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TERT和β-Catenin在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研究

丁昂;童赛雄;锁涛

关键词:胆囊肿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
摘要:目的:检测hTERT和β-Catenin在人胆囊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初步探讨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关系.方法:采用端粒酶TRAP、半定量RT-PCR和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3种体外培养人胆囊癌细胞系端粒酶活性、hTERT基因和β-Catenin基因mRNA、蛋白质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盐(MTT)光吸收法检测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并做细胞增殖计数、运用Transwell小室和划线了解癌细胞侵袭与运动情况.结果:(1)TGBC1TKB、TGBC2TKB和GB-SD端粒酶活性OD值分别为0.183±0.001、0.257±0.002和0.260±0.002;β-Ctenin基因mRNA值分别为44718±567、50 279±545和50 802±371;hTERT基因值分别为51 287±1 818、62 346±733和63 345±1 154;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β-Catenin蛋白质值分别为35 289±154、32 636±345和32 510±346;hTERT蛋白质值分别为34 515±454、32 562±571和32 083±163.后两组均低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2)TGBC1TKB、TGBC2TKB和GB-SD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第5天OD值分别为1.324±0.792、1.573±0.043和1.647±0.033;24 h穿膜细胞数分别为60.667±3.512、113.333±5.508和124.667±6.506;24 h过线细胞数分别为23.667±1.155、40.000±1.000和42.667±2.082.后两组均高于第1组(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端粒酶、hTERT和β-Catenin基因蛋白在人胆囊癌细胞系呈阳性表达;它们可提示胆囊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能影响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运动和侵袭力.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矫治反(牙合)伴偏的临床观察

    反(牙合)伴有偏合((牙合))畸形对患者美观、发音、咀嚼功能和心理均有不良影响[1].对此类患者单独使用活动矫治器或固定矫治器效果都不太理想,我们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结合后牙(牙合)垫进行颌间不对称牵引治疗了18例反(牙合)伴有偏(牙合)畸形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黄亮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

    目的:观察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钙通道电流的影响及卡维地洛的拮抗作用,为应用卡维地洛治疗房性心律失常提供实验基础.方法:急性分离单个人心房肌细胞,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记录L-型钙电流(ICa-L).实验分4组:对照组,AngⅡ(0.1μmol/L)组,卡维地洛(1 μmol/L)组,AngⅡ+卡维地洛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0.1 μmol/L AngⅡ使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峰值电流密度明显增加(-12.74±1.65 vs-5.78±0.82 pA/pF,P<0.05).1μmol/L卡维地洛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无明显影响(-5.72±0.77pA/pF),但可拮抗AngⅡ的作用;AngⅡ+卡维地洛组的ICa-L峰值电流密度(-8.03±0.84 pA/pF)与AngⅡ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具有明显的电生理学作用,0.1μmol/L AngⅡ可促进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卡维地洛可拮抗AngⅡ对人心房肌细胞膜ICa-L的作用.

    作者:张殿新;张荣庆;程何祥;黄岚;王海昌;郭文怡;刘兵;张清;李伟杰;秦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联合检测VEGF、PD-ECGF和PCNA表达预测肝细胞癌术后复发及预后

    目的:回顾性分析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肝细胞癌(H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切除术后病人预后的关系,评价其联合检测在预测HCC术后复发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所2001年1月~2002年7月外科手术切除治疗的202例HCC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统计分析VEGF、PD-ECGF、PCNA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根据各指标的表达水平进行分组,分析其对HCC病人术后转移、复发及生存预测的效果.结果:VEGF、PCNA是影响肝癌病人术后总生存时间(OS)、无瘤生存时间(DFS)的独立危险因素,PD-ECGF不是术后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VEGF、PCNA单独应用,其高表达组术后生存皆明显差于相应低表达组(P<0.01).VEGF预测术后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70.6%和77%,PCNA预测1、2年复发的特异度为51.5%和55.7%.联合应用两个指标预测1、2年复发特异度为87.7%和90.2%,高于单个指标(P<0.001).结论:VEGF、PCNA与HCC病人术后复发及预后有关.评价各指标的表达水平并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HCC病人术后复发、预后的预测.

