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亦欣;文飞球;徐敏;周妮亚;白桦;王树滨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09例CHF患者分为2组,均给予地高辛、卡托普利、速尿、安体疏通、消心痛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氨氯地平.观察治疗8周前后心脏大小、心功能的变化和病死率;复查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心胸比例,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全部耐受良好,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心胸比例缩小,1年病死率明显下降.结论:长期服用氨氯地平可显著改善CHF患者临床症状及提高NYHA分级,提高LVEF,显著降低病死率.
作者:傅涛;梁万宁;程莉娅;曲哓红;郭晋爱;冯亚飞;郝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特异性神经元烯醇化酶(NSE)及内皮素(ET)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20例发病24 h内颈内动脉系TIA患者,以发作持续时间和次数分为轻症组、重症组,每组各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巴曲酶治疗组,均于发病当天即给予治疗,并于发病24 h,第3、7、14天测血浆NSE、ET、TXB2水平,同时比较其疗效.结果:TIA发生24 h后即出现NSE、ET、TXB2水平升高,第3天升高更明显,至第7天起呈下降趋势,至第14天进一步下降.巴曲酶治疗组NSE、ET、TXB2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水平降低,轻症组低于重症组(P<0.05).巴曲酶治疗组总有效率(79.00%)高于常规治疗组(25.00%),轻症组(巴曲酶组90.00%,常规组33.33%)有效率高于重症组(巴曲酶组66.67%,常规组16.67%)(P<0.05).结论:巴曲酶可降低颈内动脉系TIA患者血浆NSE、ET、TXB2水平并能反映病情及预后.
作者:杜新鲁;刘学源;陈玉娟;史琦;傅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患痛风或高尿酸血症人数逐年显著增多,上海地区历年的流行病调查的数据有力证实这种状况.
作者:姜林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胃肠道间质瘤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2004年10月间收治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胃肠道间质瘤22例,其中11例位于胃,7例位于小肠,2例位于盲肠,1例位于结肠脾曲,1例位于小肠肠系膜.临床表现主要为消化道出血(9/22)、腹部包块(6/22)、腹痛(4/22)、贫血(3/22)手术前确诊1例.22例均行手术治疗.恶性7例,良性11例,交界性4例.随访2~66个月,死亡2例,1例死于腹腔广泛转移,1例死于心肌梗死.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是明确诊断及治疗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治疗宜及早进行.
作者:张福星;陈福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回顾分析19例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资料,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收治的1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作鼻窦CT检查和鼻内镜检查,并行相应手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单侧鼻窦发病,其中病变单纯累及上颌窦者12例、单纯累及筛窦者2例、单纯累及蝶窦者1例,有3例同时累及上颌窦和筛窦,有1例同时累及上颌窦、筛窦和蝶窦.有15例(78.9%)窦腔软组织团块影中可见斑点状钙化灶,5例窦腔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吸收和破坏.术后随访2年,有3例复发.结论:真菌性鼻窦炎好发于上颌窦,多为单侧鼻窦发病,CT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手术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羚;冯益进;徐永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牙合)支托设计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在末端游离缺损义齿的有限元模型上作远中、近中(牙合)支托设计,分别在人工牙及修复后的牙列(包括义齿及基牙)上作垂直向加载,测试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位移及应力值,通过测试结果作对比分析.结果:1)在同一加载条件下,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与远中(牙合)支托设计相比,基牙及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减小;基托下软组织的应力和位移值大于基牙;2)基牙及义齿整体加载时,各基牙应力分布规律与人工牙加载相同,但应力值增大;3)近中(牙合)支托设计使基牙受力更趋于轴向.结论:从生物力学角度为(牙合)力分配和(牙合)支托设计等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论证了近中(牙合)支托的优越性.
