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财儒;张志;郭征;王喆;袁超凡;张涌泉;刘邦定
[目的]通过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与前后路联合术式的对比研究探讨单纯后路一期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月~ 2010年1月采用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术与前后路联合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的308例符合该术式适应证的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手术费用、术中出血量、后凸畸形矫正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JOA评分、植骨融合清况,采用3/6/9随访方式,即术后3、6、9个月随访,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随访24~48个月,平均(35.14±9.79)个月.两种术式植骨均获得融合,两种术式各有1例窦道形成.按JOA评分标准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脊柱结核,单纯后路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快捷的手术方式,在后凸畸形矫正、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前后路联合术式.
作者:张宏其;陈筱;郭虎兵;吴建煌;刘金洋;葛磊;王锡阳;胡建中;邓展生;陈静;高琪乐;李劲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现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晚期膝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可较好的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其功能,然而大量的文献报道TKA术后对伸膝装置可造成一定的影响,现综述如下.1 伸膝装置破裂1.1 髌骨骨折 可能原因为:①自身因素:骨质疏松、骨囊肿、骨溶解、髌骨骨缺损、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引起髌骨厚度变薄伴侵蚀、骨强度变弱引起髌骨骨折;②假体因素:在髌骨置换时,假体中心型固定可在髌骨中产生一个很大的钉孔,使髌前承受的应力明显增大[1].
作者:周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退变性腰椎不稳是引起下腰痛的常见原因.随着对腰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至少有30%的腰痛患者与其程度不等的腰椎不稳定有关.1发病机制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一些致病因素的影响,椎间盘及关节软骨发生退变,椎间隙变窄,随之出现韧带和关节囊松弛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脊柱本身开始出现不稳定,相关肌肉为维持稳定而增加负荷,腹背肌肌力逐渐下降、无力或出现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变化,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秦汉兴;何克云;唐建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股髋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早由瑞士医师Reinhold Ganz提出,它是由于解剖形态学异常,股骨近端和髋臼在关节终末运动期时发生的骨性撞击或非正常的反复摩擦,从而导致盂唇及临近软骨的损伤,终演变为退行性骨关节炎.而撞击同样也存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replacernent,THR)后.假体的设计、位置、生物力学因素和个体差异都会引起撞击.撞击同样也是引起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厚固,它可以导致关节不稳定,加速磨损,以及疼痛,并在一些翻修的病例中可以发现撞击引起脱位、加速磨损相关的证据[1-2],故研究THR术后撞击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万东东;尤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胸腰段椎管狭窄症资料21例,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6例、全椎板切除+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12例、前路手术+内固定3例;分析其病理类型及术后疗效.[结果]胸腰段椎管狭窄病理类型包括关节突关节内聚增生、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骨化、黄韧带肥厚、Scheuermann病或非典型Scheuermann病伴椎间盘突出.术后随访1~3年,平均2.1年,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优9例,良7例,一般3例,差2例,优良率76.2%.[结论]胸腰段椎管狭窄症神经压迫症状较重,应尽早明确诊断,根据不同病理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有针对的进行减压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景成伟;王沛;倪东馗;郑道明;朱福良;庞小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疗效和翻修假体的选择.[方法]自2006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采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术后感染15例(15髋),按二期置入假体的类型分为:A组骨水泥型9例,B组非骨水泥型6例.术后随访9~ 46个月,平均25个月.[结果]15例患者均未发现感染复发、假体松动和人工关节脱位,治疗前Harris评分A组为38.8分(22 ~ 48分),B组为40.5分(25 ~5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A组为86.9分(68 ~90),B组平均为90.2分(79 ~94分).[结论]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髋部骨质和软组织情况等综合因素,选择骨水泥型或非骨水泥型翻修假体,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邹勇根;冯宗权;邢基斯;罗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DD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1年6月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5例:其中巨大椎间盘患者5例;节段性腰椎失稳致下腰痛患者3例;腰椎管非硬性狭窄患者4例;既往节段融合后出现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患者3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术前术后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情况(ODI).[结果] 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经随访,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中及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并发症.[结论]掌握好适应证,Wallis系统能为DDD患者的阶梯治疗环节上增加一种有益的过渡性甚至是终极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曦;雷云坤;谢旭华;孟增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1973年,Upton和McComas[1]首次提出周围神经双卡综合征( double crush syndrome)的假说,即神经近端受压后会导致其远端另一部位对压迫的敏感性增加,从而产生远端神经卡压症状.尽管此后该假说得到了部分基础及临床研究的支持,但对于其诊断及治疗原则,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双卡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黄轶刚;程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脊柱疾患的治疗中如何保存其稳定性和运动性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发展的新方向,动态非融合稳定技术(动态固定)及脊柱功能重建技术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提出并不断发展的.其保留了脊柱的两大功能,模拟了正常腰椎的生物力学特性,大大降低了因邻近节段退变而导致的症状、体征的出现,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融合固定术[1].
