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水相法合成高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脂及其莪术油乳液的制备

王亮;吕国军;赵姗;刘袖洞;张建斌;马小军

关键词:水相合成法,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SSOS-莪术油乳液, 制备工艺
摘要:目的:水相法合成高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并选取莪术油为模型药物,考察SSOS-莪术油乳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水相合成法,在淀粉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酸酐用量、反应温度、酸酐滴加时间,并确定佳合成条件.考察不同取代度、糊液浓度、芯壁比条件下,SSOS-莪术油乳液的乳化性能.结果:在原淀粉用量100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酸酐用量35 g的条件下,合成取代度达到0.083的SSOS.在SSOS取代度为0.07,乳液浓度为0.05,芯壁比为0.17的条件下,测得莪术醇的包封率为100.00%(全包封),β-榄香稀的包封率为34.891%.结论: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采用水相法合成高取代度SSOS,高取代度达到0.083,且SSOS-莪术油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包封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肺益肾方对脂多糖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从补肺益肾方药对脂多糖(LPS)刺激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变化的影响,揭示补肺益肾方药治疗COPD分子机理.方法:LPS刺激肺泡上皮细胞A549、气道上皮细胞H292、单核巨噬细胞THP-1,每种细胞均分为正常组(20%正常大鼠血清)、LPS组(20%正常大鼠血清和75 pg·mL-1LPS)、用药组(20%补肺益肾方药大鼠血清和75 pg· mL-1LPS),ELISA法检测细胞因子,应用网络工具分析细胞因子的转录因子.结果:与正常组比较,LPS组THP-1细胞分泌MMP-9、TGF-β增多,分泌TNF-α、PPAP2B减少;A549细胞分泌TIMP增多,分泌IL-3、TGF-β减少;H292细胞分泌IL-8增多.与LPS组比较,用药组THP-1细胞分泌TNF-α、TGF-β、TIMP-1、MMP-9 (P<0.01)及GM-CSF、SOD、CD36 (P<0.05)增加,TGF-β分泌减少(P<0.01);H292细胞分泌IL-8减少(P<0.01),TNF-α、TIMP-1、PPAP2B (P<0.05)和TGF-β(P<0.05)分泌增加;A549细胞分泌TIMP-1、TNF-α(P<0.01)和PPAP2B(P<0.05)减少,MMP-9、IL1B增加(P<0.01).与LPS组比较,用药组有改变细胞因子的转录因子:THP-1细胞的AP1、NFKB1、STAT3、SMAD3和PPARG,A549细胞的STAT3和PPARG满足激活条件.结论:LPS对单核巨噬细胞THP-1分泌细胞因子影响大,补肺益肾含药血清对LPS引起的细胞因子分泌变化有一定调节作用.

    作者:吴耀松;陈玉龙;李建生;刘学芳;郝丽丽;田燕歌;李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或人工麝香)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 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血侧脑组织酸中毒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167,333 mg· kg-1剂量组可显著改善MCAT大鼠的神经症状;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84,167 mg· kg-1剂量组可分别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范围27%和37%,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84~333 mg·kg-1显著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灶面积21%~32%,两种安宫牛黄丸对应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LDH(10%~12%)和MDA(28%~38%)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力(15%~36%)和GSH含量(14%~36%).结论: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均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二者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作者:董世芬;楼黎明;张硕峰;孙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燕窝的鉴别和药理研究进展

    燕窝是一种名贵中药,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针对燕窝的鉴别方法和药理作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燕窝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王羚郦;黄松;蒋东旭;李远彬;吴国洪;赖小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人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雄芍汤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实验设4组:空白组、空白血清组、扶王化瘀胶囊血清组、雄芍汤血清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X-2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20%和10%扶正组和雄芍组对LX-2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1),5%扶正组、雄芍组和空白血清组差异不显著;雄芍各个浓度组对LX-2抑制率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扶正组(P<0.05或P<0.01).雄芍各组中,20%组和10%组对LX-2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5%组(P<0.01).雄芍组和扶正组LX-2中α-SMA的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扶正组α-SMA含量显著低于雄芍组(P<0.05).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Ⅰ型胶原差别不显著,扶正血清组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雄芍血清组(P<0.05).结论:雄芍汤能够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以及HSC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分泌.

