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党;王自立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协助下应用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僵直的优点.[方法]采用膝前内、前外及髌骨内上、外上4个5~10mm切口,先松解、扩张髌上囊创造出进入关节镜的空间,依照髌上囊→内、外侧沟→髌骨内、外侧支持带→髌股关节→髁间窝→膝关节内侧室→外侧室→股骨与股四头肌之间的粘连顺序进行松解.其间在保护下,辅以轻手法推拿、按摩.手法松解和镜下松解、清理交替反复进行,直至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满意为至.术后在CPM帮助下通过一定的康复程序进行康复.[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17~49个月),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0°(95~130°),较术前平均增加75°(50~130°).全部病人步态改善,跛行消失.关节稳定,髌骨没有脱位倾向,股四头肌肌力均在Ⅳ~V级.无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膝关节粘连松解术是一个创伤小、适应证广、安全有效、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宁;刘建民;梁振雷;彭庆州;赵明宇;胡斌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和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22例腰椎滑脱(Ⅰ度11例,Ⅱ度9例,Ⅲ度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平均年龄48.5岁,均行手术治疗,用Stef-fee钢板和RF-Ⅱ型椎弓根系统复位固定,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加外侧后方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54个月(平均23.6个月),优15例,良5例,中2例,优良率为90%,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融合.[结论]采用椎弓根复位固定系统和珊瑚人工骨椎间融合的方法治疗腰椎滑脱,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付昆;孟志斌;李俊 刊期: 2005年第1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于入院2个月前无意中触及颈后有一玉米粒大小包块,无痛,伴颈后部酸痛,无发热、头痛、头晕等伴随症状.包块呈进行性增大.入院2周前开始颈部酸痛症状明显加重,持续性,并出现自肩部沿右上臂至右手指尖出现酸痛感,症状进行性加重.无明显创伤史.
作者:程斌;郭林新;林斌;翟文亮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腰椎间盘退变始于25岁,30岁时在X线片上就可以看见退变的征象,如唇样增生.椎间盘退变主要是髓核水分减少,致椎间隙相对狭窄.据文献报告,40~49岁人群中,有腰痛者其椎间隙狭窄占48%,无腰痛者仅占6%.可见椎间隙狭窄与腰痛的关系很密切.椎间盘退变后可造成椎间失稳甚至滑脱,退变可致髓核吸收(比较少见)形成椎间隙极度狭窄等.
作者:梅芳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RF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对29例腰椎滑脱患者进行椎管减压,神经根松解,植入RF复位、固定,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结果]随访6个月~3 a,所有病例症状消失,无植骨块脱出及不融合现象,按Stauffe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为92%.[结论]椎体间与后外侧联合植骨融合界面大,抗剪力强,符合脊柱生物力学,融合率高.
作者:肖延河;杜发会;姜永涛;陈峰;杨慎玺;司枫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检测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免疫、炎症机理的代表产物表达情况,初步探索椎间盘突出症的复发原因及转归.[方法]以猪为实验动物,手术制作椎间盘突出的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突出椎间盘组织中免疫复合物及巨噬细胞的浸润现象尤其是远期表现进行了观察.[结果]52例突出椎间盘组织中有22例出现免疫复合物的阳性表达,明显晚于巨噬细胞的出现;在晚期出现了局部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后免疫复合物仍呈较高阳性表达的现象.[结论]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的免疫复合物是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下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之一,并很可能是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或者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的关键因素.
作者:彭笳宸;张天宏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29例患者采用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使胸锁乳突肌充分回缩,术后采用包扎、固定及侧卧式训练方法.[结果]29例经2~5 a随访,效果较好,优19例(65.51%);良9例(31.03%);劣1例(3.45%).[结论]2~5岁为先天性肌性斜颈佳手术年龄,胸锁乳突肌切断松解术可作为首选术式.
