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目的: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ICa-L).实验分4组: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卡维地洛(1 μmol/L)组,AngⅡ+卡维地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 μmol/L 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12.74±1.65 vs-5.78±0.82 pA/pF,P<0.05).1μmol/L卡维地洛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无明显影响(-5.72±0.77pA/pF),但可拮抗AngⅡ的作用;AngⅡ+卡维地洛组的ICa-L峰值电流密度(-8.03±0.84 pA/pF)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0.1μmol/L 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卡维地洛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
作者:张殿新;张荣庆;程何祥;黄岚;王海昌;郭文怡;刘兵;张清;李伟杰;秦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76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76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乳腺癌病人根据术前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根据术后病理分期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并追踪随访至今.局部复发率是3.9%,远处转移率是1.3%.结论:应用合理有序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疗效.
作者:童钟;丁锐;沈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作者:周晔;苏绮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断面对拢缝合的技术要点及在肝外科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手术中肝断面的处理方法.采用肝断面对拢闭合者68例,占91.9%,其中完全闭合者59例,肝断面敞开者6例.观察术后腹腔引流、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膈下积液、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未发现大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膈下积液5例;需要处理的胸水9例;肝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肝断面对拢闭合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肝外科技术,如果在手术中能够掌握技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张勇;马曾辰;樊嘉;周俭;叶青海;孙惠川;秦贤举;成剑文;杨柳晓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将手术治疗61例高龄梗阻性结肠癌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7例行Ⅰ期右半结肠切除术,16例行Ⅰ期左半结肠切除,11例行Ⅰ期乙状结肠或直肠上段切除,4例行Hartmann手术,2例行结肠造口,1例行捷径手术.发生术后并发症47例次,吻合口瘘2例;死亡3例,死亡率4.9%.结论:掌握好适应症高龄梗阻性结肠癌I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而围手术期处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紫平;罗国荣;李东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欣;杨珏;陈斌;石赟;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种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做细胞增殖计数、运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线了解癌细胞侵袭与运动情况.结果:(1)TGBC1TKB、TGBC2TKB和GB-SD端粒酶活性OD值分别为0.183±0.001、0.257±0.002和0.260±0.002;β-Ctenin基因mRNA值分别为44718±567、50 279±545和50 802±371;hTERT基因值分别为51 287±1 818、62 346±733和63 345±1 154;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β-Catenin蛋白质值分别为35 289±154、32 636±345和32 510±346;hTERT蛋白质值分别为34 515±454、32 562±571和32 083±163.后两组均低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2)TGBC1TKB、TGBC2TKB和GB-SD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第5天OD值分别为1.324±0.792、1.573±0.043和1.647±0.033;24 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0.667±3.512、113.333±5.508和124.667±6.506;24 h过线细胞数分别为23.667±1.155、40.000±1.000和42.667±2.082.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hTERT和β-Catenin基因蛋白在人胆囊癌细胞系呈阳性表达;它们可提示胆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影响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和侵袭力.
作者:丁昂;童赛雄;锁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在存在冠脉痉挛的冠心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52例冠心病存在冠脉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和抵克力得治疗组,观察比较2组临床心绞痛发作的情况,经6个月的随访,判断阿司匹林在存在血管痉挛的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结果:经6个月的随访观察,以上2组患者其心绞痛发作的转归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作为一价廉效优的抗血小板药物,不但能应用于劳累型心绞痛的患者,也能安全地应用于存在冠脉血管痉挛的患者.
