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波;刘延淮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糖耐康对KKAy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2周龄雄性KKAy小鼠50只,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缬沙坦组、糖耐康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另设10只C57BL/6J小鼠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0.9豫氯化钠溶液,其余组给予对应浓度的药液灌胃,用药8周后处死,取肾脏组织,进行Mosson、PAS染色,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小鼠肾纤维化面积显著增大(P<0.01),α-SMA蛋白表达呈现较强阳性,E-cadherin蛋白表达弱阳性。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糖耐康各剂量组肾纤维化面积显著减小(P<0.01),α-SM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KKAy小鼠肾脏组织TGF-β1蛋白表达较正常小鼠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缬沙坦组、糖耐康低、中和高剂量组TGF-β1蛋白表达含量都显著降低(P<0.01),其中糖耐康高剂量组与缬沙坦组相比较TGF-β1显著降低。结论:中药复方糖耐康可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EMT的发生,减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而发挥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吴丽丽;刘铜华;孙文;周静鑫;秦灵灵;李佳;郭璇;穆晓红;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专利文献是一种研究价值很高的科技文献,如今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利用《世界传统药物专利数据库》(WTMPD),对世界范围内过去近30年中,传统药物治疗和预防流行性感冒的专利进行了检索,并进一步筛选得到包含2423件专利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多角度的统计分析,形成了传统药物抗流感专利分析报告。由分析结果可见,在该领域内,国内专利申请量增长迅速,在数量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国内申请其他国家专利的数量还比较少。相比之下美国、日本、韩国在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比较多。药品生产企业围绕自身产品研发、成果申请了大量优质专利,已成为专利申请的核心力量。金银花、甘草、板蓝根、连翘、黄芩是抗流感专利中使用多的5种药物。
作者:马运运;邱俊霞;苏向银;孙志一;刘海波;彭勇;黄璐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芪归银复方由黄芪、当归、金银花、青蒿、虎杖5味药组成,不仅能够配合抗生素治疗耐药菌,而且能延缓、甚至逆转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但是该复方化学成分复杂,尚未明确其治病的物质基础。因此,通过查阅文献,对该方中5种单味药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总结,并对其中所含的170种化学成分进行归类,以期为芪归银复方中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依据,终明确其延缓耐药的物质基础。
作者:于小杰;张加余;刘清泉;刘永刚;冯欣;石航;马群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测定不同产地毛果婆婆纳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外标法,Gemini C18(110 Ao,4.60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3:97)流动相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03 nm。结果:测得11个产地毛果婆婆纳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含量高分别为6.82、8.18 mg·g-1,低1.01、1.28 mg·g-1,平均含量4.95、4.16 mg·g-1。不同产地毛果婆婆纳中桃叶珊瑚苷和梓醇含量由于土壤、海拔、等各种因素影响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对毛果婆婆纳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作者:崔红梅;杨安东;罗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蒺藜茎叶中含量较高的3个黄酮醇苷类化合物的含量。方法:色谱柱:Thermo Syncronis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水(A)-乙腈(B),梯度洗脱,0~30 min,8%~27% B;检测波长:254 nm;柱温:40℃;流速:1.0 mL·min-1;进样量:20μL。结果:异鼠李素-3-O-β-D-龙胆双糖基-7-O-β-D-葡萄糖苷、槲皮素-3-O-β-D-龙胆双糖苷、异鼠李素-3-O-β-D-龙胆双糖苷分别在0.0112~0.2800μg(r=0.9996)、0.0648~2.5920μg(r=0.9998)、0.0184~0.4600μg(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9)分别为100.15%(RSD=1.32%)、100.02%(RSD=1.14%)、99.77%(RSD=1.1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为蒺藜或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作者:桂海水;刘铜华;秦灵灵;李朋收;李春娜;刘洋洋;徐暾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专利是一种兼有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科技文献,中药专利由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而产生,伴随中药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成为一种数量可观、内容丰富的重要科技文献资源。有效挖掘中药专利中的有用资源,对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药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中药领域科研人员的专利意识和专利专业知识都比较欠缺,导致对中药专利信息资源的利用力度远远不够。本文简要回顾了中药专利文献资源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对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尝试性的提出有效利用专利资源的指导思想和具体措施,并对中药专利资源的发展前景做了分析。