作者:刘景超;周丽;黄国玉;陈建中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卵巢切除大鼠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一氧化氮合成酶在骨组织中的表达,双能X射线测定骨矿密度值,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形态学计量学测量,光密度法测定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结果]卵巢切除导致血浆硝酸盐/亚硝酸盐水平及骨矿密度值、小梁骨体积等骨形态学计量学参数显著下降,雌激素抑制了卵巢切除导致的这些变化.一氧化氮合成酶免疫活性信号在成骨细胞内测得,雌激素组一氧化氮合成酶信号较卵巢切除组显著性增强.[结论]雌激素通过诱导一氧化氮的产生而刺激骨形成,一氧化氮是雌激素诱导骨形成增加的介导剂.
作者:涂意辉;杜靖远;蔡珉巍;蔡丰;杨安礼 刊期: 2005年第15期
距下关节,又称跟距关节,其结构甚为复杂,对中后足的生物力学起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因其相对于足部运动幅度较小,并未引起足够认识.随着平足症、胫后肌腱功能不全、类风湿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足部畸形、创伤性及创伤后关节炎等常见病的治疗由保守转向手术治疗,其中应用多的是融合术,取得了相应的临床疗效,单纯的距下关节融合术被用来治疗很多成人后足疾病,包括创伤性距跟关节骨关节炎[1~5]、复杂性跟骨骨折[4、6]、原发性距跟关节炎[7~8]、胫后肌腱功能不全[9]、感染性距跟关节炎[10].然而经过长期观察和随访,很多学者发现融合术对中后足关节的活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周军杰;俞光荣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在藏族人中的分布规律及其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相关性.[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测定无亲缘关系的夏河县376名藏民的CTR基因型.并用UBIS 3000定量超声仪测定受试者超声振幅衰减(BUA)、超声声速(SOS)和刚度(STI)三项指标.[结果]受试者中TC型为25.8%、CC型为74.2%、未见TT型,男女间基因型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1),TC基因型组的三项定量超声参数值高于CC基因型组,男性的BUA、SOS和STI均表现为极显著性差异(P<0.001),女性的SOS和STI有显著性差异(P<0.01),BUA有差异(P<0.05).[结论]CTR的基因型具有种族差异性,藏族的CTR基因型分布频率不同于已见报道的其他种族,其CTR基因型与反映骨密度、骨强度和骨的结构特征的定量超声参数之间有一定关联,藏族的CTR基因型可能为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王琦;葛宝丰;刘兴炎;殷莹;高梅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观察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5例儿童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采用的治疗方法.[结果]4例患者随访6~27个月(平均15.8个月),2例采用非负重治疗,其中1例恢复了关节间隙和功能,而另1例出现了关节僵直;1例采用骨牵引及单纯关节撑开治疗的患侧髋关节术后4个月发生了僵直(排除在统计之外);2例髋关节撑开术,关节间隙恢复、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在缺乏对特发性髋关节软骨溶解症有效治疗方法的前提下,带关节髋关节撑开术不失为一种治疗途径,它不但可以解除髋关节疼痛,而且可以避免关节僵直的发生.
作者:王浩;李浩宇;顾章平;赫荣国;卢强;许瑞江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型治疗规律.[方法]分析2000~2005年住院的536例凸起型及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病例.[结果]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破裂型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破裂型腰腿痛多呈突然加剧(P<0.01),疼痛分级多为重度疼痛(P<0.01);破裂型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1),破裂型与凸起型非手术治疗疗效比较也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凸起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疼痛程度较轻、根性损害较少,非手术治疗疗效好;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多种疼痛因素并存,腰腿痛症状较重,首选手术疗法.
作者:许建文;钟远鸣;黄有荣;李寿斌;陈锋;贺启荣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14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开窗9例,扩大开窗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个月,优良率为90.9%.[结论]创伤、体育活动、艺术体操训练和畸形是造成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原因;X线检查无特异性,但体征明显是其临床特点,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者采取手术治疗,近期效果良好.
