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断面对拢缝合技术在肝切除中的应用

张勇;马曾辰;樊嘉;周俭;叶青海;孙惠川;秦贤举;成剑文;杨柳晓

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摘要:目的:探讨肝断面对拢缝合的技术要点及在肝外科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肝肿瘤患者肝切除手术中肝断面的处理方法.采用肝断面对拢闭合者68例,占91.9%,其中完全闭合者59例,肝断面敞开者6例.观察术后腹腔引流、术后出血、胆漏、腹腔感染、膈下积液、胸腔积液、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术后未发现大出血、胆漏、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膈下积液5例;需要处理的胸水9例;肝功能衰竭1例;切口感染2例.结论:肝断面对拢闭合是一种实用有效的肝外科技术,如果在手术中能够掌握技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螺旋CT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在胃癌诊断及TNM分期中的价值.方法:46例胃癌行低张服水螺旋CT检查,其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46例进展期胃癌病灶显示45例(敏感性98%);13例病变胃外侵犯CT显示10例(敏感性77%);39例淋巴结转移CT显示30例(敏感性77%);10例远处转移显示8例(敏感性80%).结论:螺旋CT扫描可用作进展期胃癌的辅助诊断及TNM分期.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俞明细;成建明;王有成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上皮性卵巢癌p53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显著低于G3级;不同的临床分期中,Ⅰ、Ⅱ期阳性表达显著低于Ⅲ、Ⅳ期;在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组织类型无明显差异.p53(-)和p53(+)患者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和27.2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卵巢癌预后和化疗耐药的一个指标.

    作者:徐海耿;王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重复异位妊娠2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重复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2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复异位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29例重复异位妊娠占同期452例异位妊娠中的6.42%,其中19例(占65.52%)发生在对侧输卵管,10例(占34.48%)发生在同侧输卵管.首次异位妊娠行一侧输卵管切除术20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对侧18例(占90.00%),发生在同侧2例(占10.00%).首次异位妊娠行保守性手术及药物治疗9例,重复异位妊娠发生在同侧8例(占88.89%),发生在对侧1例(占11.11%).本组病例15例手术后病理示合并慢性输卵管炎,占51.72%.首次异位妊娠后未避孕及无规律避孕21例,占72.41%.结论:输卵管炎、首次异位妊娠的治疗方式及无避孕措施或不严格避孕是重复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应积极治疗输卵管炎症,从首次异位妊娠的防治开始来降低重复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作者:文秋平;唐秋英;张红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MRI指导下急性脑梗死降纤治疗规范探讨