作者:解春;俞立英;张富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而肾性高血压是多见的继发性高血压.肾脏除具有滤过与排泄功能以外,还分泌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促红素、活性维生素D3等,发挥重要生理功能.作为主要的血压调节器官,肾脏可分泌多种与血压调节相关的生物活性物质:如肾素、前列腺素、髓质素、内皮素、心房肽以及肾胺酶(renalase)等,其中肾胺酶是近肾内分泌学与高血压研究的伟大发现.本文就与血压调节相关的肾内分泌学研究的某些进展做一归纳.
作者:王锋;汪年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4例CSTP常规作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果:4例患者手术后均无复发.肿瘤较大,平均直径6.25 cm,有包膜,由囊性与实性区混合组成.镜检: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轴心排列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细胞形态较一致,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罕见.免疫组化:4例AACT(+),3例AAT(+),3例NSE(+),2例Vimentin(+),2例PR(+),1例Keratin局灶(+),Des、ER、S-100蛋白、Syn均(一).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多发生于年轻女性,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较高的手术治愈率;应视为交界性肿瘤.
作者:孙希印;高虹;吕德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模式.方法:对40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胃潴留患者给予低热量(非蛋白质热量为25 kcal·kg-1·d-1)营养支持方案;术后1个月左右,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结果:40例患者给予此方案后营养指标皆在正常范围,无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胃潴留的营养支持目的是帮助患者渡过胃潴留期,基本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营养支持模式应为低非蛋白质热量(25 kcal·kg-1·d-1),术后1个月左右仍有胃潴留者,经胃镜置入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
作者:吴海福;童赛雄;凌跃新;吴肇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锌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锌溶液干预人前列腺癌细胞株体外培养,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检测细胞生长抑制情况、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锌对雄激素非依赖型(DU-145和PC-3)及雄激素依赖型(LNCaP)前列腺癌细胞均有抑制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对激素依赖型抑制更明显,3种细胞的IC50分别为780ng/ml、810ng/ml、100ng/ml.1000ng/ml锌对3种细胞生长均达大抑制作用.随着锌浓度增高,3种细胞凋亡率均上升.结论:锌可以明显抑制雄激素非依赖型以及雄激素依赖型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锌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徐志兵;王国民;张永康;孙立安;金泰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动脉血栓形成是心肌梗死、中风、下肢坏疽常见的原因.因为在急流条件下由血小板聚集形成的动脉血栓附有少量纤维蛋白,抑制动脉血栓形成的策略主要集中在阻断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但也常包括抗凝剂来预防纤维蛋白的沉积.相反,能引起静脉炎综合征或导致肺动脉栓塞和死亡的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和红细胞组成,在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在小腿深静脉处形成.这些部位的凝血由血管的损伤开始,随静脉瘀滞而扩展.可选择抗凝剂来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和心脏栓塞.
作者:徐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02年3月成功进行PCI+Stenting治疗并复查冠脉造影者134例冠心病临床资料.根据直径狭窄是否≥50%,将其分为再狭窄组和未再狭窄组,并分析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探讨糖尿病是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34例共置入181只支架,其中61例(75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6个月再狭窄率为41.2%.在无再狭窄组和再狭窄组男性分别占78.9%和89.8%(P=0.147).两组平均年龄(62.7±10.4岁).高血压患病率(58.9%vs 65.6%),高血压分级,高血压年限,吸烟,入院TC,LDL,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在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中,糖尿病病人在再狭窄组有12例占19.7%,无再狭窄组只有3例占4.2%(P=0.004);再狭窄组的入院血糖水平为5.70士1.56 mmol/L,明显高于无再狭窄组5.14士0.82 mmol/L(P=0.01).结论:糖尿病是支架内再狭窄有力的预测因子,而入院时血糖水平可能是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作者:苏林;刘学波;葛均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人,男女发病率约为1:4.其起病隐匿,临床无特征性,大多数患者当临床作出诊断时已有肝脏侵犯或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总体5年生存率仅19.2%.15%~30%的原发性胆囊癌是在切除的胆囊标本镜检中偶然发现的,准确的术前诊断与其疗效密切相关[1].
