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映勋;刘牧歌;亓发芝;陆南杭
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PTLD)是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罕见而致命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器官移植数量的增加,PTLD发病增加.目前认为PTLD的主要病因是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PTLD包含一系列疾病,临床表现不尽相同,一旦确诊,应降低免疫抑制水平,并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等方案进行治疗.该文旨在总结PTLD治疗方法的进展,为临床上对PTLD患者的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提高PTLD患者的存活率.
作者:刘利敏;邓朝晖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低剂量(0.6 mg/kg)与标准剂量(0.9 mg/kg)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高龄(年龄>80岁)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40例发病3 h内的高龄脑卒中患者分为阿替普酶低剂量组(n=21)和标准剂量组(n=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出血事件、发病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90 d死亡率.结果: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基线NIHSS评分、溶栓24 h及溶栓7 d 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与标准剂量组患者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率 、发病90 d死亡率以及90 d的mRS评分0~2分患者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低剂量与标准剂量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安全类似.
作者:朱建建;李骥;邹丽;樊兴娟;沈海清;单梅芳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15-脱氧-Δ12,14-前列腺素J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2,15d-PGJ2)在大鼠酸性胃内容物(combined acid and gastric particles,CAGP)吸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制备大鼠CAGP模型,将20只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10只.对照组:气管内滴注CAGP,腹腔内注射PBS;治疗组:气管内滴注CAGP,腹腔内注射15d-PGJ2.肺损伤后4 h和12 h,两组各取5只大鼠采集标本,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肺组织湿重/干重比值(W/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总蛋白浓度、BALF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BALF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炎症评分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后4 h和12 h,治疗组大鼠肺组织H-E染色炎症程度减轻,肺组织炎症评分下降,动脉血压分压(PaO2)升高,肺组织W/D、BALF总蛋白浓度、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均下降,BALF和血清TNF-α浓度下降(P<0.05).结论:15d-PGJ2能减轻大鼠CAGP吸入性肺损伤和肺部炎症水平,改善动脉血氧分压.
作者:施劲东;隆玄;符翠萍;李建楠;谢娟;施天昀;梅周芳;揭志军;李善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2018年12月7日 ,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举行的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当选为世界心脏联盟(World Heart Feredation ,WHF)常务理事.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痛风石可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关节畸形.尿酸盐溶解度、离子浓度、结缔组织中因子和蛋白、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状陷阱等因素与尿酸钠(MSU)结晶的形成、增大密切相关.其中,尿酸盐浓度升高是唯一确定的MSU结晶形成的关键因素.
作者:李青;易婷;青玉凤 刊期: 2018年第06期
鞘氨醇-1-磷酸(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磷脂代谢产物,通过激活细胞膜表面的G蛋白偶联受体即S1P受体(sphingosine-1-phosphate receptors,S1PRs),参与细胞生长和凋亡、免疫与凝血系统调节等多种生理功能.脓毒症是由于感染引起免疫反应失调所致的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常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衰竭.脓毒症导致的器官衰竭主要与内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在炎症环境中的病理生理变化有关,包括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形成、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S1P可参与调节脓毒症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有望成为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标志物,也是治疗脓毒症的潜在靶点.本文通过对S1P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临床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王颖勤;钟鸣;诸杜明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价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对胸段食管鳞癌伴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疗效.方法:入选86例首诊发现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均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每周5次.食管肿瘤原发灶治疗剂量50.0~56.0 Gy,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5.0~61.6Gy,胸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6.0Gy,腹部淋巴结转移灶放疗剂量50.0~54.0Gy;全食管局部淋巴引流区预防性照射剂量45.0~50.4 Gy.患者同步行紫杉醇+卡铂化疗.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的生存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期(496±233)d.86例患者中,19例存活、56例死于食管癌原发病和淋巴结转移、6例死于治疗相关性疾病、5例死于非肿瘤性疾病.放化疗不良反应主要为Ⅰ度和Ⅱ度,其中中性粒细胞下降46例(52.3%)、急性放射性食管炎40例(46.5%)、急性放射性肺炎8例(7.4%);另有5例(5.8%)患者发生Ⅳ度食管放射性损伤.Cox模型显示,T分期和淋巴转移数目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螺旋断层放疗同步化疗能延长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跳跃性转移的患者的生存时间,患者能耐受放化疗不良反应.
