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恩溢;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宿杰阿克苏
目的:分析影响TIMI帧数的临床及解剖相关因素.方法:分析280例患者的749支冠状动脉的校正TIMI帧数(CTFC),以及其与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血管直径、血管狭窄程度、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等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1)狭窄<50%的冠状动脉的帧数与冠脉血管直径正相关,与收缩压、心率负相关.相关系数(r)和P值分别为:前降支CTFC与血管直径r=0.312,P=0.002;与收缩压r=-0.241,P=0.019;与心率r=-0.165,P=0.05.回旋支CTFC与血管直径r=0.298,P=0.0001;与收缩压r=-0.267,P=0.001;与心率r=-0.172,P=0.033.右冠与血管直径r=0.210,P=0.05;与收缩压r=-0.274,P=0.001;(2)男性患者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TIMI帧数分别为23.55±8.90帧;29.77±15.55帧;21.08±9.28帧;女性患者分别为LAD 19.97±6.19帧;23.42±9.48帧;17.04±5.99帧,P值分别为0.023、0.001、0.001;3)按冠状动脉狭窄<70%、70%~90%、>90%分组,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的三组之间CTFC具有显著差异,P值分别为0.0001、0.001、0.0001.结论:(1)TIMI帧数计数是反应冠状动脉血流较好的连续变量;(2)冠状动脉血管直径与CTFC明显相关;(3)CTFC与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明显相关;(4)男性患者的CTFC明显长于女性患者.
作者:韩雅君;孙宁玲;王伟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B1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19量从70拷贝/μg至3 900拷贝/μ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 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5±10.1)岁;(2)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9±9.5)岁.治疗组在出院后开始吸入申威8L压缩氧,吸入氧浓度(FIO2)29%,每日12 h计1年.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肺功能(FEV1)、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血沉(ESR)、血凝及血粘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浆及全血粘滞度(高切、低切)、内皮素-1(ET-1)、血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及SaO2增高(P<0.01),PCV、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内皮功能也得到改善,ET-1下降.血肌酐降低(P<0.05);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均无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改善COPD高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瑛;秦兴国;肖平;何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硬化患者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1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率为21.65%(63/291例).其中,院外感染率12.37%(36/291例),院内感染率8.59%(25/291例),院内外混合感染率0.69%(2/291例);感染部位分布;腹腔(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3.80%(24/71例次),呼吸道28.17%(20/71例次),泌尿系16.90%(12/71例次),肠道5.63%(4/71例次),败血症5.63%(4/71例次),胆系4.24%(3/71例次),其他(皮肤、引流液等)5.63%(4/71例次);感染菌种分布;革兰阳性球菌36.84%(14/38株),革兰阴性杆菌31.58%(12/38株),真菌31.58%(12/38株).291例肝硬化患者总病死率为7.90%(23/291例),感染组病死率22.22%(14/63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4.50%(9/228).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严重并发症、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侵袭性医疗操作和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发因素,增加病死率;且深部真菌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给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作者:陈倩;张顺财;祝墡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MRI指导下规范化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6~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规范方案分别接受20~30 U的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MRI和MRA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ESS评分是66.98±16.99,对照组的ESS评分是65.32±16.4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为77.91±18.62和68.14±17.56(P<0.05);治疗21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是84.12±17.18和76.89±19.32(P<0.01);治疗90 d后两组的ESS分别为91.26±14.05和80.07±15.90(P<0.01),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3.17±2.87cm2和2.81±2.33 cm2(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2.43±2.51cm2和2.70±2.41 cm2,治疗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前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治疗后MRA均显示血管再通.④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MRI指导下,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谢连红;任传成;孟令平;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段磊;倪冬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外伤性急性弥漫性脑肿胀(PADBS)的机理与疗效.方法:选择伤后12h内入院的PADBS患者46例(实验组)接受亚低温治疗,同期入院常温下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其他治疗措施均基本相同.同时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血糖、血乳酸、血气、血电解质.均于伤后3个月时根据GOS评估法判定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治疗组病人伤后早期的高ICP、高血糖、高乳酸血症分别明显下降(P<0.01),低CPP明显上升(P<0.01);生命体征、血气及血电解质无显著差异;无严重并发症.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无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觉醒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PADBS患者早期应用亚低温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圣芳;王汉东;陈汉民;王玉差;张银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放香;冯亚平;张大国;阎兴治;向道康;舒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2003年入我院治疗,成功实施PTCA合并支架植入手术的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共197例,并作为期半年的追踪随访,按照二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然后运用PCR技术对这197例患者样本进行ACE基因分型,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判断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结果:197例患者中再狭窄组为58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25.9%、39.6%、34.5%;未狭窄组为139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33.8%、43.9%、22.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3.250,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2.6%和55.8%,亦无显著差异(x2=3.326,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相关性.
