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

张庆;关育忠;常西海

关键词:膝关节, 脱位
摘要:[目的]总结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例伤后1~3 d内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总结和随访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总优良率85.7%.[结论]膝关节脱位损伤严重,应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的治疗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是否有必要行前路手术.[方法]1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病人均行前路手术,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压迫物,内植物植入加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严密随访每4个月1次,包括详细的症状体征记录,X线片检查,部分病人行CT检查.与既往胸腰段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7例(资料完整)行历史对照.[结果]1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肋缘下至腹股沟束榨感及腰背痛全部消失,感觉平面下降8~18 cm 3例,而且分别在术后4、8、12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全组病人双下肢肌力无恢复,8例于3个月之后出现不同程度肌张力升高.对照组7例术后腰间榨感及腰背痛完全消失仅1例,感觉平面全部无下降,1例于术后8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双下肢肌力均无恢复,肌张力均明显升高.[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前路手术对缓解术前腰背痛及腰间束榨,减轻肌张力增高及稳定脊柱有一定效果,但感觉平面的下降及下肢肌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林本丹;胡奕山;张育峰;钟志刚;邱雪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对15例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手术固定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8~36个月).[结果]本组骨折均在14周内愈合.1例出现髋内翻.无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骺板早闭和肢体短缩.参照刘尚礼疗效评定标准,14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3%.[结论]解剖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观点,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患髋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 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作者:孙磊;宁志杰;田敏;宁廷民;魏嵬;张红;马清元;高加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截瘫患者的褥疮治疗

    褥疮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棘突隆起处、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其中以骶骨、大转子及坐骨为常见.本科治疗的截瘫患者,大多数来院时已经出现骶尾部等处褥疮,有的甚至深达骨骼.从2004年3月至今,作者对32例截瘫患者的骶部褥疮进行了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林世德;焦守凤;刘鑫;孟庆溪;赵廷宝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军队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第二期膝关节镜手术实用技术学习班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研究和评估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Pilon骨折患者急诊跟骨牵引,同时使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7~10 d后常规切开复位三叶草型钢板内固定.术后2周即行踝关节不负重活动.[结果]32例随诊15个月以上,骨折全部骨性愈合.仅出现2例伤口浅表感染和浅层皮肤坏死.采用Teeny和Wiss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良率78%、中19%、差3%.[结论]延迟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Pilon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作者:上官峰;黄遂柱;牛小育;白志强;王德智;黄兴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后增加损伤脊髓生长抑素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大鼠胚胎脊髓移植后是否能够影响生长抑素(S0M)mRNA的表达.[方法]将动物分为单纯半切洞损伤组(A组)、胚胎脊髓移植组(B组).术后1、3、7、14、28 d,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SOM mRNA的表达,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胚胎脊髓移植组S0M mRNA蛋白表达明显多于单损伤组.[结论]作者的研究表明胚胎脊髓移植后可使损伤脊髓SOM mRNA表达增多.

    作者:张强;邹德威;王拥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Ilizarov技术的临床应用

    50年代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库尔干市的伊利扎诺夫(Ilizarov)教授,经过15年的努力,创造性地设计了环形外固定器,用于矫形和创伤的治疗,这一技术的问世解决了不少矫形外科过去不能解决的难题.

    作者:房国军;吴其常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致股动脉损伤4例报告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虽然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也偶有脂肪栓塞、锁钉退出、主钉断裂等特有的并发症发生[1].损伤股动脉者极为罕见.本院自1997~2004年共开展顺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768例,术中损伤股动脉者4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韬;赵金忠;杨星光;王建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一氧化氮调节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 d、1、2和4周,取每组6只大鼠骨折处骨痂行HE染色观察.另6只大鼠于骨折后4周行骨痂的面积、骨密度和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结果]骨折后两组大鼠体重增加无差别.HE染色光镜下见骨折后不同时期L-NAME组骨折处骨痂生成少,骨痂塑形慢,未成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加入L-NAME后使骨折愈合反应减小,实验组骨痂的大小、骨密度和愈合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入L-NAME会使骨折愈合减慢,一氧化氮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作者:迟大明;朱悦;范广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可吸收螺钉临床应用87例体会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87例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作者:王亚生;林乔龄;陈定家;李民;陈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外科治疗

    [目的]研究采用切开囊内复位技术和带锁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年6月~2004年1月收治30例3、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所有骨折均采用切开囊内复位技术进行治疗,采用Neer骨折分类及评分标准进行手术疗效的评价.[结果]后随访时骨折都顺利愈合,3、4部分骨折优良率分别为94%、89.6%,未发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采用切开囊内复位技术和LPHP带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可减轻肱骨头血供影响,提高骨折复位的有效性和固定的稳定性.

    作者:韩本松;范存义;曾炳芳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8年10月~2004年9月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47例进行随访分析.[结果]经分析,所有病人在术后2~7d(平均3.4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对于严重骨质疏松且合并多系统疾病的高龄病例,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尽早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负重、减少术后发症、提高生活质量,是内固定治疗很好的补充.

    作者:罗永忠;李佩佳;赵汉平;刘明;骆刚;史庆轩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

    [目的]总结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例伤后1~3 d内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总结和随访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总优良率85.7%.[结论]膝关节脱位损伤严重,应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作者:张庆;关育忠;常西海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骨折类型对掌骨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骨愈合的影响

    [目的]评价掌骨骨折类型、患者职业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4例掌骨关节外骨折,评价指标为愈合时间和愈合的并发症.与评价指标相关的因素为:骨折类型(横形骨折/非横形骨折)、患者类别、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钢板类型.[结果]12例患者发生了骨折愈合问题:横形骨折组8例,非横形骨折组4例,横形骨折比非横形骨折更易发生愈合困难(P=0.01).两种骨折类型的患者中,手工劳动者比非手工劳动者更易发生骨折愈合的问题(P<0.01).优势手骨折、软组织损伤和钢板的类别与骨折愈合问题没有相关性.[结论]掌骨骨折的愈合与骨折类型、患者职业有相关性.

    作者:鲜思平;项舟;黄富国;张世琼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

    [目的]探讨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原因及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效果.[方法]对26例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病例采用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结果]经6个月~2年的随访,骨折全部愈合,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扩大髓腔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治疗胫骨萎缩性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作者:孙卫平;杜宏伟;郑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骨生长因子对骨形成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等参与,而其中主要是局部的骨生长因子环境.

    作者:柯希煌;练克俭;翟文亮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吻合一组血管联合皮瓣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吻合血管联合皮瓣成功的影响.[方法]本组26例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皮瓣长70 cm,皮瓣面积大1 008 cm2(42 cm×24 cm),用来修复超大面积创面,创面大小为(60×10)cm~(38×20)cm.术前对病人进行状况评估、心理调整、先期功能锻炼、病情介绍及术后皮瓣的观察、血管危象的处理、负压引流管与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有2例及时观察出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为血管栓塞,重新吻合血管获救,其它24例皮瓣顺利成活,覆盖创面良好,为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结论]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大皮瓣移植时,通过细致而周到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范启申;李静;高学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本期继续教育测试题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 第八届全国显微外科学术会议暨国际显微外科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主管: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