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晨光;宗军;蒋臻欢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以累及横纹肌为主,同时又有皮肤病变的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其常见并发症,部分患者肺部病变进展迅速,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病死率高.吡非尼酮是新型抗纤维化小分子化合物,被批准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疗效较好.国外已有应用吡非尼酮治疗CTD-ILD的个例报道,但国内尚无报道.本例DM-ILD患者应用吡非尼酮治疗9个月余,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厉彦山;姜莉;李尊忠;燕鹏;杨家良;贾倩;李红;张振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与健康人群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人群血hs-CRP及Lp(a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影像学分型、NIHSS评分以及OCSP分型.采用SPSS 13.0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7.79±1.12) mg/L,n=200]明显高于健康组[(0.59±1.12) mg/L,n=l00,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Lp(a)[(265.32±19.86)mg/L,n=200]明显高于健康组[(30.49±1.72) mg/L,n=100,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前循环梗死患者hs-CRP[(10.18±1.77) mg/L,n=114]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4.62±1.01) mg/L,n=86,P<0.05];前循环梗死患者Lp(a)[(319.40±31.40) mg/L,n=114]明显高于后循环梗死患者[(193.64±17.42) mg/L,n=86,P<0.05].NIHSS评分重度组(≥10分)hs-CRP [(19.34±4.82) mg/L,n=25]明显高于NIHSS评分轻度组(0~4分)[(6.00±1.16) mg/L,n=143]及中度组(5~9分)[(6.87±2.14) mg/L,n=32,P<0.05],其余各组间hs-CRP无差异;NI HSS评分各组L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CSP分型中TACI组hs-CRP[(22.33±5.5)mg/L,n=21]高于PACl组[(9.32±2.76) mg/L,n=54]、POCI组[(6.01±1.75) mg/L,n=40]及LACI组[(4.02±0.79) mg/L,n=85,P<0.05];其余各组间hs-CRP无差异;OCSP分型中各组Lp(a)无差异.结论:hs-CRP及Lp(a)是脑梗死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组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Lp(a)在前循环脑梗死组高于后循环脑梗死组.hs-CRP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刘旭;毛玲艳;李鑫;范薇;汪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患者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和湘雅二医院收治的AFLP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预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联合比值比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不同因子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血小板计数(PLT)以及出现肝性脑病是AFLP患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联合各项危险因素,以肝性脑病和PLT建立AFLP预后预测模型,其预测效能为87.0%,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76.8%.结论:TBIL、INR、Scr增加,PLT减少及出现严重肝性脑病是AFL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AFLP预后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作者:朱特选;张卫社;李琪;黄健;彭巧珍;刘月兰;王为男;吴新华;张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肺部感染为其急性发作的主要诱因.肺曲霉菌病的发病率近年呈增高趋势[1],主要原因为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IPA)危害大、病死率高.现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近年收治的1例支气管哮喘合并IPA患者的诊治过程及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王卫彪;杨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是一类具有非特异性症状、放射学及肺功能检查结果异常的临床疾病.OP典型的组织病理学特点为由斑片状的肉芽组织构成的松散的栓子(Masson小体)充填于肺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内1].OP分为原发性OP即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zing pneumonia,COP)和继发性OP.近年来,COP已逐渐为临床医师所认识,被归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2].但是,继发性OP并未得到足够重视.现回顾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继发性O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重点复习2010年以来国内外文献,以探讨继发性OP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COP的潜在关联.
作者:李润生;蔡礼鸣;王媚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业余羽毛球运动员的跟腱疼痛发病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的方式,对上海34名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跟腱区域疼痛的患病率和其个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接受调查的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中,过去5年和目前跟腱区域疼痛的发病率分别为41%、21%.跟腱疼痛常好发于跟腱中段,症状持续3周~1年,平均(101±6.7)d.跟腱区域疼痛的患病率与年龄相关(P<0.05),而与体质指数(BMI)、性别、运动频率及从事羽毛球运动的年限无关.结论:跟腱疼痛情况在上海中年业余羽毛球运动员中普遍存在,且发病率与年龄正相关.
作者:季云瀚;马昕;王旭;黄加张;张超;陈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在雌激素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过程中,Smad1与雌激素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其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印迹法以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技术检测雌激素作用与Smad1表达的相关关系;采用小发卡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干扰技术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mad1表达,并检测其对雌激素作用的影响.通过Transwell法、免疫组化法(IHC)、细胞计数法等研究Smad1表达情况对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Smad1能够在雌激素刺激下提高其转录和翻译效应,雌激素作用4h后磷酸化Smad-1(p-Smad1)被激活,并在12 h达到大值(P<0.001).乳腺癌肿瘤组织中Smad1的表达强于癌旁组织,且Smad1水平与雌激素受体α(ERα)正相关,而p-Smad1的活化被抑制.应用RNA干扰技术沉默两种乳腺癌细胞中Smad1后,细胞体外增殖速度显著下降(P<0.05);在体内试验中,肿瘤的生长也受到显著抑制(P<0.05).结论: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促增殖和迁移作用依赖于Smad1;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Smad1途径在雌激素促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王景;张鹤达;李建;赵建华;吴建中;唐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检测在宫颈病变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8月 2015年1月在徐汇大华医院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年龄均大于25岁,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核酸扩增荧光PCR检测HPV.患者分为两组:HPV 01(16、35、52、53、58),HPV 02(18、31、33、45、56),共计182例.所有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异常转化区定位活检、病理检查,其中15例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取其病变较严重者为终病理诊断.结果:以病变程度≥CINⅡ为病理学阳性,以病变程度≤CINI为病理学阴性,HPV用于筛查≥CINⅡ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84.43%、35 %、99.3%.HPV 01组阳性25例,HPV 02组阳性15例,阴性组142例.1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病变的患者中,TCT检测阳性率为53.33%(8/15),HPV阳性率为93.33%(14/15).结论:对于宫颈病变≥CINⅡ风险更高的患者,TCT联合HPV检测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检出率.
