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天驰;赵斐然;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本文从分析针灸推拿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背景入手,针对目前国内针灸推拿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强化专业水平、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及对外交流能力等针灸推拿专业国际化实践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目标,就针灸推拿国际化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乐毅敏;杨昌昕;陈永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十一五”期间,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受到了高度重视与支持,取得重大突破.在全面总结“十一五”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及深入探讨“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技术标准分类研究”课题组从战略目标、主要任务等方面提出了“十二五”中医药标准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作者:黄江荣;常凯;向楠;毛树松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应是与中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化学成分,是通过具体的临床有效方剂表达的治疗效应,而评价方剂的疗效是研究基于方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建立的思路及方法,阐释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研究策略,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阐明作为方剂治疗对象-证(/病)的代谢轮廓及代谢标记物,建立相关动物模型,评价方剂的整体效应及分析方剂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并将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的变化与方剂中体内成分的动态变化相关联,阐明方剂及组成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作者:王喜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分析黄芪补血有效部位(黄芪黄酮、黄芪多糖、黄芪皂苷)干预化疗性贫血模型小鼠的效应机制及其交互关系.方法:采用多指标正交试验将108只小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按100 mg·kg-1剂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造模后,按L8(27)正交表开展实验,并运用多项指标计算综合评分方法对外周血红蛋白(Hb)浓度、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骨髓集落刺激因子等指标进行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各单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糖对外周血象(红细胞),黄酮、皂苷对白细胞,黄酮、多糖对集落刺激因子作用显著(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不如单一用药.黄酮、多糖、皂苷对白细胞介素均有作用(P<0.05),黄酮与多糖合用效果优于单一用药.结论:黄芪多糖是促进化疗贫血小鼠红细胞增殖、粒系造血的佳有效部位,黄酮、皂苷增加白细胞作用较佳.
作者:李新;范颖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本研究在探索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的药性过程中,发现了“药性空洞”现象——在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集合中,大部分中药具有某药性,唯独个别中药没有该药性,这些个别中药就形成了该药性的“药性空洞”.然而,针对药性空洞中药的进一步文献调研显示这些药物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空缺药性相关的功效,即说明化学成分相似的中药其药性也较为相似.药性空洞的发现对中药药性的补充和预测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佳;顾浩;王耘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伤寒论》中大黄黄连泻心汤为治痞名方,历代医家多从火热病机探讨其治痞机理,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运用“麻沸汤浸渍”是该方取效的关键因素之一,此独特煎煮方法可“取其气,薄其味”,即“取大黄、黄连、黄芩清扬之气,去苦泄之味”,避免大黄、黄连、黄芩苦寒趋下,药过病所.但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有待深入认识,“薄其味”或非“去其味”,“薄”乃量之变化,非“去”之质变.并通过对“薄其味”之意蕴深入探讨,提出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或非热邪为患,或是火邪致痞.
作者:卞尧尧;张静远;周春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前列腺炎(CP)常见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的相关性,为中医诊断、辨证、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200例先按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标准分为Ⅱ型前列腺炎、Ⅲa型前列腺炎、Ⅲb型前列腺炎,再按中医证型分为湿热蕴结-A组、瘀血阻络-B组;另选50例正常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HSA法测定250例受试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含量,并分组比较其结果.结果:1、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明显高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及对照组(P<0.05);Ⅲa组明显高于Ⅲb组及对照组(P<0.05);Ⅲ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前列腺按摩液中IL-8测试值:在湿热蕴结型患者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4、前列腺按摩液中TNF-α、IFN-γ测试值: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湿热蕴结型组明显高于瘀血阻络型组及对照组(P<0.05);瘀血阻络型患者的TNF-α、IFN-γ测试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IL-8、TNF-α、IFN-γ检测值均明显增高,提示其参与了前列腺炎症反应.检测显示3种细胞因子含量除IL-8含量在Ⅲb组及对照组之间未见显著性差异外,在Ⅱ型慢性前列腺炎、Ⅲa型慢性前列腺炎、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对照组中,由高到低依次递减.在慢性前列腺炎中医分型中,除IL-8含量在瘀血阻络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在湿热蕴结型、瘀血阻络型、健康对照组中,表现同样趋势,这为临床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及分型提供了系统依据,同时为慢性前列腺炎的中医分型提供了具体参照标准.
