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申云华
目的:观察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2月~2001年10月,采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平均35.4岁.结果:随访100例,随访时间6个月~1年7个月,优良率92%.结论: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较好保留了脊柱稳定性.熟练的基本功和镜下操作训练,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曹飞;孙振华;张福华;张旭辉;牛军;张卫东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种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方法:用棘突不全劈开回植治疗腰椎管狭窄31例,术前均作X线片、CT检查,部分病人还作MRI检查,随访8个月~4.5年.结果:临床症状缓解,椎管扩大满意,回植椎板棘突融合良好,脊椎稳定性好.结论:该术式为一种理想的椎管扩大成形的方法.
作者:陈施展;姚一民;衡代忠;张聪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取出肌骨头,然后手工加工髓腔,我们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当插入的假体,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1.5cm处,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直接安装,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变成进退两难.我们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8cm的地方,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接触的部位,钻一个3mm的小孔使空气进入骨髓腔,然后再用打出器向外拔,真巧,只要轻轻一敲假体就出来了.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采用专用的打入式髓腔锉锉髓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卡壳情况.
作者:黄柏辉;陈聚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胶原酶溶盘术并发神经根损伤的原因.方法:对6个临床病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和治疗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施术后发生剧烈腰腿痛,吗啡类镇痛效果不明显,疼痛持续半个月,同时逐渐出现神经根性损害;神经营养药物及松解术治疗效果不好.结论:胶原酶溶盘术所致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根性化学伤,恢复困难.为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溶盘术指征要严格为非破的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永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前后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个实验,3 087个病例.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比值比(OR)为6.62,电刺激治疗与非电刺激治疗的比值比(OR)为1.56.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中,髓芯减压术有效率为55.8%,截骨术有效率为71%,骨移植术有效率为76.6%.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主张进行手术治疗,骨移植疗效好,其次是截骨和髓芯减压,电刺激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钟刚;裴福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道本科改进Tǒnnis术式治疗16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7~18岁,平均12岁;左侧9例,右侧7例.16例跛行,患肢大粗隆凸出,活动多后乏力,其中9例还有轻度疼痛.15例单侧发病,患肢较健侧短1~3cm,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X线片检查:术前CE角10°~20°,平均14°;髋臼指数30°~45°,平均38°;沈通氏线不连接15例.治疗方法: 对Tǒnnis术式进行改进:①术前牵引或结合髂腰肌松解.②设计2个切口,用自制器材,紧靠髋臼基底截断坐骨、耻骨上支和髂骨.③髋臼旋转覆盖股骨头后,取三角形骨块插入,用多枚克氏针固定.④术后伤口负压引流2d,患肢皮牵引2周.8周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患肢不再乏力,疼痛消失.10例步态明显改进.髋关节活动度除1例较差外,其余与术前相似.两下肢基本等长.X线片检查结果:CE角为15°~35°,平均28°,较术前平均改进14°;髋臼指数10°~35°,平均20°,较术前平均改进18°.11例沈通氏线由中断变为连接.Trendelenburg氏征10例为阴性.结论:改进Tǒnnis三联截骨术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汉林;刘玉昌;于振武;李雅欣;李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近年来随着人工全髋翻修术患者的增加,髋臼假体翻修术的数量也逐年增多,但伴有骨缺损的髋臼重建术并非那么简单.髋臼假体翻修术时髋臼骨缺损的发生原因有骨溶解(Osteolysis)、骨吸收(Resorption)、第一次全髋置换术中去除过多髋臼软骨下骨、取出髋臼假体和骨水泥时过多破坏髋臼骨组织以及髋臼假体的松动、移位和感染等[1~3].
作者:姜文学;Myung Chui Yoo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治疗马蹄足痉挛的疗效.方法:12例痉挛型脑瘫马蹄足畸形患儿均行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6周拆除石膏后行康复训练.结果:10个月~3年的随访观察,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标准,马蹄足及足内翻畸形完全矫正,踝阵挛80%得到矫正,巴彬基氏征90%得以矫正.行走步态良好,无关节疼痛.讨论: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结合跟腱延长术有效解除了马蹄足痉挛畸形,预防和清除了痉挛的复发.
