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浙勇;杨虹波;宋亚楠;石洪涛;戴宇翔;李晨光;陆浩;徐世坤;黄东;马剑英;姚康;张峰;王齐兵;钱菊英;葛均波
眼眶骨折是指外力撞击眼部引起面中部多发骨折的外伤,按骨折性质大致可分为:爆裂性眶壁骨折、复合性眶壁骨折、复杂性眶壁骨折;按部位可分为眶下壁骨折、眶内侧壁骨折、眶下壁和眶内侧壁联合骨折,其中以眶下壁骨折为常见.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手术修复是目前治疗眶下壁骨折理想的方法,利用鼻内镜联合传统入路或直接经鼻腔入路手术具有可直视眶壁骨折的部位、直接评估伤情及制定手术方案等优势.本文针对眶下壁骨折的诊断、辅助检查、手术指征、鼻内镜修复眼眶骨折的手术术式、术式的优点和缺点及各种修复材料的特点等内容作一综述.
作者:赵娟;徐金操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4字位关节镜手术治疗60岁以上腘窝囊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36例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的60岁以上腘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4字位关节镜切除腓肠肌内侧头与半膜肌肌腱之间的关节囊皱襞,扩大开口至1 cm,同时处理关节内疾病.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 Rauschning-Lindgren评分.结果:4字位进行镜下操作方便,建立通道无障碍.36例患者中有34例(94.4%)合并关节内疾病,内侧半月板损伤24例(66.7%),外侧半月板损伤10例(27.8%),关节软骨Ⅲ ~ Ⅳ级损伤12例(33.3%),关节游离体8例(22.2%).随访时间为10~22个月,平均(16 ± 4)个月.术后膝关节不适症状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 Rauschning-Lindgren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 0.01).结论:4字位关节镜手术治疗60岁以上腘窝囊肿患者操作简便、安全、有效,可同时处理关节内疾病,短期疗效确切.
作者:汤继磊;沈向阳;陆宏伟;高为人;聂升波;钟毅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Lenke 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后路融合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收治的行后路融合手术的 Lenke 5型AIS患者随机分为口香糖组和对照组(注册号:ChiCTR-IOR-17013449).口香糖组患者术后第1~3天每天8:00、12:00、18:00咀嚼口香糖20~30 min;对照组不给予咀嚼口香糖处理.主要终点指标:术后初次通气时间、初次肠蠕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进食时间.次要终点指标:术后镇痛药用量、腹部疼痛及恶心评分、术后并发症.结果:终纳入99例患者,其中口香糖组49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术后首次通气时间(P=0.162)、肠蠕动时间(P=0.387)、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P=0.7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镇痛药用量、腹痛及恶心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enke 5型AIS患者后路融合术后咀嚼口香糖不能加速胃肠道功能恢复.
作者:华通;张珂;李唐波;周许辉;袁红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5(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5,USP15)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去泛素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USP15能直接或间接地调节细胞内多种蛋白质的功能及稳定性,参与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相关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因此,本文就USP15的基因定位与表达、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作一综述.
作者:宋建祥;易忠权;郑世营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T h1/T h2平衡的影响.方法:80例C、D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患者给予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片6个月(每次0.6 g,2次/d),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6个月期间两组患者急性加重发生的次数、急性加重的天数、急性加重事件严重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IL-4、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 T h1、T h2占CD4+T 细胞的比值.结果:治疗组平均急性加重次数、平均急性加重天数、Ⅱ ~ Ⅲ级急性加重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4水平、T h2/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升高,IFN-γ水平、T h1/CD4+T细胞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降低,T h1/T h2比值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IL-4、IFN-γ水平、T h1/CD4+T细胞、T h2/CD4+T细胞、T h1/T h2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每日口服1200 mg的N-乙酰半胱氨酸对C、D型稳定期COPD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用药期间能使 Th1/Th2趋于平衡,降低患者急性加重次数,缩短其急性加重的天数,减少中重度急性加重事件发生.
作者:王静;潘春峰;胡志雄;周海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全球首例经口内镜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合并先天性成骨不全患者的临床实践经验.方法:患者男性,21岁,术前Eckardt评分7分,确诊贲门失弛缓症伴先天性成骨不全.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于全麻下实施POEM 术:首先距离门齿28 cm作黏膜切口,胃镜进入黏膜下层并分离至贲门下3 cm,随后距门齿29 cm至贲门下2 cm将环状肌束切断,观察贲门口松弛后电凝止血并使用钛夹关闭黏膜下隧道口.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总用时28 min,术后30 h拔除胃管并饮用清水.患者于术后第4天出院,出院时无不适主诉.术后2周随访Eckardt评分为0分.结论:POEM 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合并先天性成骨不全安全、有效.