作者:王时俊;葛均波;孙爱军;袁治国;张红旗;王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自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行为干预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社区家庭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216例冠心病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113例增加心理行为康复训练疗法;非干预组103例不加.康复训练方法在社区医师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每年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对比观察疗效.结果:干预组冠心病患者年住院率、A型性格的矫正、心绞痛发作、院外猝死、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善等均明显优于非干预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行为康复训练方法对冠心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但此法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于结合中医理论优势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作者:张廷满;王宁;孙玉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本研究探讨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发作患者血小板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葛晓麟;郑明芳;史习勤;张雷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三倍体的交通后段大脑前动脉(triplication of the postcommunical anterior cerebral artery)属于少见的血管变异,多在解剖、脑血管造影或手术过程中被发现.我们在对46具尸脑标本进行解剖时,发现1例有这种变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敢;薛绛宇;徐涛;顾斌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p53表达阳性率为47.9%(67/140).根据p53表达的阳性指数0、1、2、3、4将140例胃癌组织分为5组,各组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2.01±2.514、0.17±0.495、2.80±1.789、4.73±1.272、6.50±0.707,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67例p53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和p53表达阳性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在免疫组化检测水平上具有同步相关性.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左青松;卢韶华;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预后影响.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组治疗,强化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治疗后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的CRP及FIB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其他心脏恶性事件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降低致炎因子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金露;姚望;姚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PCEA、PCIA、PCSA3种方法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依术后自控镇痛途径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硬膜外组(E组,20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组(Ⅰ组,20例),术毕经静脉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皮下组(S组,20例),术毕经皮下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配方和程序同PCIA.观察并记录3组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BP、HR、呼吸情况,镇静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术后8、12、24、48、72 h的VAS相仿(P>0.05),镇静评分在PCIA、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P<0.05),病人的满意度、肠功能恢复时间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EA、PCIA和PCSA镇痛效果相仿,PCEA组患者镇静程度较轻,PCIA和PCSA的镇静程度较重,但并未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其它并发症情况3组相仿.与PCEA、PCIA相比,PCSA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故障少,不失为术后镇痛又一较好方法.
作者:嵇富海;杨建平;张鸿;陈军;须挺;蒋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宋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汤钊猷;王玉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6例胃癌行低张服水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进展期胃癌病灶显示45例(敏感性98%);13例病变胃外侵犯CT显示10例(敏感性77%);39例淋巴结转移CT显示30例(敏感性77%);10例远处转移显示8例(敏感性80%).结论:螺旋CT扫描可用作进展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TNM分期.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俞明细;成建明;王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胎盘早剥与妊高症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妊高症、机械性因素(包括私人不恰当操作)、羊水过多、胎膜早破;(2)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妊高症10例(40%),重度妊高症6例(24%);(3)25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发DIC 6例(24%);(4)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死胎5例(20%),新生儿死亡2例(8%),死产1例(4%),新生儿窒息5例(20%),孕产妇死亡1例(4%),次全子宫切除5例(20%),产后出血9例(36%).6例并发DIC患者中死胎4例(66.7%),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16.7%);产妇死亡1例(16.7%),次全子宫切除4例(66.7%).结论: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尤其是重度妊高症诱发的胎盘早剥,易并发急性DIC,威胁母婴安全.
作者:胡峥;周文湘;侍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1.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反复背痛6年,加重伴胸闷2年入院.体检:BP 120/80 mmHg,HR 68次/min,心前区及胸骨左缘可听及3/6级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12导联心电图:窦性节律,HR 68次/min,Ⅱ、Ⅲ、aVF导联T波倒置,V3~V6导联T波负正双向,V4~V5导联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2 mm.
作者:董丽莉;舒先红;潘翠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中以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多见,误诊时间为3~30个月.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但如果临床医师有足够的认识及警惕性,便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裴复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