    作者:王洪海;任宁;张辉;叶青海;孙惠川;王鲁;谭云山;钦伦秀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3年8月心内直视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32例成人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是否存在合并症等资料;同时记录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术中心肌保护方式,转流时间,术前、术后的心肌酶谱,术后的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功能参数,引流量,是否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预后等临床资料,与同期心内直视手术术后呼吸机辅助支持不超过48h的患者中随机抽取32例进行原因分析和比较.结果: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与患者术前心功能差、术中转流时间长、术中心肌保护不良、术后低氧血症以及发生心、肺、脑、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引流多等6个因素是心内直视手术后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准备充分,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预防和治疗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及合理应用呼吸机治疗,严密止血,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放香;冯亚平;张大国;阎兴治;向道康;舒玉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及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成人肠套叠的特点和诊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肠套叠的临床资料.结果:(1)腹痛为常见症状,共32例(92.4%),有腹部肿块者12例(34.3%),有血便者8例(22.9%);(2)术前确诊为肠套叠者9例(25.7%),肠梗阻13例(37.1%),腹部包块疑消化道肿瘤7例(20%),急性阑尾炎3例(8.6%);(3)引起肠套叠的病变有:小肠肿瘤21例(60.0%),美克尔憩室4例(11.4%),盲肠游离症4例(11.4%),结肠肿瘤3例(8.6%)等;(4)本组病例除1例结肠腺瘤性息肉行纤维结肠镜切除术外均行剖腹手术治疗,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1)成人肠套叠大部分继发于小肠病变,且以小肠肿瘤多;(2)近端空肠和回盲部是成人肠套叠的易发部位;(3)钡剂灌肠摄片、B超、纤维结肠镜有助于成人肠套叠的诊断,CT为有诊断价值的检查;(4)治疗首选手术,术中应特别注意近端空肠和回盲部的探查.

    作者:刘红燕;石长清;樊晓明;俞建平;郑发寿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

    目的:探讨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佳外科治疗方案.方法:1例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病例,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及计算机体层成像检查确诊,创新采用外支撑架治疗方法,结合近年来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病人症状获得完全缓解,尿检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可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结合临床表现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对年龄小、症状轻的病人,可采用保守治疗;外支撑架的手术治疗方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景熙;陈福真;李滨;许东辉;李志民;苏旭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应用外固定器治疗手部骨折

    目的:寻求手部小管状骨折,特别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的更为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自1998年10月~2004年6月,应用自行设计的手部外固定器,在电视X光机透视下,经皮固定手掌、指骨骨折112例,其中开放骨折21例,掌、指骨头部粉碎骨折41例.结果:随访92例,随访时间3~12个月.骨折愈合86例,不愈合1例,骨髓炎2例,畸形愈合1例.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其中粉碎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愈合时间6~10周.手功能恢复:按照TAM标准评价,优良率85.8%.结论:手部外固定器结构简单,方便实用.固定掌、指骨稳固,特别对开放骨折及掌、指骨头部粉碎性骨折是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林阳;王利;刘磊;梁江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5年2月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5例肝移植术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15例中9例肝移植术后HCV复发,血清中检测到HCVRNA,和(或)出现病理肝活检组织学改变.3例死亡皆因HCV复发不能控制所致.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例,HCVRNA血清滴度在治疗后1周皆明显下降.结论:HCV复发是目前肝移植术后一个普遍而又处理棘手的问题.控制并减少HCV复发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提高丙肝肝移植效果的重要途径.

    作者:宋康;樊嘉;周俭;吴志全;邱双健;黄晓武;汤钊猷;王玉琦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与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在治疗肝外胆管结石时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实施EPBD 68例,应用气囊将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扩张至8~10 mm,直接用取石网篮或取石气囊取石.其中63例在EPBD后当即清除结石(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3例7~10 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行EPBD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2)实施EST 63例,应用拉式切开刀对乳头作12~15 mm切开后取石.其中59例用取石网篮及取石气囊当即清除结石(其中7例附加碎石网篮碎石后取石);2例7~10 d后在十二指肠镜下再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改行外科手术取石.结果:68例完成EPBD的病例中,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63例完成EST的病例中,无穿孔发生;胆管炎2例,出血2例,重症胰腺炎1例.9例在EPBD后再行EST取石的病例,无出血、穿孔、胆管炎及重症胰腺炎发生.结论:EPBD联合EST取石可提高取石的成功率,且胰腺炎的发生率较单纯EST显著降低,发生出血、穿孔的风险也明显降低;EPBD联合EST取石,出血风险及胰腺炎的发生率与单纯EPBD比较无明显差异.

    作者:王若燕;李峰;季圣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致痫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克罗米酚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致痫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癫痫发作的潜伏期和到达4级或5级(4/5级)的时间均较KA组明显缩短,而同时给雌激素和克罗米酚治疗组的潜伏期比单纯给雌激素治疗组明显延长.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的大鼠海马均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与癫痫发作严重程度和时间相一致.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促进癫痫发作,给克罗米酚治疗具有一定的抗癫痫作用.

