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保全;乌雅罕;陈建平;布仁;包娜;张屏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发现《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小便方证相关的条文39条,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绘制Sunshine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总结《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的内涵规律。结果:生成的小便相关方剂-证候Sunshine图集合了44个对象(即方剂)和191个属性(即证候),并能可视化表达小便相关的方剂-证候关系。结论: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应用于方证知识发现,对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超男;邓烨;李赛美;刘煜洲;刘敏;洪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首次对川产道地药材川牛膝表观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建立并优化川牛膝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SAP)佳反应体系。方法:以川牛膝苗期叶片为材料,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川牛膝MSAP反应体系中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中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建立川牛膝MSAP反应佳体系。结果:川牛膝MSAP佳反应体系为:酶切体系(20μL),300 ng DNA、1.5μL EcoRI、1.5μL HpaII或1.5μL MspI (HpaII);连接体系(25μL):15μL酶切产物、1μL EcoRI adaptor、1μL HpaII/MspI adaptor、0.2μL T4连接酶;预扩增体系(25μL):连接产物1μL、rTaq酶1 U、引物分别1.5μL、dNTP 2μL;选择性扩增体系(25μL):预扩产物稀释50倍、rTaq酶1 U、引物1.5μL、dNTP 3μL,并运用优化后的体系,终从川牛膝MSAP的256对引物中筛选出有效引物6对。结论:优化后的体系保证了稳定的图谱、清晰的条带,筛选出的6对引物组合特异性好,能够用于后续川牛膝DNA甲基化相关实验研究,同时,为其他药用植物MSAP分析提供了参考。
作者:文静;马云桐;陈新;周碧乾;王文韬;黄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蒙药材细叶铁线莲(HERBA CLEMATIS)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LH20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Turcz.)干燥地上部分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经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1D、2D-NMR)等光谱方法,鉴定其平面结构和立体构型。结果:从细叶铁线莲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二聚松柏醇(1),丁香脂素(2),松脂素(3),表松脂素(4),里立脂素B二甲醚(5)和黑麦草内酯(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包保全;乌雅罕;陈建平;布仁;包娜;张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从金银花中分离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方法。方法:利用HPD200A大孔树脂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的新绿原酸富集,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金银花中新绿原酸单体,运用HPLC对新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新绿原酸的佳纯化工艺为加5 BV水洗脱,收集水洗液,浓缩、干燥,得新绿原酸粗品;以乙腈-0.5%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制备的新绿原酸的纯度达98.86%,收率为89.1%。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制备高纯度的新绿原酸对照品,以用于中药新药中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作者:倪付勇;宋亚玲;刘露;赵祎武;洪奎;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心脏毒性的预测方法,为常规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本文使用Mold 2软件(Version 2.0.0)对收集到的1034个化学成分进行了分子描述符计算,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描述符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推进式决策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正则化判别分析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分别计算了模型的准确率和Kappa值,筛选出优预测模型,并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得出随机森林模型为优算法模型,准确率为86.3%,Kappa值为0.725。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的有毒中药,例如吴茱萸、北豆根、九里香等包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预测,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结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雷蕾;王新洲;张黎;亢力;杨策;朱永亮;叶祖光;钱向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格林威治时间9月25日上午9:00,第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来自35个国家的1000多位专家学者及会员代表在会议期间深入交流,本届大会主题为“让来自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为现代社会的健康服务做出贡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半夏曲是中药发酵炮制品中常用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半夏曲古今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系统综述了半夏曲的炮制历史沿革、发酵方法、化学成分、药效以及微生物种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半夏曲在发酵菌种、药效物质、质量标准、发酵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半夏曲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作者:张超;赵重博;胥敏;杨诗龙;卢一;黄勤挽;吴纯洁;张大永;江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种类及产地的商品燕窝,揭示其不同基源的物种差异。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Cytb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校对拼接,采用MEGA 6.0软件对32份样品的条形码序列进行比对,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实验所用的Cytb条形码可鉴别出燕窝的物种及亚种;收集的32个商品燕窝中,23个官燕窝的基源为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8个官燕窝的基源为其亚种淡腰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 germani,而1个毛燕窝的基源为大金丝燕Aerodramus maximus或其亚种Aerodramus maximus lowi。结论:不同来源的商品燕窝基源差异较大,利用Cytb条形码可快速、准确鉴别出燕窝基源。
作者:王凤云;韩亮;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纳米雄黄治疗SLE(LN)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分别给予MRL/lpr小鼠等体积高、中、低剂量的纳米雄黄混悬液及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小鼠血清ANA、ds-DNA抗体、IgG、IgM的水平,及肾脏组织的TWEAK、NF-κB、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纳米雄黄高、中、低剂量各组的ANA、ds-DNA抗体、IgG、IgM的水平明显降低,TWEAK、NF-κB、MCP-1 mRNA水平明显降低,TWEAK、NF-κB、MC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纳米雄黄可以通过干预TWEAK-NF-κB信号通路下调MRL/IPr小鼠肾脏MCP-1表达,从而降低ANA、ds-DNA抗体、IgG、IgM的水平,缓解自身免疫损伤,而起到治疗SLE(LN)的作用。