作者:诸炎;李全林;蔡明琰;胡健卫;钟芸诗;蔡世伦;陈巍峰;张轶群;周平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风团持续时间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sobaric tag for relative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鉴定CSU患者血清差异蛋白,分析CRP的表达情况;通过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SU患者CRP水平.结果:与正常人相比,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上调(P<0.05).风团持续时间长的CSU患者CRP表达水平高于风团持续时间短的 CSU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SU患者血清CRP表达与风团持续时间相关.
作者:徐顺明;曹艳云;孔伟;徐徉;蔡海斌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单中心的数据探讨卵巢子宫内膜样囊肿(endometriotic cyst,EC)起源及非EC起源的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15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手术并经病理确诊的126例OCCC患者的临床资料.首次根据是否起源于 EC将患者分为EC组和non-EC组,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分析的比较.结果:OCCC患者中46例(36.5%)起源于EC(EC组),80例(63.5%)非起源于EC(non-EC组).与non-EC组相比,EC组确诊时的平均年龄更小[(50.1 ± 5.6)岁 vs(53.3 ± 8.6)岁,P=0.011],产次更少(100.0%vs 87.5%,P=0.012),更倾向于累及单侧卵巢(95.7% vs 82.5%,P=0.033),术前血CA125≤200 U/mL的比例更高(94.9%vs 60.8%,P<0.001),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更早(95.7% vs 58.8%,P<0.001),满意瘤体减灭率更高(100.0% vs 91.3%,P=0.039),化疗敏感率也更高(93.3% vs 71.2%,P=0.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C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均显著优于non-EC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表明:EC起源不是OCCC患者PFS和OS的独立预测因素,FIGO分期和化疗敏感性是预测 PFS的独立因素,化疗敏感性是预测OS的独立因素.结论:与非EC起源患者相比, EC起源OCCC患者具有更多预后有利因素,但EC起源不是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作者:唐浩莎;王肖;刘艳;卢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癌症类型,高居美国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癌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兴起使得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成为了可能.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前列腺癌精准诊治的关键.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学的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精准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切实提高前列腺癌诊治水平.
作者:顾成元;叶定伟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单中心11年的临床实践探讨局部巨大乳腺癌(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手术切除后胸壁重建及巨大创面修复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252例LA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7例为原发肿瘤,55例为复发肿瘤.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后行乳腺肿块切除手术及术后创面修复重建,观察手术相关指标及患者术后远期预后,总结临床诊疗经验.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67岁,平均(47.5 ± 9.2)岁,均为单侧,左侧肿物137例(54.4%),右侧肿物115例(45.6%).所有患者乳腺肿瘤均顺利切除,住院时间9~45 d,平均(12.9 ± 3.4)d,术后随访5~72个月,平均(18.7 ± 9.6)个月.平均手术时长(3.8 ± 1.7)h,术中平均出血(348.4 ± 106.6) mL.肿物面积大为30 cm×25 cm,小为5 cm×13 cm,合并胸骨或肋骨缺损71例(28.2%),其中30例无需钛网修复,41例应用个性化钛网重建胸壁.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皮瓣面积为14 cm×6 cm~29 cm×30 cm,应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98例(38.9%),腹直肌肌皮瓣56例(22.2%),侧胸壁皮瓣34例(13.5%),胸大肌肌皮瓣及乳房瓣31例(12.3%),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17例(6.7%),局部皮瓣16例(6.3%).所有病例均恢复良好,皮瓣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结论:LABC患者的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应用、术中适当扩大肿瘤切除范围、多种途径重建胸壁及修复术后巨大创面可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明;马晓飞;杨燕文;张勇;冯自豪;亓发芝;顾建英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单中心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预后影响因素,探讨原发性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有效诊疗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胸外科2010年10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收治的30例原发性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及随访结果,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0例食管小细胞癌患者术前胃镜病理诊断准确率为13.33%(4/30).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方式以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化疗为主,占80%(24/30);术后出现手术并发症3例,均予对症处理后顺利出院.患者术后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4.8%、35.1%、26.4%.纵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原发性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缺乏成熟有效的治疗模式,根治性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可改善其预后,但淋巴结转移患者可能无法从根治性切除手术中获益.
作者:徐志远;陆超敬;李春光;王晓伟;金海;杨立信;陈和忠;朱吉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磷酸化对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DNFB)诱导的小鼠慢性痒的调控作用.方法:8~12周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DNFB诱导组和丙酮对照组.DNFB组小鼠分别于面颊部和背部反复涂抹1.5% DNFB溶液,建立类似特异性皮炎的慢性痒模型.分别观察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小鼠的自发性行为,以及鞘内注射M EK抑制剂U0126后小鼠自发性慢性痒行为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小鼠脊髓组织磷酸化 ERK(phosphrylated ERK,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面颊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的搔抓次数明显高于丙酮对照组(P<0.05),而擦涂行为无差异,证实DNFB诱发的是痒觉;颈背部诱导模型中,DNFB组小鼠表现出剧烈的搔抓行为,而丙酮对照组的搔抓行为不明显.背部慢性痒模型建立后,分别在第1、3、7和14天鞘内注射 M EK 抑制剂U0126,小鼠的搔抓行为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脊髓背角pERK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pERK活化主要表达于小鼠脊髓背角Ⅰ ~ Ⅱ层,且与神经元标志物NeuN共标,与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和小胶质细胞标志物Iba1不共标.结论: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 ERK磷酸化可能参与调控DNFB诱导的慢性痒.
