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均文;刘春安
目的:通过对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4月~2004年10月就诊的127例颈部肿块病例,分析其中经病理检查而确诊的76例颈部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恶性肿瘤常见于颈中下部,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中有8例是原发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68例为转移性肿瘤,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45例);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找到原发灶.结论:颈部肿块中恶性肿瘤常见,而其中又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临床医师应熟悉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献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成因.方法:分析8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病史、体征、CT表现及手术中所见.结果:慢性鼻窦炎患者中伴有过敏性鼻炎者占40%,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meatal complex,OMC)阻塞者占55%,鼻中隔偏曲者占67%,上呼吸道感染者占20%,复发性鼻息肉者占13%.结论: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是由变态反应、OMC阻塞、鼻中隔偏曲、感染等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陈军;宋学章;朱丽芳;狄卫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2年3月成功进行PCI+Stenting治疗并复查冠脉造影者134例冠心病临床资料.根据直径狭窄是否≥50%,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和未再狭窄组,并分析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是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4例共置入181只支架,其中61例(75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再狭窄率为41.2%.在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男性分别占78.9%和89.8%(P=0.147).两组平均年龄(62.7±10.4岁).高血压患病率(58.9%vs 65.6%),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年限,吸烟,入院TC,LDL,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人在再狭窄组有12例占19.7%,无再狭窄组只有3例占4.2%(P=0.004);再狭窄组的入院血糖水平为5.70士1.56 mmol/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5.14士0.82 mmol/L(P=0.01).结论: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有力的预测因子,而入院时血糖水平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苏林;刘学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双下肢无力、呕血、便血4 h,于2004年3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11日18时活动中突发双下肢无力,遂摔倒在地,继之出现呕血、便血、腰部痛.无头痛及发热,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治疗.查体:T 35.6℃,BP 70/40mmHg,P 90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略苍白.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减退,痛、温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时均文;刘春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特征,并评价其经导管封堵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19例40岁以上PD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经导管封堵治疗结果,并与76例年轻患者(≤40岁)比较.结果:中老年组肺动脉高压、心功能Ⅲ-Ⅳ级发生率高于年轻组(分别为84.2%vs 50.0%,P<0.05和31.6%vs7.9%,P<0.05).19例中老年人PDA患者,18例经导管封堵成功,成功率与年轻组无显著差异(94.7%vs 94.7%,P>0.05),无1例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封堵后15~30min复查主动脉弓降部造影,13例无残余分流,6例微量到少量分流;封堵后肺动脉收缩压峰值与封堵前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32±12 mmHg vs.49±28 mm-Hg,P<0.05).18例封堵成功的患者,术后6个月超声心动图显示主-肺动脉水平均无残余分流,肺动脉收缩压峰值进一步下降至26±4 mmHg.结论:中老年人PDA患者肺动脉高压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经导管封堵中老年人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
作者:王箴;张峰;葛均波;周达新;王晓彦;管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声学密度定量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22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KDI组)和28例无冠状动脉病变(KDⅡ组)的川崎病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左室后壁心包及左右冠状动脉壁的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以IBS作为诊断指标,进行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试验评价.结果:KD冠脉组、KD非冠脉组、对照组左冠状动脉的IBS分别为43.1±4.06、41.7±4.31、34.68±4.83,右冠状动脉的IBS分别为42.4±4.13、41.8±3.75、31.3±6.22,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冠状动脉IBS大于38,诊断川崎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准确度均大于90%.结论: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IBS增大,左、右冠状动脉IBS大于38是川崎病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韩铁光;吴本清;梁海南;熊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出血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2004年12例肾错构瘤自发性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10例行手术治疗,2例行保守治疗.结果:10例手术治疗患者顺利恢复,2例行保守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结论:B超和CT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的较好检查方法,并能提示病变的性质以及确定出血的范围.对于肿瘤向肾外破裂形成肾周或腹膜后血肿临床上表现为突发疼痛或低血压者应积极治疗.
