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拴虎;孙廷选;党友林
随着工业及交通的发展,工业及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加,脊柱多发性骨折近年来有逐渐增加趋势.由于多节段脊柱骨折易于漏诊及延迟诊断,同时治疗亦有一定难度,对此类损伤应予重视[1,2,5].自1999年3月~2001年6月应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多发骨折12例,报告如下:
作者:赵汉平;廖可国;黄彦杰;宁志杰;孙磊;李叶红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对非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随机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前后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个实验,3 087个病例.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的比值比(OR)为6.62,电刺激治疗与非电刺激治疗的比值比(OR)为1.56.在不同的手术方式中,髓芯减压术有效率为55.8%,截骨术有效率为71%,骨移植术有效率为76.6%.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主张进行手术治疗,骨移植疗效好,其次是截骨和髓芯减压,电刺激治疗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钟刚;裴福兴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慢性骨髓炎是骨科常见病,因其病情复杂、病程漫长,易并发慢性窦道,皮肤瘢痕及缺损、骨折、骨缺损,手术失败率、感染复发率高,临床处理较为棘手,成为国内外矫形外科医师们多年探索解决的一个难题.近来,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较多新的治疗方法,现综述如下:
作者:高秋明;刘兴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颈椎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为多.该病具有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治疗后极易复发等特点.本院自1999年7月~2001年12月,对颈椎病伴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的70例病人,采用科学用枕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苏翠娟;孙光武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对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进行回顾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例股骨上段巨大、多发性邻关节骨囊肿(骨内腱鞘囊肿)进行分析,手术方法采用病灶刮切术加自体骨充填植骨术.结果:随访4年无复发.结论:邻关节骨囊肿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骨肿瘤,难于早期正确诊断;建议行MRI检查,并尽早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完成诊治.
作者:魏新建;王晓飞;王晓鸽;邓友章;谢家华;何洪阳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的疗效.方法:患者,男,17岁,术前诊断为右侧骨盆骨巨细胞瘤,作病灶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结果:术后摄片,假体位置满意,患肢与对侧等长,轴线好,伤口于术后2个月作邻近皮瓣转移修复治愈,无其它并发症.据Aboulafia AJ的评定标准,达到优的效果.结论:半骨盆切除、马鞍形人工半骨盆重建术是可行的.
作者:张宏其;廖前德;周江南;龙文荣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1例,年龄大76岁,小33岁,平均年龄58.7岁,病程长26年,短半年,全部病例均经X线照片确诊,其中有颈椎骨质增生38例,颈部韧带钙化10例,颈椎间盘突出3例,9例颈椎X线片无异常,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头晕颈痛、呕吐及上肢麻痛等症状.
作者:王旭;申云华 刊期: 2002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例,男11例,女1例.年龄18~45岁,平均32.5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6例,交通伤4例,坠落伤2例.合并伤:休克2例,头面部伤1例.开放骨折15部位,闭合骨折9部位.其中双侧胫腓骨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2例,既有开放骨折又有闭合骨折5例.骨折部位:胫骨上1/3骨折5处,中1/3骨折11处,下1/3骨折8处,其中粉碎骨折11处.
作者:孙友良;刘兆安;张晓东;朱世华;王成文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索胶原酶溶盘术并发神经根损伤的原因.方法:对6个临床病例的症状、体征及影像资料和治疗反应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于施术后发生剧烈腰腿痛,吗啡类镇痛效果不明显,疼痛持续半个月,同时逐渐出现神经根性损害;神经营养药物及松解术治疗效果不好.结论:胶原酶溶盘术所致神经损伤是一种严重的根性化学伤,恢复困难.为减少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溶盘术指征要严格为非破的间盘突出症.
作者:王永凯 刊期: 2002年第11期
作者自1993~2001年,采用组合手术治疗足内翻畸性96例,随访疗效满意.
作者:宁拴虎;孙廷选;党友林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告双侧同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指导康复锻炼过程.方法:保持正确的体位,教会有效的褥疮预防方法及排便方式.及时指导康复锻炼.结果:本组8例16髋.出院时2例可下地弃拐行走;4例可扶双拐行走;2例可自行坐起,双髋屈曲110°.结论:及时指导康复训练可早期恢复髋关节功能.
作者:唐敏 刊期: 2002年第11期
患者股骨颈头下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方法治疗,术中安装的假体是非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手术正常进行,取出肌骨头,然后手工加工髓腔,我们把髓腔锉得跟假体柄大小差不多了,用手按压放入假体柄进行比试,当插入的假体,肩部离股骨颈截骨面大约1.5cm处,估计大小基本符合.于是打算把假体拔出修平髓腔,可是用手拔假体柄怎么也拔不出来,甚至把打出器的钩子拉断了还是丝毫不动.往外打不出就往里打,直接安装,可是锤子打松了假体也进不去,变成进退两难.我们试着在股骨干外侧离顶端约8cm的地方,大约超过假体柄上珊瑚面接触的部位,钻一个3mm的小孔使空气进入骨髓腔,然后再用打出器向外拔,真巧,只要轻轻一敲假体就出来了.后顺利地完成了手术.采用专用的打入式髓腔锉锉髓腔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卡壳情况.
