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景涛
肾脏实质,特别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含有丰富的酶,正常时因分解代谢,可有少量酶从尿中排出,而当肾小管受到损害时尿酶的排出量会大量增加.因此,尿酶的测定常作为肾小管损害的指标而在临床诊断上广泛应用.
作者:姚建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单时间点留取血样,计算非离子型造影剂三碘三酰苯(iohexol)血浆清除率来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方法:140例各种肾脏病患者,清晨空腹注射iohexol 5 ml,4 h后留取血样,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血浆iohexol浓度,应用Jacobsson法和Bubeck法2种一室分布的数学模型,计算iohexol血浆清除率,以99mTc清除率作为检测GFR的金标准,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Jacobsson法算得iohexol-GFR与99mTc-CFR相关系数为r=0.93,Bubeck法算得iohexol-GFR与99mTc-GFR相关系数为r=0.90;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试验的诊断效率,Jacobsson法和Bubeck法诊断效率明显高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Jacobsson法和Bubeck法测定的GFR分别在SCr>92.5μmol/L和SCr>100.5μmol/L即会减低.结论:应用Jacobsson法和Bubeck法2种模型单点法计算iohexol血浆清除率是检测GFR的简便、可靠的方法,能在常规生化指标正常的人群中早期发现肾功能损害.
作者:史浩;陈楠;陈晓农;王伟铭;张文;徐耀文;任红;何新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尿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的辅助诊断和评价疗效方面具重要意义.常用方法有尿常规中尿蛋白的半定量检测、24 h尿蛋白检测;尿蛋白(Up)/肌酐(Uc)检测作为一种快速的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为许多国内外临床工作者所推荐.
作者:饶佳;张小凤;徐虹;沈茜;葛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以双肾出现无数液性囊泡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作者:梅长林;李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例男,12岁.因发热3 d,皮疹1 d,外院予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氨基比林和青霉素退热抗感染治疗l d,皮疹加重,伴头痛于2002年5月30日以水痘并感染入院.
作者:张洋;吴晓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硫酸钠-琼脂糖凝胶电泳(SDS-AGE)法尿蛋白电泳检测在原发性IgA肾病(IgAN)的预后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肾病理确诊为原发性IgAN患者125例行SDS-AGE尿蛋白电泳,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及肾病理分型观察分析.结果:IgAN肾病理Hass分型示Ⅰ型15例,Ⅱ型28例,Ⅲ型52例,Ⅳ型20例,Ⅴ型10例.血清IgA水平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除HassⅣ型24 h尿蛋白高于各组外,余组无差异.血清肌酐(SCr)Ⅰ~Ⅴ型呈逐渐升高.尿蛋白电泳检测2例阴性,余均伴不同程度中、高分子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检出率在HassⅡ~Ⅴ型中呈升高趋势.中、高分子量蛋白条带和低分子量蛋白条带光密度值(D)分别在Ⅱ~Ⅴ型和Ⅲ~Ⅴ型中上升.讨论:IgAN中混合性蛋白尿检出率随病理肾损伤加重而增加,与SCr变化规律相似.中高分子蛋白排泄和低分子蛋白排泄也随之而逐渐增多,提示尿蛋白电泳可用于原发性IgAN的长期、动态随访,并有助于评估肾病预后.
作者:倪莉燕;俞海瑾;王朝晖;潘晓霞;董晓蓓;陈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传统的肾功能检查包括:①尿常规各成分检查;②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血尿素氮、肌酐;③肾小管功能包括尿糖、尿氨基酸、尿pH;④稀释和浓缩功能检查;⑤尿中与肾小管特殊有关的蛋白如β-微球蛋白测定等.
作者:林善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荧光双标记染色样本的图像分析,探讨树突状细胞(DC)存肾炎患者肾组织中的分布定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经肾活检和临床资料确诊的不同类型肾炎患者133例.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与低照度荧光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分布与改变.结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DC分布的面积、数量及密度均明显增多.从分布特点来看,DC以肾小管间质为主,分布于肾小管、肾间质和肾血管,而肾小球基本未见分布.此外,DC在肾小管间质分布程度随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而明显增加,两者呈正相关.结论:DC可能参与肾脏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密切相关.
作者:胡庆沈;陈玉英;周同;孙桂芝;李晓;吴开胤;郝翠兰;陈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与其他癌肿相比,骨肉瘤的发病率较低,且好发于年轻人,常见的发病部位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到目前为止,骨肉瘤确切的发病机制还未阐明.许多致病因子或起始因子均参与骨肉瘤的发生,化学因素、放射性物质、病毒感染均能诱导包括骨肉瘤在内的骨肿瘤的发生.