作者:吴品雯;张浩;方浩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单中心数据探讨深在性囊性胃炎(gastritis cystica profunda,GCP)内镜下的特征性表现及诊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2011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内镜治疗后经病理确诊的40例GCP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特征性表现,并对其中GCP合并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单独分析.结果:GCP内镜下表现以黏膜下隆起型为主(18/40,45%),术前超声胃镜对黏膜下隆起型的 GC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术前诊断为GCP而接受治疗的比例为20%,内镜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5例(12.5%)GCP患者合并有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黏膜病变型(Ⅱa+ Ⅱc型),接受内镜下治疗后随访均无复发.结论:GCP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下隆起型;GCP患者常合并早期胃癌,老年男性、既往远端胃切除史、病灶位于贲门、内镜表现为Ⅱa+ Ⅱc型可能是GCP合并早期胃癌的高危因素;无论是否合并早期胃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作者:朱博群;诸炎;秦文政;罗荣奎;蔡明琰;陈巍峰;马丽黎;徐美东;周平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 34例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观察患者近期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OPCAB共完成41处远心端吻合,同期PCI植入冠脉支架46枚.术后即刻DSA造影示移植物及支架内无闭塞发生.患者术后恢复可,无心绞痛发作,无围术期死亡,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无二次开胸探查.术后平均随访(36 ± 8)个月,患者无再发心绞痛,未再接受医疗干预.结论:一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期预后良好.
作者:钱松屹;刘鹏;叶志东;王非;林凡;杨煜光;樊雪强;甄雅楠;郑夏;王凤林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携带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基因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尾静脉注射移植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可能作用.方法:取正常足月剖宫产健康婴儿脐带分离 HU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抗原;三质粒共转染法在293T细胞中制备病毒颗粒 Lenti-ACE2,并转染 HUMSCs.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BLM 组、ACE2组、HUMSCs组、HUMSCs-ACE2组(n=24).后4组大鼠采用一次性气管内滴注BLM(5 mg/kg)建立肺损伤大鼠模型,收集各组大鼠损伤前和滴注BLM后第3、7、14天肺泡灌洗液(BALF)及肺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检测.计数法测定BALF中性粒细胞数量;BCA法测定BALF总蛋白含量;化学法测定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 PO)活性;H-E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形态;RT-PCR测定肺组织中INF-γ、IL-4 mRNA 表达的变化;ELISA 法测定肺组织 TNF-α含量;Western 印迹法测定肺组织 ACE2蛋白表达.结果:HUMSCs组、ACE2组及HUMSCs-ACE2组大鼠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在第3、7、14天较同期BLM组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以HUMSCs-ACE2组降低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BLM 组相比,HUMSCs组、ACE2组及 HUMSCs-ACE2组BALF总蛋白量降低,以HUMSCs-ACE2组降低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损伤严重度病理评分结果显示:与BLM相比,ACE2、HUMSCs、HUMSCs-ACE2组大鼠肺组织损伤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尤以 HUMSCs-ACE2组表现佳,在损伤后第3、7、1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BLM组相比,HUMSCs-ACE2组总蛋白中ACE2表达增量明显,第14天达高峰,接近BLM刺激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BLM组相比,HUMSCs组、ACE2组及HUMSCs-ACE2组MPO活性降低,以HUMSCs-ACE2组降低量明显(P<0.05).与同期BLM组相比,HUMSCs组、ACE2组及 HUMSCs-ACE2组INF-γ mRNA水平降低,以 HUMSCs-ACE2组降低量明显(P< 0.05).与同期 BLM 组相比, HUMSCs组、ACE2组及HUMSCs-ACE2组IL-4 mRNA表达升高,以 HUMSCs-ACE2组升高明显(P<0.05).免疫荧光染色表明外源性 HUMSCs携带ACE2/eGFP基因,经静脉输入体内后第14天可见肺组织受损处出现GFP阳性表达细胞.结论:携带ACE2的HUMSCs尾静脉注射移植能有效降低 ALI大鼠肺部中性粒细胞浸润和总蛋白渗出,改善血管通透程度,降低肺组织中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IL-4及ACE2的表达,从而减轻ALI大鼠病理损伤程度.
