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探讨(附17例报道)

张陵武

关键词:延迟性脾破裂, 诊断, 治疗, 脾切除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3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肾挫裂伤1例,宫外孕破裂1例.16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10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静脉滴注引发不良反应的探析及防范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内413例静脉滴注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王宏敏;杜文民;戚秋鹏;徐建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SAS)临床疗效.方法:用BiPAP呼吸机治疗42例COPD合并SAS患者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低氧饱和度(SaO2Low)、pH、PaO2和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低氧饱和度(SaO2Low)、pH、PaO2分别为(371.29±57.80)min,(9.44±6.78),(79±15.72)%,(7.28±0.05),(6.21±1.32)kPa;治疗后TST,RDI,SaO2Low,pH,PaO2分别为:(400.57±62.13)min,(7.31±4.26),(87±7.37)%,(7.38±0.04),(8.67±1.26)kPa,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在提高患者的总睡眠时间、SaO2、PaO2,降低呼吸紊乱指数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治疗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作者:郏琴;林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管异物1252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 252例食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食管异物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65~2003年收治的食管异物1 252例,其中男性862例,女性390例,年龄4个月~81岁.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史,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和疼痛.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确诊.绝大多数患者(98.6%)通过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其中59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其余均为表面麻醉.结果:所有病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2.3%),其中食管穿孔24例(继发颈深脓肿5例,纵隔脓肿5例),咽后脓肿4例,梨状窝穿通1例,死亡1例(0.08%).结论:①早期食管镜检查是治疗食管异物有效的方法;②对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治是治疗关键;③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刘晖;王建刚;张晓彤;许珉;汪立;梁建民;吴保俊;任晓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Rh阴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Rh阳性供心移植1例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名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王春生;洪涛;宋凯;张颖;朱仕杰;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5例婴幼儿低血糖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婴幼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治疗的55例0~3岁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0~28 d 31例,29 d~1岁23例,1~3岁1例;0~28 d患儿中早产因素多见[24例(43.6%)],其次是低出生体重儿[23例(41.8%)];~1岁患儿中半乳糖血症多见[8例(14.5%)],其次是肝糖原贮积症[4例(7.2%)];~3岁患儿中肝糖原贮积症[1例(1.8%)].结论:婴幼儿低血糖以0~1岁年龄组为主.部分患儿低血糖发生时无任何临床表现,医师应提高警惕,及早诊断.29 d~3岁年龄组发病通常有明确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病因以半乳糖血症,肝糖原贮积症为主.母乳喂养伴有腹泻、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的低血糖患儿,应警惕半乳糖血症.

    作者:程静;刘丽;李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2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一临床重症的认识,结合临床分析阐明推广先进DIC诊疗措施的必要性,以求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方法:DIC患者22例,分析其基础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预后;基于白血病引发的DIC在病生方面有别于与其它病因所致的DIC(以纤溶亢进为主),故比较白血病组和其它病因组在出血情况、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并就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间存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DIC的基础病变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59.1%)和严重肝病(18.2%)多见.白血病组DIC的出血倾向较其它病因组略突出;器官损害则相对较轻,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机率及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素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22例DIC的病死率高达59.1%,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19.6 d.结论: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的DIC因纤溶活跃表现较重的出血症状,而感染、肿瘤等所致的DIC则器官损害较多.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早期小剂量肝素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渊;陈倩;祝墡珠;冯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氯硝安定治疗70例耳鸣

    耳鸣是耳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人群中约有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其治疗也十分棘手.我科自1994年12月开始用抗惊厥药物氯硝安定选择性治疗经常性耳鸣的成年病人70例(84耳),并观察疗效,探讨氯硝安定在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胆总管囊肿切除后一种防返流的胆肠吻合术式

    目的:探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后有效预防胆肠返流的胆道重建手术方法.方法:胆总管囊肿切除之后,行Roux-en-Y胆肠吻合,胆道支与近端空肠支吻合前制作双重全层U形瓣,宽度与长度为肠管周径的1/2,瓣膜基底部在上,两瓣浆膜层相对边缘间断缝合,然后将近端空肠与远端空肠端侧吻合.将胆道支空肠于U形瓣基底部上方横行浆肌层缝合使肠管缩窄1/3,缩窄长度为5cm.再将远近空肠浆肌层并行缝合5 cm以上使之形成Y形.结果:临床应用于11例病人,术后随访0.5~6年,均未出现胆系感染表现,钡餐检查各种体位并加压时均无返流.结论:胆总管囊肿切除后行Roux-en-Y胆道重建时加做胆道支空肠缩窄及双重U形瓣的防返流术效果可靠,简单易行.

    作者:张中广;曲修水;于国庆;田亚丽;徐兆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2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12月间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l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经患肢深静脉溶栓,结合抗凝、祛聚治疗,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3例.结果:全组126例有明确致病因素者占34.9%.随诊2个月~10年,平均6年;全组痊愈22例(17.5%),显效88例(69.8%),有效16例(12.7%),无效0例.23例下腔静脉滤器展开均良好,无移位.结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作者:苏旭;李滨;陈福真;许东辉;李志民;李秀东;陈景熙;刘育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初步探讨

    目的:了解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锌对雄激素非依赖型(DU-145和PC-3)及雄激素依赖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对激素依赖型抑制更明显,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780ng/ml、810ng/ml、100ng/ml.1000ng/ml锌对3种细胞生长均达大抑制作用.随着锌浓度增高,3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结论:锌可以明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以及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徐志兵;王国民;张永康;孙立安;金泰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马尾肿瘤的显微手术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马尾肿瘤的可行性和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例马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马尾肿瘤手术全切除(82%)、术后都恢复良好,无复发.部分切除2例,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马尾肿瘤大都数能取得全切除和良好疗效.