作者:王向军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颈部不同囊性病变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对颈部各种囊性病变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病变42例,其中鳃裂囊肿19例,淋巴结囊性变8例,淋巴管瘤3例,甲状舌管囊肿2例,神经鞘瘤4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6例.全部病例均行层厚、层距为5~10 mm的CT平扫;36例作增强扫描.结果:颈部囊性病变形态基本规则、光整,19例鳃裂囊肿大部分位于上颈部,且绝大部分与颈动脉鞘相毗邻;8例囊变淋巴结均与颈动脉鞘相邻;2例甲状舌管囊肿在颈前区与甲状软骨关系密切;4例囊变的神经鞘瘤多数位于椎前间隙的肌肉间隙内:6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均为下颈部甲状腺区恶性囊性占位.伴感染的鳃裂囊肿、转移性淋巴结、甲状舌管囊肿、甲状腺乳头状腺癌可有囊壁强化改变,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更有较为特征性的囊内乳头样结节改变.囊性病灶增大后会对周围结构产生占位效应,部分恶性及伴有感染的良性病灶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结论:颈部不同囊性病变所处的解剖位置有一定的分布特点,CT表现亦有除囊性外的各自特点,综合分析可提高颈部囊性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吴斌;顾雅佳;彭卫军;王弘士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人类粒细胞抗原(human neutrophil antigen,HNA)在临床上具有重要作用,可引起新生儿粒细胞免疫反应和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目前已发现并命名的HNA有5个系统,7个抗原.
作者:李阿中;虞容;严力行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一组形态、结构和功能异质性并体内广泛分布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能刺激初始T细胞启动早期免疫应答,调节T细胞和B细胞应答,在免疫应答反应及免疫耐受的诱导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孙桂芝;吴开胤;周同;陈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肾脏体积与临床症状及肾功能预后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方法:确诊的ADPKD患者65例,平均病程7.8年.对照组为正常健康人40名.采用B超,由专人测量患者双侧肾脏的长、宽、厚三径,计算肾脏体积.同时测血清肌酐,记录体重、血压,肉眼血尿以及腹部症状等.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GFR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减低、肾衰竭5组.另按两侧肾脏长径均值>150mm分组.观察各组肾脏体积和临床症状,肾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肾脏平均体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大[分别为(625 576±48 076)和(117 496±1 475)mm3,P<0.001].患者各组肾脏体积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大(P均<0.01).ADPKD其他各组肾脏体积与GFR正常组相比,除GFR轻度减低组外均显著增加(P<0.05).ADPKD肾功能明显损害病例大多出现在肾脏长径均值>150 mm组.ADPKD肾脏体积大小与GFR呈负相关(r=-0.51,P<0.01).随着肾脏体积增大,腹部压迫、疼痛及肉眼血尿等并发症明显增加.高血压与肾脏体积无相关关系(r=-0.01,P>0.05).结论:ADPKD患者的肾脏体积越大肾功能预后越差,并发症明显增加.肾脏体积大小和增长率是疾病进展的指标.定期B超随访观察,有助早期综合治疗,延缓肾脏增大和肾功能恶化.
作者:汤兵;梅长林;张玲;章建全;孙田美;张树忠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冠状动脉心脏病(冠心病)是危及人类生命的常见病.中国近年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升高,但病死率却逐步下降,这些可能与检验和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有关.
作者:杨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随着科技的发展,尽管人类对某些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预后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但对相当多的肿瘤仍显得力不从心.
作者:田雪飞;吴秉铨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例患儿,女,2岁,因发热6 d伴皮疹、腹泻2 d收入院.查体:躯干皮肤呈局灶白化病改变,头发颜色棕灰,颈软,双侧瞳孔对光反射灵敏,角膜、巩膜颜色无异常,腹软,肝肋下3.5 cm,脾肋下3.5 cm,质软.
作者:高原;姜林春;熊树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消化道尤其是胃恶性肿瘤,在我国及亚洲是高发病地区.消化道的癌前疾病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
作者:肖家诚;金晓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其同工酶检测在卵巢癌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检测72例卵巢癌、22例子宫恶性肿瘤、33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术前和30名健康成年女性(对照组)血清LDH及其同工酶水平,治疗后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清LDH的变化.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血清LDH含量为(405.9±331.5)u/L,明显高于子宫恶性肿瘤(198.2±60.1)U/L、卵巢良性肿瘤(205.0±705)U/L和对照组(168.6±693)U/L(P<0.001),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P<0.05),各病理类型之间无明显差异.卵巢癌治疗有效患者血清LDH下降明显,与治疗无效或稳定患者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血清LDH同工酶检测显示卵巢癌患者LDH1、LDH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DH5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测定卵巢癌患者血清LDH及其同工酶水平对卵巢癌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随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林;高翔;左桂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病史摘要患者,女,19岁.因少尿5 d,伴心悸、呼吸困难转至我院.患者2 d前因左下肢海绵状血管瘤在当地医院行血管硬化剂治疗(含有锂,鱼肝油酸钠等药物),治疗当天局部疼痛较剧烈,无发热.
作者:张文;陈楠;任红;陈晓农;朱萍 刊期: 2003年第04期
在诊断学教学中,心电图教学一直是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学生普遍反映学习心电图困难,而教师则往往感到心电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这种现象的确值得思考.
作者:吴杰 刊期: 2003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