作者:刘海波;刘延淮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对子宫内皮异位症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2011年6月~2013年6月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子宫异位症患者6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桂枝茯苓丸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个月后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并于治疗前后取在位和异位内膜组织,采用SP法对患者内膜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水平和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桂枝茯苓丸治疗EM的总有效率为86.76%。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异位和在位内膜组织HIF-1α和VEGF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5)。VEGF蛋白下降与HIF-1α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异位内膜组织中HIF-1α和VEGF水平下调可能是导致该结果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蓉;秦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研究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效果,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中药复方治疗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文献,建立“中药复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比较中药复方和西医治疗该病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对文献的一般情况、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疗效标准、研究方案设计等进行分析,并用RevMan5.2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相关文献137篇,13篇纳入系统质量评价。其中,8篇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5篇采用随机分组,13篇有纳入和排除标准,12篇有具体的统计学方法、统计量和P值,2篇提到随访,1篇体现失访,3篇提及观察不良反应,所有文献都未描述是否实施分配方案的隐匿。结论:现有临床文献所评价的中药复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研究较西医有一定优势,不同中药复方的疗效也有差异,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手段。但由于终进行Meta分析的临床研究较少,且文献本身方法学质量较低,各个试验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本系统评价尚不能对中药复方对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肯定结论。
作者:方刚;牛聪;杨美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计算机3D-MAX软件辅助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制作更符合人体解剖及治疗特点的支架夹板。方法:根据人机工程学设计原理,选取志愿者模特前臂及腕部制作石膏夹板,测量数据,经计算机3D-MAX软件处理,设计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的三维立体模型,并将数据转化为图纸,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结果:桡骨远端解剖型支架夹板较纸质支架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特点,临床使用不需塑形,不影响夹板原有的生物力学性能,不会出现挤压不适等主诉。结论:利用3D-MAX软件辅助设计制作桡骨远端解剖型纸质支架夹板三维模型,提供了桡骨远端夹板各关键部位的重要参数,设计出的夹板更符合人体解剖形态及临床治疗需求,避免了进一步塑形而造成的夹板生物力学性能的丧失,临床使用更方便,疗效更确切,临床推广使用前景广阔。
作者:刘勇;吴毛;沈杰枫;宁海龙;马勇;王建伟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对清以前医籍中以“禀”为词素的先天体质术语及其内涵进行研究。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结果:1.隋朝早出现以“禀”字组成的先天体质术语。至明末,依次出现了“禀气”、“禀质”、“禀受”、“禀赋”、“所禀”、“赋禀”、“气禀”、“禀体”、“素禀”9个先天体质术语,出现率高的先天体质术语是“禀受”(33.27%)与“禀赋”(32.99%)。2.构成先天体质的要素有5个,至明末依次出现了形体、父母遗传、寿夭、气血、地域,出现率高的是形体(32.11%)。结论:1.清以前,表述先天体质的术语带有“禀”字。2.用多个词汇来表述先天体质,意在表述先天体质的不同要素,同时也体现了先天体质的认识过程。3.先认知的先天体质要素不是父母遗传,而是形体、气血是位居第2的先天体质要素,表明观察先天体质不仅涉及身体的结构---形体表现,也涉及身体的功能---气血表现。古代中医有关先天体质的探讨对当今的健康认知与健康维护依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姚叙莹;梁嵘;李丹溪;田丁;王召平;陈东宁;王盛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为阐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新理念的内涵及其作用意义,本文从基本概念理念入手,厘清其起源及源流演变,揭示理念、科学理念、中医学理念、现代中医基础新理念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并尝试给出应有的定义;概括出科学理念的三大作用。以此为据,阐明新理念是科学理念的核心精神贯穿“理性质疑,科学检验,研究与结论取得公认”的三点一线环环相扣的科学理念;具有“改变中医理论,引导中医创新研究,提升中医学人思想”的三大作用。以本研究所提出的阴阳指代机体生理与病理及防治效应假说,实证分析“医哲分开”阴阳转向到医学的可行途径;展示新理念引导,方显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科学价值。