    作者:彭伟锋;汪昕;马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氯诺昔康与芬太尼用于下腹部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疗效比较

    目的:评价非甾体类抗炎药氯诺昔康用于下腹部手术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疗效.方法:选择40例下腹部手术的患者,通过相同的麻醉方法,术后随机分为A组(n=20)和B组(n=20),进行PCA治疗.A组静脉应用氯诺昔康(2ml/h,bolus为3.5ml),B组静脉应用芬太尼(2ml/h,bolus为3.5ml).结果: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PCA镇痛,A组(氯诺昔康组)与B组(芬太尼组)在疼痛程度(PI)、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疼痛缓解度(PAR)、用药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A组总体睡眠质量略逊于B组(P<0.05);呼吸频率、皮肤瘙痒及恶心、呕吐等类似于B组.结论:氯诺昔康不失为阿片类镇痛药术后PCA的较好的替代药.

    作者:方浩;缪长虹;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型心绞痛患者早期预后影响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加用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早期预后影响.方法:7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双盲对照分组治疗,强化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观察治疗后炎性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强化治疗组的CRP及FIB明显降低,心肌缺血改善,其他心脏恶性事件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较大剂量辛伐他汀可降低致炎因子浓度,抑制血小板活化,促进斑块稳定,减少心脏恶性事件发生;药物使用安全可靠.

    作者:邓中龙;罗海明;符德玉;金露;姚望;姚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台治疗脑出血临床分析

    脑出血治疗重要而复杂.我院子2001年12月~2003年4月应用10%甘油果糖对脑出血的治疗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设;白乐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234例孕前肥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肥胖与产科并发症、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03年12月在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前检查、分娩的,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单胎妊娠孕妇,根据孕前体重指数(BMI)分成两组,BMI≥25为肥胖组,BMI<25为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共有8850例孕妇,其中肥胖组为234例,对照组8616例.肥胖组中,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先兆子痫、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巨大儿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剖宫产率也较对照组高,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孕前肥胖可增加产科异常的危险,剖宫产率也明显升高.

    作者:周晔;苏绮枫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肺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总结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49例肺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和预后情况.结果:73%的肺炎性假瘤患者以咳嗽为首发症状,常规X线胸片和CT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24%和37%,43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肺炎性假瘤在术前诊断上与肺癌较难鉴别,对诊断不清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肺炎性假瘤可能存在恶性潜能和复发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随访.

    作者:冯明祥;葛棣;郑如恒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与p53突变之间的初步分析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表达与p53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40例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46.4%(65/140),p53表达阳性率为47.9%(67/140).根据p53表达的阳性指数0、1、2、3、4将140例胃癌组织分为5组,各组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分别为2.01±2.514、0.17±0.495、2.80±1.789、4.73±1.272、6.50±0.707,组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67例p53表达阳性胃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指数和p53表达阳性指数呈同步上升趋势(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和p53基因突变在免疫组化检测水平上具有同步相关性.

    作者:汪学非;孙益红;左青松;卢韶华;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3例分析

    老年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在整个外科急腹症中比例不高,起病初期表现不典型,可能造成误诊.对需要手术治疗的病例如发生漏诊,会造成严重后果.现将本院3例诊治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子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32例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骨盆骨折在骨科中比较常见,多由强大暴力造成,可合并膀胱、尿道和直肠损伤及骼内、外动脉损伤造成大量内出血,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我科于2002年5月~2004年6月共收治骨盆骨折并发失血性休克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鲁慧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抗癫痫药物治疗对血脂水平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丙戊酸钠)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测定已确诊为癫痫的48例患者(卡马西平组16例,苯妥英钠组16例,丙戊酸钠组16例)的血脂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16例进行比较.结果:1)血脂浓度与癫痫本身无相关性;2)长期服用卡马西平和苯妥英钠后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Apo-A)和脂蛋白(a)[LP(a)]明显增高(p<0.05),低密度脂蛋白(LDL-c)无变化,且LP(a)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浓度明显增高(r=0.74,p<0.05),丙戊酸钠对血脂无影响.结论:长期抗癫痫药治疗能使血脂浓度增高,因此需长期监测血脂水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金莉蓉;汪昕;马昱;张昱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设计.将8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成A、B两组:A组45例用艾迪注射液联合NP(N为vinorelbine长春瑞滨、P为cisplatin顺铂)化疗方案,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8周;B组单纯用NP化疗.观察比较两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缓解率、生活质量、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A、B两组有效率(CR+PR)分别为26.7%和23.8%(P>0.05),但A组和B组的缓解率(PR+CR+MR)分别是60.0%和35.7%,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A组的细胞免疫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NK细胞升高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爱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志雄;孙书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