作者:唐长友;彭贤望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髓芯减压、髓芯减压+松质骨块移植、髓芯减压+支撑架植入治疗实验性狗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取新鲜狗股骨27对,随机分为3组,每组9对,每对股骨随机选取其中一侧,分别采用单纯髓芯减压、髓芯减压+松质骨块移植、髓芯减压+支撑架的方法进行处理,另一侧做正常对照,处理后进行股骨头力学性能测试,对实验结果标准化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纯髓芯减压组和髓芯减压+松质骨块移植组的刚度及大负载无明显差异,但其刚度及大负载均明显低于正常组.髓芯减压+支撑架植入组股骨头的刚度及大负载明显高于其他组.[结论]钛合金支撑架植入能够为股骨头负重区软骨下骨提供足够的机械支撑力,能起到防止股骨头塌陷,维持股骨头外形的作用.
作者:王锐英;杨述华;杨操;肖宝均;李进;夏天;叶树楠;郜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的手术方法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手术治疗的胸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统计,获得随访的前外侧入路20例,经关节突入路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11.5对l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在手术时间上经关节突入路优于前外侧入路,在手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改善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两种手术方式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关节突入路治疗胸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但在术中出血量、再手术率以及神经损伤发生率上与常规的前外侧入路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
作者:丁文元;李宝俊;张为;海涌;申勇;董玉昌 刊期: 2005年第15期
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性;69岁.因腰疼伴左下肢放射疼3a,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L5、S1椎旁左侧压痛,左下肢直腿抬高50°(+),加强实验(+).左小腿外侧及足背外侧感觉迟钝,左(足母)指背伸肌力减弱,左跟腱反射较右侧减弱.CT显示L5、S1椎间盘突出.
作者:李云恺;李怀斌;王惠;左金良;周玉霞 刊期: 2005年第15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46岁,干部.反复腰痛伴向双下肢放射性疼痛半年,加重3d入院.在院外经过保守治疗及腰背肌功能锻炼无好转.查体及CT检查诊断为L5~S1椎间盘突出症.
作者:罗辑;吴元勇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分析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机制及探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的理论依据及优缺点.[方法]将24例有明显腰椎不稳表现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内固定组(14例)和非内固定组(10例),分别采用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和重复的髓核摘除术治疗,对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2组病例均获6个月以上,平均18个月的随访,内固定组14例无机械不稳引起的并发症如椎体滑脱,无椎间融合器后退及下沉,无螺钉断裂及松动;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2.8%.非内固定组10例腰椎不稳仍存在或加重,3例发生腰椎滑脱;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60%.[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机制主要是腰椎不稳,椎间融合器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疗效确切.
作者:彭军;兰宾尚;樊李瀛;荣泾渭;马伟军;李丹 刊期: 2005年第15期
德国著名的科学家Koch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为今后可能消除结核病带来了希望,然而道路却并不顺利.尽管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不断发现,使结核病流行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近年来,由于不少国家对结核病的忽视,AIDS的流行[1],耐药结核病,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增多[2],对结核病控制规划的实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作者:施建党;王自立 刊期: 2005年第15期
[目的]骨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病人膝关节滑液中3B3表位含量是否与软骨退变程度相关.[方法]作者改良了竞争性ELISA检测关节滑液3B3表位的方法.抽吸71例膝骨关节炎、57例髌骨软化症病人及10例正常人志愿者的膝关节滑液,用该方法检测关节滑液中3B3表位含量,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骨性关节炎组及髌骨软化组病人膝关节滑液中3B3表位均比正常人对照明显升高(P<0.05),而且骨关节炎Ⅱ级关节软骨退变时关节滑液中3B3表位含量明显比Ⅳ级关节软骨退变增高(P<0.01),而髌骨软骨软化患者Ⅱ、Ⅲ、Ⅳ级软骨退变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关节滑液中3B3表位含量具有诊断关节软骨退变的价值,尤其适用于骨性关节炎软骨早期退变(Ⅱ级)的诊断.
作者:亓建洪;吴玉杰;高胜龙;朱宝林 刊期: 200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