作者:张树民;曾昭冲;朱文超;胡永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评估体质指数(BMI)对肝癌切除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96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细胞肝癌(HCC)388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208例.根据术前BMI,将患者分为3组:BMI<18.5 kg/m2(消瘦)组、18.5 kg/m2≤BMI<25 kg/m2(体质量正常)组、BMI≥25 kg/m2(超重肥胖)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预后生存分析;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HCC与ICC患者中,消瘦组总体生存率(OS)均低于其他两组(P<0.05).HCC患者中,消瘦组累计复发率(CRR)高于其他两组(P<0.001);ICC患者中,3组间C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呈现与HCC患者相似的变化趋势.超重肥胖组与体质量正常组患者OS与C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MI<18.5 kg/m2为HCC患者术后OS及CRR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消瘦的肝癌患者术后生存率更低、复发率更高;超重或肥胖对肝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无明显影响.单独应用BMI预测肝癌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存在局限性.
作者:张欣;杨欣荣;周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moma,MM)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血钙增高(calcium elevation) 、肾功能损害(renal insufficiency)、贫血(anemia),骨病(bone disease),即“CRAB”症状.
作者:胡从华;胡斌;苏梦雅;杨博;徐玉兵;潘建华;张玲;化范例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人体测量学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等,对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展情况的预测作用.方法:连续纳入资料完整的住院2型糖尿病者535例,采集人口学资料、人体测量学指标和实验室化验数据.根据NAFLD进展情况,将其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分析两组临床特征.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NAFLD进展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进行检验效力分析.结果:535例患者中,进展组患146例、非进展组389例.与非进展组相比,进展组年龄较小,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较大,三酰甘油、尿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高(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腰臀比预测NAFLD进展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5、0.677、0.664、0.642,截断值分别为24.23 kg/m2、93.5 cm、0.57、0.89(P=0.000).结论:体质指数、腰围、腰围/身高和腰臀比均可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NAFLD的发生.
作者:万静;杜炜;卢叶;宋静;赵芳雅;陈海冰 刊期: 2018年第06期
近年来,胰高血糖素样肽(GLP)在骨质疏松中的作用逐渐被发现.GLP-1除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外,还可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GLP-2除可改善肠道屏障功能,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外,还对骨吸收有抑制作用,但对骨形成的影响仍不明确.本文回顾了近年来GLP-1和GLP-2对骨代谢调控作用的相关研究,并重点探讨了GLP-1和GLP-2及其相关药物对骨质疏松症的潜在治疗作用,以期探索骨质疏松的诊疗新思路.
作者:徐冰儿;胡予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采用自行设计的肾脏健康问卷表,评估社区居民接受不同肾脏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探讨适合上海社区居民的佳肾脏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入选60例受调查者,男性23例(38.3%),女性37例(61.7%),平均年龄(73.33±10.10)岁.将受调查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予问卷调查,手册组予问卷调查和发放肾脏健康手册,讲座组予问卷调查和2次肾脏疾病科普讲座.3个月后,对3组受调查者重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问卷调查后,居民对肾脏病的关注率升高(22.0%vs6.8%,P<0.05);手册组和讲座组受调查者对肾脏病的关注率分别为31.6% 、30.0%,均高于对照组(5.0%,P<0.05);仅讲座组受调查者自愿行尿液检查率升高(95.0%v s 45.0%,P<0.05).结论:开展社区肾脏健康知识讲座能增强社区居民防治肾脏病意识,减少肾脏病发生,延缓肾脏病进展.
作者:薛宁;汪小燕;丁小强;杨璎;方艺;宁燕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特发性炎性肌病 (idiopathic inflammatory myopathies ,IIM )是一组病因未明的以四肢近端肌无力为主要表现的骨骼肌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 ,临床以皮肌炎(dematomyositis ,DM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 ,PM )多见 ,以肌肉和(或)皮肤损伤为主要特征.DM 合并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 )的发生率为19 .9% ~78 .0% [1] ,患者病死率达40% [2 ].