    作者:郝瑞春;门九章;李霞;李孝波;梁锐;孟动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拼合原理在降压新药研发中的应用构想

    因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机理不甚明确等,导致对其治疗和控制已成为当今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要想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联合用药已成为必然选择.若利用拼合原理,将两个降压药物的基本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中,有望获得毒副作用小、药理效应相加的降压新药.该应用构想不仅可为联合用药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可体现联合用药新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忠雷;张小华;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潘激扬;袁建娜;杨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云南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与生境

    岩陀是岩白菜素的主要原料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本文对云南省5个州(市)的14个县(区)岩陀种质资源的蕴藏量、分布地区、生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云南地区主要有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光腹鬼灯檠等4个种和变种,分布在云南北纬25°附近及其以北,年平均气温2.1 ℃~16.1℃,集中分布在海拔1100~3800 m的迪庆、怒江、大理、丽江、昭通、曲靖、昆明等地,楚雄、临沧、普洱等地零星分布;岩陀及其鬼灯檠属植物喜阴性或半阴性环境,适于郁闭度高、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林下、石隙、灌丛、潮湿的岩壁上或山谷溪沟两旁;在寒冷气候下的干旱和瘠薄土壤,甚至石隙中均能较好生长;林下腐质层较厚土壤条件下,岩陀生长良好,但地下部分膨大受限.岩陀野生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每年采挖量超过3000吨,但部分地区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及生境进行调查,为岩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李萍萍;孟衡玲;孟珍贵;李龙根;梁艳丽;杨生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指标正交试验分析黄芪补血有效部位的交互关系

    目的:分析黄芪补血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干预化疗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效应机制及其交互关系.方法: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将108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0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后,按L8(27)正交表开展实验,并运用多项指标计算综合评分方法对外周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骨髓集落刺激因子等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单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糖对外周血象(红细胞),黄酮、皂苷对白细胞,黄酮、多糖对集落刺激因子作用显著(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不如单一用药.黄酮、多糖、皂苷对白细胞介素均有作用(P<0.05),黄酮与多糖合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结论:黄芪多糖是促进化疗贫血小鼠红细胞增殖、粒系造血的佳有效部位,黄酮、皂苷增加白细胞作用较佳.

    作者:李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古今治疗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配伍研究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十八反”药物治中风病古今方剂配伍和治疗特点.方法:收集规范古代及近现代中风病方剂中含“十八反”反药组对的处方,运用关联规则对方剂进行高频药物挖掘,对方剂剂型、年代进行对应分析.结果:经整理获得古今中风病“十八反”反药同方方剂共173首,其中古代方剂111首,近现代方剂62首.相反药对以半夏-附子使用多,共76首.古今含“十八反”药物治疗中风方剂高频药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古今治疗中风均重视治痰,但古方用药以天南星、川芎、全蝎、天麻、白附子、白僵蚕为主,偏于熄风通络化痰,病机方面重视痰瘀邪实;近现代方用药以甘草、茯苓、白术、陈皮为主,偏于益气健脾化痰,病机方面重视正气亏虚.

    作者:杨环;范欣生;卞雅莉;李芸;蒋辰雪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国内外健康评估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评估已成为目前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15年来,健康评估在评估内容、评估形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以量表的形式居多,较完善的健康评估系统目前还较少.本文对近15年国内外、中西医对健康评估的168篇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指出现今健康评估研究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健康评估,完善健康评估系统的重要性.

    作者:周天驰;赵斐然;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针灸推拿国际化实践型人才培养策略思考

    本文从分析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背景入手,针对目前国内针灸推拿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强化专业水平、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等针灸推拿专业国际化实践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目标,就针灸推拿国际化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乐毅敏;杨昌昕;陈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药性空洞”现象

    本研究在探索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的药性过程中,发现了“药性空洞”现象——在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集合中,大部分中药具有某药性,唯独个别中药没有该药性,这些个别中药就形成了该药性的“药性空洞”.然而,针对药性空洞中药的进一步文献调研显示这些药物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空缺药性相关的功效,即说明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其药性也较为相似.药性空洞的发现对中药药性的补充和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佳;顾浩;王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加味四逆散对身心应激模型大鼠胃粘膜超微结构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味四逆散(JWSNS)对模型大鼠胃粘膜超微结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的影响,探讨JWSNS干预应激性胃肠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加味四逆散大、中、小剂量组,西沙比利组,采用慢性心理性应激方法建立应激性胃溃疡大鼠模型,经JWSNS等干预后,采用透射电镜法观察腺胃区胃粘膜组织细胞及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并检测胃肠动力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正常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紧凑,胞膜完整,细胞器均匀分布,且形态正常,胞核形态及大小正常,核膜完整,无染色质浓缩、边集等异常;模型组大鼠胃粘膜上皮细胞间连接松解,胞膜结构部分缺失,胞质中细胞器崩解,基质透明,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胞核形态极不规则,大量畸形核,部分核溶解,染色质明显边集、浓缩或均一化分布;其余治疗组均较模型组不同程度好转.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及正常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均明显升高(P<0.05~0.01);与西沙比利组比较,加味四逆散大剂量组胃排空率升高不明显(P>0.05),而小肠推进比升高明显(P<0.05);与加味四逆散小剂量组比较,加味四逆散中、大剂量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比升高明显(P<0.05~0.01).结论:JWSNS可显著改善慢性心理应激胃溃疡模型大鼠胃粘膜组织细胞的微观病理形态,并可改善胃肠功能.

