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曲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张超;赵重博;胥敏;杨诗龙;卢一;黄勤挽;吴纯洁;张大永;江云

关键词:半夏曲, 发酵微生物,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摘要:半夏曲是中药发酵炮制品中常用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半夏曲古今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系统综述了半夏曲的炮制历史沿革、发酵方法、化学成分、药效以及微生物种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半夏曲在发酵菌种、药效物质、质量标准、发酵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半夏曲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NIRS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快速测定*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快速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采用3种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直接晒干、蒸后晒干和炒后晒干)对野菊花药材进行产地加工,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采集野菊花药材的NIRS图谱,运用偏小二乘法(PLS)建立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定量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所建总黄酮定量分析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相关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9619、0.104、0.168;验证集样品的总黄酮含量近红外预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9793,预测性能良好。结论:该方法测定快速,操作简单,预测结果准确度高,可用于不同产地加工方法野菊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作者:胡小莉;白雁;雷敬卫;张迪文;郝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PLC法同时测定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5种黄酮类成分*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淫羊藿总黄酮胶囊中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淫羊藿苷、宝霍苷I等5种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方法:所采用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Eclipse Plu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25℃。结果:朝霍定A、朝霍定B、朝霍定C、淫羊藿苷、宝霍苷I分别在3.10-62.00、5.70-114.00、9.14-182.80、15.20-304.00、1.56-31.2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3;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6%(RSD=1.05%,n=6)、100.78%(RSD=1.08%,n=6)、99.17%(RSD=1.14%,n=6)、100.23%(RSD=0.68%,n=6)、99.09%(RSD=1.30%,n=6),该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为淫羊藿总黄酮胶囊多成分含量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锐华;徐小倩;张小强;李英;吴云;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刍议青黛的产地加工方法*

    近年来,中药青黛的质量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究其原因,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典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青黛的古今记载进行了梳理,研究结果发现青黛传统加工方法需要“浸泡发酵-搅拌打靛-淘花阴干”的过程,而现在使用的青黛多由“粗靛”分离纯化而来,青黛的现代制作工艺与传统加工方法有所背离。此外,本文还对青黛的质量标准制定进行了探讨,本研究认为现有标准对青黛的性状描述已偏离青黛的传统形态特征,应进一步调研和澄清。因此,本研究将为青黛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督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康帅;陈立亚;陈鼎雄;肖新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刺五加叶中金丝桃苷工艺研究*

    目的:文章通过复合酶法辅助提取刺五加叶中的金丝桃苷,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金丝桃苷为检测指标,对加酶量、温度、时间和pH值等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法,以确定金丝桃苷复合酶法佳提取工艺。结果:单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各种酶对金丝桃苷提取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各因素的影响水平从高到低分别为pH、中性蛋白酶、温度、时间、果胶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通过正交试验分析可得:在复合酶为2%果胶酶、2%木聚糖酶、0.5%中性蛋白酶和0.5%纤维素酶,提取温度为30℃,提取为时间为10 min,pH=4.5时,提取效果佳,提取率为1.84%,与传统工艺相比,金丝桃苷产率提高了107%。结论:使用复合酶法辅助提取金丝桃苷可较大的提高产率,具有一定经济价值。

    作者:陈秋连;郑曼玲;蔡恩博;赵岩;赵天琦;屠书梅;杨利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掌叶大黄品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为掌叶大黄抚育和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掌叶大黄主产区甘肃、四川、青海3省样品中8种有效成分的含量,应用SPSS软件对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对含量数据与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与掌叶大黄含量有密切关系,是影响掌叶大黄品质重要的气候因子。掌叶大黄有效成分含量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温度呈正相关。结论:甘肃产掌叶大黄品质较好,气候因子影响其有效成分合成积累。该研究为不同产地掌叶大黄品质变异及生态适应提供了实验依据,对提高掌叶大黄品质、进行适宜的生态区划分和保障掌叶大黄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魏文龙;曾锐;黄林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心脏毒性的QSAR研究*

    目的:建立中药化学成分对大鼠心脏毒性的预测方法,为常规的动物实验提供参考,为中药安全性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方法:本文使用Mold 2软件(Version 2.0.0)对收集到的1034个化学成分进行了分子描述符计算,采用随机森林算法(Random Forest,RF)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方法对描述符进行筛选。然后使用推进式决策树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正则化判别分析算法和随机森林算法构建模型,分别计算了模型的准确率和Kappa值,筛选出优预测模型,并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结果: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和Kappa值,得出随机森林模型为优算法模型,准确率为86.3%,Kappa值为0.725。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记载的有毒中药,例如吴茱萸、北豆根、九里香等包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预测,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结论:定量构效关系模型(Quantitative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QSAR)对中药化学成分进行预测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临床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雷蕾;王新洲;张黎;亢力;杨策;朱永亮;叶祖光;钱向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HPLC测定7种藤黄科植物中异藤黄酚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藤黄科植物中异藤黄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HPLC)。方法:使用岛津Inertsil WP300 C18填料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5?2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40℃,检测波长γ为277 nm。结果:异藤黄酚的线性范围为0.0057-0.0399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25%。山竹子、岭南山竹子、单花山竹子、黄牛木和薄叶红厚壳中异藤黄酚(Isogarcinol)的含量分别为0.285%,0.199%,0.857%,0.161%和0.006%;而越南黄牛木和红厚壳中没检测出异藤黄酚。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材中异藤黄酚含量的测定。

