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

陆静;龚逸明

关键词:横腭杆, 矢状向支抗, 垂直向支抗
摘要: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p-SN交角、OP-PP交角、O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及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1)腹痛为常见症状,共32例(92.4%),有腹部肿块者12例(34.3%),有血便者8例(22.9%);(2)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9例(25.7%),肠梗阻13例(37.1%),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7例(20%),急性阑尾炎3例(8.6%);(3)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21例(60.0%),美克尔憩室4例(11.4%),盲肠游离症4例(11.4%),结肠肿瘤3例(8.6%)等;(4)本组病例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行纤维结肠镜切除术外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1)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多;(2)近端空肠和回盲部是成人肠套叠的易发部位;(3)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有诊断价值的检查;(4)治疗首选手术,术中应特别注意近端空肠和回盲部的探查.

    作者:刘红燕;石长清;樊晓明;俞建平;郑发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89例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发病因素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6年11月~2003年8月间收治的89例肝硬化SBP患者并临床对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9例患者中既往有SBP史5例,腹泻和消化道出血为SBP常见诱因;临床表现较典型者51例(57.3%),38例(42.7%)出现并发症;Child B级+C级73例(81.9%),平均腹水蛋白浓度5.98g/L;腹水培养阳性17例,共培养出细菌19株,其中G-杆菌占57.9%,G+球菌占36.8%;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等为临床常用的抗生素;89例中,治疗有效者69例,死亡33例;本组研究表明,肝肾功能不佳和有并发症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率.结论:SBP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变化不一;诊断的关键在于腹水检查,腹水培养血瓶法应列为常规;经验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同时注意保护肝肾功能,对存在易患因素的肝硬化患者应予预防性治疗.

    作者:张渊;陈倩;祝墡珠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

    目的:寻求手部小管状骨折,特别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手部外固定器,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皮固定手掌、指骨骨折112例,其中开放骨折21例,掌、指骨头部粉碎骨折41例.结果:随访92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86例,不愈合1例,骨髓炎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其中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功能恢复:按照TAM标准评价,优良率85.8%.结论:手部外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掌、指骨稳固,特别对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阳;王利;刘磊;梁江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胸部肿瘤手术病人围手术期动脉血气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在胸部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及其变化与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胸部肿瘤病人术前1周内,术后2 h、8 h以及第1、2、3 d,第4d或第5d的动脉血气,对所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与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作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统计资料显示胸部肿瘤病人手术后第2天动脉血氧分压低(P<0.01),二氧化碳分压高,低氧血症造成手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高(P<0.05).结论:围手术期血气分析的变化与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为减少手术后心肺功能并发症的发生和保证围手术期的安全,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常,并给予充分的氧疗以纠正低氧血症,必要时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作者:邵立新;陈中元;沈伯明;金炜;孙财英;袁澄;陈伟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与淋巴细胞免疫学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与免疫学变化.方法:将297例老年肺部感染者,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及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合并症、并发症、治疗与转归及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差异.结果:糖尿病组以发热、纳差、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为首发症状、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贫血、电解质紊乱的比例数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其合并症、并发症、平均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T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比一般老年患者免疫力低,更易发生肺部感染,且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危重的多,死亡率高.

    作者:吴月萍;殷少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树突状细胞和动脉粥样硬化免疫炎症反应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ation cell,APC),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APC,通过第二信号或共刺激信号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使其发挥效应细胞作用,是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在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姚康;邹云增;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颈动脉体瘤的治疗--附111例手术报告

    目的:分析111例(116个)颈动脉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案.方法:1959~2004年间,上海中山医院血管外科收治111例颈动脉体瘤患者,年龄17~62岁,平均年龄35.7岁.作动脉造影或彩超、CTA以及MRA无创检查,明确诊断后,全部行手术治疗.结果:3例手术死亡;4例发生脑栓塞;32例发生术后神经并发症;4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通过多普勒超声、CT或MRA检查,在术前明确颈动脉体瘤的血供来源,便于术中及早控制供血动脉;而必要时行术前行动脉造影,行瘤体动脉栓塞缩小瘤体,可有效减少手术出血,并能减少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欣;杨珏;陈斌;石赟;符伟国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隐球菌病1例报告并国内文献复习

    目的:了解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特点,提高认识水平.方法:报告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系统,复习了60篇相关文献,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手段.结果: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影像学改变因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而有差异,诊断依赖病理学,治疗尚存在争议.结论: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应当受到重视,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英为;蔡后荣;黄妹;周贤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及hMSH2基因与p53、PCNA表达关系的研究

    目的:研究hMLH1及hMSH2两种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与p53、PCNA表达的关系,并评估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两步法对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石蜡切片进行hMLH1、hMSH2、p53及PCNA表达的检测.结果:(1)150例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LH1失表达有24例,占16%(24/150),hMSH2失表达有5例,占3.3%(5/150);两者之和占总散发性结直肠癌病例的19.3%(29/150).hMLH1或hMSH2蛋白失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密切相关.近端结肠、低-未分化腺癌及黏液腺癌MMR蛋白失表达比例高(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体类型、肿块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以及患者的Dukes分期均无显著相关(P>0.05);(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组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标记指数均低于表达组(P<0.05).结论:(1)一定比例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存在MMR基因的缺陷,并具有相对特殊的临床病理特征;(2)hMLH1/hMSH2蛋白失表达与p53表达及PCNA标记指数呈负相关.

