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陈影;查英;许火根;郭瑜林;陈钦达
目的:评价面罩无创通气在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30 min后不能控制病情的15例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面罩BiPAP通气.定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SpO2、动脉血气、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胎心率(FHR)、胎儿监护、评定面罩耐受性等.结果: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HR、RR、MBP、FHR有所下降,2 h后呼吸困难、紫绀基本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HR、RR、MBP明显下降(P<0.05),PaO2、LVEF明显增加(P<0.05),总有效率93.3%.FHR由快恢复正常(P<0.05),胎儿监护:NST无反应均转为有反应.13例孕妇终止妊娠后新生儿Apgar评分:11例8~9分,2例6~7分,均未发现新生儿眼病.面罩耐受性均良好,2例出现胃肠胀气,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早期合理应用面罩无创通气是抢救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产、内科合作可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
作者:江碧薇;王筑;张丽梅;吴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脱毛的效果,并总结388例患者脱毛的体会.方法:采用810 nm波长、脉宽30 ms的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身体不同部位,选用不同能量和不同时间间隔脱毛.能量密度自19~35 J/cm2,间隔6周~6个月,每次治疗酌情增加1~2 J/cm2,每个部位经过3~6次治疗.结果:388例患者随访1/2~4年,98.3%达到满意疗效,残留毛发均较治疗前变细、颜色变浅.10例患者早期出现少量色素沉着,2~5个月内自行消失,无瘢痕形成.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可使毛发明显变细、颜色变浅;多次治疗后,能达到较好的脱毛效果;激光脱毛创伤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羚;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近2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对策与分析.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配合行肝方叶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尾叶切除1例.8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于术后8个月,7例健康存活.结论: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数量的积累.
作者:罗地来;傅华群;王刚;邹书兵;黄明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报告临床应用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初步经验,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03年10月~12月,23例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手术中应用Symmetry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实现主动脉无钳夹技术.4例患者伴有严重的升主动脉钙化性粥样硬化.应用吻合装置完成近端吻合口共计59个,平均2.6个/例.术前应用升主动脉薄层CT平扫评价其粥样硬化及钙化程度,术中采用升主动脉超声检查结合手指扪查升主动脉的方法,避开钙化斑块,进行近端吻合口的定位.再血管化的顺序为:(1)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远端吻合;(2)应用主动脉无钳夹技术,以吻合装置完成所有静脉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3)顺次完成所有静脉桥血管与冠状动脉远端吻合.术后以抗血小板药物治疗6个月.术后患者均接受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全组应用吻合装置完成近端吻合口59个均获得成功,术中未发现吻合口漏血需手工缝合修补情况.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术期未发生心肌梗死.无脑血管意外、二次开胸止血、心功能衰竭等严重围术期并发症.术后1年随访,发现23例患者中有2例心绞痛症状复发,其中1例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所有桥血管均通畅.另1例患者未能复查冠状动脉造影,于术后18个月死亡.结论:Symmetry桥血管-主动脉吻合装置可以安全地应用于OPCAB手术.特别是为实现冠脉手术的主动脉无钳夹技术,以解决升主动脉钙化问题,提供了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但其对于静脉桥血管远期通畅率的影响值得关注,并有待进一步大组病例临床研究的证实.
作者:孔烨;朱良纲;瞿晓红;杭钧彪;周健;章剑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SF)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肠道及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择期心内直视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F组.SF组于切皮时静注SF0.5ml·kg-1,再取1.0ml·kg-1用0.9%氯化钠稀释成100ml,用Grasby泵以SF 0.004ml·kg-1·min-1速度持续注入;对照组则用同样方法输入等容量0.9%氯化钠.分别于切皮前(S0)、主动脉开放1 h(R1)、2 h(R2)测定胃黏膜pH(pHi)、血浆二胺氧化酶(DAO)、血浆内毒素(LPS)、血清IL-6水平.结果:S0时两组患者胃pHi、DAO、LPS、IL-6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R1和R2时,两组患者胃pHi值显著低于S0值(P<0.01),DAO、LPS及IL-6水平显著高于S0值(P<0.01),SF组pHi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AO、LPS及IL-6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DAO、LPS及IL-6水平与pHi呈显著相关(P<0.01),血浆LPS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F对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期间患者胃肠道具有保护作用,并可抑制全身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SF可改善胃肠道黏膜的灌注和氧合、保护肠黏膜细胞结构和功能、阻止内毒素移位及炎性介质释放有关.
作者:詹丽英;夏中元;夏芳;顾家珍;刘先义;余金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二维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质回声光团;3例彩超显示2例为肿块内丰富血流,内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4例CT显示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T1加权稍高信号,T2加权明显高信号.结论: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有利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作者:袁海霞;黄备建;周易;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发病规律、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资料及本组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明确诊断13例,误诊为肝破裂1例,腹膜后血肿1例,肾挫裂伤1例,宫外孕破裂1例.16例手术治疗,1例非手术治疗.行脾切除术10例,其中保留副脾1例,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网膜内移植术1例,脾缝合修补术3例;脾部分切除术3例.治愈16例,死亡1例.结论:本病由于腹腔内出血与受伤时间间隔长,容易误诊.诊断除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外,应及时进行腹腔穿刺、B超及CT检查.治疗以脾切除为主,可根据病情、脾破裂的程度以及是否有合并伤等情况采取保脾手术或非手术治疗.