作者:于庆才;姜绪伟;丁义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本科自2000年11月~2010年5月收治27例该类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40 ~71岁,平均57.5岁,均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8年,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8.0分,术后平均改善为14.3分,椎间隙植骨全部融合,无断钉、断板和内固定松动.[结论]经颈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自锁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疗效满意.
作者:季祝永;陈余庆;薛荣;邹春锦;曹恒源;张文祥;韩乃富;陈宇;张伟峰;谭相齐;戴思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及流动性增加,受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耐药结核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的出现与扩散,全球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全球有结核病患者3 000万左右,每年新增800~1 000万[1].骨结核是主要的肺外结核,其中脊柱结核发病率居首位,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50%左右,年龄以20 ~ 30岁多,以胸腰椎发病率高,颈椎、骶尾椎较少,且大多数发生在椎体.随着对脊柱结核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方法以及内固定技术的不断提高,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此做一综述,探讨其目前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川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脊椎裂(椎弓裂)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1],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脊柱后弓两侧骨化中心发育障碍,未能融合所致的脊柱后方缺损[2].缺损部常被软骨组织或纤维组织所填充,常见于腰骶椎[3].
作者:秦泗河;焦绍峰;葛建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EOL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0年5月具有完整资料的33例行微型钛板EOLP的多节段CSM病例,男25例,女8例.开门减压节段均为C3~7.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估系统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在X线侧位片上测量术前术后颈椎曲度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2 ~41个月,平均25.6个月.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8.2%.JOA评分术前为9.3±1.1、术后6个月为13.9±0.9,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1).术后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为56.8%±10.5%.术后6个月颈椎曲度为16.5°±7.9°,与术前16.1°±8.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钛板EOLP治疗多节段CSM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颈椎曲度的丢失.正确选择病例和操作技术熟练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张海波;王晓;王楠;王义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08年9月~ 2010年7月,共收治单纯脊柱损伤患者58例,合并有脊髓损伤者51例,脊柱退变患者73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低分子肝素组.实验组于术后12 h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次日起一日2次低分子肝素2 500单位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肝素应用时间为7~21 d,平均11d.观察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结果]对照组中,83例患者有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低分子肝素组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肿胀等不良反应.两组切口引流量、失血量及失血指数相比,作配对t检验,P>0.05,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对脊柱脊髓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唐亮;丁健;朱洁;许明建;卢弘栩;房宏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大鼠膝关节经前交叉韧带切断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transection,ACLT)造成关节不稳定情况下,其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骨组织微结构的变化.[方法] 20只3个月龄雄性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0只动物.实验组切断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对照组只暴露前交叉韧带而不切断,术后12周处死所有动物并取材.取右肢股骨远端膝关节于70%酒精固定后脱钙6周,石蜡包埋切片,经HE染色及Masson染色,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摄片,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做定量分析;取右肢胫骨膝关节于70%酒精固定后不脱钙做硬组织包埋切片,行Van Kossa染色后,定量分析软骨下骨组织微观结构变化.[结果]术后12周后大体观察发现,实验组关节面较对照组明显失去光泽,呈颗粒感,部分软骨面破溃,关节面周围可见骨赘形成;实验组关节软骨HE及Masson染色着色不均,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实验组Mankin评分结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软骨下骨组织微结构较对照组改变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LT术导致膝关节不稳定,在此情况下对大鼠膝关节软骨形态及软骨下骨组织微结构造成显著破坏,若不能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加速膝关节功能退变进程.
