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清毅;顾晓箭;钱立新;吴宏飞
目的:探讨76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00年3月~2004年3月我院76例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乳腺癌病人根据术前临床分期选择手术治疗方案,根据术后病理分期选择综合治疗方案,并追踪随访至今.局部复发率是3.9%,远处转移率是1.3%.结论:应用合理有序的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疗效.
作者:童钟;丁锐;沈宁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骨盆骨折在骨科中比较常见,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骼内、外动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5月~2004年6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鲁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胸腺切除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胸腺切除治疗59例OMG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部分胸骨劈开切口44例,全胸骨劈开切口2例,电视胸腔镜经右胸前外侧径路13例.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和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肌无力危象1例;手术有效率1年内89.8%(53/59),1~3年74.0%(37/50),3~5年86.1%(31/36),5~10年88.9%(24/27),10年以上86.7%(13/15);总缓解率37.3%,有效率为86.4%.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均显示疗效与性别、年龄、病程、手术径路及病理分型无关(P>0.05).结论:胸腺切除是OMG的有效治疗方法,切除径路首选电视胸腔镜手术.
作者:谭群友;王如文;蒋耀光;赵云平;马铮;周景海;龚太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ICa-L).实验分4组: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卡维地洛(1 μmol/L)组,AngⅡ+卡维地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 μmol/L 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12.74±1.65 vs-5.78±0.82 pA/pF,P<0.05).1μmol/L卡维地洛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无明显影响(-5.72±0.77pA/pF),但可拮抗AngⅡ的作用;AngⅡ+卡维地洛组的ICa-L峰值电流密度(-8.03±0.84 pA/pF)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0.1μmol/L 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卡维地洛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
作者:张殿新;张荣庆;程何祥;黄岚;王海昌;郭文怡;刘兵;张清;李伟杰;秦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欣;杨珏;陈斌;石赟;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水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8例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急性肺水肿患者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不中断常规治疗的同时,机械通气后30min临床表现和有关临床监测指标均有所好转,有显著差异.结论:机械通气在较顽固的急性肺水肿的治疗中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条件者应积极开展.
作者:马蒙恩;沈晓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p53及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1)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失表达有24例,占16%(24/150),hMSH2失表达有5例,占3.3%(5/150);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19.3%(29/150).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MMR蛋白失表达比例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0.05);(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组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表达组(P<0.05).结论:(1)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与p53表达及PCNA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作者:史恩溢;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宿杰阿克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本研究旨在探讨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使用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对股动脉穿刺部位进行止血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2003年5月~2004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共对129例(男性99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2±11.5岁)行冠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使用了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进行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止血,观察使用该装置所需的止血时间、患者的下肢制动时间以及止血即刻至术后7 d内局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29例患者中,128例即刻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失败的1例为胶原栓经鞘管送入后未能充分打开,撤出输送鞘管时被一并拉出.成功止血的128例患者的止血时间为0.5~3 min(平均1.1±0.6 min);术后下肢平均制动时间为7.1±3.4 h,其中112例患者在4~6 h可以下床活动,16例患者因局部渗血而延长下肢制动时间至10~24 h;止血过程中和止血后无1例患者发生显著迷走反应;术后随访7 d,发生皮下血肿(直径≥3 cm)5例,假性动脉瘤1例,局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69%,无1例需行外科血管修复术.结论:在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术后,Angio-Seal血管闭合装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脉止血装置,它可以缩短止血时间和术后肢体制动时间,并有助于减少局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峰;钱菊英;葛均波;樊冰;王齐兵;葛雷;严卫;颜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HF机制的认识从5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学说,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心室重塑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心室重塑又进一步激活该系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姜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放香;冯亚平;张大国;阎兴治;向道康;舒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海军;刘天卿;蔡永清;王利;冯京连;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长期以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重点是心外膜血管的开通,但是恢复心外膜血流的治疗效益常为无复流现象削弱[1].无复流是指在开通的梗死相关动脉供血区,微循环(心肌)灌注仍处于无灌注状态.随着对微循环研究的深入,心外膜血流TIMI分级系统以外的客观测量手段得以确立和发展.同时,改善微循环的治疗措施也正在临床试验评价中.
作者:杨凌超;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5例食管癌标本,6例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和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的脂肪酸合成酶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45例食管癌中,FAS表达阴性的有6例,表达弱阳性的有4例,表达阳性的有23例,表达强阳性的有9例,表达极强阳性的有3例,阳性率78%;6例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粘膜中,1例表达阴性,2例表达弱阳性,2例表达阳性,1例表达强阳性,阳性率50%;而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FAS表达阴性的有10例,弱阳性的有2例.食管癌中FAS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无相关性.结论:脂肪酸合成酶在食管鳞型细胞的癌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脂肪酸合成酶在肿瘤细胞中选择性的分布可能对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靶位.