作者:张陵武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22例,其中11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位于结肠脾曲,1例位于小肠肠系膜.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9/22)、腹部包块(6/22)、腹痛(4/22)、贫血(3/22)手术前确诊1例.22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7例,良性11例,交界性4例.随访2~66个月,死亡2例,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作者:张福星;陈福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9例CHF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地高辛、卡托普利、速尿、安体疏通、消心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氨氯地平.观察治疗8周前后心脏大小、心功能的变化和病死率;复查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心胸比例,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全部耐受良好,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胸比例缩小,1年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NYHA分级,提高LVEF,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者:傅涛;梁万宁;程莉娅;曲哓红;郭晋爱;冯亚飞;郝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脂联素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肥胖组(O)53例和正常对照组(C)24例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adiponectin).采用稳态模式(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O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含量(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FINS和HOMA-IR高于C组(P<0.05),脂联素明显低于C组(P<0.05).脂联素与性别(男=1,女=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4、0.438,P值分别为0.027、0.005);与体重、腰围(W)、甘油三酯(TG)、WHR、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8、-0.359、-0.449、-0.375、-0.363、-0.319,P值分别为0.025、0.025、0.004、0.019、0.027、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BF是影响脂联素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患者脂联素降低,并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刘军;陈影;查英;许火根;郭瑜林;陈钦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 252例食管异物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食管异物的特点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65~2003年收治的食管异物1 252例,其中男性862例,女性390例,年龄4个月~81岁.大多数患者有明确的异物史,主要症状是吞咽困难和疼痛.所有患者均行X线检查确诊.绝大多数患者(98.6%)通过硬管食管镜取出异物.其中59例患者行全身麻醉,其余均为表面麻醉.结果:所有病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29例(2.3%),其中食管穿孔24例(继发颈深脓肿5例,纵隔脓肿5例),咽后脓肿4例,梨状窝穿通1例,死亡1例(0.08%).结论:①早期食管镜检查是治疗食管异物有效的方法;②对并发症及时准确的诊治是治疗关键;③全身麻醉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必要的外科手术干预可预防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作者:刘晖;王建刚;张晓彤;许珉;汪立;梁建民;吴保俊;任晓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近年来,从肝脏病理的角度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含量与肝脏组织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较多,但也存在较大分歧[1~2].我们从临床的角度探讨了146例慢性乙型肝炎HBV-DNA量与其临床活动度、肝功能及影像学方面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冠军;王合群;石贵福;高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lopathy,PE)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为特点.1995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AP)76例中并发胰性脑病10例,发生率为13.2%,其中临床治愈5例,死亡5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认真、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胰性脑病,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长春瑞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影像及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晚期食管癌28例,静脉滴注奥沙利铂L-OHP135 mg/m22 h,(d1);静脉注射长春瑞宾25 mg/m2 10min,(d1、d8),21 d重复为1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治疗.结果:28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60.71%.初治病例12例,有效率66.67%;复治病例16例,有效率56.25%.在疼痛缓解,全身情况明显改善,生存质量和KPS评分提高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外周神经毒性,恶心、呕吐等.无治疗相关死亡者.结论:奥沙利铂联合长春瑞宾治疗晚期食管癌缓解率较高,毒性相对较低,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缪建华;过雪丹;杭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5 min后再通,造成沙土鼠前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模型,在不同时间点腹腔注射巴曲酶对其进行治疗后,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沙土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中的Bcl-2、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海马CA1区Bcl-2表达明显增加,Bax表达降低,尤以缺血再灌注前6h、即刻、缺血再灌注后1 h、3 h及6h明显(P<0.01).结论:巴曲酶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脑保护作用;其作用存在明显时效关系,机理可能与增强Bcl-2的表达及抑制Bax的表达有关.
作者:龚洁;丁新生;印卫兵;冯美江;高阳;李娟;高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双下肢无力、呕血、便血4 h,于2004年3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11日18时活动中突发双下肢无力,遂摔倒在地,继之出现呕血、便血、腰部痛.无头痛及发热,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治疗.查体:T 35.6℃,BP 70/40mmHg,P 90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略苍白.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减退,痛、温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时均文;刘春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治疗的55例0~3岁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0~28 d 31例,29 d~1岁23例,1~3岁1例;0~28 d患儿中早产因素多见[24例(43.6%)],其次是低出生体重儿[23例(41.8%)];~1岁患儿中半乳糖血症多见[8例(14.5%)],其次是肝糖原贮积症[4例(7.2%)];~3岁患儿中肝糖原贮积症[1例(1.8%)].结论:婴幼儿低血糖以0~1岁年龄组为主.部分患儿低血糖发生时无任何临床表现,医师应提高警惕,及早诊断.29 d~3岁年龄组发病通常有明确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病因以半乳糖血症,肝糖原贮积症为主.母乳喂养伴有腹泻、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的低血糖患儿,应警惕半乳糖血症.
作者:程静;刘丽;李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建立缺血预适应(IP)模型,探讨IP对离体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造型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血脂组,实验过程中每组再分为对照组、IP组、I/R组,测定各组的LVSP、dp/dtmax、ATPase、MDA、SOD、冠脉流出液的CK值.结果:经缺血预处理后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与I/R组比较,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大鼠的CK减少22%和27%,MDA降低26%和20%,SOD升高12%和17%,ATPase升高41%和46%,LVSP升高35%和37%.结论:缺血预适应对离体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有保护作用,保护程度与正常大鼠接近.
作者:郭竹英;徐芝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寻找理想的治疗方法.方法:比较21例用YL-1型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与25例用传统内科保守治疗的疗效.结果: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组与内科保守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分别为15.87±9.87与26.67±1.02,两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与24%,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内科治疗组.
作者:刘小北;于小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