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臣;白靖平;锡林·宝勒日;刘应祯;项泽文;贾文霄;崔静
目的:探讨TGFβ1和BMP2对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从而了解其在关节软骨损伤修复及骨关节炎(OA)病理变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光电镜、免疫细胞化学、液烁计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等方法观察软骨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增殖、分化及其特异性的表达.结果:TGFβ1显著增加了原代软骨细胞3H-TdR的掺入和使其进入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而BMP2则对第5代软骨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结论:TGFβ1能促进原代软骨细胞的增殖,但不能阻止其增殖能力随传代培养而减弱,而BMP2则显著促进了第5代软骨细胞的增殖,这可能与细胞的分化状态和细胞外基质(ECM)、细胞骨架等有关.
作者:杨物鹏;许建中;闫占明;吕福润;付万有;王春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任先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方法:单侧椎板显露后行棘突基底截骨、中央椎管潜式扩大治疗13例腰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术前和术后进行腰椎功能Oswestry问卷调查和椎管直径测量.结果:本组术后随访2~4年,腰腿痛较术前平均改善76%~74%,术后腰椎CT显示椎管中矢径平均增加21.6%(P<0.05),椎管横径平均增加18.5%(P<0.05).结论:棘突截骨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黄韧带骨化症,具有操作简单、椎管中央和侧方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方张力带结构影响小等优点,术后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评估满意.
作者:郭立新;刘蜀彬;马远征;孙继桐;解放军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减少术中脊髓损伤.方法:用体感诱发电位仪对68例脊柱手术行CSEP监护.结果:68例中,56例术中即出现波形改善;11例术中监护及术后波形无改变;仅1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而术后出现不全瘫,16h后恢复.结论:术中皮层诱发电位监护可有效降低脊柱手术术后四肢瘫的发生并可预测患者术恢复程度.
作者:刘新宇;潘新;周长青;杨洪玲;汤继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叉交锁髓内钉(BLIN)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共有11例肱骨干骨折病例采用BLIN钉内固定,随访3~12个月,平均5个月.结果:术后5~10周内均有明显的骨痂形成,10~16周内基本骨性愈合.有1例延迟愈合,至8个月达到骨性愈合.大部分在3~5周内肩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BLIN对新鲜或陈旧肱骨干骨折均有满意的疗效,创伤小、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及术后可早期功能锻炼是该钉的优势所在.
作者:金舜榕;李林;元虎;玄东泽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骨性关节炎(OA)的病理变化可通过传统的放射学、关节镜、超声波检查和MRI来发现,但病变已相对较晚期.为了能早期发现和监测OA,研究人员将目光转移到对OA生化和免疫化学的标记物的研究上,因为它们在体液中的水平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一些研究认为,任何软骨源性标记物分子血清浓度不可能客观地检测一个指定关节有意义的改变,因为指定关节仅含人体软骨的一小部分,因此关节软骨标记物血清浓度与指定的关节的关系存在严重的局限性,而检测指定关节滑液将可能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唐勇;黄枫;姜杰;陈基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1 引言人类由于不良姿势而造成的脊柱变形是比较常见的,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相关疾病也一直困扰着人类,为典型的就是姿势性腰痛(如大多数的腰肌劳损、腰腿痛)和颈椎病.此类疾病治疗的关键在于矫正不良的姿态和体态,这已是医学界的共识.因此,它终是矫形学的课题.作者借鉴了医学界一些现有理论和足迹学及舞蹈形体训练等成熟、实用学科的定性结论,提出了一个着眼于足部力学状态调整,以期达到矫正脊柱不良姿态和体态目的的非手术矫形思路,称为腰痛足疗法.
作者:郑庆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C-D手术中失血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26例.采用称重法计算纱布吸血量,再加上吸引血量,得出总出血量.分别分析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侧凸类型、Cobb's角、矫形固定范围、麻醉方法等因素与出血量的关系.结果:C-D手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 862.54±792.76)ml,出血量与身高、手术时间、矫形范围、Cobb's角密切相关.结论:C-D手术创伤大、失血量多,该手术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血液保护措施,以期减少术中出血及输血并发症.
作者:冯洁;周振东;耿立成;李丽;江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4 外旋外展功能重建术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者常因内旋肌继发性挛缩而呈现肩内收内旋畸形和外旋外展障碍,康复治疗无效者--外旋进行性减少到20°以下[58],可实施手术治疗,除了移位还需松解挛缩,操作更复杂.
作者:田光磊;韦加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免疫学变化.方法:将兔分成软骨细胞移植组及骨基质明胶移植组,用免疫学及组织学方法,研究其免疫反应.结果:软骨细胞移植组术后检到淋巴细胞增殖,植入物局部见到淋巴细胞浸润.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移植存在免疫反应.