作者:何婉媛;王文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近2年来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手术根治的肝门部胆管癌8例的临床资料、手术难点对策与分析.结果:8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配合行肝方叶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尾叶切除1例.8例中无围手术期死亡.1例因肝功能衰竭死于术后8个月,7例健康存活.结论:提高手术者的操作技巧,可提高根治性手术切除率,近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及病例数量的积累.
作者:罗地来;傅华群;王刚;邹书兵;黄明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脱毛的效果,并总结388例患者脱毛的体会.方法:采用810 nm波长、脉宽30 ms的半导体激光脱毛机,对身体不同部位,选用不同能量和不同时间间隔脱毛.能量密度自19~35 J/cm2,间隔6周~6个月,每次治疗酌情增加1~2 J/cm2,每个部位经过3~6次治疗.结果:388例患者随访1/2~4年,98.3%达到满意疗效,残留毛发均较治疗前变细、颜色变浅.10例患者早期出现少量色素沉着,2~5个月内自行消失,无瘢痕形成.结论:半导体激光脱毛可使毛发明显变细、颜色变浅;多次治疗后,能达到较好的脱毛效果;激光脱毛创伤小,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2004年12月间治疗12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l临床资料,全组病例均采用经患肢深静脉溶栓,结合抗凝、祛聚治疗,置入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23例.结果:全组126例有明确致病因素者占34.9%.随诊2个月~10年,平均6年;全组痊愈22例(17.5%),显效88例(69.8%),有效16例(12.7%),无效0例.23例下腔静脉滤器展开均良好,无移位.结论:绝大多数患者无明确病因;溶栓、抗凝、祛聚综合治疗安全有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能有效预防肺动脉栓塞.
作者:苏旭;李滨;陈福真;许东辉;李志民;李秀东;陈景熙;刘育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建立缺血预适应(IP)模型,探讨IP对离体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喂食高脂造型饲料建立高血脂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正常组和高血脂组,实验过程中每组再分为对照组、IP组、I/R组,测定各组的LVSP、dp/dtmax、ATPase、MDA、SOD、冠脉流出液的CK值.结果:经缺血预处理后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与I/R组比较,正常大鼠和高血脂大鼠的CK减少22%和27%,MDA降低26%和20%,SOD升高12%和17%,ATPase升高41%和46%,LVSP升高35%和37%.结论:缺血预适应对离体高血脂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有保护作用,保护程度与正常大鼠接近.
作者:郭竹英;徐芝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35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前用CTF方案化疗1疗程,化疗后1周手术.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4例(占11.43%),轻度缓解20例(占57.14%),无变化11例(占31.43%),无临床进展病例.病理组织学观察20例镜下见肿瘤细胞有小点片状坏死.1例因白细胞降低推迟手术,其余患者按计划手术.全组随访1~6年,在随访期间发现5例局部复发,2例骨转移,2例有肺和脑转移.6例在随访期间因本病死亡,3例因其它合并症死亡,余均健在.结论:新辅助化疗对老年乳腺癌可缩小肿瘤,增加手术机会,提高治疗效果,并可能减少术中血行转移.
作者:杨万广;王钟富;谷元廷;张连平;冯跃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70岁.因双下肢无力、呕血、便血4 h,于2004年3月11日收入院.患者于2004年3月11日18时活动中突发双下肢无力,遂摔倒在地,继之出现呕血、便血、腰部痛.无头痛及发热,无外伤史.既往有高血压病史,间断服药治疗.查体:T 35.6℃,BP 70/40mmHg,P 90次/min,R 24次/min.神志清,精神差,表情痛苦,面色略苍白.心率90次/min,律齐,心前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听诊无异常.腹稍胀,腹肌紧张,全腹压痛明显,轻微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上肢肌张力、肌力及感觉正常,双下肢肌张力稍低,肌力减退,痛、温觉减退,足背动脉搏动减弱.
作者:时均文;刘春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数据库内413例静脉滴注用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在静脉滴注时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合理应用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晓瑜;王宏敏;杜文民;戚秋鹏;徐建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