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马辰
目的:探讨同仁大活络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恢复早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3~14天灌胃给药,观察同仁大活络丸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肢体运动感觉功能,脑皮质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核转录因子p65(NF-kBp65)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同仁大活络丸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改善横木行走能力,提高抓握力量;显著提高脑皮质中SOD活力、减少MDA含量;明显降低IL-10和NF-kBp65含量.结论:同仁大活络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恢复早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皮质SOD的活性,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生成,降低炎症因子IL-10和核转录因子NF-kBp65等作用有关.
作者:刘洋;刘明;董世芬;孙建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药食同源药材中重金属铬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102个药食同源药材中铬的含量,计算药材中铬的每日摄入量与世界公认准则或标准规定的限量的比值.结果:药材中铬的每日摄取量分别是美国和加拿大标准、美国EPA标准和WHO准则规定的耐受摄入量的975.0%、108.3%和78.0%.结论:102个药食药材中铬污染严重,可能会带来潜在健康风险.
作者:金波;马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肝络通对门静脉高压症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探讨肝络通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取体重250±10 g的清洁级SD雄性大鼠105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心得安组、肝络通组.采用胆总管结扎的方法制作胆汁性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症模型.术后2周和4周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采用Masson染色和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肝络通在2周和4周均能显著抑制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合成,且心得安在4周可减少羟脯氨酸的含量.Masson染色显示肝络通显著抑制纤维增生,且缓解肝组织结构紊乱.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肝窦内皮细胞窗空减少,内皮细胞下纤维组织增生,肝窦毛细血管化;Disse间隙内肝细胞微绒毛减少或消失.肝络通组Disse间隙可见大量的微绒毛,肝窦内皮细胞窗空清晰可见.结论:肝络通可显著抑制胶原的合成,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阻逆肝纤维化进程,这是肝络通降低门静脉压力的机制之一,同时为开发作用靶点清晰的降低门静脉压力的药物提供了丰富的药理学资料.
作者:杜庆红;韩琳;姜俊杰;李澎涛;王新月;贾旭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HPLC-MSn)研究巫山淫羊藿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70%乙醇提取,大孔树脂柱纯化得到总黄酮;运用HPLC-MSn联用技术得到各化合物的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结果:从巫山淫羊藿药效部位中鉴定出12个化合物,其中有3对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结论:HPLC-MSn法可用于巫山淫羊藿中黄酮类成分的结构鉴定,为建立快速、准确的质量评价方法和分析炮制前后成分变化提供了参考.
作者:谭鹏;徐娟;仲玲利;雷海民;杨蕾;李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应用红外光谱法对蒙药并头黄芩原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整体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红外光谱、二阶导数红外光谱以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对蒙药并头黄芩药材及不同溶剂提取物(依次采用石油醚、乙醇、水提取)的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在并头黄芩原药材中有明显的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物质的红外特征吸收峰,说明该药材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并头黄芩乙醇和水提取物的红外光谱图与原药材比较相似,说明其中所含的主要为黄酮类和多糖类成分.石油醚提取物的红外光谱与其它提取物谱图相比差异性较大,羰基的吸收峰( 1736 cm-1)和亚甲基的吸收峰(2917 cm-1和2849 cm-1)比较强,说明其中所含大量的小分子萜类、脂肪酸(酯)等低极性成分.以上这些结果在分辨率较高的二阶导数谱与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更为明显.结论:红外光谱技术用于蒙药材及其蒙药不同提取物化学成分的整体变化规律是可行的,且红外光谱法样品制样简单,准确,仪器设备普及性强,可作为蒙药材的整体质量控制和不同提取工艺鉴别的依据.
作者:星星;周群;孙素琴;图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近30年,艾滋病的高致病率和高死亡率一直被医学界高度关注,期望通过中医药研究在艾滋病防治上寻求突破,从而引发了中医药研究与分子生物学研究交叉与结合.由于近10年HIV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文献,发现HIV的辅助蛋白vif和APOBEC3G为当前艾滋病致病机制研究的热点.本文对HIV的辅助蛋白vif的生物学特性、APOBEC3G抗HIV-1的分子机制及vif与APOBEC3G相互作用的新近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分析,探讨基于此进行HIV基因治疗的意义以及中医药治疗HIV可能的研究方向.