作者:张肖青;徐惠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伴随代谢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全世界广受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当前全世界有10亿NAFLD患者,在西方发达国家约有1/3的人口受到该疾病的困扰[1].2009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我国约有15%的城镇居民罹患NAFLD,预计在不久的将来,NAFLD将成为我国常见的肝病[2].
作者:林晓平;孙金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近年来,每年都有许多研究专注于不同病理条件下的抗氧化剂的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疾病中都有自由基(活性氧和氮自由基)的参与.有明确的证据显示,活性氧(氧化应激)和活性氮(硝化应激)数量的增加是许多急、慢性疾病(包括衰老过程)的突出特点.氧化/硝化应激与以下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心血管功能障碍,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生殖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衰老和许多与年龄有关的慢性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樊华;李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行睾丸穿刺取精术后,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比58例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在行睾丸穿刺取精术前后的血清性激素水平和性功能情况问卷调查结果.结果:睾丸穿刺后3个月,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比穿刺前有所升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以及睾酮分泌指数(testosterone secretion index,TSI; TSI=TT/LH)和游离睾酮指数(free testosterone index,FTI; FTI=TT/SHBG)值在穿刺后有所下降,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也无显著下降.结论:睾丸穿刺取精术对患者损伤小,短期内对性功能影响不大.
作者:吴正沐;王旻;范国华;程怀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并发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及住院部301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AS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及未并发葡萄膜炎的患者分别定义为葡萄膜炎组及非葡萄膜炎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1例AS患者中,男性218例,女性83例,男女比约2.6:1;曾经或就诊时有葡萄膜炎的患者为36例(11.96%).葡萄膜炎组及非葡萄膜炎组患者的性别(P=0.119)、发病年龄(P=0.563)、HLA-B27阳性率(P=1.000)以及疾病活动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葡萄膜炎组平均病程[(7.84±7.45)年]长于非葡萄膜炎组[(4.14±4.43)年,P=0.006];葡萄膜炎组患者中CD25升高的患者比例(55.56%)高于非葡萄膜炎组(36.60%,P=0.029);Bath AS功能指数(BASFI)评分在葡萄膜炎组(2.29±2.36)高于非葡萄膜炎组(0.96±1.53,P=0.003);葡萄膜炎组中77.78%患者有外周关节受累,高于非葡萄膜炎组(47.55%,P=0.001).治疗方面,葡萄膜炎组生物制剂使用率为41.67%,高于非葡萄膜炎组(24.53%,P=0.029).结论:AS患者的葡萄膜炎发病与病程相关,随着病程的延长葡萄膜炎发病率升高.葡萄膜炎组中有较多患者CD25升高,提示CD25可能与葡萄膜炎相关.伴发葡萄膜炎的AS患者更易有躯体功能受损和外周关节受累.AS病程中若出现葡萄膜炎,需积极进行局部及全身治疗;若疗效不佳,可建议患者使用生物制剂.
作者:王雯雯;荆梅华;张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静脉麻醉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声门上喷射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9例准备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24)采用常规鼻氧管被动供氧;声门上通气组(SJV组,n=25)采用手动喷射通气机主动供氧.丙泊酚静脉麻醉,持续监测心率(HR)、血压(BP)和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两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年龄和体质指数(body mass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SJV组SpO2平均高值高于对照组(P=0.01),SJV组患者胸廓上抬程度3级,高于对照组(P=0.03).两组间需要面罩通气次数、维持患者SpO2 >96%患者的比例、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浓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声门上喷射通气能为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提供充足氧气,且不引起明显并发症.
作者:杨泽勇;徐莹华;蒋晖;颜文秀;沙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特发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 choroidal vasculopathy,PCV)患者经眼底光动力学(PDT)疗法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治疗后合并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的眼底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3月临床确诊的PCV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例(5只眼)经PDT联合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后出现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随访3~24个月复查患者佳矫正视力及眼底造影检查结果.结果:2例患者在PDT联合抗VEGF治疗后1周~1个月内出现视网膜下出血;1例患者在抗VEGF玻璃体注射后1周内出现玻璃体出血;2例患者在第2次PDT治疗后1个月出现视网膜下出血.4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眼底出血大部分吸收,视力平均提高到0.2;1例玻璃体出血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术后视力仅恢复到眼前手动.结论:PCV患者行PDT联合抗VEGF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存在眼底或玻璃体出血风险,其机制可能与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灶周围其他血管脆性增加有关.
