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胡志雄;孙书明

关键词:艾迪注射液, NP方案, 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摘要: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A、B两组:A组45例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N为vinorelbine长春瑞滨、P为cisplatin顺铂)化疗方案,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8周;B组单纯用NP化疗.观察比较两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7%和23.8%(P>0.05),但A组和B组的缓解率(PR+CR+MR)分别是60.0%和3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K细胞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HF机制的认识从5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学说,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心室重塑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心室重塑又进一步激活该系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姜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栓前状态研究现状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我国,COPD约占15岁以上人口的3%.血栓前状态从广义上可以分两类:先天性的和获得性的.前者通常为经明确鉴定的止血系统遗传上的异常,而后者是指存在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临床疾病.

    作者:孙加源;刘立根;许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矫治反(牙合)伴偏的临床观察

    反(牙合)伴有偏合((牙合))畸形对患者美观、发音、咀嚼功能和心理均有不良影响[1].对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活动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效果都不太理想,我们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颌间不对称牵引治疗了18例反(牙合)伴有偏(牙合)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报告

    我院自1994年~2004年对18例外伤性脾破裂行脾修补术治疗,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10~59岁.18例中,钝性伤17例,锐性伤1例.伤后0.5~12 h入院.术前B超、CT确诊16例,腹腔穿刺阳性13例.

    作者:曾台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研究脾切除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5~2002年内科治疗无效的24例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进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20±16个月.并对年龄、性别、病期、对激素治疗的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术前PAIgG升高与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100×109/L者22例,占91.7%;随访20±16个月,血小板计数≥50×109/L者19例,占79%.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性别、年龄、病程、激素的治疗反应、术前血小板计数、出院时血小板计数、术后PAIgG值对脾切除术后疗效无预测价值.结论:脾切除术对内科治疗无效的成人慢性ITP患者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各项临床指标对预测脾切除术的疗效无临床意义.

    作者:俞建平;高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转移性卵巢癌临床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转移性卵巢癌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转移性卵巢癌52例.结果:转移性卵巢癌病人中有腹胀表现为42例(80.77%)、少量至中量腹水38例(73.08%),B超提示卵巢肿瘤直径小于10 cm 41例(78.85%),CA125小于200 U/ml48例(92.31%)及CEA大于10 ng/ml共47例(90.38%),CA125/CEA比值介于5~10者共有46例(88.46%).经过手术及有效化疗5~6疗程的病人31例(59.62%)平均生存期为14.45个月,手术未行化疗及仅化疗3疗程以下的病人21例(40.38%)平均生存期为5.9个月,此两组经Log Rank检验(P<0.01)有显著差别.结论:卵巢肿瘤病人,如有腹胀、腹水、B超示卵巢肿瘤直径小于10 cm、CA125小于200 U/ml及CEA大于10ng/ml、CA125/CEA比值介于5~10,应高度怀疑转移性卵巢癌;并应积极给予手术加有效足够的化疗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同时还应给予病人心理治疗.

    作者:朱建龙;冯令达;邵敬於;凌梅立;陆惠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与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免疫学变化.方法:将297例老年肺部感染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并发症、治疗与转归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以发热、纳差、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合并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的多,死亡率高.

    作者:吴月萍;殷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AX2、PCNA以及nm23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发育调控基因PAX2和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以及nm23(肿瘤转移抑制因子)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同时作三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4例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11例癌旁肾组织标本(距肿瘤边缘2cm的肾组织标本)中PAX2、PCNA、nm23的表达情况.结果:PAX2、PCNA、nm23在肾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及癌旁肾组织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5).PAX2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加,低分期组(Ⅰ+Ⅱ)与高分期组(Ⅲ+Ⅳ)相比差异显著(P<0.05).PCNA的阳性表达率随肾细胞癌的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nm23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之间有显著学差异(P<0.05).PAX2与nm23之间以及PCNA与nm23之间的阳性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结论:PAX2、PCNA、以及nm23三者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三者联合检测可减少单一指标检测的局限性,对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恶性程度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清毅;顾晓箭;钱立新;吴宏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

    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p-SN交角、OP-PP交角、O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作者:陆静;龚逸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隐球菌病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复习了60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当受到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英为;蔡后荣;黄妹;周贤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进行PCA治疗.A组静脉应用氯诺昔康(2ml/h,bolus为3.5ml),B组静脉应用芬太尼(2ml/h,bolus为3.5ml).结果: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CA镇痛,A组(氯诺昔康组)与B组(芬太尼组)在疼痛程度(PI)、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疼痛缓解度(PAR)、用药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体睡眠质量略逊于B组(P<0.05);呼吸频率、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类似于B组.结论:氯诺昔康不失为阿片类镇痛药术后PCA的较好的替代药.

