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娣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4.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征性,大多数患者当临床作出诊断时已有肝脏侵犯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19.2%.15%~30%的原发性胆囊癌是在切除的胆囊标本镜检中偶然发现的,准确的术前诊断与其疗效密切相关[1].
作者:何婉媛;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脱毛的效果,并总结388例患者脱毛的体会.方法:采用810 nm波长、脉宽30 ms的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身体不同部位,选用不同能量和不同时间间隔脱毛.能量密度自19~35 J/cm2,间隔6周~6个月,每次治疗酌情增加1~2 J/cm2,每个部位经过3~6次治疗.结果:388例患者随访1/2~4年,98.3%达到满意疗效,残留毛发均较治疗前变细、颜色变浅.10例患者早期出现少量色素沉着,2~5个月内自行消失,无瘢痕形成.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可使毛发明显变细、颜色变浅;多次治疗后,能达到较好的脱毛效果;激光脱毛创伤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性病实验室自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共检测可疑尿道炎(女性有些为宫颈炎)患者1 036例,对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Vu)、人型支原体(Mh)、淋病奈瑟菌的培养,并以10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名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王春生;洪涛;宋凯;张颖;朱仕杰;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治疗的55例0~3岁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0~28 d 31例,29 d~1岁23例,1~3岁1例;0~28 d患儿中早产因素多见[24例(43.6%)],其次是低出生体重儿[23例(41.8%)];~1岁患儿中半乳糖血症多见[8例(14.5%)],其次是肝糖原贮积症[4例(7.2%)];~3岁患儿中肝糖原贮积症[1例(1.8%)].结论:婴幼儿低血糖以0~1岁年龄组为主.部分患儿低血糖发生时无任何临床表现,医师应提高警惕,及早诊断.29 d~3岁年龄组发病通常有明确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病因以半乳糖血症,肝糖原贮积症为主.母乳喂养伴有腹泻、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的低血糖患儿,应警惕半乳糖血症.
作者:程静;刘丽;李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耳鸣是耳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人群中约有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其治疗也十分棘手.我科自1994年12月开始用抗惊厥药物氯硝安定选择性治疗经常性耳鸣的成年病人70例(84耳),并观察疗效,探讨氯硝安定在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脂联素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肥胖组(O)53例和正常对照组(C)24例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adiponectin).采用稳态模式(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O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含量(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FINS和HOMA-IR高于C组(P<0.05),脂联素明显低于C组(P<0.05).脂联素与性别(男=1,女=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4、0.438,P值分别为0.027、0.005);与体重、腰围(W)、甘油三酯(TG)、WHR、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8、-0.359、-0.449、-0.375、-0.363、-0.319,P值分别为0.025、0.025、0.004、0.019、0.027、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BF是影响脂联素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患者脂联素降低,并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刘军;陈影;查英;许火根;郭瑜林;陈钦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用药的优势.方法:全麻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氯胺酮应用组;Ⅱ组丙泊酚应用组;Ⅲ组氯胺酮、丙泊酚联合应用组.观察给药后患者的血压、心率变化,比较组间对患者循环系统的影响差异.结果:Ⅰ、Ⅱ组给药后3 min血压变化显著(P<0.05),心率也有变化.Ⅲ组给药后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氯胺酮与丙泊酚联合应用在药理学上具有优势互补的特点,可克服彼此之间的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从而在麻醉诱导中维持循环稳定.
作者:吕克重;穆殿超;李铁成;李德生;谷淼;汪向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内413例静脉滴注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王宏敏;杜文民;戚秋鹏;徐建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这一临床重症的认识,结合临床分析阐明推广先进DIC诊疗措施的必要性,以求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方法:DIC患者22例,分析其基础病变、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的特点和预后;基于白血病引发的DIC在病生方面有别于与其它病因所致的DIC(以纤溶亢进为主),故比较白血病组和其它病因组在出血情况、器官损害及预后等方面的区别;并就肝素治疗组和非肝素治疗组间存活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例DIC的基础病变以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59.1%)和严重肝病(18.2%)多见.白血病组DIC的出血倾向较其它病因组略突出;器官损害则相对较轻,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的机率及预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肝素治疗组的存活率明显高于非肝素治疗组.22例DIC的病死率高达59.1%,确诊后平均生存期仅19.6 d.结论:DIC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可由多种原发疾病引起.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所致的DIC因纤溶活跃表现较重的出血症状,而感染、肿瘤等所致的DIC则器官损害较多.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早期小剂量肝素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张渊;陈倩;祝墡珠;冯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报告临床应用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03年10月~12月,2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中应用Symmetry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实现主动脉无钳夹技术.4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升主动脉钙化性粥样硬化.应用吻合装置完成近端吻合口共计59个,平均2.6个/例.术前应用升主动脉薄层CT平扫评价其粥样硬化及钙化程度,术中采用升主动脉超声检查结合手指扪查升主动脉的方法,避开钙化斑块,进行近端吻合口的定位.再血管化的顺序为:(1)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远端吻合;(2)应用主动脉无钳夹技术,以吻合装置完成所有静脉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3)顺次完成所有静脉桥血管与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术后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6个月.术后患者均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全组应用吻合装置完成近端吻合口59个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现吻合口漏血需手工缝合修补情况.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术期未发生心肌梗死.无脑血管意外、二次开胸止血、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发现23例患者中有2例心绞痛症状复发,其中1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桥血管均通畅.另1例患者未能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于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Symmetry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可以安全地应用于OPCAB手术.特别是为实现冠脉手术的主动脉无钳夹技术,以解决升主动脉钙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但其对于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值得关注,并有待进一步大组病例临床研究的证实.