作者:唐中俊;王天宇;彭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与单纯全身麻醉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收集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联合组,n=55)和单纯全身麻醉(全麻组,n=60)进行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术后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和全麻组皮瓣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6%和3.3%(P=1.000).联合组和全麻组的皮瓣坏死发生率分别为o%和3.3 % (P=0.497).联合组的VAS评分在术后0~2 h(0.75±0.62比2.31±1.04,P<0.001)、2~6 h(1.90±1.18比3.68±1.50,P<0.001)和6~24 h(0.71±0.70比1.34±o.99,P=0.001)均低于全麻组.联合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在游离皮瓣乳房重建术中采用硬膜外联合全身麻醉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术后恶心、呕吐,并且对皮瓣存活无明显影响.
作者:楼菲菲;徐亚军;黄乃思;胡震;沈镇宙;邵志敏;缪长虹;吴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拆除根管充填物后根管再治疗的疗效,分析影响再治疗疗效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 2012年10月221例首次根管治疗失败后进行再治疗的患者,总计243颗患牙.依据X线标准及临床常见医源性因素将243颗患牙分为4组.A组:根管欠填;B组:根管漏充填;C组:根管超填且根尖有透射区;D组:根管充填不密合.为了进一步了解非医源性因素对根管再治疗的影响,再将243颗患牙按照年龄、牙位、根管是否通畅进行分类.采用临床症状及X线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43颗患牙根管再治疗成功222颗,成功率为91.36%o.A、B、C、D组成功率分别为93.45%(157/168)、91.67%(22/24)、56.25%(9/16)、97.14%(34/35).在非医源性因素中,根管通畅和根管欠通畅的再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6.49%(165/171)、79.17%(5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和年龄<60岁的成功率分别为89.47%(136/152)、94.51%(8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牙和后牙的成功率分别为93.75%(105/112)、89.31%(117/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管再治疗能取得较好疗效,但根管超填的失败率很高;根管是否通畅是影响再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仇成豪;徐培成;于晓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血浆白介素-6 (IL-6)、IL-8和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行标准肺癌根治术的老年(60 ~ 80岁)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全麻组(G组)、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麻醉组(GP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组(GE组),每组20例.分别于麻醉前(T0)、病灶切除后(T1)、拔除气管导管后(T2)及术后24 h(T3)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中IL-6、IL-8和IL-10水平,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与T0时间点相比,3组在T1~T3时间点血浆IL-6、IL-8、IL-10浓度进行性升高(P<0.01).与G组相比,T1~T3时间点GP组和GE组血浆IL-6浓度降低(P<0.05),T2~T3时间点GE组血浆IL-8浓度降低(P<0.05).G组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60 %)高于GP组(30%)和GE组(25%,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部分抑制老年肺癌患者围术期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利于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马静雅;吴德华;徐益萍;吴蔚宇;曹晖;吴镜湘;徐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中,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于腔内血管重建技术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2014年12月在血管重建前及重建后分别使用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IVUS指导下应用血管介入技术治疗下肢动脉复杂病变1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IVUS检查.IVUS对介入手术的决策均起到了关键作用.1例胭动脉陷迫综合征血栓病变采用单纯溶栓治疗;2例支架内再狭窄病例诊断为血栓合并内膜增生,进行溶栓后球囊扩张;1例覆膜支架再闭塞病例明确闭塞支架内血栓后采用溶栓治疗,同时发现远端残余狭窄病变后二期植入覆膜支架;7例动脉硬化闭塞病例中,2例诊断为血栓合并狭窄,予以溶栓后球囊扩张治疗,5例为长段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球囊扩张后植入裸支架;1例髂动脉炎性病变使用覆膜支架.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7±3.7)个月,病变血管6个月一期通畅率100%.结论:在复杂下肢动脉闭塞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中,需要IVUS实现更精确的病变血管观察,优化球囊、支架的选择及定位,评估治疗的满意度,减少及预防相关并发症.
作者:王翔;陈国君;洪毅;周斌;葛进;李钦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在进展期胃癌术后患者辅助化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6月上海市闵行区中心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进展型胃癌术后患者5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SOX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对照组单用SOX方案.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估疗效,每周期治疗后记录不良反应.以Kaplan-Meier方法计算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及累积生存期.结果:54例患者的疗效可评价.两组近期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恶心、呕吐及感觉神经病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及中位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腺肽α1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术后化疗可减轻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作者:肖立俊;苏畅;曹奕鸥;刘绍群;雷铭;茅安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早期和中期妊娠流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收治的8例流产后出血并经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其中早期、中期妊娠流产后出血各5例、3例,比较患者栓塞术前、后阴道出血量,并随访患者术后月经恢复情况.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子宫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后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栓塞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栓塞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术后月经复潮时间平均为(32.63±2.67)d.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可及时有效地控制流产后出血,避免子宫切除,并能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作者:张鑫;王之;许文娟;赵蕴芝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