    作者:方浩;缪长虹;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CE基因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ACE)基因的多态性与PTCA合并支架植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1~2003年入我院治疗,成功实施PTCA合并支架植入手术的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共197例,并作为期半年的追踪随访,按照二次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术后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然后运用PCR技术对这197例患者样本进行ACE基因分型,后采用统计学方法判断ACE基因多态性是否与支架内再狭窄具有相关性.结果:197例患者中再狭窄组为58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25.9%、39.6%、34.5%;未狭窄组为139例,ACE基因型DD、DⅠ、Ⅱ的频率分别为33.8%、43.9%、22.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x2=3.250,P>0.05).再狭窄组和未狭窄组的D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52.6%和55.8%,亦无显著差异(x2=3.326,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支架术后再狭窄无相关性.

    作者:王时俊;葛均波;孙爱军;袁治国;张红旗;王克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隐匿性乳腺癌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其预后结果,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各种治疗的效果.结果:9例隐匿性乳腺癌患者均经腋窝淋巴结切除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其中7例行根治或改良根治术,所有患者均行进一步化疗,4例行放疗.出院后随访,肿瘤转移导致死亡3例.结论:腋窝淋巴结切除活检和免疫组化检查对隐匿性乳腺癌诊断有重要意义,治疗宜选择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辅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作者:章勇;石长清;李吉;张华云;俞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静脉输液技术和方法的改进

    静脉输液是治疗和抢救病人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近年来国内外护理学者对静脉输液进行了多项研究,作者对此综述如下.

    作者:王燕;王宏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微循环和心肌再灌注的研究进展

    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是心外膜血管的开通,但是恢复心外膜血流的治疗效益常为无复流现象削弱[1].无复流是指在开通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微循环(心肌)灌注仍处于无灌注状态.随着对微循环研究的深入,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系统以外的客观测量手段得以确立和发展.同时,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措施也正在临床试验评价中.

    作者:杨凌超;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下半面部除皱术的综合设计

    目的:中年人下半面部皮肤松弛整形时,对不同特点的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设计,使面部有明显且理想的改善.方法:通过23例就医者面部的综合设计,采用耳前耳屏切口下半面部SMAS筋膜提紧术,结合下颌吸脂、脂肪移植填充、祛眼袋术及隆鼻术,达到一个理想的面部除皱效果.结果:本组患者23例,年龄28~56岁,女性21例,男性2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眼袋手术14例,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下颌吸脂12例,其中有9例行脂肪移植术,下半面部除皱术结合隆鼻4例.通过23例患者面部的综合设计,将面部皮肤提紧术、吸脂术、脂肪移植术、隆鼻术、祛眼袋术结合进行,患者均达到满意的效果.结论:对面部松弛的患者,应综合考虑,发现患者的缺陷,精心设计,减少创伤,手术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作者:陈翌农;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尿路结石(附2 725例报告)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993~2004年采用ESWL治疗尿路结石患者2725例,其中肾结石922例,输尿管结石1789例,膀胱结石14例.结果:随访3个月,结石排净率94.4%(2572/2725),结石残留109例(4.0%),16例无效(0.6%),改用手术治疗.结论:ESWL具有治疗成功率高、副作用少、无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是治疗尿路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刚;李如昌;顾卫星;金伟;汤中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2例上皮性卵巢癌p53蛋白的表达,研究其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蛋白有一定的表达缺失,在G1、G2级组织表达率显著低于G3级;不同的临床分期中,Ⅰ、Ⅱ期阳性表达显著低于Ⅲ、Ⅳ期;在浆液性和粘液性两种组织类型无明显差异.p53(-)和p53(+)患者化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和27.27%,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期分化程度有关,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无关.p53蛋白表达可作为卵巢癌预后和化疗耐药的一个指标.

    作者:徐海耿;王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234例孕前肥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作者:周晔;苏绮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4例穿孔阑尾切口一期缝合治疗体会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疽、穿孔阑尾切口使用术尔泰和可吸收缝线以来,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就近1年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彪;徐子平;雷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