作者:乔明琦;王文燕;孙英霞;杨焕新;魏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番石榴叶是桃金娘科番石榴属植物番石榴的叶,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民间用于治疗糖尿病的常用植物,番石榴叶有燥湿健脾,清热解毒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番石榴叶中的黄酮类、酚酸类,三萜和倍半萜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的活性。近些年,番石榴叶临床及基础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番石榴叶有效成分及其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基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翔宇;刘铜华;朱寅荻;孙文;段颖;徐暾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补肾抗衰片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后血红素加氧酶-1(HO-1) mRNA及其相关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6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实验组4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实验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在第8周时,实验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肾抗衰片组和辛伐他汀组。各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8、12、16周采血,后一次采血后处死动物,无菌条件下取主动脉,用 Q-PCR法检测主动脉HO-1 mRNA、PPARα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O-1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HbCO、COX-2活性以及cGMP水平。结果:补肾抗衰片干预后,血清HbCO水平下降,cGMP明显升高,而COX-2活性无明显变化;HO-1免疫荧光检测发现,补肾抗衰组和辛伐他汀组绿色荧光区域均明显增加;主动脉HO-1 mRNA基因在正常组仅有少量表达,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组HO-1 mRNA表达增加,经补肾抗衰片干预后HO-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PPARα mRNA经补肾抗衰片干预后各组无均有下降的趋势。辛伐他汀也存在类似的抗氧化效应。结论:中药复方制剂补肾抗衰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具有重要的抗氧化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HO-1 mRNA基因的表达及影响HO-1/CO-cGMP通路中相关酶的活性,同时补肾抗衰片可能通过对抗过氧化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张光银;李明;许颖智;彭立;杨萃;周亚男;马惠宁;张军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尖叶假龙胆中的1,5-dihydroxy-3-methoxyxanthone 8-O-β-D-glucopyranoside (F1)、1-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 7-O-β-D-glucopyranoside (F2)、1,8-dihydroxy-3,4-dimethoxyxanthone 5-O-β-D-glucopyranoside(F3)3个[口山]酮苷的含量。方法:Thermo syncronis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乙腈-水(24.5:75.5,V/V)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4 nm,柱温为35℃。结果:F1、F2、F3分别在14.06~281.28μg·mL-1(R2=0.9997)、0.56~11.16μg·mL-1(R2=0.9998)、0.46~9.20μg·mL-1(R2=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9.70%(RSD=1.06%)、99.78%(RSD=1.21%)、100.28%(RSD=1.15%)。结论: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地测定尖叶假龙胆中3个主要的[口山]酮苷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作者:魏茜;刘铜华;时晓娟;李朋收;魏颖;徐暾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芪蓟肾康方通过JNK信号通路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血管紧张素Ⅱ刺激系膜细胞增生,给予芪蓟肾康方黄酮干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上清液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活化蛋白1(AP-1)、纤维粘连蛋白(FN)蛋白表达;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JNK、AP-1 mRNA 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约0.05或 P约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约0.05或 P约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及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 表达明显升高(P约0.05或 P约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 JNK、AP-1及 FN mRNA明显降低(P约0.05)。结论:芪蓟肾康方可以通过下调肾小球系膜细胞JNK、AP-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 JNK 信号转导,降低 AP-1的活性,减少 FN 的增殖,从而减轻 GMC 增生,延缓肾小球的损伤,防止肾小球的硬化。