作者:陈思;杨冬;洪群英;许诺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先天性上睑下垂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1053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并比较不同上睑下垂程度、单双侧上睑下垂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结果:1053例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中,有40例患者同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为3.80%,高于普通人群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根据眼睑下垂程度分组中,轻度上睑下垂组174例,中度组416例,重度组463例,分别检出先天性心脏病2例(1.15%)、11例(2.64%)和27例(5.83%);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组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轻度及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组664例,双侧组389例,两组分别检出先天性心脏病11例(1.66%)、29例(7.46%);双侧上睑下垂组简单和复合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单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同时罹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可能性增加,其中以重度或双侧上睑下垂患者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升高更明显;先天性眼睑疾病的患者有必要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筛查.
作者:曾乐凤;汤政德;王凤丹;张绘莉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及骨髓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Thl7细胞)的比率及其相应特异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Treg/Thl7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将46例MM患者分为初发组(n=20)、平台期组(n=16)、复发/难治组(n=10),以健康体检者(n=20)为正常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细胞、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率及Treg/Th17比值的变化;RT-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及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分析患者血清IL-6及CRP水平变化.结果: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Treg细胞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组患者升高(P<0.05);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h17细胞比率与正常对照组及平台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初发组及复发/难治组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Treg/Thl7比值高于平台期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外周血及骨髓中Foxp3和RORγt mRNA的变化趋势与Treg/Thl7一致.MM患者血清中IL-6、CRP水平与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比值变化一致.结论:MM患者活动期外周血及骨髓中Treg/Thl7平衡向Treg倾斜,Foxp3表达水平升高;血清中IL-6、CRP水平与Treg/Th17比值变化趋势一致,可用于预测MM患者预后.
作者:邹健;孙丽华;范小红;孟亚红;王雪莲;化范例;程韵枫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第1代320排螺旋CT机和第2代320排螺旋CT机全肝CT灌注成像(CTPI)辐射剂量的差异及对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行全肝CTPI的78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采用第1代320排螺旋C T机者42例(第1代组),第2代320排螺旋C T机者36例(第2代组).比较两组间正常肝脏实质的灌注参数,包括肝动脉血流量(hepatic arterial flow,HAF)、门静脉血流量(portal venous flow,PVF)及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比较两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radiation dose,ED).结果:两组灌注参数HAF、PVF及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2代组辐射剂量参数(CTDIvol、DLP、ED)值较第1代组明显减小(P<0.01),减小幅度均约46%.结论:第2代320排螺旋CT机能降低全肝CTPI的辐射剂量,同时对灌注参数值无显著影响.
作者:申晓俊;吴东;汤敏;陈财忠;金航;曾蒙苏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等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患之一.血管粥样硬化是一系列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基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Wnt信号通路广泛参与脑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因此,本文对Wnt信号通路在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进行总结,以探讨Wnt信号通路在脑血管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新方向.
作者:唐海双;黄清海;刘建民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子宫颈癌外科手术经历了130年的发展历程,手术路径经历了经腹、经阴道,开腹、微创手术,输尿管内侧入路、外侧入路,根治性子宫切除、根治性子宫颈切除,传统根治术、保留神经手术等历史变迁和进化.
作者:臧荣余 刊期: 2018年第06期
免疫介导的药物性肝损伤(immune-mediated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M-DILI )是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 )的一种特殊类型 ,临床较少见且易与其他疾病混淆.本文报告我院1例经临床生化检查、肝穿刺活检和随访后诊断的IM-DILI ,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以帮助临床对IM-DILI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避免不必要的长期激素治疗.
作者:林妹妹;石虹;纪元;沈锡中 刊期: 2018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后硬膜下积液或慢性硬膜下血肿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7月本中心收治的57例经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的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进行动态头颅CT影像学评估,使用影像学软件对硬膜下积液或血肿的量进行测量.计算硬膜下并发症的发生率,对其演变情况进行随访,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硬膜下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颅内破裂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及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率分别为21.1%(12/57)、12.3%(7/57).随访期内[平均(61.1±30.3)个月],7例硬膜下积液自行吸收,5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前者积液量平均值显著少于后者[(26.4±14.6)mL vs(80.0±52.3)mL,P=0.002)].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脑萎缩程度及腰大池引流史是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男性、高龄(>60岁)、动脉瘤部位(大脑中动脉瘤、多发动脉瘤)是动脉瘤开颅夹闭术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男性、高龄为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60岁)、男性、大脑中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合并前交通动脉瘤与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硬膜下并发症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创宏;孔刚;徐宏 刊期: 201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