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磊;宁志杰;田敏;宁廷民;魏嵬;张红;马清元;高加智
褥疮是截瘫病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多发生于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缺乏脂肪组织保护又经常受压的骨隆突处,如枕部、棘突隆起处、骶尾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足跟部等处,其中以骶骨、大转子及坐骨为常见.本科治疗的截瘫患者,大多数来院时已经出现骶尾部等处褥疮,有的甚至深达骨骼.从2004年3月至今,作者对32例截瘫患者的骶部褥疮进行了综合治疗,效果良好,总结如下.
作者:林世德;焦守凤;刘鑫;孟庆溪;赵廷宝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使用高能体外震波(ESWT)治疗长骨骨不连的效果.[方法]本组20例长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或石膏外固定治疗后骨不连,2例萎缩型,18例增生型.采用C臂机结合Ossatron ESWT治疗仪,分别取尺、桡骨24 kv,肱骨26 kv,胫骨、股骨28 kv的震波强度,尺、桡骨1 500次,肱骨3000次,股骨及胫骨6000次.[结果]平均随访15.2个月.8例3个月后骨愈合,6例4个月后骨愈合,3例5个月后骨愈合,1例6个月后仍未愈合,再次行ESWT治疗后4个月愈合,2例6个月后未愈合,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后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9个月,愈合率达90%.[结论]ESWT可以做为治疗长骨骨不连及骨延迟愈合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熊进;蒋青;林华;李卫国;骆东山;宋知非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导致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13例锁骨骨折导致不同类型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人,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7 a,2例恢复欠佳,其余11例疗效优良.[结论]锁骨骨折导致臂丛神经损伤虽较少见,且较复杂,但只要判断准确、手术方法合理,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徐栋;朱宝林;高扬;王仁成;赵平厚;张燕国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在骨折愈合中的可能作用.[方法]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动物的饮用水分别含L-硝基-精氨酸甲基脂(L-NAME)和D-硝基-精氨酸甲基脂(D-NAME),建立股骨开放骨折模型,骨折后第3 d、1、2和4周,取每组6只大鼠骨折处骨痂行HE染色观察.另6只大鼠于骨折后4周行骨痂的面积、骨密度和骨折的生物力学评价.[结果]骨折后两组大鼠体重增加无差别.HE染色光镜下见骨折后不同时期L-NAME组骨折处骨痂生成少,骨痂塑形慢,未成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多(P<0.05),加入L-NAME后使骨折愈合反应减小,实验组骨痂的大小、骨密度和愈合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加入L-NAME会使骨折愈合减慢,一氧化氮可能促进骨折的愈合过程.
作者:迟大明;朱悦;范广宇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解剖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解剖钢板对15例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手术固定治疗.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8~36个月).[结果]本组骨折均在14周内愈合.1例出现髋内翻.无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不连、骺板早闭和肢体短缩.参照刘尚礼疗效评定标准,14例疗效优良,优良率93.3%.[结论]解剖钢板治疗儿童股骨转子间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观点,具有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患髋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是否有必要行前路手术.[方法]1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病人均行前路手术,采用左侧经胸膜后,腹膜后入路椎管前方减压去除压迫物,内植物植入加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严密随访每4个月1次,包括详细的症状体征记录,X线片检查,部分病人行CT检查.与既往胸腰段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7例(资料完整)行历史对照.[结果]14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3年8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肋缘下至腹股沟束榨感及腰背痛全部消失,感觉平面下降8~18 cm 3例,而且分别在术后4、8、12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全组病人双下肢肌力无恢复,8例于3个月之后出现不同程度肌张力升高.对照组7例术后腰间榨感及腰背痛完全消失仅1例,感觉平面全部无下降,1例于术后8个月恢复部分排尿功能.双下肢肌力均无恢复,肌张力均明显升高.[结论]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并完全性瘫痪行前路手术对缓解术前腰背痛及腰间束榨,减轻肌张力增高及稳定脊柱有一定效果,但感觉平面的下降及下肢肌力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作者:林本丹;胡奕山;张育峰;钟志刚;邱雪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膝关节脱位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组7例伤后1~3 d内手术,早期功能锻炼,总结和随访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6个月,总优良率85.7%.[结论]膝关节脱位损伤严重,应早期手术治疗及功能锻炼.
作者:张庆;关育忠;常西海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骨折内固定的治疗.[方法]从2002年8月~2004年4月,本院共87例骨折患者应用可吸收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骨折87例长随访16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其中髋臼骨折6例,根据Charnley髋关节功能分数分级,优良率为97.3%.胫骨髁间嵴骨折15例,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手术后的功能,平均88.5分,优良率86.2%.[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内固定可靠,免除了2次手术再损伤,并发症少,对关节周围组织及关节本身损伤小,大限度的恢复了关节功能,在髋关节较应用于四肢骨折更有意义.
作者:王亚生;林乔龄;陈定家;李民;陈盛 刊期: 2005年第20期
骨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有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生长因子等参与,而其中主要是局部的骨生长因子环境.
作者:柯希煌;练克俭;翟文亮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通过对下胫腓联合的CT测量,观察下胫腓联合在CT扫描图象上的解剖特性,并探讨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正常踝关节进行下胫腓联合轴向扫描,测量指标统计学处理.[结果]胫骨的腓骨切迹前部较后部短,切迹前后部夹角为(137.45±9.59)°,切迹深度(4.36±1.15)mm,胫腓重叠的垂直距离为(7.01±2.02)mm.[结论]胫骨的腓骨切迹深度、切迹内腓骨的位置影响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对下胫腓联合分离,CT轴向扫描用于诊断和治疗后的评估较为可靠.
