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与冠脉支架再狭窄的关系分析

苏林;刘学波;葛均波

关键词:糖尿病, 冠脉支架, 再狭窄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2年3月成功进行PCI+Stenting治疗并复查冠脉造影者134例冠心病临床资料.根据直径狭窄是否≥50%,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和未再狭窄组,并分析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是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4例共置入181只支架,其中61例(75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再狭窄率为41.2%.在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男性分别占78.9%和89.8%(P=0.147).两组平均年龄(62.7±10.4岁).高血压患病率(58.9%vs 65.6%),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年限,吸烟,入院TC,LDL,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人在再狭窄组有12例占19.7%,无再狭窄组只有3例占4.2%(P=0.004);再狭窄组的入院血糖水平为5.70士1.56 mmol/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5.14士0.82 mmol/L(P=0.01).结论: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有力的预测因子,而入院时血糖水平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NSE、ET 及TXB2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内皮素(ET)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0例发病24 h内颈内动脉系TIA患者,以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轻症组、重症组,每组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均于发病当天即给予治疗,并于发病24 h,第3、7、14天测血浆NSE、ET、TXB2水平,同时比较其疗效.结果:TIA发生24 h后即出现NSE、ET、TXB2水平升高,第3天升高更明显,至第7天起呈下降趋势,至第14天进一步下降.巴曲酶治疗组NSE、ET、TXB2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水平降低,轻症组低于重症组(P<0.05).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79.00%)高于常规治疗组(25.00%),轻症组(巴曲酶组90.00%,常规组33.33%)有效率高于重症组(巴曲酶组66.67%,常规组16.67%)(P<0.05).结论:巴曲酶可降低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血浆NSE、ET、TXB2水平并能反映病情及预后.

    作者:杜新鲁;刘学源;陈玉娟;史琦;傅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癌变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ntraductal papillomas,IP)癌变诊断和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18例IP癌变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均未能确诊,17例术中冰冻切片考虑IP癌变.1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均无转移;1例保乳术后2年复发.结论:术中冰冻切片有助于确诊IP癌变.其治疗选择单纯乳房切除术或保乳手术.

    作者:练士贤;张勇;秦贤举;陆巍;张华;黄倩;童汉兴;朱隽;陆维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颈部恶性肿瘤76例诊治体会

    目的:通过对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临床资料分析,提高对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1998年4月~2004年10月就诊的127例颈部肿块病例,分析其中经病理检查而确诊的76例颈部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部恶性肿瘤常见于颈中下部,76例颈部恶性肿瘤中有8例是原发肿瘤,均为恶性淋巴瘤;68例为转移性肿瘤,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45例);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病例未找到原发灶.结论:颈部肿块中恶性肿瘤常见,而其中又以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为多见,临床医师应熟悉颈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李献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SAS)临床疗效.方法:用BiPAP呼吸机治疗42例COPD合并SAS患者2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低氧饱和度(SaO2Low)、pH、PaO2和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总睡眠时间(TST)、呼吸紊乱指数(RDI)、夜间低氧饱和度(SaO2Low)、pH、PaO2分别为(371.29±57.80)min,(9.44±6.78),(79±15.72)%,(7.28±0.05),(6.21±1.32)kPa;治疗后TST,RDI,SaO2Low,pH,PaO2分别为:(400.57±62.13)min,(7.31±4.26),(87±7.37)%,(7.38±0.04),(8.67±1.26)kPa,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在提高患者的总睡眠时间、SaO2、PaO2,降低呼吸紊乱指数方面疗效显著,是无创性治疗COPD合并睡眠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有效措施.

    作者:郏琴;林建海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诊断(附7例报告)

    目的: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成人型肾母细胞瘤影像学资料.结果:7例二维超声表现为囊实性或实质回声光团;3例彩超显示2例为肿块内丰富血流,内为高速高阻动脉频谱;4例CT显示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动脉期不均匀强化;1例MRI显示T1加权稍高信号,T2加权明显高信号.结论:各种影像学诊断方法结合有利于成人肾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

    作者:袁海霞;黄备建;周易;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创通气在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面罩无创通气在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常规治疗30 min后不能控制病情的15例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面罩BiPAP通气.定期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症状、体征、SpO2、动脉血气、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胎心率(FHR)、胎儿监护、评定面罩耐受性等.结果:通气30min后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明显改善,HR、RR、MBP、FHR有所下降,2 h后呼吸困难、紫绀基本缓解,肺部啰音明显减少,HR、RR、MBP明显下降(P<0.05),PaO2、LVEF明显增加(P<0.05),总有效率93.3%.FHR由快恢复正常(P<0.05),胎儿监护:NST无反应均转为有反应.13例孕妇终止妊娠后新生儿Apgar评分:11例8~9分,2例6~7分,均未发现新生儿眼病.面罩耐受性均良好,2例出现胃肠胀气,症状轻微,无需特殊处理.结论:早期合理应用面罩无创通气是抢救重度妊高征并发急性左心衰竭、低氧血症的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产、内科合作可提高本病抢救成功率.