作者:程潭;张柳;张英泽;李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药物缓释载体——六方介孔硅(hexagonal mesoporous silica HMS)的生物安全性,为将HMS作为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载体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颁布的ISO10993系列标准和中国国家医药管理局颁布的GB/T16886.12 - 2005系列标准,对HMS分别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热原试验、溶血试验、致敏试验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结果]通过尾静脉和腹腔注射两种方法,HMS均未引发小鼠急性毒性反应;热原试验显示家兔体温升高值均低于0.6℃,且本组家兔体温升高总和低于1.4℃,符合热原检测标准规定;致敏试验显示HMS不引发豚鼠过敏反应;溶血试验显示HMS未引起兔红细胞溶血现象;MTT法检测细胞毒性比较,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HMS对细胞生长无不良影响.[结论]HMS的生物安全性符合国际和国内植入物生物学评价标准,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本研究为HMS作为一种新型骨组织工程药物缓释载体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何树;毕龙;刘建;孟国林;魏坤;魏欣苗;张金康;赵轶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危险因素作用关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3月病例中抽取80例单侧TKA,通过Gross方程计算出隐性失血量.记录不同年龄(以70周岁为界),有无内科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性别,止血带时间,不同疾病之间,肥胖(BMI 30 kg/m2为界)等情况下围手术期隐性失血量,分析讨论围手术期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和危险因素.[结果] TKA围手术期失血总量平均为1 608ml,隐性失血为828ml,占51.5%.年龄、有无内科疾病、性别、止血带时间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疾病之间、肥胖则在隐性失血的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患者、有内科疾病症者、男性、止血带时间较长者等情况下隐性失血增多,对这些情况围手术期更应提高认识,自体血回输尚不能完全满足机体需要,及时补充异体血.
作者:高玉镭;李佩佳;田敏;罗永忠;王东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自发明以来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但术后疼痛严重影响着其康复.术后急性疼痛会导致敏感的患者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速甚至心肌缺血,疼痛还会限制患者的术后活动,增加静脉血栓的风险.这种疼痛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增加住院费用,甚至有一部分患者由急性疼痛转化为慢性疼痛[1],进而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Mtltimodal analgesia)可以有效减轻THA术后疼痛,从而改善其术后生活质量[2].
作者:李军;王健;史占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法建立家犬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家犬18只,体重15 ~ 18 kg,两侧股骨头分别设立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实验组行股骨头脱位和无水酒精注射处理,注射剂量为6 ml,术后分别于2、3、4周行X线片和CT扫描检查,并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比较两组的空骨陷窝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4周,实验组股骨头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坏死,X线片显示关节面软骨下出现带状低密度影与伴行的带状高密度影,髋关节轴位CT平扫显示实验侧股骨头关节面下出现低密度区域,周围有斑块状硬化灶.无水酒精注射部位组织学显示部分骨小梁断裂、骨陷窝变空虚、髓腔内造血细胞减少、脂肪细胞变性坏死,LSD -t检验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空骨陷窝发生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除2只家犬外(1只术后第3d死亡,1只术后因股骨头脱位予以剔除),16只家犬(89%)均出现明显的股骨头早期坏死.[结论]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法可以成功诱导家犬股骨头坏死,该方法可作为建立大动物早期股骨头坏死模型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财儒;张志;郭征;王喆;袁超凡;张涌泉;刘邦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骨囊肿(bone cyst)亦称孤立性骨囊肿或单纯性骨囊肿(simple bone cyst,SBC),是一种以骨结构缺陷为特点的良性病损.儿童多见.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尤以股骨和肱骨近端常见.囊肿多呈单房椭圆形,囊腔内充满浆液性液体,囊内壁为一层薄而光滑的灰白色或棕红色的纤维组织,其骨壁为正常骨组织.
作者:黄祖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