作者:屠燕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蒙医温病学为蒙医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发病、发展、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无不包含着时间医学的基本思想.本文从蒙医温病病因、温病病理变化、温病诊断、温病治疗与预防等方面对蒙医温病学中的时间医学思想进行探析,以求能对蒙医温病的诊治预防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王月洪;阿古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国际专利分类法(IPC)是目前国际通用的一种管理和分类专利文献的方法.内容设置包括与发明创造有关的全部知识领域,共分8个部,分类体系是由高至低依次排列的等级式结构.中药相关专利主要可依据药物的来源、治疗活性、化学成分、制剂工艺和用途等进行分类,主要分布于IPC分类的“A部:人类生活必需”中的医学、保健部分和“C部:化学;冶金”中的化学部分,以及食品、饮料和食品添加剂等相关的IPC类下.
作者:张洋;施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病证首选和常用药对的筛选已成为挖掘古代方药学遗产的侧重点.本文在常用的逻辑分析和频次判断方法之外,利用《普济方》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头痛及相类病证的用药情况为示范,建立药物组合使用率的卡方检验比较分析方法,借以确定古代病证首选和常用药对,提供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药对分析判断方法.但当借鉴由此获取的药对时,尚需结合现代临床经验做出综合判断.
作者:刘艳芬;梁茂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清开灵注射液中大分子杂蛋白的检测方法.方法:以三氯乙酸沉淀结合双缩脲法初步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杂蛋白的浓度,再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杂蛋白的分子量.结果:清开灵注射液成品中杂蛋白的分子量在3~7 KD之间.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检测清开灵注射液中的大分子杂蛋白.
作者:王新彤;唐思园;卢建秋;史新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建立市售三黄片的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依据.方法:色谱柱:Grace-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分析时间:110 min,流速:0.8 mL· min-1.结果: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试验中共有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小于5%.以大黄酚为参照物,共标出16个共有峰.通过聚类分析,10个不同厂家三黄片样品被聚为4类;通过相似度计算,同一厂家5个批次三黄片样品的相似度良好,10个不同厂家三黄片样品的相似度差别明显.结论:本方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通过分析结果判断同厂家不同批次和不同厂家之间三黄片质量的差异,为全面控制三黄片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张艳菊;吴清;倪健;韩立炜;詹雪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药有效成分族群辨识研究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临床疗效为指引,在充分整合中医药学、生物学、化学和信息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高效、快速地发现活性较强的单一有效成分,揭示中药多组分及多靶点的作用机理和整体疗效.现阶段的中药有效成分族群辨识技术主要包括了亲和色谱层析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和信息技术等.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背景和常用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作者:张燕玲;王耘;乔延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风湿骨痛凝胶贴膏中有效成分青藤碱的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以微孔滤膜代替筛网,研究该制剂中青藤碱的体外释放;以小鼠腹皮为体外模型,研究该制剂中青藤碱的透皮吸收行为.结果:风湿骨痛凝胶贴膏中青藤碱12 h累积释放率可达97.76%,释放曲线符合Weibull方程,ln(1/(1-Q))=1.4012×lnt+0.2326,r=0.9875;12 h累积透皮吸收百分率为44.86%,透皮吸收过程符合Weibull方程,ln(1/(1-Q))=0.2118×lnt+0.0737,r=0.9874.结论:风湿骨痛凝胶贴膏中有效成分青藤碱体外释放及透皮吸收良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杜守颖;陆洋;任晓慧;陈晓兰;龚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Beagle犬血浆中人参皂苷Rg1、Re、Rb1、Rd、Rc、Rb2/3和Rf的分析方法,并应用混合有机溶剂萃取法提取含药血浆中的成分.方法:采用C18反相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等比混合液-0.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正离子检测.结果:定量分析的离子对(m/z)为:1131.8/789.5 (G-Rb1)、1101.7/789.7(G-Rb2/3)、1101.7/789.7 (G-Rc)、823.6/789.5(G-Rd)、969.7/789.7( G-Re)、823.6/643.6( G-Rg1)和823.6/365.3(G-Rf).7种皂苷类成分定量分析可以在14.5 min内完成,且没有离子抑制现象,各成分的低定量限分别为0.03125 μg·L-1( G-Re和G-Rg1)、0.0625 μg· L-1(G-Rf和G-Rd)和0.125 μg·L-1(G-Rb1、G-Rc和G-Rb2/3),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用于血浆中7种人参皂苷了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林力;刘建勋;张颖;李欣志;段昌令;林成仁;李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药复方指征药代动力学是以复方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机制为黑箱系统,将各成分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为该系统的输入,多指标的药效动力学产生相应变化的数据为输出,通过定量描述成分和药效并结合适当的数学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其间的关系和规律.在此思路指导下,本研究进行了13个时间点15个成分的PK数据和24个药效指标的PD数据测定,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稳健变换、基线漂移处理、有效性判断和差值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终从复方中得到了12个指征成分.
