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学;Myung Chui Yoo
目的:通过动物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一种新型合成韧带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成年羊随机分为2组各接受单纯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或加合成韧带固定术.术后拍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2周时杀死动物,取颈椎标本分别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韧带组融合率为83%,对照组为67%.生物力学测试表明韧带组在伸展运动上有明显高的稳定性,屈曲运动的稳定性无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2组动物的融合部位均为纤维组织、软骨及少量的骨组织,且之间无差异.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应用新型合成韧带可以提高融合率和颈椎伸屈方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颈椎前路固定的一种方法.
作者:海涌;马华松;邹德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任建华;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的优点.方法:对26例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扩髓后应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结果:所有病例4~6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能有效控制有害的剪应力,同时对骨折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是治疗下肢肥大型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雄飞;谢伟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探讨肩胛骨颈部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997年3月~2001年6月手术治疗的9例肩胛骨颈部有明显移位的不稳定骨折病人进行分析、总结.其中合并臂丛神经损伤2例,浮动肩损伤1例.结果:随访平均15.2个月,优5例,良3例,可1例,功能恢复优良率88.8%.结论:手术复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肩胛骨颈部骨折,尤其是合并臂丛神经损伤、浮动肩损伤,有利于早期康复,防止关节僵硬.
作者:杨志;赵劲民;韦庆军;苏伟;花奇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护理.方法:对30例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脊柱结核患者进行护理.术后进行防褥疮,防尿路及肺部感染,防便秘的护理和进行股四头肌锻炼,戴支具活动等康复护理.结果:30例患者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防止并发症及康复锻炼的护理对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的脊柱结核患者的顺利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兰;任建华;罗小云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取出肌骨头,然后手工加工髓腔,我们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当插入的假体,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1.5cm处,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直接安装,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变成进退两难.我们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8cm的地方,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接触的部位,钻一个3mm的小孔使空气进入骨髓腔,然后再用打出器向外拔,真巧,只要轻轻一敲假体就出来了.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采用专用的打入式髓腔锉锉髓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卡壳情况.
作者:黄柏辉;陈聚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近期疗效.方法:1994年10月~2000年4月采用截骨、直视下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13例(21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结果:术后随访2~5年,1处复发,余患者植骨愈合,患肢功能正常,取肋骨后肋骨再生.结论:截骨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纤维异样增殖症方法简单,复发率低,肋骨植骨,骨量大,易爬行替代,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龙海;胥少汀;朱兵;单建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作者:郑智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平均35.4岁.结果:随访100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7个月,优良率92%.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较好保留了脊柱稳定性.熟练的基本功和镜下操作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飞;孙振华;张福华;张旭辉;牛军;张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前后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个实验,3 087个病例.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比值比(OR)为6.62,电刺激治疗与非电刺激治疗的比值比(OR)为1.56.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中,髓芯减压术有效率为55.8%,截骨术有效率为71%,骨移植术有效率为76.6%.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主张进行手术治疗,骨移植疗效好,其次是截骨和髓芯减压,电刺激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钟刚;裴福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自1993~2001年,采用组合手术治疗足内翻畸性96例,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宁拴虎;孙廷选;党友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病因构成及特点.方法:对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306例(504髋),按病因分组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06例中酒精性139例(46%),激素性105例(34%),酒精+激素性40例(13%),非酒精非激素性22例(7%),酒精性高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平均饮酒年数小于酒精性(P<0.05),酒精+激素性的激素用量小于激素性(P<0.05),酒精+激素性双髋坏死率高于酒精性和激素性(P<0.05).结论:酒精和激素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主要致病原因,酒精性有上升趋势,酒精和激素具有协同致病作用.
作者:孙洪江;张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用棘突不全劈开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31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随访8个月~4.5年.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椎管扩大满意,回植椎板棘突融合良好,脊椎稳定性好.结论:该术式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大成形的方法.
作者:陈施展;姚一民;衡代忠;张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左足跟及足外侧疼痛、麻木半月来诊.缘于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外侧隐痛、麻木,以早晨起床时为重,下地活动后可略减轻.查体:脊柱生理弧度正常存在,腰部无压痛点,活动度好.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皮肤痛觉明显减退.左小腿中下1/3处跟腱外侧缘处有一局限性压痛点,并向左足跟及足外侧缘放射,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与患者平时自觉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一致.左踝及左足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腓肠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醋酸曲安奈德2ml加2%利多卡因2ml压痛点局封,1次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冀振亮;谢红梅;陈清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分泌异常与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研究了15例CSCI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ANP,与23例CSCI不伴低钠血症患者及12例正常同龄组的ANP进行比较.并检测血钠和部分患者的尿钠及尿量.结果:(1) CSCI伴低钠血症者,其血浆ANP水平较不伴低钠血症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CSCI急性期血浆ANP水平与CSCI程度密切相关,CSCI越重,ANP水平越高;A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二者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CSCI后低钠血症患者ANP分泌明显异常,A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CSCI后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纠正缺氧可能降低ANP水平,从而纠正CSCI后顽固性低钠血症.
作者:颜廷宾;张佐伦;袁泽农;刘立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院自2000年7月引进德国鲁道夫公司的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至今共治疗108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疗效满意.
作者:宋一平;刘宏滨;张传开;童迅;雷会宁;张庆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大76岁,小33岁,平均年龄58.7岁,病程长26年,短半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照片确诊,其中有颈椎骨质增生38例,颈部韧带钙化10例,颈椎间盘突出3例,9例颈椎X线片无异常,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颈痛、呕吐及上肢麻痛等症状.
作者:王旭;申云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的疗效.方法:患者,男,17岁,术前诊断为右侧骨盆骨巨细胞瘤,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结果:术后摄片,假体位置满意,患肢与对侧等长,轴线好,伤口于术后2个月作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治愈,无其它并发症.据Aboulafia AJ的评定标准,达到优的效果.结论: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宏其;廖前德;周江南;龙文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骨欣肽(古欣肽)在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6例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06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应用骨欣肽(古欣肽),通过2组对比观察骨欣肽的临床疗效.结果: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优良率分别达到87.5%、73.7%、91.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效果优良(优良率分别为87.5%、71.4%),并分析其原因为所应用的臀中肌骨瓣与生物活性玻璃(固骼生)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也有较好的疗效.结论:骨欣肽(古欣肽)可加速骨折愈合,调节骨代谢,治疗骨折、骨折不愈合、骨质疏松症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骨科理想药物.
作者:陈允震;侯勇;汤继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几丁聚糖和透明质酸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浓度的几丁聚糖和透明质酸钠的培养液培养成纤维细胞,以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增殖,并用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结果:几丁聚糖在≥0.1mg/ml时即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透明质酸钠的抑制浓度为1mg/ml,透明质酸钠和几丁聚糖都可使细胞周期中G1期比例增加.结论:几丁聚糖和透明质酸钠均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几丁聚糖的抑制作用较强.
作者:汤朝晖;侯春林;张玲珍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