作者:孔烨;朱良纲;瞿晓红;杭钧彪;周健;章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22例,其中11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位于结肠脾曲,1例位于小肠肠系膜.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9/22)、腹部包块(6/22)、腹痛(4/22)、贫血(3/22)手术前确诊1例.22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7例,良性11例,交界性4例.随访2~66个月,死亡2例,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作者:张福星;陈福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利用Symmetry近端吻合器进行静脉移植物与升主动脉吻合的动物实验,评价其吻合时间、吻合口血流量和通畅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犬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主动脉至右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G).以Symmetry近端吻合器完成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实验组(N=9),以5-0 Prolene缝线手工缝合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对照组(N=5).测量、比较两组的吻合时间.术中应用多谱勒血流量仪测量吻合口的血流量.静脉内注射新福林提高血压,观察不同压力下吻合口的渗漏.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01.33±10.46s,对照组为208.20±22.61s,P<0.01.实验吻合口的血流量平均为11.48±0.88ml/min,对照组为11.84±0.59ml/min,P>0.05.实验组所能承受的大血压平均为182.7±4.7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9mmHg,P<0.01.结论:Symmetry近端吻合器是一种简易、有效、快速和可靠的冠状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避免钳夹主动脉,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嘉勇;赵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成因.方法:分析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史、体征、CT表现及手术中所见.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伴有过敏性鼻炎者占40%,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meatal complex,OMC)阻塞者占55%,鼻中隔偏曲者占67%,上呼吸道感染者占20%,复发性鼻息肉者占13%.结论: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是由变态反应、OMC阻塞、鼻中隔偏曲、感染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陈军;宋学章;朱丽芳;狄卫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AS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S阴性组和MES阳性组.比较3组入院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对MES阳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LWMH)等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检测血清sICAM-1浓度.结果:各组sICAM-1入院时均偏高,AS斑块阳性的两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MES阳性组较阴性组也有明显增高(P<0.05);MES阳性组干预治疗后sICAM-1呈下降趋势,于第2周达低峰,但第4周又有上升.结论:AS斑块的形成及破裂与ICAM-1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尝试常规抗炎治疗为防治脑梗死拓宽了思路.
作者: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周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双下肢无力、呕血、便血4 h,于2004年3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11日18时活动中突发双下肢无力,遂摔倒在地,继之出现呕血、便血、腰部痛.无头痛及发热,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治疗.查体:T 35.6℃,BP 70/40mmHg,P 90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略苍白.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减退,痛、温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时均文;刘春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并与76例年轻患者(≤40岁)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84.2%vs 50.0%,P<0.05和31.6%vs7.9%,P<0.05).19例中老年人PDA患者,18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与年轻组无显著差异(94.7%vs 94.7%,P>0.05),无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封堵后15~30min复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3例无残余分流,6例微量到少量分流;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与封堵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2±12 mmHg vs.49±28 mm-Hg,P<0.05).18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肺动脉水平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进一步下降至26±4 mmHg.结论:中老年人PDA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经导管封堵中老年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王箴;张峰;葛均波;周达新;王晓彦;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羚;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对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检测组,2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结果:肺癌组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浓度与肺癌的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BALF中CA211水平明显高于Ⅱ期,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肺癌的诊断CA211的阳性率高,假阴性率低.BALF中CEA、CA125、NSE与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肺癌患者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CA211浓度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期,而CA125、CEA、NSE浓度检测对肺癌的分期意义不大,检测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病理分型无意义.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3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肾挫裂伤1例,宫外孕破裂1例.16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10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作者:张陵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