作者:王祖龙;陈帅垒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药口炎清对抗生素引起的肠道微生态失调小鼠免疫力低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口炎清流膏高剂量组(125.2 mg·mL-1)、口炎清流膏中剂量组(41.74 mg·mL-1)、口炎清流膏低剂量组(8.35 mg· mL-1)、丽珠肠乐组、菊糖组、自然恢复组(生理盐水),每组12只.采用头孢曲松钠和盐酸林可霉素灌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检测胸腺、脾脏、脾指数、sIgA、IgG和内毒素等指标.结果:给予抗生素3天后,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再经口炎清给药7天,口炎清中剂量组可避免胸腺和脾脏萎缩,以及脾功能低下,同时抑制抗生素引起的小鼠sIgA、IgG含量下降与内毒素升高.结论:口炎清能够改善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小鼠的免疫力低下状况.
作者:张慧晔;刘宾;易安妮;吴希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现阶段中药制剂的研发与生产仍多依赖于老药工的经验,制剂的稳定性以及制剂工艺的放大效果往往难以得到保证,从而造成了资金、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如何准确设计中药制剂的处方与工艺是目前研究中的瓶颈问题.本文将人工智能中专家系统的概念引入中药制剂的研究中,通过对化学药制剂专家系统研究现状的归纳与分析,提出了一条以中药制剂原料物理特性表征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构建制剂工艺模型,并结合“物理改性技术”构建意外情况解决方案的中药制剂专家系统研究思路.该系统能够预测小试的处方、工艺,甚至中试放大效果,为实现现代化的中药制剂研发与生产提供了一些参考.
作者:冯怡;杜若飞;洪燕龙;鲜洁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七叶树为高大落叶乔木,以干燥成熟种子——娑罗子入药,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功效,是我国珍稀濒危中药材.本文采用文献调查结合实地考察的方法,对中国境内七叶树资源种类、分布概况、适生生境、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阐明了对七叶树属药用植物资源规范化种植和系统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以期为娑罗子药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借鉴.
作者:石召华;吕志江;关小羽;张一娟;刘享平;陈科力;胡志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岩陀是岩白菜素的主要原料植物,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本文对云南省5个州(市)的14个县(区)岩陀种质资源的蕴藏量、分布地区、生境状况等方面进行了调查.云南地区主要有岩陀、羽叶鬼灯檠、七叶鬼灯檠、光腹鬼灯檠等4个种和变种,分布在云南北纬25°附近及其以北,年平均气温2.1 ℃~16.1℃,集中分布在海拔1100~3800 m的迪庆、怒江、大理、丽江、昭通、曲靖、昆明等地,楚雄、临沧、普洱等地零星分布;岩陀及其鬼灯檠属植物喜阴性或半阴性环境,适于郁闭度高、空气相对湿度大的林下、石隙、灌丛、潮湿的岩壁上或山谷溪沟两旁;在寒冷气候下的干旱和瘠薄土壤,甚至石隙中均能较好生长;林下腐质层较厚土壤条件下,岩陀生长良好,但地下部分膨大受限.岩陀野生资源蕴藏量较为丰富,每年采挖量超过3000吨,但部分地区资源破坏严重,野生资源急剧减少,对岩陀及其近缘种质资源及生境进行调查,为岩陀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作者:李萍萍;孟衡玲;孟珍贵;李龙根;梁艳丽;杨生超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水相法合成高取代度的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SSOS),并选取莪术油为模型药物,考察SSOS-莪术油乳液的稳定性.方法:采用水相合成法,在淀粉量一定的条件下,改变酸酐用量、反应温度、酸酐滴加时间,并确定佳合成条件.考察不同取代度、糊液浓度、芯壁比条件下,SSOS-莪术油乳液的乳化性能.结果:在原淀粉用量100 g,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h,酸酐用量35 g的条件下,合成取代度达到0.083的SSOS.在SSOS取代度为0.07,乳液浓度为0.05,芯壁比为0.17的条件下,测得莪术醇的包封率为100.00%(全包封),β-榄香稀的包封率为34.891%.结论:通过对反应条件的优化,可以采用水相法合成高取代度SSOS,高取代度达到0.083,且SSOS-莪术油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包封率.