    作者:谢慧臣;刘芬;杨强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医药标准化发展战略思考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深入探讨“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课题组从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者:黄江荣;常凯;向楠;毛树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小儿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专家调查研究报告

    按照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调查,研究小儿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分为风热湿毒,浸淫肺脾证;脾肾亏虚,湿邪阻滞证;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证;疠毒壅肺,气郁血瘀证;疠犯心肝,闭窍动风证;疫毒潜伏,精血亏虚证6个主要证型,并提出了证候、治法、主方、常用药建议等.

    作者:汪受传;艾军;戴铭;陈升;李坦;王明;徐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HPLC-ELSD法测定新生脉散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HPLC-ELSD)法测定新生脉散液中黄芪甲苷含量.方法:色谱柱:Waters SunfireTM C18(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 mL·min-1;柱温:35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参数:漂移管温度100℃,载气流速2.6 mL· min-1.结果:线性范围为0.024~0.240 mg· mL-1(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09%,RSD为1.55%(n=6),重复性RSD为1.22%(n=6),精密度RSD为0.64%(,n=6),稳定性RSD为1.6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可用于新生脉散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刘建海;崔维利;陈涛;孟萌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中药材中4种马兜铃酸的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同时检查AA Ⅰ、AA Ⅱ、AA Ⅲa、AA Ⅳa 4种马兜铃酸的方法.方法:药材经甲醇-水(70∶30,v/v)溶解,超声提取1h,经离心取上清液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AA Ⅰ、AAⅡ、AA Ⅲa、AA Ⅳa 4种马兜铃酸的含量.以萘普生为内标物,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结果:在1~100μ g· mL-1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4种马兜铃酸中的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0.在马兜铃药材样品基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条件下,AA Ⅰ的回收率为97.2%~120.6%,AA Ⅱ的回收率为58.3%~98.0%,AA Ⅲa的回收率为73.6% ~86.0%,AA Ⅳa的回收率为82.5%~ 111.4%,相对标准偏差为0.16%~6.78%.4种马兜铃酸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在0.19%~4.04%之间,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23%~5.41%之间.结论:该方法的准确性、灵敏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药物中马兜铃酸含量的检测要求.

    作者:张品杰;魏杰;章飞芳;顾江萍;申河清;梁鑫淼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痞机理新识

    《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治痞名方,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病机探讨其治痞机理,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运用“麻沸汤浸渍”是该方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此独特煎煮方法可“取其气,薄其味”,即“取大黄、黄连、黄芩清扬之气,去苦泄之味”,避免大黄、黄连、黄芩苦寒趋下,药过病所.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待深入认识,“薄其味”或非“去其味”,“薄”乃量之变化,非“去”之质变.并通过对“薄其味”之意蕴深入探讨,提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或非热邪为患,或是火邪致痞.

    作者:卞尧尧;张静远;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研究策论

    中药药性是中医药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寒热药性是药性理论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由于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深刻,而当前的思路及方法手段难以摆脱先入为主、循环论证的研究局限性,因此亟需为现代中药寒热药性研究注入新思维、启动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以系统观为指导,以物质基础、生物效应和作用靶标为寒热药性的三大要素,融合多学科交叉的方法构建基于传统功效的中药寒热药性表征方法,基本揭示寒热药性的科学内涵.以期实现药性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为进一步提高中医临床诊疗与合理用药水平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作者:肖小河;郭玉明;王伽伯;赵艳玲;鄢丹;罗国安;李梢;张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目的:克隆不同长度人脂联素基因(AD)启动子片段,构建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D启动子片段,经纯化酶切后克隆入载体pGL-3 basic中,形成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到1.1 kb和2.1 kb AD启动子片段,构建2种报告基因载体,将其命名为AD promoter1.1-pGL-3 basic和AD promoter2.1-pGL-3 basic,经测序证实所插入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人AD启动子序列99.6%匹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作者:路玲玲;宰军华;崔琳;李强;张莎莎;金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临床导向的创新中药研究

    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治疗特色,发展成分明确、机理清楚、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当前转化医学提出的国际化背景下,发挥传统中药丰富临床经验的优势,结合现代“组学”等整体研究的思路,探寻临床观察-实验验证-临床检验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将为传统中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创新中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作者:肖红斌;刘丹;刘艳秋;张良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