作者:黄柏辉;陈聚江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动物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一种新型合成韧带在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成年羊随机分为2组各接受单纯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或加合成韧带固定术.术后拍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2周时杀死动物,取颈椎标本分别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韧带组融合率为83%,对照组为67%.生物力学测试表明韧带组在伸展运动上有明显高的稳定性,屈曲运动的稳定性无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2组动物的融合部位均为纤维组织、软骨及少量的骨组织,且之间无差异.结论:颈椎前路植骨融合应用新型合成韧带可以提高融合率和颈椎伸屈方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颈椎前路固定的一种方法.
作者:海涌;马华松;邹德威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IGF-1对兔成骨细胞的成骨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细胞培养技术获得兔成骨细胞,第2代成骨细胞分别在含0.1ng/ml、1ng/ml、10ng/ml、20ng/ml IGF-1的DMEM中培养,24、36h后行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72、108h收集培养上清进行骨钙素放射免疫法(RI)测定.结果: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24、36h,经MTT法检测,不同浓度IGF-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IGF-1浓度为0.1、1、10ng/ml,各组之间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GF-1与成骨细胞培养72、108h,经RI检测,不同浓度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GF-1对成骨细胞有明显促进增殖作用;在0.1~10ng/ml范围,存在浓度依赖性;未发现IGF-1对成骨细胞合成骨钙素有影响.
作者:储诚兵;陈艺新;尹培荣;陈雄德 刊期: 2002年第11期
采用交腿皮瓣移植治疗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由于术后双下肢需行特殊体位固定卧床,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术后护理尤其重要,护理不当将会降低皮瓣成活率,影响手术效果.
作者:任建华;李兰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报道本科改进Tǒnnis术式治疗16例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7~18岁,平均12岁;左侧9例,右侧7例.16例跛行,患肢大粗隆凸出,活动多后乏力,其中9例还有轻度疼痛.15例单侧发病,患肢较健侧短1~3cm,Trendelenburg氏征阳性.X线片检查:术前CE角10°~20°,平均14°;髋臼指数30°~45°,平均38°;沈通氏线不连接15例.治疗方法: 对Tǒnnis术式进行改进:①术前牵引或结合髂腰肌松解.②设计2个切口,用自制器材,紧靠髋臼基底截断坐骨、耻骨上支和髂骨.③髋臼旋转覆盖股骨头后,取三角形骨块插入,用多枚克氏针固定.④术后伤口负压引流2d,患肢皮牵引2周.8周后扶拐下地活动.术后随访8~22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术后患肢不再乏力,疼痛消失.10例步态明显改进.髋关节活动度除1例较差外,其余与术前相似.两下肢基本等长.X线片检查结果:CE角为15°~35°,平均28°,较术前平均改进14°;髋臼指数10°~35°,平均20°,较术前平均改进18°.11例沈通氏线由中断变为连接.Trendelenburg氏征10例为阴性.结论:改进Tǒnnis三联截骨术是治疗青少年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汉林;刘玉昌;于振武;李雅欣;李治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重度胸椎结核合并完全截瘫的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及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结果:5例胸椎结核全瘫病人实行手术治疗,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截瘫恢复满意.结论:脊柱结核一旦出现脊髓功能损害,在抗结核治疗的同时,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特别是CT.MRI明确病因后行手术治疗.
作者:郑智玉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心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分泌异常与颈髓损伤(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CSCI)后低钠血症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研究了15例CSCI并低钠血症患者血浆ANP,与23例CSCI不伴低钠血症患者及12例正常同龄组的ANP进行比较.并检测血钠和部分患者的尿钠及尿量.结果:(1) CSCI伴低钠血症者,其血浆ANP水平较不伴低钠血症者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2)CSCI急性期血浆ANP水平与CSCI程度密切相关,CSCI越重,ANP水平越高;ANP水平越高,血钠越低,二者呈负相关(r=-0.85,P<0.01).结论:CSCI后低钠血症患者ANP分泌明显异常,ANP分泌增加可能是导致CSCI后低钠血症的一个重要因素.纠正缺氧可能降低ANP水平,从而纠正CSCI后顽固性低钠血症.
作者:颜廷宾;张佐伦;袁泽农;刘立成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下肢短缩、大段骨缺损合并其他病变的复杂畸形的体会.方法:应用骨段皮质截骨延长输送或楔形截骨压缩迟延延长等方法治疗开放性胫骨缺损伴骨髓炎4例;股骨或胫骨肿瘤瘤段切除3例;肢体短缩伴成角畸形3例.结果:10例均恢复了肢体长度和持重功能.2例股骨延长者发生膝关节屈曲受限,1年后恢复.1例儿童出现胫骨过生长.结论:Ilizarov技术是治疗短肢,修复创伤、炎症、肿瘤等所致骨缺损的简单而有效的新方法.
作者:吴其常;张志刚;卞传华;苗旭漫 刊期: 200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7例经手术切除的手指血管球瘤,6例位于甲床,1例位于指腹侧方,平均年龄34.2岁.疼痛是主要症状,触压、遇冷可加重.甲下蓝斑6例,X线片指甲骨压迹1例.MRI检查1例.手术采取拔甲后显微镜下瘤体摘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血管球瘤,平均随访41个月,无指甲营养不良、残余痛及复发病例.结论:诊断一般通过临床表现均可做出.MRI可明确瘤体的大小、精确的位置并为外科手术提供帮助.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是治疗本病的可靠方法.
作者:耿晓鹏;尹培荣;宁旭;马庆文;王用凯;张成浩 刊期: 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