作者:陈海蛟;张立;张永康;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肾上腺损伤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因腹部钝伤而行CT检查示有肾上腺损伤的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平扫;11例行CT随访.结果:15例肾上腺损伤均为单侧性损伤并伴同侧胸腹部损伤,位于右侧11例(73%),左侧4例,1例伴肾上腺肿瘤.10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67%),3例(20%)表现为伤侧肾上腺增粗,1例(7%)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弥漫的出血,1例原有肾上腺肿瘤存在.10例(67%)肾上腺邻近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例(20%)后肾周间隙的出血表现为类似膈脚增厚改变.结论:肾上腺损伤右侧远多于左侧,常伴有同侧胸腹腔和腹膜后损伤,肾上腺血肿有时需与肾上腺原发肿瘤相鉴别,鉴别主要方法是随访及增强CT检查.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c-met基因表达、树突状细胞浸润和DNA倍体类型对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对50例胃癌(GC)、11例非典型增生(DYS)、1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CAG+IM)、1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CSG)组织中的c-met蛋白、树突状阳性细胞、DNA倍体类型进行检测.结果:GC组c-met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CSG组(P<0.05),并与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P<0.05),其余各组间无显著差异.S-100蛋白表达GC组低于其余各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伴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GC组中随着c-met表达增强而S-100表达降低(P<0.05).c-met阳性率二倍体组低于异倍体组(P<0.05),S-100阳性率二倍体组高于异倍体组(P<0.05).DNA倍体类型与胃癌患者的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DC高表达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而c-met高表达组3年生存率低于低表达组(P<0.05).结论:c-met、S-100蛋白表达和DNA倍体类型与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对胃癌中上述指标联合检测能更客观、更全面地判断病人的转移及预后.
作者:冯艳玲;唐建民;叶亚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对肺癌的诊断、病理分型及分期的意义.方法:选择经组织学和细胞学确诊的60例肺癌患者作为检测组,23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2组患者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结果:肺癌组血清及BALF中CEA、CA125、CA211、NSE浓度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浓度与肺癌的病理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期肺癌BALF中CA211水平明显高于Ⅱ期,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对于肺癌的诊断CA211的阳性率高,假阴性率低.BALF中CEA、CA125、NSE与肺癌的分期无相关性(P>0.05).结论:测定肺癌患者BALF中CEA、CA125、CA211、NSE的浓度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CA211浓度检测有助于肺癌的分期,而CA125、CEA、NSE浓度检测对肺癌的分期意义不大,检测BALF中4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病理分型无意义.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其稳定性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相关性.方法:脑梗死患者87例,根据入院颈动脉彩超检查情况分为两大组:AS斑块阴性组及阳性组,后组又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微栓子信号(MES)检测情况分为MES阴性组和MES阳性组.比较3组入院时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并对MES阳性组予低分子肝素钠(LWMH)等干预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4周检测血清sICAM-1浓度.结果:各组sICAM-1入院时均偏高,AS斑块阳性的两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且MES阳性组较阴性组也有明显增高(P<0.05);MES阳性组干预治疗后sICAM-1呈下降趋势,于第2周达低峰,但第4周又有上升.结论:AS斑块的形成及破裂与ICAM-1密切相关,sICAM-1可作为脑梗死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在老年人群中尝试常规抗炎治疗为防治脑梗死拓宽了思路.
作者:赵晓晖;顾承志;黄怀宇;周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肠闭锁患儿产前诊断组(antenatal diagnosis,AND)与生后诊断组(postnatal diagnosis,PND)的预后,评估产前诊断对小肠闭锁患儿预后的判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60例空回肠闭锁患儿,分为AND组和PND组,比较两组不同预后.结果:肠闭锁产前诊断率35%(21/60);空肠闭锁产前诊断率46.7%(14/30)高于回肠闭锁23.3%(7/30);AND组就诊时间和手术时间早于PND组;AND组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术后大于7 dTPN使用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PND组,后两个参数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AND肠闭锁患儿以空肠闭锁更为多见,虽其就诊时间和手术时间较PND组早,但其术后对TPN的依赖增加,术后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增多,AND组肠闭锁患儿预后差于PND组.