作者:阮征;郑健;胡宏慧;黄海龙;彭寿行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73%的肺炎性假瘤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常规X线胸片和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24%和37%,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肺炎性假瘤在术前诊断上与肺癌较难鉴别,对诊断不清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可能存在恶性潜能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随访.
作者:冯明祥;葛棣;郑如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炎症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idiopathic dilated cardiomyopathy,IDCM)、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与心肌中细小病毒B19(parvovirus B19,PB19)、腺病毒和肠病毒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比较30例炎症性心肌病、36例IDCM、13例HCM及36例对照组患者心内膜活检标本中PB19、腺病毒及肠病毒的检出率,并用荧光素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PB19拷贝数.结果:30例炎症性心肌病患者中有4例PB19阳性(13.3%)、1例腺病毒阳性(3.3%)、10例肠病毒阳性(33.3%);36例IDCM中有3例PB19阳性(8.3%)、1例腺病毒阳性(2.8%)、7例肠病毒阳性(19.4%);13例HCM中有2例PB19阳性(15.4%)、1例肠病毒阳性(7.69%)、腺病毒阴性.而对照组未检出病毒序列.PB19量从70拷贝/μg至3 900拷贝/μg,炎症性心肌病PB19DNA拷贝数高于IDCM组和HCM组.结论:PB19和肠病毒一样是炎症性心肌病、IDCM病因之一,可能与HCM发生也有一定关系,而腺病毒为非主要致病病毒;炎症性心肌病的高拷贝PB19 DNA提示病毒感染是诱发心肌炎症反应的机制之一.
作者:姜红;杜明;饶丹;王敏;郭和平;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PCEA、PCIA、PCSA3种方法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60例,依术后自控镇痛途径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成3组.硬膜外组(E组,20例),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静脉组(Ⅰ组,20例),术毕经静脉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静脉自控镇痛.皮下组(S组,20例),术毕经皮下注入负荷量,接镇痛泵行皮下自控镇痛.PCSA配方和程序同PCIA.观察并记录3组病人术后的镇痛效果、并发症(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BP、HR、呼吸情况,镇静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病人的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术后8、12、24、48、72 h的VAS相仿(P>0.05),镇静评分在PCIA、PCSA组明显高于PCEA组(P<0.05),病人的满意度、肠功能恢复时间3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恶心、呕吐、瘙痒、尿潴留的发生率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EA、PCIA和PCSA镇痛效果相仿,PCEA组患者镇静程度较轻,PCIA和PCSA的镇静程度较重,但并未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其它并发症情况3组相仿.与PCEA、PCIA相比,PCSA操作简单、相对安全、故障少,不失为术后镇痛又一较好方法.
作者:嵇富海;杨建平;张鸿;陈军;须挺;蒋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A、B两组:A组45例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N为vinorelbine长春瑞滨、P为cisplatin顺铂)化疗方案,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8周;B组单纯用NP化疗.观察比较两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7%和23.8%(P>0.05),但A组和B组的缓解率(PR+CR+MR)分别是60.0%和3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K细胞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雄;孙书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预后影响.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组治疗,强化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治疗后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的CRP及FIB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其他心脏恶性事件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降低致炎因子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金露;姚望;姚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硬化患者感染状况、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9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91例肝硬化患者的感染率为21.65%(63/291例).其中,院外感染率12.37%(36/291例),院内感染率8.59%(25/291例),院内外混合感染率0.69%(2/291例);感染部位分布;腹腔(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33.80%(24/71例次),呼吸道28.17%(20/71例次),泌尿系16.90%(12/71例次),肠道5.63%(4/71例次),败血症5.63%(4/71例次),胆系4.24%(3/71例次),其他(皮肤、引流液等)5.63%(4/71例次);感染菌种分布;革兰阳性球菌36.84%(14/38株),革兰阴性杆菌31.58%(12/38株),真菌31.58%(12/38株).291例肝硬化患者总病死率为7.90%(23/291例),感染组病死率22.22%(14/63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病死率4.50%(9/228).结论:肝硬化患者病情危重,易并发各种感染,其中老年患者、肝功能损害明显、严重并发症、合并多种器质性疾病、侵袭性医疗操作和广谱抗菌药的应用均可成为感染的诱发因素,增加病死率;且深部真菌医院内感染呈明显上升趋势,给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的防治增加了难度.
作者:陈倩;张顺财;祝墡珠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