作者:修婵;杨冠琦;赵兴伟;张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剂型对山药功效发挥的影响,并总结其规律。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所收载的含山药方剂进行收载记录,以山药的剂型为主线,用Excel对其进行图表分析。结果:淤发挥补脾益胃功效时,散剂令其功效增强,丸剂令其功效降低;于发挥补肺生津功效时,煎剂令其功效显著增强,丸剂令其显著降低;盂发挥益肾强阴功效时,丸剂令其功效显著增强,煎剂令其功效降低;榆发挥固肾敛阴功效时,散剂令其功效降低。结论:剂型对山药的功效发挥有较大影响,其对临床和保健养生有较大参考价值。
作者:周滢;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脾虚型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粘膜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及其受体(VIPR1)表达的变化,以及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破气耗气加饥饱失常之复因脾虚造模法结合Morris方法复制脾虚型CD动物模型,白术茯苓汤不同配比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VIP及VIPR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结肠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B5组(白术:茯苓=12:15)、B6组(白术:茯苓=15:12)、B7组(白术:茯苓=18:9)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术茯苓汤B5组、B6组、B7组剂量配比能下调脾虚型克罗恩病结肠组织VIP及其受体VIPR1蛋白表达,从而防止致炎因子的分泌,减轻结肠的炎症反应,发挥其治疗作用。
作者:跃强;贾波;刘兴隆;祝捷;张丰华;姜岑;彭腾;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羊胡髭草的抗炎利尿作用,并进行相关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小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组(0.05 g·kg-1)、羊胡髭草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生药)·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3天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造模,计算耳廓肿胀度及肿胀抑制率;另取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阿司匹林组(0.05 g·kg-1)、羊胡髭草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生药)·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灌胃5天后,采用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趾肿胀法造模,计算足趾肿胀率;另取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呋塞米片组(0.01 g·kg-1)、羊胡髭草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10、5、2.5 g(生药)·kg-1],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5天,采用水负荷方法造模,计算5 h内尿量;采用大耐受量(MTD)测定其急性毒性。结果:羊胡髭草水提液高、中、低3个剂量组对小鼠耳廓肿胀度、肿胀抑制率、大鼠足趾肿胀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鼠5 h内尿量有明显增加作用;小鼠羊胡髭草水提液灌胃给药MTD为640 g(生药)·kg-1。结论:羊胡髭草对实验动物模型有明显的抗炎利尿作用,且急性毒性很小。
作者:张超云;黄显章;郝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5期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其发病机制一直是血管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炎症是A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而与炎症发生关系紧切的细胞是单核-巨噬细胞。近几年随着对 As炎症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巨噬细胞极化分型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关注。在不同环境影响下,巨噬细胞可分为 M1型和 M2型,一般认为 M1型(经典活化型)为促炎亚型,分泌促炎因子,因此促进 As 的进展;而 M2型(替代活化型)为抑炎亚型,可以抑制促炎因子的产生,其有可能延缓As发展进程。该文就巨噬细胞的极化分型,以及在 As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影响等予以综述,并展望中药在防治As中的机制。
作者:周冰冰;李玉洁;李琦;杨庆;翁小刚;陈颖;王娅杰;郭琰;刘栩岑;巩仔鹏;阚晓溪;张瑞杰;朱晓新 刊期: 2014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复方石菖蒲颗粒(CSCP)对戊四唑(PTZ)致痫小鼠行为及海马结构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苯妥英钠组,CSCP高(4000 mg·kg-1)、中(2000 mg·kg-1)、低(1000 mg·kg-1)剂量组,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除外,其他组别给予对应药物,连续灌胃7天,末次给药1 h后,按8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PTZ(空白组除外),造成急性癫痫模型,观察CSCP对PTZ致痫小鼠的发作潜伏期、行为分级、发作次数等的影响;采用脑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海马结构的改变。结果:CSCP可以改善癫痫小鼠的发作程度,延长轻度发作潜伏期,减少Ⅳ、Ⅴ级癫痫发作次数;观察HE染色切片可见PTZ致痫小鼠海马结构发生改变,细胞数量减少,苯妥英钠和CSCP可有效保护小鼠海马神经元。结论:CSCP对PTZ致痫小鼠有一定抑制作用及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的损伤,其抗癫痫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秀菊;何巧玲;罗秀;明建军;黄仁彬;张士军 刊期: 201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