    作者:刘子金;蒋尧英;张育霞;李英英;周婧;李东海;杨小波;岑举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低压制备色谱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研究*

    目的:建立从金银花中分离制备新绿原酸对照品的方法。方法:利用HPD200A大孔树脂对金银花水提液中的新绿原酸富集,经中低压制备色谱分离制备金银花中新绿原酸单体,运用HPLC对新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现代波谱技术ESI-MS、1H-NMR、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新绿原酸的佳纯化工艺为加5 BV水洗脱,收集水洗液,浓缩、干燥,得新绿原酸粗品;以乙腈-0.5%甲酸溶液(10:90)为流动相,流速20 mL?min-1,检测波长326 nm,进行分离纯化,分离制备的新绿原酸的纯度达98.86%,收率为89.1%。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制备高纯度的新绿原酸对照品,以用于中药新药中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

    作者:倪付勇;宋亚玲;刘露;赵祎武;洪奎;黄文哲;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于中药药性-脂类成分的药性统计识别模型思路探讨*

    目的:探讨基于脂类成分气-质(GC-MS)联用图谱数据的中药寒热药性识别模型,建立药性特征标记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方法:以60种寒或热性中药脂类成分的GC-MS图谱为研究对象,建立数据库,比较5种建模策略,筛选识别脂类成分GC-MS指纹图谱药性特征标记的优模型。结果:支持向量机(SVM)为筛选60味中药的寒热药性特征标记的佳模型,能够有效标记中药寒热药性特征区域。趋于寒性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61.550 min处,趋于热性强的标记在保留时间31.395 min处。结论:中药寒热药性与脂类成分密切相关,脂类成分是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之一,基于物质成分与药性建立的数理统计模型可识别和预测中药的寒热药性。

    作者:李健;宋艳梅;李峰;薛付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蒙药材细叶铁线莲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研究蒙药材细叶铁线莲(HERBA CLEMATIS)中主要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柱色谱,凝胶色谱LH20和制备型HPLC等方法,对芹叶铁线莲(Clematis aethusaefoliaTurcz.)干燥地上部分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的单体化合物经过高分辨质谱(HRMS)、核磁共振(1D、2D-NMR)等光谱方法,鉴定其平面结构和立体构型。结果:从细叶铁线莲水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二氢去氢二聚松柏醇(1),丁香脂素(2),松脂素(3),表松脂素(4),里立脂素B二甲醚(5)和黑麦草内酯(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包保全;乌雅罕;陈建平;布仁;包娜;张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半夏曲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半夏曲是中药发酵炮制品中常用品种之一,本文通过对半夏曲古今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系统综述了半夏曲的炮制历史沿革、发酵方法、化学成分、药效以及微生物种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半夏曲在发酵菌种、药效物质、质量标准、发酵工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半夏曲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作者:张超;赵重博;胥敏;杨诗龙;卢一;黄勤挽;吴纯洁;张大永;江云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薯蓣皂苷元对昆明鼠的亚慢性毒性实验*

    目的:评估薯蓣皂苷元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只小鼠分为0(对照)、100、200、400 mg·kg-1共4组,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90天,评估薯蓣皂苷元对小鼠的亚慢性毒性作用。观察指标包括小鼠体质量、毛色、饮食、粪便情况等,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分析、血液生化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雄性药物组小鼠体质量略减轻。血液学和病理学检查并无明显异常。结论:薯蓣皂苷元亚慢性毒性无可见不良效应剂量水平大于400 mg·kg-1,口服给药较为安全。

    作者:郭亚春;安高;赵晓菲;宋鸿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药调控血脑屏障对Aβ的转运*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主要病理改变是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异常堆积所形成的淀粉样老年斑块(Senile Plaques,SP)。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可以调控Aβ脑内的代谢,通过相关的转运体完成Aβ的跨血脑屏障转运。本文主要通过介绍血脑屏障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ow Den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related Protein-1,LRP-1)这两个主要转运体来阐释Aβ的脑内堆积及其产生的炎性因子对神经元毒性的作用机理,由此进一步探讨利用中医药对血脑屏障RAGE与LRP-1两种转运蛋白的调节,减少Aβ脑内的异常沉积、缓解脑内炎症反应,保护脑神经元。

    作者:胡谦锋;周春祥;于蓓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发现《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知识*