    作者:江碧薇;王筑;张丽梅;吴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歧杆菌活菌剂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rro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病因与发病机制未明的消化道常见病,临床检查常无器质性病变及异常生化表现,国内报告具有IBS样症状者占人群的1%和5.6%[1].IBS临床治疗无特效药物.我们于2003年9月~2004年9月应用双歧杆菌活菌制剂治疗IBS 22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建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地氟醚预处理对体外循环术后早期循环黏附分子和脂质过氧化影响

    目的:研究地氟醚预处理对心肺旁路术后早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30例行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不用吸入麻醉药,地氟醚预处理组在气管插管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吸入地氟醚,使地氟醚呼气末浓度达到1MAC左右,累积维持时间不少于30 min.分别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 min及1 h抽取抗凝动脉血,测定PMN表面CD11b的表达、血浆sICAM-1浓度、MDA、SOD浓度.结果:(1)主动脉阻断前,组间比较血浆sICAM-1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开放后30 min、60 min血浆sICAM-1浓度较主动脉阻断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2)主动脉阻断前,组间比较PMN表面CD11b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地氟醚预处理组开放后30 min、60minCD11b的表达较主动脉阻断前明显升高(P<0.05),PMN表面CD11b的表达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主动脉开放后30 min地氟醚预处理组CD11b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3)体外循环前,组间比较血浆SOD、MDA浓度无显著差异(P>0.05),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30 min、60 min,MDA的血浆浓度较主动脉阻断前明显升高(P<0.05),SOD较主动脉阻断前明显降低(P<0.05).地氟醚预处理组,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各时间点,SOD有升高趋势;MD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氟醚预处理可降低心肺旁路术后早期MDA的释放,增加SOD活性的趋势,与再灌注早期地氟醚预处理可降低PMN表面CD11b有关,地氟醚预处理在心肺旁路术后早期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与内皮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无关系.

    作者:朱彪;薛张纲;蒋豪;缪长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输尿管癌单纯手术与术后辅助放疗的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辅助放疗24例,未行术后放疗22例)临床资料.24例术后放疗病例中,15例行全尿路放疗,9例行输尿管局部放疗.结果:术后局部放疗和全尿路放疗的局控率分别为22.22%和80%,有显著差异(P<0.05).全尿路放疗和单纯手术组的局控率分别为80%和45.45%,亦有显著差异(P=0.036).两组生存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术后应给予辅助放疗.术后辅助放疗应采用全尿路放疗.

    作者:陈兵;王国民;张立;曾昭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肥胖患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肥胖患者脂联素变化及与胰岛素抵抗、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肥胖组(O)53例和正常对照组(C)24例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并测定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和脂联素(adiponectin).采用稳态模式(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O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体内脂肪含量(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BG)、FINS和HOMA-IR高于C组(P<0.05),脂联素明显低于C组(P<0.05).脂联素与性别(男=1,女=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54、0.438,P值分别为0.027、0.005);与体重、腰围(W)、甘油三酯(TG)、WHR、FINS和HOMA-IR呈负相关(r分别为-0.358、-0.359、-0.449、-0.375、-0.363、-0.319,P值分别为0.025、0.025、0.004、0.019、0.027、0.05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和BF是影响脂联素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患者脂联素降低,并且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作者:刘军;陈影;查英;许火根;郭瑜林;陈钦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真菌性鼻窦炎19例诊治体会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羚;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末端游离缺损可摘局部义齿近中、远中(牙合)支托设计的应力与位移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牙合)支托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的有限元模型上作远中、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分别在人工牙及修复后的牙列(包括义齿及基牙)上作垂直向加载,测试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位移及应力值,通过测试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1)在同一加载条件下,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与远中(牙合)支托设计相比,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减小;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大于基牙;2)基牙及义齿整体加载时,各基牙应力分布规律与人工牙加载相同,但应力值增大;3)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使基牙受力更趋于轴向.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为(牙合)力分配和(牙合)支托设计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近中(牙合)支托的优越性.

    作者:解春;俞立英;张富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腕尺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探讨腕尺管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腕尺管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7年3个月,尺神经功能恢复优良率80%.结论:临床上对有症状患者应仔细检查,确诊后应及早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杨立民;李秀华;张基仁;齐勇;肖强;周宏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减轻胆管结扎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验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治疗在胆管结扎肝纤维化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雄性CD-1小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仅解剖肝门分离胆总管,不作胆管结扎;胆管结扎的2组,分别给予HGF质粒(pCMV-HGF,1μg/g)和空质粒(pcDNA3),每2周1次.3个月后将小鼠处死,评价肝纤维化程度.结果: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能显著减少胆管周围胶原的沉积,表现在:肝胶原染色(Masson-Trichrome染色)减少;胆管周围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免疫荧光染色减少.和空质粒组相比,HGF治疗组肝组织羟脯氨酸的含量显著降低(两组分别为0.48±0.04μg/mg vs.1.37±0.06μg/mg,P<0.05);肝纤维母细胞的激活减少--表现为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减少(两组分别为0.32±0.05 vs.0.84±0.14,P<0.05);TGF-β1的表达减少(两组分别为0.69±0.11vs.1.31±0.23,P<0.01).结论:在胆管结扎肝纤维化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能减轻肝纤维化的程度,肝细胞生长因子可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