作者:高风英;金文强;王星海;刘振威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基于单中心的临床资料探讨中国人群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临床转归.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16526例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7例SCAD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结果:17例SCAD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49.06 ± 10.73)岁;男性4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均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17例患者共发现20处夹层,夹层主要发生于左前降支(10例,50%)和右冠状动脉(7例,35%),少数累及对角支(2例,10%)和回旋支(1例,5%).20处夹层Ⅰ型5处、ⅡA型7处、ⅡB型6处、Ⅲ型2处.夹层远段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 I)血流分级0级4处、1级2处、3级14处.7例患者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临床随访均无心绞痛发作.9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每例平均(2.44 ± 1.13)枚.介入过程中共5例患者出现血肿扩展,其中1例出现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死亡.结论:缺乏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要考虑 SCAD可能;临床应熟悉SCAD的造影表现,必要时行血管内超声确诊;确诊后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高危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要慎防夹层扩展.
作者:黄浙勇;杨虹波;宋亚楠;石洪涛;戴宇翔;李晨光;陆浩;徐世坤;黄东;马剑英;姚康;张峰;王齐兵;钱菊英;葛均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是由胃食管结合部(esophagogastric junction , EGJ)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功能性疾病[1-2 ] .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ussphincter ,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进食困难、反流、胸痛、反复肺部感染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POEM)是一种通过隧道内镜技术进行肌切开的内镜微创技术,2008 年被首次应用于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目前已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齐志鹏;李全林;钟芸诗;周平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与患者血尿酸变化的关系,分析影响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诊治的60例帕金森病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的认知障碍程度,并进行 Hoehn&Yahr帕金森病严重度分级(H-Y).对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受教育程度等资料进行逐步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相关因素;检测患者的血尿酸、尿微量白蛋白等水平,并与健康人(60例)对比,分析帕金森病伴认知障碍与血尿酸变化的关系.结果:帕金森病组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58.0 ± 55.6)μmol/L,低于健康组[(328.6 ± 50.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组与健康组及帕金森病不同分期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血尿酸平均水平为(235.6 ± 65.3)μmol/L,明显低于未合并认知障碍者[(272.3 ± 60.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病患者MoCA评分与其血尿酸水平、受教育年限正相关,与患者的病程、H-Y分级负相关.结论:血尿酸可能参与帕金森病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对血尿酸水平进行干预有助于延缓患者的病程.
作者:王庆广;杜春艳;韩伯军;洪珊珊;刘定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1(cofilin 1)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5月诊断为 HCC且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 HCC切除术患者术后肿瘤组织标本12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 cofilin 1的表达,分析cofilin 1表达水平与肿瘤患者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GraphPad软件分析cofilin 1表达水平与患者术后复发与生存时间的相关性.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分析 HCC切除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Cofilin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分与术前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肿瘤大小及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组方案(BCLC分期)正相关(P<0.05,R<0.3).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ofilin 1高表达组、低表达组患者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CLC分期和肿瘤大小 HCC患者间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AFP水平和侵袭发生与否患者亚组间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的单因素分析发现:cofilin 1表达水平对患者术后复发和生存情况均有预测价值(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ofilin 1是HCC患者行切除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647,95% CI 1.015~2.672),也是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412,95% CI 1.696~4.940).结论:Cofilin 1高表达与 HCC患者术后复发及较短生存时间相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可用于评估 HCC切除术后患者的预后.
作者:赵瀛;张春燕;郭奕超;戴谦;王蓓丽;郭玮;潘柏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自制新型内镜多功能圈套器在动物离体及活体胃肠道内镜电切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自制新型内镜多功能圈套器对离体猪胃、离体猪肠、体猪胃、活体猪肠直径约1 cm的模拟病变进行电切,电切功率分为低、中、高3种(20 W、30 W、40 W),采用氩气烧灼创面止血.观察记录完整切除率、1周后创面愈合情况(活体实验)、有无术中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切除病变及创面送病理检测,观察有无固有肌层损伤.结果:离体猪胃手术中,9处模拟病变均完整切除;低功率(20 W)下,自制新型内镜多功能圈套器对离体猪肠病变切除效果佳,中功率及高功率下使用后结痂较明显,影响进一步使用.离体实验中肉眼及病理观察创面均未见固有肌层损伤.活体猪胃手术中,9处病变采用自制新型内镜多功能圈套器均完整切除,术后1周观察创面未见穿孔及出血;活体猪肠手术中,15处病变均完整切除,术后1周观察均有不同程度愈合,创面未见并发症,其中1处病变病理见固有肌层损伤(6.7%,1/15).结论:自制新型多功能圈套器在猪胃肠电切术中应用安全有效,肠道手术建议设置20 W的低功率作为手术功率.
作者:田红丽;蔡明琰;诸炎;王蕴;朱胜军;周平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