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进;王义明;罗国安;李萌葆
中药指纹图谱一个较大的实用价值就是用于中药生产的全面质量管理.文章从中药指纹图谱在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具体特性出发,分析了其在质量管理中的三方面实现方式,为中药指纹图谱的实际应用提出了一定思路.
作者:曹进;王义明;罗国安;李萌葆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回顾了勉县天麻的种植历史,阐述了天麻种植现状、优势与潜力,指出了存在问题与障碍,展望了发展前景,提出了对策与措施.
作者:孙振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对中药材石韦的市场调查、样品收集、基原植物鉴定、有柄石韦化学成分、石韦样品中指标成分[(±)圣草酚7-0-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甙和绿原酸]含量测定、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重金属和农药残留测定等新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实验表明,200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的3个品种的石韦,在诸多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只有分别制定3种石韦的质量标准,才有可能对石韦药材及相关产品的质量进行有效地控制.
作者:石建功;马辰;杨永春;宋万志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天然药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现代药理学评价,是现代中药研究和使中药走向世界的关键.本文基于当前动脉粥样硬化基础研究的相关进展,综述了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于的天然药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概况.
作者:王倩;汪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将高分子科学的发展成果引入中药以提高中药现代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发展高分子科学在中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分析近几年国内相关文章,介绍目前中药中高分子科学的应用状况.结果:高分子材料如高分子超滤膜、凝絮剂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药分离提纯;高分子材料辅料已广泛应用于中药制剂成型中;由于中药剂型比较单一及中药成分的复杂性,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中药中还不是很广泛.结论: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高分子量的有机材料具有特殊的性能,其中较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能力的高分子材料正被日益应用到中药制剂中,并且取得很好效果,不仅从中药制剂的质量上,而且推动着稳定、可控的现代中药进程,其应用发展前途非常广阔.
作者:刘海岛;丁怡;邢东明;杜力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中医药相关数据库建设的远期目标和近期目标,以及本项目应完成的重点任务及关键技术,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2001年12月,陕西省被科技部批准为中药材种植基地省,为西部经济建设树立了一个新的目标,本文即是:陕西省在这一背景下制定的发展计划.该计划描述了我国中药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通过分析陕西省在发展中药方面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陕西省实施中药现代化的目标、对策和途径,并就做大做强陕西中药科技产业进行了深入的解析.本文可读性强,可供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计划时借鉴.
作者:张积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认为,中药在高效、长效、速效方面尚未出现历史性突破.制约中药临床疗效的主要原因在于:适宜中药治疗病证的选择尚需斟酌;方药选择尚未达到少而精;制备工艺尚显粗糙,也不够规范;药物剂量的选择尚欠精细.要之,中药应用的全过程未能摆脱传统的经验模式,尚未全面引入定量和规范的统计处理方法和实际操作方法.
作者:梁茂新;刘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汤剂的重大改革,在该系列产品的研究生产中应用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超细粉体、喷雾干燥、干法制粒等新技术、新工艺.产品适应了中医临床需要,质量稳定可控,在实现中药标准化、产业化道路上走出了创新之路.本文对此均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作者:陈培胜;刘法锦;郭用庄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作者根据多年从事中药质量控制研究的体会,提出中药材质量控制新的方法体系.即运用多学科结合的方法,通过中药材真伪鉴定现代技术体系、中药材质量优劣评价方法体系和中药材安全性评价方法体系的建立,构建中药材质量的数字化、自动化控制技术平台,终实现中药材质量的数字化、自动化控制.
作者:李萍;徐珞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本文介绍了中药超微粉碎技术的发展概要、超微粉碎相关名称与概念的阐述情况,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外用药的超微粉碎研究进展,并就其研究中有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作者:胡学军;蔡光先;杨永华;郑爱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以超声和常规两种提取方法对黄柏等三种中药的碱类成分进行提取,比较了有效成分的提出率和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图谱.证明了超声提取具有省时、节能、提出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提取新方法.
作者:郭孝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药色谱指纹图谱实际上是中药材中各种不同化学成分浓度分布的一个整体表征.如何采用化学计量学多变量解析手段来简便且不失整体特征地表征中药色谱指纹图谱是目前分析化学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本文采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对银杏叶提取物及制剂进行的定量鉴定分析,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作者:梁逸曾;谢培山 刊期: 200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