作者:徐卫东;莫丽莎;邱明亮;杨柳;沈晓冬;喻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测定藤黄科植物中异藤黄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HPLC)。方法:使用岛津Inertsil WP300 C18填料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γ为277 nm。结果:异藤黄酚的线性范围为0.0057-0.0399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5%。山竹子、岭南山竹子、单花山竹子、黄牛木和薄叶红厚壳中异藤黄酚(Isogarcinol)的含量分别为0.285%,0.199%,0.857%,0.161%和0.006%;而越南黄牛木和红厚壳中没检测出异藤黄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材中异藤黄酚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子金;蒋尧英;张育霞;李英英;周婧;李东海;杨小波;岑举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优化牛蒡子中双指标成分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在3个主要因素作用下,以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提取率为评估指标,经过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利用岭嵴分析法优化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提取工艺。结果:确定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佳提取工艺为:70%乙醇,24倍量,超声提取15 min。结论:上述工艺能够大量提取牛蒡子苷及牛蒡子苷元,为制备牛蒡子苷及其苷元提供试验依据,也为充分开发利用牛蒡资源提供参考。
作者:蔡恩博;王薇;贾彩霞;赵岩;王大龙;刘享享;叶丁荣;杨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近年来,中药青黛的质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究其原因,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典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青黛的古今记载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发现青黛传统加工方法需要“浸泡发酵-搅拌打靛-淘花阴干”的过程,而现在使用的青黛多由“粗靛”分离纯化而来,青黛的现代制作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有所背离。此外,本文还对青黛的质量标准制定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现有标准对青黛的性状描述已偏离青黛的传统形态特征,应进一步调研和澄清。因此,本研究将为青黛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督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康帅;陈立亚;陈鼎雄;肖新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掌叶大黄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主产区甘肃、四川、青海3省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含量数据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与掌叶大黄含量有密切关系,是影响掌叶大黄品质重要的气候因子。掌叶大黄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甘肃产掌叶大黄品质较好,气候因子影响其有效成分合成积累。该研究为不同产地掌叶大黄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掌叶大黄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分和保障掌叶大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魏文龙;曾锐;黄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天舒滴丸对麻醉犬颅内血液循环的影响,探讨天舒滴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机理。方法:杂种家犬25条,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天舒胶囊组(阳性对照:生药0.4 g·kg-1)、天舒滴丸低剂量组(生药0.2 g·kg-1)、天舒滴丸中剂量组(生药0.4 g·kg-1)、天舒滴丸高剂量组(生药0.8 g·kg-1),麻醉后一次性十二指肠给药,测量并记录平均动脉血压、椎动脉血流量和颈内动脉血流量,并计算脑血流量和脑血管阻力,观察天舒滴丸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天舒滴丸低、中、高剂量组均能在给药后180 min内明显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结论:天舒滴丸具有改善犬颅内血液循环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脑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来实现。
作者:衡晴晴;唐朝辉;曹亮;李娜;丁岗;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3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直接晒干、蒸后晒干和炒后晒干)对野菊花药材进行产地加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采集野菊花药材的NIRS图谱,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所建总黄酮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9619、0.104、0.168;验证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93,预测性能良好。结论:该方法测定快速,操作简单,预测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胡小莉;白雁;雷敬卫;张迪文;郝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桑白皮的潜在功能。方法:通过考察桑白皮在古代本草文献、古代含桑白皮方剂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收载和显示的功用,以及现今药效学研究与临床经验,比较分析桑白皮业已失传的潜在功能。结果:确认古本草中记载桑白皮的核心功用和古代方剂配伍应用,与《中国药典》记录基本一致。而由本草文献总结出来的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化痰、止血、通淋、止痛、祛风、驱虫等潜在功能,以及《普济方》数据库中含桑白皮复方所治虚劳、疮疡痈疽、伤寒、跌打损伤、中风、消渴、淋泌、痹病、痰饮、出血、诸痛、寄生虫病、毒虫咬伤、风瘙痒、痘疹等病症,并未被《中国药典》收录。结论:结合实验研究和当今临床应用,可以确认补虚益气、活血化瘀、生津止渴、祛痰、止痛是桑白皮的潜在功用。
作者:于彩娜;姜开运;梁茂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超声提取工艺。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药漏芦花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以其作为评价指标,从而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4个因素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41℃,超声功率200 W,料液比1?28 g·mL-1,超声时间40 min,总生物碱含量为0.2774%。结论:响应面法优化蒙药漏芦花总生物碱提取工艺,稳定性良好、可预测性高,为蒙药漏芦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建平;包保全;赵红梅;张屏;朱晓伟;额尔敦;白文明;杨显安;刘春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见血清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及核对文献鉴定化合物的准确结构。结果:从见血清的石油醚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Moscatin(1),山药素Ⅲ(2),香柑内酯(3),异茴芹素(4),花椒毒素(5),欧前胡素(6)和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3-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7为首次从见血清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量;殷启蒙;李佳;童丹;张婉菁;刘子琦;陈璋;何洋;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药化奠定基础。
作者:窦德强;匡海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目的:建立蜂蜜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不同生产基地的蜂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蜂蜜的透反射光谱,并应用近红外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了蜂蜜中主要成分(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检测研究。用偏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别建立了蜂蜜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蜂蜜中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725,0.97390,0.92794和0.95268,预测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165%,0.564%,1.300%和1.270%。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蜂蜜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测定具有较高精确度,该方法可用于蜂蜜主要成分的定量检测。
作者:邱琳;刘莹;张媛媛;李婉怡;杨璇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