    作者:张晓彪;周浩;余勇;胡凡;朱卫;张煜;李秋平;江瀛川;崔尧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特征及其经导管封堵治疗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并与76例年轻患者(≤40岁)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84.2%vs 50.0%,P<0.05和31.6%vs7.9%,P<0.05).19例中老年人PDA患者,18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与年轻组无显著差异(94.7%vs 94.7%,P>0.05),无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封堵后15~30min复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3例无残余分流,6例微量到少量分流;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与封堵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2±12 mmHg vs.49±28 mm-Hg,P<0.05).18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肺动脉水平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进一步下降至26±4 mmHg.结论:中老年人PDA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经导管封堵中老年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王箴;张峰;葛均波;周达新;王晓彦;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4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潴留患者给予低热量(非蛋白质热量为25 kcal·kg-1·d-1)营养支持方案;术后1个月左右,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40例患者给予此方案后营养指标皆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胃潴留期,基本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营养支持模式应为低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术后1个月左右仍有胃潴留者,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

    作者:吴海福;童赛雄;凌跃新;吴肇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VATS 7例,VAMT 12例.结果:手术顺利,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9 d,胸腔置管平均3.5 d.无手术切口感染及再次开胸手术.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

    作者:陈季北;火旭东;王文才;仇爱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原发性胆囊癌的超声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4.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征性,大多数患者当临床作出诊断时已有肝脏侵犯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19.2%.15%~30%的原发性胆囊癌是在切除的胆囊标本镜检中偶然发现的,准确的术前诊断与其疗效密切相关[1].

    作者:何婉媛;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参附注射液对体外循环期间胃肠道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肠道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组.SF组于切皮时静注SF0.5ml·kg-1,再取1.0ml·kg-1用0.9%氯化钠稀释成100ml,用Grasby泵以SF 0.004ml·kg-1·min-1速度持续注入;对照组则用同样方法输入等容量0.9%氯化钠.分别于切皮前(S0)、主动脉开放1 h(R1)、2 h(R2)测定胃黏膜pH(pHi)、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LPS)、血清IL-6水平.结果:S0时两组患者胃pHi、DAO、LPS、IL-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1和R2时,两组患者胃pHi值显著低于S0值(P<0.01),DAO、LPS及IL-6水平显著高于S0值(P<0.01),SF组pH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AO、LPS及IL-6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DAO、LPS及IL-6水平与pHi呈显著相关(P<0.01),血浆LPS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F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患者胃肠道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全身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SF可改善胃肠道黏膜的灌注和氧合、保护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阻止内毒素移位及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作者:詹丽英;夏中元;夏芳;顾家珍;刘先义;余金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长春瑞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

    目的:观察长春瑞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食管癌28例,静脉滴注奥沙利铂L-OHP135 mg/m22 h,(d1);静脉注射长春瑞宾25 mg/m2 10min,(d1、d8),21 d重复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28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60.71%.初治病例12例,有效率66.67%;复治病例16例,有效率56.25%.在疼痛缓解,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和KPS评分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恶心、呕吐等.无治疗相关死亡者.结论:奥沙利铂联合长春瑞宾治疗晚期食管癌缓解率较高,毒性相对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缪建华;过雪丹;杭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肾上腺损伤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因腹部钝伤而行CT检查示有肾上腺损伤的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平扫;11例行CT随访.结果:15例肾上腺损伤均为单侧性损伤并伴同侧胸腹部损伤,位于右侧11例(73%),左侧4例,1例伴肾上腺肿瘤.10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67%),3例(20%)表现为伤侧肾上腺增粗,1例(7%)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弥漫的出血,1例原有肾上腺肿瘤存在.10例(67%)肾上腺邻近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例(20%)后肾周间隙的出血表现为类似膈脚增厚改变.结论:肾上腺损伤右侧远多于左侧,常伴有同侧胸腹腔和腹膜后损伤,肾上腺血肿有时需与肾上腺原发肿瘤相鉴别,鉴别主要方法是随访及增强CT检查.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胰腺囊实性肿瘤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例CSTP常规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4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平均直径6.25 cm,有包膜,由囊性与实性区混合组成.镜检: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免疫组化:4例AACT(+),3例AAT(+),3例NSE(+),2例Vimentin(+),2例PR(+),1例Keratin局灶(+),Des、ER、S-100蛋白、Syn均(一).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应视为交界性肿瘤.

    作者:孙希印;高虹;吕德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巴曲酶对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时效研究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5 min后再通,造成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巴曲酶对其进行治疗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降低,尤以缺血再灌注前6h、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3 h及6h明显(P<0.01).结论:巴曲酶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作用存在明显时效关系,机理可能与增强Bcl-2的表达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龚洁;丁新生;印卫兵;冯美江;高阳;李娟;高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