作者:宋红星;曹峻岭;刘淼;李佛保;王民;范桂香;陈静宏;雷金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如何给截肢术后需要假肢安装的患者,预留一个理想的残肢.方法:对12例需要残肢修整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找出残肢无法满足假肢安装的原因.结果:残肢的不理想,既对患者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也无法安装合适和理想的假肢,必须进行再截肢或残肢修整.结论:截肢术中残肢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现代假肢的安装和使用.
作者:高伟;张明贵;高铭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负重或非负重松质骨和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共报告69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28例,年龄4~73岁,平均38.4岁.使用152枚国产可吸收螺钉治疗四肢松质骨骨折,术前、手术当天及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观察局部及全身反应情况.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5月(4月~2年),所有69例骨折对位、对线好,均骨性愈合.肢体功能和关节活动无明显异常,无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结论:该国产可吸收螺钉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四技松质骨骨折的较理想内固定物.
作者:段宏;宋跃明;谭伦;王军;刘立岷;邱荣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rhBMP-2在体内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mRNA及碱性磷酸酶(ALP)的表达.方法:将含rhBMP-2 0.5mg的松质骨载体植入BALB/c小鼠的右股部肌袋内,于术后3~21d间8个时间点取材,用原位杂交法对新生骨组织中的Ⅰ、Ⅱ型胶原mRNA进行检测;定量分析ALP活性,观察rhBMP-2在诱导成骨中Collagen 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结果:(1)Ⅱ型胶原mRNA的出现是和成软骨、软骨细胞的出现相伴随.肥大、变性的软骨细胞并不表达Ⅱ型胶原mRNA.(2)作为成骨细胞成熟标志物的Ⅰ型胶原mRNA、ALP在软骨形成期即有表达,随着成骨细胞的出现,骨组织的形成,Ⅰ型胶原mRNA仍表现为高表达,而ALP的表达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在体内诱导成骨中rhBMP-2促进了Collagen Ⅰ、ⅡmRNA及ALP的表达.
作者:杜俊杰;罗卓荆;胡蕴玉;曹艳杰;袁志;吕荣;王建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椎弓根螺钉系统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脊柱外科领域,但与之有关的常见并发症如螺钉的松动,脱出导致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屡有报道。尤其在老年病人中发生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
作者:王向阳;池永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利用Brown架抬高患肢,骨牵引是国内外治疗下肢骨折的常用方法.但在临床中常遇到一些病人因患肢长期牵引制动而忽视踝关节的功能保护,使本无受损的踝关节出现不同程度的僵直、内翻及足下垂.给后期康复治疗带来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我们自1996年9月以来在Brown架上装配一个可调式弹性矫正鞋,在抬高患肢、骨牵引的同时使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并能随时行主、被动功能练习,有较好的临床治疗及预防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俊生;董长青;郭根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宁志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在矫治脊柱后凸中的应用及截骨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组25例全部采用单节段截骨.椎板、小关节截骨8例;三柱楔形截骨17例.全部采用短节段的椎弓根内固定装置,其中RF 12例,CD 3例,STB 10例.结果:本组21例得到3、6、12个月的随访,其腰背痛消失或大部分缓解,截骨部位获得骨性愈合,后凸角度由手术前平均70°,矫正到平均33°,矫正角度丢失平均2.5°,矫正率为52.9%.内固定装置无松脱和断裂.结论: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治脊柱后凸牢固可靠,对于年龄小、无腹腔血管钙化、后凸<60°可选用椎板、小关节截骨,相反选用三柱楔形截骨为宜.
作者:王吉兴;金大地;陈建庭;江建明;瞿东滨;陈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骶髂关节压迫法对髋臼发育有何影响?方法:初诊时做冠状位的B超检查后,每周做1次骶髂关节压迫法(共作3~4次),4周后再作B超检查测量Graf法的α角.结果:本组为160个髋关节,采取骶髂关节压迫法的84个关节中,改善为47个关节占55.9%;临床观察的76个关节中,改善为18个关节占23.7%.结论:骶髂关节压迫法,不仅能解除外展受限,而且还对髋臼发育不良病例有促进髋臼发育的作用.
作者:元虎;齐藤进;崔白日;扇谷浩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椎钩突的形态,探讨钩突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方法:17例颈椎干骨标本,对C3~C7钩突的形态进行解剖学测量,包括高度、宽度、角度及钩突与横突孔间距等.结果:C3~C7颈椎钩突从外侧转为后外侧,钩突角度及宽度逐渐增大.但在C5,钩突与横突孔内侧的距离较其它椎体小,而钩突高度反而明显.结论:C5钩突的形态学特点可能是其易退变的原因.钩突切除时,应注意了解其解剖学特点.
作者:瞿东滨;金大地;钟世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髁部严重粉碎骨折并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并骨缺损进行超关节外固定,维持力线和有限化内固定,并行一期或二期植骨,定期观察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有良好的骨愈合,关节功能优良率90%.结论:对股骨髁严重粉碎骨折采用超关节外固定,维持力线和有限化内固定重建骨的解剖结构,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南生;姚伦龙;曾凡;黎早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