作者:王亮;吕国军;赵姗;刘袖洞;张建斌;马小军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因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发病机理不甚明确等,导致对其治疗和控制已成为当今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人们已逐步认识到要想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联合用药已成为必然选择.若利用拼合原理,将两个降压药物的基本结构拼合在一个分子中,有望获得毒副作用小、药理效应相加的降压新药.该应用构想不仅可为联合用药开辟一条新的途径,也可体现联合用药新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忠雷;张小华;杨丽燕;曾祥伟;李朋收;潘激扬;袁建娜;杨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中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数字化技术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的中医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即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研究,基于数据库和知识挖掘技术进行古籍信息的知识发掘和提取、知识服务模式和方法研究,终基于网络支持平台技术方案构建集中医古籍信息存储、阅读、研究、知识挖掘、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作者:任玉兰;李政;梁红;江蓉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和中药整体调理、辨证施治治疗特色,发展成分明确、机理清楚、质量可控的创新中药是中药现代化的主要任务.在当前转化医学提出的国际化背景下,发挥传统中药丰富临床经验的优势,结合现代“组学”等整体研究的思路,探寻临床观察-实验验证-临床检验的转化医学研究模式,将为传统中药的继承和发展提供新思路,为创新中药的开发提供新方法.
作者:肖红斌;刘丹;刘艳秋;张良晓 刊期: 2013年第01期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健康评估已成为目前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近15年来,健康评估在评估内容、评估形式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以量表的形式居多,较完善的健康评估系统目前还较少.本文对近15年国内外、中西医对健康评估的168篇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指出现今健康评估研究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健康评估,完善健康评估系统的重要性.
作者:周天驰;赵斐然;张俊颖;钱呈秋;刘国萍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雄芍汤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实验设4组:空白组、空白血清组、扶王化瘀胶囊血清组、雄芍汤血清组.采用MTT比色法测定雄芍汤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的人肝星状细胞LX-2增殖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LX-2中α-SMA、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含量.结果:20%和10%扶正组和雄芍组对LX-2抑制率均高于相应浓度的空白血清组(P<0.01),5%扶正组、雄芍组和空白血清组差异不显著;雄芍各个浓度组对LX-2抑制率显著高于相应浓度的扶正组(P<0.05或P<0.01).雄芍各组中,20%组和10%组对LX-2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5%组(P<0.01).雄芍组和扶正组LX-2中α-SMA的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扶正组α-SMA含量显著低于雄芍组(P<0.05).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LX-2中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空白血清组(P<0.01),雄芍血清组和扶正血清组Ⅰ型胶原差别不显著,扶正血清组Ⅲ型胶原含量显著低于雄芍血清组(P<0.05).结论:雄芍汤能够抑制HSC的增殖和活化以及HSC中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分泌.
作者:郝瑞春;门九章;李霞;李孝波;梁锐;孟动玲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克隆不同长度人脂联素基因(AD)启动子片段,构建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D启动子片段,经纯化酶切后克隆入载体pGL-3 basic中,形成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到1.1 kb和2.1 kb AD启动子片段,构建2种报告基因载体,将其命名为AD promoter1.1-pGL-3 basic和AD promoter2.1-pGL-3 basic,经测序证实所插入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人AD启动子序列99.6%匹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作者:路玲玲;宰军华;崔琳;李强;张莎莎;金小琴 刊期: 2013年第01期
按照德尔菲法(Delphi)进行专家调查,研究小儿艾滋病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分为风热湿毒,浸淫肺脾证;脾肾亏虚,湿邪阻滞证;正虚邪恋,痰瘀互结证;疠毒壅肺,气郁血瘀证;疠犯心肝,闭窍动风证;疫毒潜伏,精血亏虚证6个主要证型,并提出了证候、治法、主方、常用药建议等.
作者:汪受传;艾军;戴铭;陈升;李坦;王明;徐珊 刊期: 201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比较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对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MCAT)与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两种动物模型,观察两种安宫牛黄丸(84~333 mg· kg-1)对大鼠的神经症状、脑梗死范围以及对缺血侧脑组织酸中毒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结果: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167,333 mg· kg-1剂量组可显著改善MCAT大鼠的神经症状;安宫牛黄丸(含天然麝香)84,167 mg· kg-1剂量组可分别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范围27%和37%,安宫牛黄丸(含人工麝香)84~333 mg·kg-1显著减少MCAT大鼠脑梗死灶面积21%~32%,两种安宫牛黄丸对应各剂量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两者均可显著降低MCAO大鼠的LDH(10%~12%)和MDA(28%~38%)含量,并显著升高SOD活力(15%~36%)和GSH含量(14%~36%).结论:含人工麝香或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均可通过改善氧化应激损伤而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且二者作用未见显著差异.
作者:董世芬;楼黎明;张硕峰;孙建宁 刊期: 201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