作者:林力;刘建勋;张颖;李欣志;林成仁;安金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病证方结合的中医诊疗模式构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构想,通过寻求与证候相关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选择合适的造模方法模拟临床特征和病理过程,并通过“以方测证”和“类证方反证”的方法动态地考察模型在不同时程证候属性.以临床常见的气阴两虚证为切入点,利用信息挖掘技术,发现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所防治多种疾病的关键病理环节是缺氧和氧应激,继而发现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小鼠在一定阶段表现为:体重下降,摄食量减少,自发活动改变,心率加快、T波持续性升高等心电图异常改变、出血时间缩短等,部分模拟了气阴两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和由虚到瘀的病机演变过程,并伴随氧化应激异常等病理变化,生脉散可明显改善上述指征,从而初步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假说及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的气阴两虚证候属性.课题组正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以期为揭示气阴两虚证的科学内涵及深入阐释益气养阴代表方的作用机理提供可靠的实验与技术平台,并为证候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思路与方法借鉴.
作者:柴程芝;寇俊萍;王文萍;朱丹妮;严永清;余伯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在当前世界性的医疗信息标准化发展潮流中,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工作势在必行.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是中医临床术语标准化的基础,在国内乃至国际上传统医学领域中均无先例和具体的方法指导.本研究通过调研一体化语言系统、SNOMED、ICD等国外分类代码标准,以及我国的中医药信息标准化的相关工作,通过研究分析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特点和临床诊疗思路的异同点,借鉴SNOMED CT的构建模式,以中医药学自身独特理论及学科特点为核心,探索构建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框架.
作者:袁敏;施毅;许吉;张洋;邓宏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本文通过对中药七情合和配伍理论与药物相互作用理论学习认知,以及对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分析基础上,提出中药配伍禁忌的3类作用模式:表征相反配伍特征的致毒增毒作用模式;表征相恶/相畏配伍特征的降效减效作用模式;表征相反/相恶/相畏多元配伍特征的毒效复合作用模式.探索性地提出导致中药配伍禁忌的8个可能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促进毒性物质的溶出释放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毒性成分而致毒;成分间相互转化致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而增毒;药物相互作用抑制功效物质的溶出释放而降效;药物相互作用导致某功效物质的破坏或失活而减效;药物在体内相互作用产生毒性代谢产物而致毒;药物相互作用对药物体内过程产生不利影响;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对药物代谢酶系的活性及其调控产生不利影响.并探讨了不同作用模式及其可能机理与七情配伍关系的相互关联,为中药配伍禁忌本质特征的认识与科学实质的揭示提供借鉴.
作者:段金廒;宿树兰;范欣生;钱大玮;唐于平;尚尔鑫;郭建明;刘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患者报告结局是一类直接以患者对其自身健康状况的感受来测量与评价疾病及其后果的结局指标,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本文介绍了PRO目前研究情况,PRO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应该如何评估,并重点说明用于PRO评估的EMPRO及其应用情况,EMPRO包含了8个方面的内容:概念和测量模型、信度、效度、反应性、可解释性、负担、其他的操作方式和文化和语言调适.研究表明,EMPRO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可靠性,已经用于评估SF-36、诺丁汉健康量表、COOP/WONCA量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和EORTC-QLQ-C30生存质量问卷等量表.
作者:刘为民;崔学军;何丽云;刘保延;罗文舒;白文静;毛文超;方积乾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药老字号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传承载体,它具有特色产品和优良服务两大基本特征.由于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在知识产权运用中只注重销售他人产品,而忽略自身产品对老字号市场竞争力的影响;只注重药品市场,而忽视本字号产品名称在其他领域的价值和保护;不注重自身特色的培养,服务方式和形式缺乏显著性和区别性,没有充分考虑老字号的基本特征.使得在具体保护方式的选择上没有与形成自身特征的各种无形资产之性质相结合,从而削弱了中医药老字号企业在市场上的应有竞争力.
作者:宋晓亭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