    目的:通过建立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发现《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知识。方法:收集《伤寒论》小便方证相关的条文39条,进行规范化表达,建立数据库,构建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绘制Sunshine图,并从图中进行模式发现,从而总结《伤寒论》小便相关方证的内涵规律。结果:生成的小便相关方剂-证候Sunshine图集合了44个对象(即方剂)和191个属性(即证候),并能可视化表达小便相关的方剂-证候关系。结论: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的Sunshine图应用于方证知识发现,对传统中医经典传承知识发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刘超男;邓烨;李赛美;刘煜洲;刘敏;洪文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别柴胡栽培种质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建立利用简单重复序列(SSR)分子标记鉴别柴胡栽培种质的方法,初步形成可鉴别选育品系的SSR特征谱带数据。方法:从实验室先前设计的柴胡SSR引物序列中选择了50对,以2个选育品系和4份其他柴胡栽培种质为材料,筛选扩增效果好、多态性高的引物对,优化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电泳等条件,分析获得的SSR谱带,依据遗传距离构建聚类树图。结果:筛选出9对多态性高的引物,明确了检测条件,获得了试验种质的SSR特征谱带数据,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处可将所有样品分为4类:黑龙江产红柴胡和川红柴1号品系聚为一类,川北柴1号品系和中柴1号品种聚为一类,四川枫顺和荣县产柴胡种质各独自聚为一类。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引物对和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供柴胡种质鉴别参考使用。

    作者:吴素瑞;高珂;赵立子;余马;杨兴旺;隋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藏药药性理论及其对现代藏药药性理论研究的启示*

    藏药药性理论是藏药学的核心,为了正确认识藏医药的科学价值,准确把握藏医药的特色优势,本文就藏医药药性理论的历史源流、藏药性味、作用靶向、功效、藏药与疾病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正确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是保持和发展藏医药的前提;建议深入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文献研究,明确和完善藏药药性理论;建议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的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规律;建议采用系统生物学等技术进行藏药药性理论研究,阐明藏药药性的科学涵义;主张在开展藏药药性理论研究时要建立实验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模式,以进一步确定藏药药性理论的临床价值,从而达到保持藏药药性理论特色优势和科学认识藏药药性理论的目的。

    作者:任小巧;毛萌;郭慧娟;王明强;武慧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拮抗白色念珠菌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金莲花药渣发酵提取物(Extraction of Globeflower Residue Fermentation,EGRF)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效果及体内对小鼠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试管法配合平皿法检测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构建小鼠白念珠菌性阴道炎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EGRF低、中、高剂量组(EGRF给药浓度分别为:40、80、160 mg?kg-1),氟康唑组(20 mg?kg-1),共6组。各药均阴道内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7天,观察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阴道念珠菌转阴率、阴道灌洗液载菌量和阴道粘膜的病理改变。结果:EGRF对白色念珠菌的MIC为0.31 mg?mL-1,对白色念珠菌的MBC为1.25 mg?mL-1,EGRF和氟康唑的效价单位比MIC为2?1,MBC为1?1。与模型组相比,EGRF及氟康唑治疗组的小鼠外阴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及分泌物中念珠菌数量随着给药时间增加而显著减少;小鼠阴道灌洗液白色念珠菌转阴率增加,载菌量明显减少;小鼠阴道组织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有明显剂量依赖性,高剂量组与氟康唑组相近。结论:EGRF于体外对白色念珠菌抑杀作用显著,对小鼠白色念珠菌性阴道炎疗效较好。

    作者:姬建秀;姜妍;韩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蜂蜜中主要成分的研究*

    目的:建立蜂蜜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方法:以不同生产基地的蜂蜜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傅立叶近红外光谱仪采集蜂蜜的透反射光谱,并应用近红外定量分析技术进行了蜂蜜中主要成分(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的含量检测研究。用偏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分别建立了蜂蜜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的近红外定量分析模型。结果:蜂蜜中水分、果糖、葡萄糖和还原糖定量模型的相关系数(r)分别达到0.99725,0.97390,0.92794和0.95268,预测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分别为0.165%,0.564%,1.300%和1.270%。结论: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蜂蜜的主要成分进行快速无损测定具有较高精确度,该方法可用于蜂蜜主要成分的定量检测。

    作者:邱琳;刘莹;张媛媛;李婉怡;杨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第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及世界中联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格林威治时间9月25日上午9:00,第十二届世界中医药大会暨“一带一路”中医药文化周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来自35个国家的1000多位专家学者及会员代表在会议期间深入交流,本届大会主题为“让来自中国古老的传统医学体系,为现代社会的健康服务做出贡献”。

    作者: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2种不同产地与品种商品燕窝的 DNA基源鉴定*

    目的:利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快速、准确地鉴别不同种类及产地的商品燕窝,揭示其不同基源的物种差异。方法:采用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利用PCR技术扩增Cytb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进行校对拼接,采用MEGA 6.0软件对32份样品的条形码序列进行比对,构建邻接树(Neighbor-Joining tree,NJ),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结果:实验所用的Cytb条形码可鉴别出燕窝的物种及亚种;收集的32个商品燕窝中,23个官燕窝的基源为爪哇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8个官燕窝的基源为其亚种淡腰金丝燕Aerodramus fuciphagus germani,而1个毛燕窝的基源为大金丝燕Aerodramus maximus或其亚种Aerodramus maximus lowi。结论:不同来源的商品燕窝基源差异较大,利用Cytb条形码可快速、准确鉴别出燕窝基源。

    作者:王凤云;韩亮;赖小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