作者:张庆;侯筱魁;罗济程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评价掌骨骨折类型、患者职业与骨折愈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4例掌骨关节外骨折,评价指标为愈合时间和愈合的并发症.与评价指标相关的因素为:骨折类型(横形骨折/非横形骨折)、患者类别、软组织损伤情况和钢板类型.[结果]12例患者发生了骨折愈合问题:横形骨折组8例,非横形骨折组4例,横形骨折比非横形骨折更易发生愈合困难(P=0.01).两种骨折类型的患者中,手工劳动者比非手工劳动者更易发生骨折愈合的问题(P<0.01).优势手骨折、软组织损伤和钢板的类别与骨折愈合问题没有相关性.[结论]掌骨骨折的愈合与骨折类型、患者职业有相关性.
作者:鲜思平;项舟;黄富国;张世琼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股骨骨折愈合速度和骨痂量的变化,分析中枢神经损伤对大鼠股骨骨折愈合速度影响的机制.[方法]5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1)脑外伤合并股骨骨折组18只;(2)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18只;(3)单纯股骨骨折18只.术后7、14、28 d分批处死动物,大体体积测量骨痂,X线片评分,并做HE染色比较.[结果]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形成骨痂体积、X线片评分高于单纯股骨骨折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骨折愈合速度较单纯骨折组加快.[结论]中枢神经损伤后大鼠骨折愈合加速,骨痂量增多,中枢神经损伤后引起骨痂量和骨折愈合速度的改变,表明中枢神经损伤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新;宋跃明;裴福兴 刊期: 2005年第20期
交锁髓内钉在股骨干骨折的治疗中虽然具有操作简便、固定牢固、便于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也偶有脂肪栓塞、锁钉退出、主钉断裂等特有的并发症发生[1].损伤股动脉者极为罕见.本院自1997~2004年共开展顺行股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768例,术中损伤股动脉者4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韬;赵金忠;杨星光;王建伟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处理对吻合血管联合皮瓣成功的影响.[方法]本组26例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皮瓣,皮瓣长70 cm,皮瓣面积大1 008 cm2(42 cm×24 cm),用来修复超大面积创面,创面大小为(60×10)cm~(38×20)cm.术前对病人进行状况评估、心理调整、先期功能锻炼、病情介绍及术后皮瓣的观察、血管危象的处理、负压引流管与护理、功能锻炼等.[结果]有2例及时观察出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为血管栓塞,重新吻合血管获救,其它24例皮瓣顺利成活,覆盖创面良好,为功能恢复创造了条件.[结论]在吻合一组血管的联合大皮瓣移植时,通过细致而周到的围手术期处理,能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范启申;李静;高学建 刊期: 2005年第20期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是骨生长因子的一种,因为初从血小板中分离获得而得名,广泛存在于骨组织中.在骨折发生后,通过促进骨折区域细胞的增殖、分化对骨折的愈合及在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了解PDGF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对促进临床骨折早期愈合预防骨愈合的延迟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薛源;许建中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20例.男76例,女44例;Gustilo Ⅰ型67例,Ⅱ型47例,Ⅲa型6例;左侧39例,右侧81例;年龄15~78岁,平均34.5岁;Gustilo Ⅰ,Ⅱ型均采用扩髓及静力型固定,Ⅲá型6例均未扩髓.[结果]120例均得到随访,平均30个月(2个月~5年).愈合时间12~56周,平均27.4周.术中并发症有髓内钉开口错误3例,术中再骨折4例,小腿软组织损伤4例,锁钉误穿7例,大隐静脉和腓总神经损伤各l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感染8例,膝关节疼痛3例,锁钉断裂4例:主钉断裂1例,骨折迟缓愈合12例,肢体短缩和膝关节内翻各1例.疗效根据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分,优102例,良16例,差2例,优良率98.3%.[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在临床使用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GustiloⅡ以上骨折以不扩髓为宜.
作者:王维山;史晨辉;董金波;刘维钢;李宽新 刊期: 2005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0年12月~2004年1月收治急性膝关节损伤12例(12膝),病人均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于伤后2~12 d接受了关节镜检查及内侧开放探查,12膝均有后内侧角损伤和内侧副韧带损伤,4膝伴前、后交叉韧带断裂;2膝伴前交叉韧带断裂;4膝伴后交叉韧带断裂.12膝均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8周后,12例病人中8人接受二期关节镜下手术,前交叉韧带重建3例,前后交叉韧带联合重建3例,后交叉韧带重建2例.[结果]一期手术后8周评估表明12膝均恢复内后侧稳定性,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均为阴性.12例病人随访10~20个月,平均12.0±3.2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87.08±6.28.IKDC综合评定正常(A级)4例,接近正常(B级)7例,异常(C级)1例.[结论]急性膝关节后内侧角损伤见于较高能量损伤,多为复合损伤,表现为伸膝位和屈膝30°位外翻应力试验阳性和伤膝旋转不稳定.应一期手术修复后内侧角和内侧副韧带,二期酌情重建交叉韧带.
作者:孙磊;宁志杰;田敏;宁廷民;魏嵬;张红;马清元;高加智 刊期: 2005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