作者:马善军;冯永凯;张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戴力扬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任建华;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自1981年5月始,采用手法整复,下肢牵引加中药治疗骨盆创伤106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君;朱新宁;王新东;韩继国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本院自2000年7月引进德国鲁道夫公司的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icro Endoscopic Discectomy,MED)至今共治疗108例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疗效满意.
作者:宋一平;刘宏滨;张传开;童迅;雷会宁;张庆涛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治疗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采用石膏外固定、钢板螺钉或髓内针内固定和外固定器治疗184例(190肢)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骨折一期愈合者168例,计172肢(90.5%).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3.7个月.结论:力争早期清创、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稳定骨折(AOⅠ度)可用石膏外固定;不稳定骨折(AOⅡ度和部分Ⅰ度、Ⅲ度)应用小腿内侧入路钢板或带锁髓内针内固定;骨折处有严重软组织损伤(AOⅢ度)者,可应用外固定器治疗.
作者:成述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工业及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脊柱多发性骨折近年来有逐渐增加趋势.由于多节段脊柱骨折易于漏诊及延迟诊断,同时治疗亦有一定难度,对此类损伤应予重视[1,2,5].自1999年3月~2001年6月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发骨折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汉平;廖可国;黄彦杰;宁志杰;孙磊;李叶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纤维异样增殖症的近期疗效.方法:1994年10月~2000年4月采用截骨、直视下病灶清除自体骨移植治疗13例(21处)骨纤维异样增殖症患者.结果:术后随访2~5年,1处复发,余患者植骨愈合,患肢功能正常,取肋骨后肋骨再生.结论:截骨病灶刮除植骨治疗纤维异样增殖症方法简单,复发率低,肋骨植骨,骨量大,易爬行替代,彻底清除病灶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作者:张龙海;胥少汀;朱兵;单建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IGF-1对兔成骨细胞的成骨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兔成骨细胞,第2代成骨细胞分别在含0.1ng/ml、1ng/ml、10ng/ml、20ng/ml IGF-1的DMEM中培养,24、36h后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2、108h收集培养上清进行骨钙素放射免疫法(RI)测定.结果: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24、36h,经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GF-1浓度为0.1、1、10ng/ml,各组之间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72、108h,经RI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对成骨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在0.1~10ng/ml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未发现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有影响.
作者:储诚兵;陈艺新;尹培荣;陈雄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的原因及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的优点.方法:对26例下肢长管状骨肥大型骨不连扩髓后应用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根据需要决定是否植入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骨.结果:所有病例4~6个月内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静力固定能有效控制有害的剪应力,同时对骨折有一定的加压作用,是治疗下肢肥大型骨不连的理想方法.
作者:黄雄飞;谢伟坚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进行回顾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例股骨上段巨大、多发性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进行分析,手术方法采用病灶刮切术加自体骨充填植骨术.结果:随访4年无复发.结论:邻关节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难于早期正确诊断;建议行MRI检查,并尽早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完成诊治.
作者:魏新建;王晓飞;王晓鸽;邓友章;谢家华;何洪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胰岛素和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兔膝关节软骨细胞,分别加入胰岛素、氢化可的松或二者的复合物的培养液中培养,用MTT法测定其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单独使用胰岛素0.035μg/ml即可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P<0.01),当浓度增至0.35μg/ml时,其促进作用达到大值(P<0.01).氢化可的松10μg/ml时对软骨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P<0.05).随着氢化可的松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显著,当浓度增至100μg/ml时,软骨细胞几乎全部死亡(P<0.01).当胰岛素0.35μg/ml与氢化可的松50μg/ml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结论:低浓度胰岛素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氢化可的松对软骨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二者联合使用时,氢化可的松可以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作者:钟灿灿;李斯明;唐毅;沈雁;陈鸿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女性,42岁,主因左足跟及足外侧疼痛、麻木半月来诊.缘于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外侧隐痛、麻木,以早晨起床时为重,下地活动后可略减轻.查体:脊柱生理弧度正常存在,腰部无压痛点,活动度好.左足跟外侧及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皮肤痛觉明显减退.左小腿中下1/3处跟腱外侧缘处有一局限性压痛点,并向左足跟及足外侧缘放射,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与患者平时自觉疼痛的范围及性质一致.左踝及左足X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左腓肠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醋酸曲安奈德2ml加2%利多卡因2ml压痛点局封,1次后患者疼痛、麻木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作者:冀振亮;谢红梅;陈清海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