    目的:探讨在MRI指导下规范化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的6~72 h内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根据本研究制定的规范方案分别接受20~30 U的巴曲酶治疗(治疗组),并与同期未接受巴曲酶治疗的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对比研究.分别观察治疗前后的E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MRI和MRA变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前治疗组的ESS评分是66.98±16.99,对照组的ESS评分是65.32±16.4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7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为77.91±18.62和68.14±17.56(P<0.05);治疗21 d后两组的ESS评分分别是84.12±17.18和76.89±19.32(P<0.01);治疗90 d后两组的ESS分别为91.26±14.05和80.07±15.90(P<0.01),两组之间具有极显著差异.②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3.17±2.87cm2和2.81±2.33 cm2(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梗死面积分别为2.43±2.51cm2和2.70±2.41 cm2,治疗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梗死面积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在治疗组有4例患者在治疗前MRA显示大脑中动脉(MCA)阻塞,治疗后MRA均显示血管再通.④巴曲酶治疗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MRI指导下,利用巴曲酶进行急性脑梗死的规范化降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谢连红;任传成;孟令平;周亚刚;钱湘绮;余桂军;段磊;倪冬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HF机制的认识从5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学说,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心室重塑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心室重塑又进一步激活该系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姜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48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6例,苯妥英钠组16例,丙戊酸钠组16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脂蛋白(a)[LP(a)]明显增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变化,且LP(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增高(r=0.74,p<0.05),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需长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金莉蓉;汪昕;马昱;张昱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凝状态和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索长期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血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两组:(1)治疗组: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72.5±10.1)岁;(2)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73.9±9.5)岁.治疗组在出院后开始吸入申威8L压缩氧,吸入氧浓度(FIO2)29%,每日12 h计1年.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肺功能(FEV1)、动脉血气,肝、肾功能、血沉(ESR)、血凝及血粘状态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N)、血浆及全血粘滞度(高切、低切)、内皮素-1(ET-1)、血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组治疗后PaO2及SaO2增高(P<0.01),PCV、D-二聚体、血浆及全血粘度(高切和低切)均明显下降(P<0.01);同时内皮功能也得到改善,ET-1下降.血肌酐降低(P<0.05);血β2-微球蛋白下降.对照组各指标均无变化(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及尿素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期氧疗对改善COPD高凝状态、内皮功能和肾功能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瑛;秦兴国;肖平;何银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234例孕前肥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作者:周晔;苏绮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4例穿孔阑尾切口一期缝合治疗体会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疽、穿孔阑尾切口使用术尔泰和可吸收缝线以来,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就近1年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彪;徐子平;雷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危重病与急诊医学讲座》学习班招生通知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与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免疫学变化.方法:将297例老年肺部感染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并发症、治疗与转归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以发热、纳差、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合并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的多,死亡率高.

    作者:吴月萍;殷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自制心脏保存液保存离体兔心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自制心脏保存液对离体兔心的保存效果.方法:取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成分3组,建立非循环式Langendorff灌注模型,分别用晶体停搏液、UW液和我院自制的心脏保存液在低温下保存4h;复灌后检测左心室压力、心肌酶学指标及心肌含水量.结果:自制心脏保存液组左心室压力、心肌酶学指标及心肌含水量与晶体停搏液组有显著差异,与UW液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实验证实我院自制的心脏保存液与UW液心肌保护效果相近,其配方设计基本可行.

    作者:郑佳予;王春生;洪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术后头痛的原因浅析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较为多见.据报道术后头痛发生率约44.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2000年~2004年,我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者102例,占手术患者的38.1%.

    作者: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的应用

    目的: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5月~2004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共对129例(男性9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2±11.5岁)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了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所需的止血时间、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以及止血即刻至术后7 d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28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失败的1例为胶原栓经鞘管送入后未能充分打开,撤出输送鞘管时被一并拉出.成功止血的128例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5~3 min(平均1.1±0.6 min);术后下肢平均制动时间为7.1±3.4 h,其中112例患者在4~6 h可以下床活动,16例患者因局部渗血而延长下肢制动时间至10~24 h;止血过程中和止血后无1例患者发生显著迷走反应;术后随访7 d,发生皮下血肿(直径≥3 cm)5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69%,无1例需行外科血管修复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止血装置,它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和术后肢体制动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峰;钱菊英;葛均波;樊冰;王齐兵;葛雷;严卫;颜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欣;杨珏;陈斌;石赟;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应用--附5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中断常规治疗的同时,机械通气后30min临床表现和有关临床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在较顽固的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

    作者:马蒙恩;沈晓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报告

    我院自1994年~2004年对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0~59岁.18例中,钝性伤17例,锐性伤1例.伤后0.5~12 h入院.术前B超、CT确诊16例,腹腔穿刺阳性13例.

    作者:曾台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A、B两组:A组45例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N为vinorelbine长春瑞滨、P为cisplatin顺铂)化疗方案,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8周;B组单纯用NP化疗.观察比较两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7%和23.8%(P>0.05),但A组和B组的缓解率(PR+CR+MR)分别是60.0%和3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K细胞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雄;孙书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urvivin和p53在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海军;刘天卿;蔡永清;王利;冯京连;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