    作者:史恩溢;杨雄华;谭云山;许建芳;宿杰阿克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TPA支抗作用的评价

    目的:评价横腭杆(TPA)在矢状及垂直方向的支抗作用.方法:选择10例需拔除上、下颌第一双尖牙的女性高角病例,平均年龄13.35岁,应用TPA加强支抗,在治疗前(T1期)和尖牙远移到位(T2期)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根据Mx、FMA、GoGn-SN交角、pp-SN交角、OP-PP交角、OP-SN交角的变化,评价TPA的支抗作用.利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对所测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T1期和T2期的Mx变化具有显著差异,反映了少量的矢状方向的支抗丧失;T1期与T2期的FMA、GoGn-SN、pP-SN、OP-PP、OP-SN交角变化均无显著差异,反映TPA能有效地维持垂直方向的支抗.结论:TPA能满足正畸治疗中强支抗的需要,特别能很好地控制垂直向支抗.

    作者:陆静;龚逸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甲状腺术后头痛的原因浅析

    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较为多见.据报道术后头痛发生率约44.6%,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2000年~2004年,我院行甲状腺手术后出现头痛者102例,占手术患者的38.1%.

    作者:陈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94例穿孔阑尾切口一期缝合治疗体会

    以往坏疽、穿孔阑尾切口常规放置烟卷引流,伤口乙级愈合,平均住院时间3~4周,既增加了医疗费用,也增加了病员痛苦.随着抗生素的发展,有效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技术的提高,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明显下降,但仍有30%的切口感染率[1].我院对坏疽、穿孔阑尾切口使用术尔泰和可吸收缝线以来,切口感染率明显下降.现就近1年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杨彪;徐子平;雷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多普勒超声在肝脏肿瘤血流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肝脏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主要有肝血管瘤、局灶性结节增生、肝腺瘤等.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本文就多普勒超声对肝脏肿瘤血流特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贾启禹;殷鸿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Survivin和p53在胃粘膜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survivin和p53表达在胃粘膜上皮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0例胃癌、88例胃粘膜异型增生和22例正常胃粘膜中survivin、p53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1)survivin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survivin阳性表达率在轻中度异型增生时较低,分别是3%(1/28)和7%(3/43);而在重度异型增生时达82%(14/17),与胃癌组76%(61/80)无显著差异(P>0.05).p53在正常胃粘膜和轻度异型增生无表达,中度异型增生时有少量表达16%7/43,至重度异型增生时阳性表达率达35%6/17,与胃癌组52%42/80无显著差异(P>0.05);(2)survivin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53表达与胃癌不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3)survivin和p53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53共同参与胃癌的发生过程,是胃癌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p53亦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依据之一.

    作者:任海军;刘天卿;蔡永清;王利;冯京连;张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现状和前景

    心力衰竭(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对HF机制的认识从50年代的心肾学说,到90年代以来的心室重塑学说,经历了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心室重塑是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致炎性细胞因子系统长期激活,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的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心室重塑又进一步激活该系统,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作者:姜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234例孕前肥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作者:周晔;苏绮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胎盘早剥2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胎盘早剥与妊高症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1月~2004年7月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妊高症、机械性因素(包括私人不恰当操作)、羊水过多、胎膜早破;(2)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妊高症10例(40%),重度妊高症6例(24%);(3)25例胎盘早剥患者并发DIC 6例(24%);(4)25例胎盘早剥患者中死胎5例(20%),新生儿死亡2例(8%),死产1例(4%),新生儿窒息5例(20%),孕产妇死亡1例(4%),次全子宫切除5例(20%),产后出血9例(36%).6例并发DIC患者中死胎4例(66.7%),新生儿重度窒息1例(16.7%);产妇死亡1例(16.7%),次全子宫切除4例(66.7%).结论:胎盘早剥是严重威胁孕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妊娠晚期并发症,尤其是重度妊高症诱发的胎盘早剥,易并发急性DIC,威胁母婴安全.

    作者:胡峥;周文湘;侍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p53突变之间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p53表达阳性率为47.9%(67/140).根据p53表达的阳性指数0、1、2、3、4将140例胃癌组织分为5组,各组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2.01±2.514、0.17±0.495、2.80±1.789、4.73±1.272、6.50±0.707,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67例p53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和p53表达阳性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在免疫组化检测水平上具有同步相关性.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左青松;卢韶华;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误诊分析

    目的:提高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均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其中以急性支气管炎及慢性支气管炎多见,误诊时间为3~30个月.结论:咳嗽变异型哮喘易误诊为其他疾病,但如果临床医师有足够的认识及警惕性,便可以对本病做出正确的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裴复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