作者:刘辉;鲍正宇;陈锐;毛家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硬化患者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1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率为21.65%(63/291例).其中,院外感染率12.37%(36/291例),院内感染率8.59%(25/291例),院内外混合感染率0.69%(2/291例);感染部位分布;腹腔(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3.80%(24/71例次),呼吸道28.17%(20/71例次),泌尿系16.90%(12/71例次),肠道5.63%(4/71例次),败血症5.63%(4/71例次),胆系4.24%(3/71例次),其他(皮肤、引流液等)5.63%(4/71例次);感染菌种分布;革兰阳性球菌36.84%(14/38株),革兰阴性杆菌31.58%(12/38株),真菌31.58%(12/38株).291例肝硬化患者总病死率为7.90%(23/291例),感染组病死率22.22%(14/63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4.50%(9/228).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严重并发症、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侵袭性医疗操作和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发因素,增加病死率;且深部真菌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给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作者:陈倩;张顺财;祝墡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复习了60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当受到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英为;蔡后荣;黄妹;周贤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中断常规治疗的同时,机械通气后30min临床表现和有关临床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在较顽固的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
作者:马蒙恩;沈晓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B1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19量从70拷贝/μg至3 900拷贝/μ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 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提高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中以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多见,误诊时间为3~30个月.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但如果临床医师有足够的认识及警惕性,便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裴复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5±10.1)岁;(2)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9±9.5)岁.治疗组在出院后开始吸入申威8L压缩氧,吸入氧浓度(FIO2)29%,每日12 h计1年.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肺功能(FEV1)、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血沉(ESR)、血凝及血粘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浆及全血粘滞度(高切、低切)、内皮素-1(ET-1)、血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及SaO2增高(P<0.01),PCV、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内皮功能也得到改善,ET-1下降.血肌酐降低(P<0.05);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均无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改善COPD高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瑛;秦兴国;肖平;何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肝脏是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在我国,原发性肝癌及肝内胆管结石仍然是常见病、多发病,常合并有肝硬变.肝叶切除术是上述疾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肝硬变患者因其肝功能储备不足,手术后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1].
作者:邵泉;赵浩亮;苗青旺;韩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肝纤维化大鼠骨代谢及其调控激素的改变.方法:20只大鼠分为2组,一组以四氯化碳肌注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2组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m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总蛋白(serum total protein,TP)、白蛋白/球蛋白(A/G)、γ-谷氨酰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股骨和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代谢指标及其调控激素[血清钙、尿钙、25羟基维生素D3[25(OH)VitD3]、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尿吡啶酚/肌酐(urinary pyridinoline/creatinine,Pyd/Cr)].结果:肝纤维化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股骨和腰椎骨密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0.149±0.014 vs0.151±0.006 g/cm2,P>0.05;0.139±0.012 vs 0.146±0.007 g/cm2,P>0.05];血清25(OH)VitD3无显著差异[18.97±1.52 vs18.20±1.03ng/ml,P>0.05];尿Pyd/Cr则显著升高[0.13±0.04 vs 0.08±0.02 nm/μmol,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腰椎骨密度与血清A/G呈正相关(r=0.586,P<0.01),而与尿Pyd/Cr呈负相关(r=-0.512,P<0.05).结论:肝纤维化大鼠骨吸收加强.
作者:俞华芳;朱金水;余小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p73 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关系.方法:采用SYBRGreenI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9例结肠癌组织和其癌旁组织中p73 mRNA的表达.结果:p73基因在结肠癌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高于其在癌旁组织的表达(P<0.01);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分化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论:p73的高表达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联系.
作者:郭玮;莫惠芳;周琰;赵瀛;潘柏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检测p53蛋白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不同分组的表达率,分析p53蛋白阳性表达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化疗耐药的指标.方法: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标本72例:初治组18例,完全缓解(CR)组38例,复发组16例.用流式细胞仪和单克隆抗体检测p53蛋白在骨髓标本中表达率.分析在不同分组之间表达率有无差异及阳性表达与诱导化疗CR率的关系.结果:1)p53蛋白总表达率为29.17%,初治组、CR组和复发组表达率分别为11.11%、21.05%和68.75%,复发组明显高于与初治组和CR组(P=0.0056,P=0.0085),初治组和CR组表达无差别(P=0.37).2)p53表达率在ALL 55.6%)显著高于AML(20.37%)(P=0.01).3)p53阳性组CR率(47.62%)显著低于阴性组CR率(74.51%)(P=0.028).结论:p53表达率于复发组显著高于初治和CR组,ALL组显著高于AML组.P53蛋白高表达是对化疗耐药的指标之一.
作者:庄静丽;徐建民;王宝珍;吴直江;高奇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p53及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1)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失表达有24例,占16%(24/150),hMSH2失表达有5例,占3.3%(5/150);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19.3%(29/150).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MMR蛋白失表达比例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0.05);(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组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表达组(P<0.05).结论:(1)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与p53表达及PCNA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作者:史恩溢;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宿杰阿克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较为多见.据报道术后头痛发生率约44.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2000年~2004年,我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者102例,占手术患者的38.1%.
作者: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