    作者:夏景林;DAI Chunsun;Liu Youhua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肾上腺钝性损伤的CT分析

    目的:探讨腹部钝性伤所致肾上腺损伤的CT征象.方法:回顾分析15例因腹部钝伤而行CT检查示有肾上腺损伤的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2例.9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6例平扫;11例行CT随访.结果:15例肾上腺损伤均为单侧性损伤并伴同侧胸腹部损伤,位于右侧11例(73%),左侧4例,1例伴肾上腺肿瘤.10例CT主要表现为肾上腺区类圆形或卵圆形血肿(67%),3例(20%)表现为伤侧肾上腺增粗,1例(7%)表现为肾上腺区较弥漫的出血,1例原有肾上腺肿瘤存在.10例(67%)肾上腺邻近脂肪内出血呈条束状或局限性密度增高影,3例(20%)后肾周间隙的出血表现为类似膈脚增厚改变.结论:肾上腺损伤右侧远多于左侧,常伴有同侧胸腹腔和腹膜后损伤,肾上腺血肿有时需与肾上腺原发肿瘤相鉴别,鉴别主要方法是随访及增强CT检查.

    作者:吉学生;强金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治疗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用CTF方案化疗1疗程,化疗后1周手术.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占11.43%),轻度缓解20例(占57.14%),无变化11例(占31.43%),无临床进展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20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例因白细胞降低推迟手术,其余患者按计划手术.全组随访1~6年,在随访期间发现5例局部复发,2例骨转移,2例有肺和脑转移.6例在随访期间因本病死亡,3例因其它合并症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新辅助化疗对老年乳腺癌可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术中血行转移.

    作者:杨万广;王钟富;谷元廷;张连平;冯跃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量子医学在恶性肿瘤监测中的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量子医学在恶性肿瘤的筛查及治疗后病情随访等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量子共振检测仪(QRS)测定95例正常体检者,15例良性肿瘤患者和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头发中的新生物及恶性新生物的代码量值.结果:新生物及恶性新生物的代码量值在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体检者之间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此检测手段检测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5.6%,特异性为98.5%,假阳性率为1.47%,假阴性率为14.42%,符合率为91.8%.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作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及治疗后病情随访的一种手段具有较大临床参考意义.

    作者:陈亦欣;文飞球;徐敏;周妮亚;白桦;王树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声学密度定量检测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声学密度定量对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应用SONOS-5500型超声诊断仪测定22例合并冠状动脉病变(KDI组)和28例无冠状动脉病变(KDⅡ组)的川崎病患儿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左室后壁心包及左右冠状动脉壁的组织背向散射积分(IBS).以IBS作为诊断指标,进行川崎病的早期诊断试验评价.结果:KD冠脉组、KD非冠脉组、对照组左冠状动脉的IBS分别为43.1±4.06、41.7±4.31、34.68±4.83,右冠状动脉的IBS分别为42.4±4.13、41.8±3.75、31.3±6.22,3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左、右冠状动脉IBS大于38,诊断川崎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告值,准确度均大于90%.结论:川崎病早期冠状动脉IBS增大,左、右冠状动脉IBS大于38是川崎病的早期预告因子.

    作者:韩铁光;吴本清;梁海南;熊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4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潴留患者给予低热量(非蛋白质热量为25 kcal·kg-1·d-1)营养支持方案;术后1个月左右,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40例患者给予此方案后营养指标皆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胃潴留期,基本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营养支持模式应为低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术后1个月左右仍有胃潴留者,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

    作者:吴海福;童赛雄;凌跃新;吴肇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ymmetry近端吻合器的实验研究

    目的:利用Symmetry近端吻合器进行静脉移植物与升主动脉吻合的动物实验,评价其吻合时间、吻合口血流量和通畅率,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犬作为实验对象,取自体股静脉作为移植血管,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完成主动脉至右冠状动脉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OPCABG).以Symmetry近端吻合器完成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实验组(N=9),以5-0 Prolene缝线手工缝合的近端吻合口作为对照组(N=5).测量、比较两组的吻合时间.术中应用多谱勒血流量仪测量吻合口的血流量.静脉内注射新福林提高血压,观察不同压力下吻合口的渗漏.结果:实验组吻合时间为101.33±10.46s,对照组为208.20±22.61s,P<0.01.实验吻合口的血流量平均为11.48±0.88ml/min,对照组为11.84±0.59ml/min,P>0.05.实验组所能承受的大血压平均为182.7±4.7 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171.0±8.9mmHg,P<0.01.结论:Symmetry近端吻合器是一种简易、有效、快速和可靠的冠状动脉近端吻合装置.可避免钳夹主动脉,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并在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易嘉勇;赵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