法进行L6、7的稳定性重建,均分别在内固定术后2、4、6个月取材.对椎间盘软骨终板用透射电镜观察,以判断软骨终板的退变过程.[结果]弹性内固定能明显阻止椎间盘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的退变,并可见软骨终板胶原纤维结构有部分恢复.[结论]弹性内固定能有效地阻止椎间盘软骨终板的退变;能有效促进软骨终板的修复.
作者:张昭;杨学军;宋雄英;霍洪军;邢文华;刘春杨 刊期: 2015年第15期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氏菌的一个血清型,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急性肠胃炎.感染伤寒杆菌可出现各种表现,如伤寒热、败血症、肠胃炎及病菌携带状态等.败血症可以伴或不伴局部化脓性病灶,局部化脓灶可以侵犯人体各个部位,也包括骨关节组织[1].虽然人类容易感染伤寒杆菌,但是由其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则非常罕见.作者在临床上遇到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并发伤寒杆菌性化脓性髋关节炎,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鼎;陈达;杨鹏;韩序勇;张庆文 刊期: 2015年第15期
棘突间置入物目前主要用以小关节退变,盘源性腰痛,退变性腰椎管狭窄,腰椎不稳等腰椎疾病的治疗.棘突间置人物作为一种非融合、创伤小的治疗方法,可能将成为今后脊柱疾病手术治疗的趋势.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各种棘突间置人物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并展开综述.
作者:钱闯 刊期: 2015年第15期
复发性髌骨脱位是以膝关节周围持续弥漫性钝痛、膝关节不稳、肿胀以及髌骨反复向外侧脱位为主要表现.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①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挛缩;②膝关节内侧支持带松弛;③股骨外髁和/或髁间凹发育不良;④膝外翻畸形;⑤髌腱止点偏外;⑥股骨内(外)旋;⑦高位髌骨.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主要包括4大类:①髌骨近端力线调整:膝关节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内侧支持带或关节囊紧缩术、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术和股内侧肌止点移位术;②髌骨远端调整:包括肌腱转位术、髌腱手术、胫骨结节移位术和股骨滑车成形术;③髌骨切除股四头肌成形术;④关节镜辅助技术.但目前尚无一种统一有效的术式能够治愈复发性髌骨脱位.
作者:王乾君;王宇泽;王小虎;李鹏翠;卫小春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对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初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9月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行初次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18例重度膝关节畸形病例.男4例,女14例;平均年龄69.5岁(50 ~74岁).左膝8例,右膝10例.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8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夏科关节病1例.内翻畸形11例,外翻畸形7例.胫骨侧骨缺损,AORI I型5例,Ⅱ型13例.记录手术时间,观察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Gross方程评估围手术期失血量.记录术后X线髋膝踝角、冠状股骨角、冠状胫骨角和胫骨后倾角.随访期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检测KSS评分.[结果]手术时间平均85 min (70 ~100 min).围手术期平均失血量681.8 ml (440~1 360 ml).术后髋膝踝角度平均为(179.8±1.5)°,冠状股骨角度平均为(89.7±1.4)°,冠状胫骨角平均为(90.1±1.5)°,胫骨后倾角平均为(6.6±1.5)°.18例获平均12.3个月随访(6~15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在随访期内均无感染、髌骨骨折、骨溶解、假体松动、下肢力线改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和膝关节KSS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在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ACCK髁限制性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畸形的初期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曹万军;郑金文;刘显东;梁玉祥;唐承杰;陈星宇;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的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分组,A组30例,为医用臭氧注射治疗组,B组30例,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臭氧治疗组,采用VAS评分、JOA评分及Williams疗效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及1年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VSA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术后3、6个月,1年VSA评分、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优良率为90%,A组治疗后优良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联合医用臭氧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医用臭氧注射.
作者:陈黔;钱黎;潘奇;张亮;王大寿;何猛;吴黔鸣;廖丹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休门氏病(Scheuermann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以及对该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352例因腰痛住院的患者,统计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及休门氏病患者的数量,对数据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休门氏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结果]其中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典型休门氏病的患者4例,合并非典型休门氏病的24例,两者都有的1例,无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休门氏病的有1例,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非典型休门氏病的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性是没有非典型休门氏病患者的16.674倍(P<0.05).休门氏病的患者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危险性是没有休门氏病患者的1.439倍(P<0.05).[结论]休门氏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着相关性,尤其是非典型休门氏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有着高度预测价值.
作者:张大明;党耕町;吕游;张洪鑫;高辉 刊期: 2015年第15期
McCune-Albright Syndrome (MAS)又称为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以皮肤咖啡斑、性早熟、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为特点.临床上较为少见,该病呈散发性,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2014年6~7月,本科分别收治了2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浩;康庆林;贾亚超;王亚洲 刊期: 2015年第15期
(足母)趾外翻畸形是矫形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与基础科研中对此病的成因、预防、治疗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研究方法都在试图探寻(足母)趾外翻发病本质,为本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从(足母)趾外翻足足弓变化的角度归纳并总结了(足母)外翻足近10年来各种研究方法.
作者:左建刚;王海雄;桑志成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