作者:沈淳;郑珊;吕志葆;周以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效果,研究这类手术中恩丹西酮预防性用药的适宜剂量和方法.方法:30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60例,于麻醉诱导后即刻,O1组静注恩丹西酮4mg,O2组、OD组、D组和C组分别静注恩丹西酮4mg、恩丹西酮4mg+地塞米松5mg、地塞米松5mg和生理盐水.另外,O2组于手术结束拔管前再静注恩丹西酮4 mg.以异丙酚及异氟醚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术后随访PONV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以及VAS疼痛评分,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由于手术时间过长或过短等原因22例从本研究中被剔除.总的PONV发生率O1(21.4%)、O2(23.1%)、OD(23.6%)及D组(41.6%)均明显低于C组(74.5%),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用恩丹西酮的3个组PONV发生率与D组相比也均明显降低(P<0.05),但恩丹西酮3组之间无论总的PONV发生数还是呕吐或严重呕吐的发生数都无显著差异.结论:恩丹西酮与地塞米松均能明显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PONV的发生率,两者相比恩丹西酮更为有效;对这类手术恩丹西酮预防性给药的佳剂量是4 mg,更大剂量并不能进一步降低PONV的发生率,与地塞米松合用也未见优于单用恩丹西酮.
作者:黄绍强;焦静;解轶;余央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耳鸣是耳科疾病常见症状之一,人群中约有17%的个体有过耳鸣的感觉,4%~5%的人因此而就诊[1].其治疗也十分棘手.我科自1994年12月开始用抗惊厥药物氯硝安定选择性治疗经常性耳鸣的成年病人70例(84耳),并观察疗效,探讨氯硝安定在治疗耳鸣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洪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4.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征性,大多数患者当临床作出诊断时已有肝脏侵犯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19.2%.15%~30%的原发性胆囊癌是在切除的胆囊标本镜检中偶然发现的,准确的术前诊断与其疗效密切相关[1].
作者:何婉媛;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移植肝胆管并发症超声、CT、MRI诊断效果.方法:回顾分析98例移植肝患者超声、CT、MRI资料.结果: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超声诊断胆管扩张25例,胆管壁回声增强7例,胆漏5例,胆管结石3例,胆泥5例.15例行MRI检查,MRI诊断胆管扩张9例,胆泥1例,肝内胆漏1例.39例行CT检查,CT诊断胆管扩张15例,胆漏4例,结石2例.超声与CT、MRI相比,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别.结论:超声、CT、MRI诊断移植肝胆管并发症效果相当,超声适合肝移植术后定期随访,CT、MRI对肝外胆管病变诊断优于超声,介入超声有助于胆漏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刘利民;黄备建;张晖;张韵华;丁红;齐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cathepsin L)与扩张型心肌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因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的受体标本20例为心肌病组及脑死亡3h内排除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5例为正常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及RT-PCR等方法半定量分析心肌组织中cathepsin L蛋白阳性颗粒及mRNA表达水平,并对cathepsin L 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心功能(EF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心肌病组心肌组织中cathepsinL蛋白阳性颗粒及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心肌组织cathepsin L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与EF值的变化呈显著负相关(r=-0.544,P<0.05).结论:cathepsin L参与了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新刚;于小华;王时俊;李双杰;李高平;陈瑞珍;杨英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低血糖的病因分类及实验室检测方法.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治疗的55例0~3岁低血糖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0~28 d 31例,29 d~1岁23例,1~3岁1例;0~28 d患儿中早产因素多见[24例(43.6%)],其次是低出生体重儿[23例(41.8%)];~1岁患儿中半乳糖血症多见[8例(14.5%)],其次是肝糖原贮积症[4例(7.2%)];~3岁患儿中肝糖原贮积症[1例(1.8%)].结论:婴幼儿低血糖以0~1岁年龄组为主.部分患儿低血糖发生时无任何临床表现,医师应提高警惕,及早诊断.29 d~3岁年龄组发病通常有明确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病因以半乳糖血症,肝糖原贮积症为主.母乳喂养伴有腹泻、黄疸、肝大、肝功能异常的低血糖患儿,应警惕半乳糖血症.
作者:程静;刘丽;李秀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胰性脑病(pancreatic encephlopathy,PE)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以发病时间短、死亡率高为特点.1995年1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急性胰腺炎(AP)76例中并发胰性脑病10例,发生率为13.2%,其中临床治愈5例,死亡5例,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认真、细心的观察和护理是预防胰性脑病,提高急性胰腺炎治愈率的重要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京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性病实验室自2003年9月至~2004年9月共检测可疑尿道炎(女性有些为宫颈炎)患者1 036例,对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Vu)、人型支原体(Mh)、淋病奈瑟菌的培养,并以10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杨灿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